登陆注册
3832200000018

第18章 《红楼梦》人物诠解(9)

这批语里说: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且为求亲靠友下一棒喝。批语里所说的“老妪”自然是指刘姥姥,但是这“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又从何谈起?难道是说如果刘姥姥没有“忍耻之心”,就不会发生那“招大姐之事”了吗?这里的“忍耻之心”的确值得推敲。看来,巧姐身上还有秘密。那么这又是什么秘密呢?有人认为《好了歌》之中的“择膏粱,谁承望流落烟花巷”说的也是巧姐。如果真的是这样,刘姥姥“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也就好解释了。也就是说,巧姐虽然遭娘舅王仁算计,最终流落烟花巷,但是恰巧与刘姥姥在狱神庙相遇。刘姥姥报恩心切,收留巧姐儿,并不顾“巧姐曾流落烟花巷”这一事实(确实有仁耻之心),撮合巧姐和板儿成婚。

妙玉的结局是怎样的?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这使她秉承了一种雅洁之气;但她的身世又是不幸的,出家之后,父母俱亡,为睹观音遗迹和贝叶遗文,她随师从苏州到了京城。贾府为元春归省聘买尼姑,她因为“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被请到了大观园的拢翠庵。

妙玉并不像其他的“钗”一样在第二十二回制灯谜,在六十三回抽签,所以伏线稀缺。

故关于妙玉的命运,我们只能从第五回中关于妙玉的判词和判曲中寻找依据。

判词:

画: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洁”的意思是操守清白。《楚辞·宋玉·招魂》:“朕幼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空”的意思是“虚”。佛教指超乎色相现实的境界为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意思是说,妙玉想要通过皈依佛教来跳出这个不干净的红尘世界,但是到最后都是徒劳,即使跳出红尘,也未必能如愿。

“金玉质”喻贵重之意。《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古凡华丽或可贵之物,常以金玉为喻,质是本体。金玉质,即本体十分贵重,如金玉般宝贵和纯洁。喻妙玉身份。“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意思是说,可叹哪!像妙玉这般身份高贵的人,最终也逃不出被红尘世界污染的命运。

判曲: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曲名“世难容”的意思是说,不被社会所容。曲子的意思大致是,气质堪与兰花相媲美的妙玉,才华更是出众,天生的孤僻性格更是世间少见;但哪里知道,这样的人更容易为别人所嫉妒,更容易为世俗所不容;悲哀哪!青灯古殿旁边的人都将要老去了,青春即将逝去,可哪里知道到最后还是难以逃脱尘世的污染?这就好比一块干净的美玉掉到泥淖里;唉!那些所谓的公子王孙又何必为此感叹?

从判词和判曲,我们可以知道,妙玉最后的结局也是非常惨烈的。这也应该是曹雪芹当初在设计妙玉这个人物时的本意。我们现在最常见的高鄂的《红楼梦》续本中的妙玉的命运:第八十七回“走火入魔”,妙玉同惜春对奕,宝玉观局,又听得黛玉琴声忽变,回庵后神不守舍;第九十五回“扶乩请仙”,宝玉失玉,岫烟求妙玉扶乩寻问玉的下落;第一一二回“妙尼遭劫”,贾府被盗,众贼将妙玉劫持而去。这最多也只不过是高鄂自己的臆测罢了。当然,高鄂的设计也是完全以第五回曹雪芹关于妙玉的判词和判曲为依据的。但是,高鄂在作具体的处理时显得有些仓促和不合理,把“终陷淖泥中”和“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理解为“妙玉最终落入不肖之徒手中,被奸污,被劫走”的结果是难以让人接受的。但是一直以来,苦于没有证据,真正的“妙玉的命运”似乎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题。

但是,“妙玉命运”之谜随着靖本《红楼梦》的面世又引起了人们新一轮的争论。“靖藏本”的批语中有一条批语直接和妙玉的命运相关:“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

从红颜固能不枯骨□□□”。这条批语虽然晦涩难懂,但是它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红楼梦》研究专家周汝昌先生校读为:“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

如果“靖藏本”《红楼梦》真的存在,如果“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这条批语正如周先生所校读的那样,那么,妙玉最终的结局和瓜州渡口又有了很大的关系。但是随之而来的争论又开始了——“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又该怎么理解呢?很显然,妙玉判词中所说的“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预判曲中所说的“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和这里所说的“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是一个意思。可见,问题发展到这里,对妙玉命运结局的研究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要正确解释“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的含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弄清楚“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妙玉的命运结局也就真相大白了。但具体到“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这句批语,最难解释的就是“枯骨”。

对“枯骨”的真正含义,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

“枯骨”是代指一个老人

这种观点认为,“枯骨”指的就是有一把老骨头的老人。“屈从”于一个老人,很可能就是嫁给他当小妾的意思。根据妙玉的性格,即使是嫁给一个王孙公子当小妾恐怕都不大乐意,怎么可能嫁给一个老人当小妾呢?假设真的有妙玉“屈从”了一个老人的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必须是在以下这两种情况之下的事情:一是这个老人有权有势;二是妙玉有事求于这个老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很可能是在贾家败落以后,贾宝玉获罪,而妙玉为了解救贾宝玉,不惜以出卖自己的身体作为代价。这种观点的可能性应该是有的。曹雪芹之所以把“妙玉”列为“金陵十二钗”的正钗,肯定是因为“妙玉”在贾宝玉的生命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但从前八十回《红楼梦》来看,妙玉的重要性根本没有显现出来。那么,在八十回后,妙玉肯定应该有重头戏。再说了,从前八十回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妙玉对贾宝玉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的。如果真的在八十回后,贾宝玉获罪,而妙玉舍身相救,这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真的是这样,妙玉为了救宝玉,舍身伺候一把枯骨,那么,“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这些句子也就容易理解了。

“枯骨”是代指死人的骨头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身为“薄命司”之一的妙玉最终也很难逃脱短命的命运。《红楼梦》的香菱、黛玉、妙玉幼年时都有和尚道士要度她们出家的经历,那么,在香菱、黛玉身居红尘不幸死亡的情况下,妙玉难道能逃脱这一宿命吗?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如果妙玉不幸早亡,这样就和迷失的靖藏本上第四十一回的畸笏叟的评语相契合,那就是妙玉最终变成了“枯骨”,而非“屈从枯骨”。当然,认为妙玉早亡并不是说妙玉在八十回后就没有戏分了!妙玉在八十回后应该是有相当大的戏分的,她很可能是在八十回后对贾宝玉的人生有过相当影响的人物之一。否则,曹雪芹不会把妙玉列在“金陵十二钗”里面。但是,则妙玉在八十回之后具体有什么戏分,她和贾宝玉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没有足够的证据,也不好胡乱臆测。至于“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这些句子只不过是要暗示虽然身处佛门净地,但最终结果仍然逃不脱一个“命薄”的归宿。那么这个归宿是什么呢?“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妙玉最终会早亡,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变成一堆“枯骨”。

为什么说李纨“枉与他人作笑谈”?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李纨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李纨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书中说李纨虽然处于膏粱锦绣之中,但“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总而言之,在很多人眼里,李纨是所谓的“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关于李纨的命运,如果单纯从后四十回续书来看,李纨的结局是比较完美的——“贾兰中举,李纨暗喜”。一个寡妇一生所付出的代价终于有所回报,这当然是令人欣慰的人生喜剧。但是,从前八十回的内容来看,李纨既然是“薄命司”的人物之一,那么,寡居的李纨就算守寡教子熬到兰桂齐芳,也仍然难逃“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暂且抛开后四十回的框框,我们应该能从前八十回的描写看出李纨的最终结局。

《红楼梦》第五回里出现的关于李纨的判词和曲子对李纨一生命运进行了概括。我们所有的推断应该从这里的判词和曲子入手。先看判词: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判词前的画里面的“茂兰”指的是贾兰,这里也暗指贾兰以后要当官、登爵;至于那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自然是指李纨。一向素朴节约的李纨之所以“凤冠霞帔”,是因为贾兰当官以后,李纨母享子贵,当了诰命夫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这一句里的“李”和“完”喻指李纨的名字。这一句是说,李纨和贾珠结婚以后,生了贾兰;之后,贾珠就死了。贾珠死了以后,本来是青春年少的李纨就如春天开过的桃李花一样结完果实就凋谢了。

“到头谁似一盆兰”这一句是在说贾兰,贾兰后来加官进爵。贾府上下的后代子孙之中,自然没有人能比贾兰更有“出息”了。也就是说,别看这么大个贾府,到头来,谁又能和贾兰比呢?

“如冰水好空相妒”中“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独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的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阻止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枉与他人作笑谈”的一般的理解是说李纨付出一生来奉行“三从四德”的事实,到最后都只不过是被人当作笑谈罢了,但是,这个解释并不准确。在封建社会,女子奉行三从四德是很正常的事情,一般来讲只会为人称道,谈不上“枉与他人作笑谈”。那么,既然贾兰中举了,对于李纨来讲,这应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这也是李纨自己一生最大的愿望的实现,为什么会成为人们的笑谈呢?这很耐人寻味,不过这个问题将在本文的最后再做详谈。因为要真正弄清楚为什么会“枉与他人作笑谈”,还必须从《红楼梦》第五回关于李纨的曲子来找答案。

《红楼梦》不只有暗示十二钗命运的判词,还有暗示十二钗命运的曲子。其中关于李纨的曲子是这样的: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该曲子的名字是《晚韶华》,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李纨在晚年还要风光一回。这自然就是指贾兰中举以后,李纨母以子贵,跟着贾兰享福的事情。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是说,贾珠死得早,李纨和贾珠的夫妻恩情就像镜子中的虚景一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谈不上功名利禄了,但是即使贾兰有了功名以后,李纨作为母亲的荣华和富贵也只能如梦境一样虚幻。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指青春总是短暂的,时光流逝得太快了。更不用提那“锈帐鸳衾”。这里的“锈帐鸳衾”指夫妻生活。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指当贾兰长大中举做官以后,李纨可以享荣华了,但是死期也临近了,真是得不偿失。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的意思是说,虽然说人人都怕到老的时候受穷,但是也要为儿孙积德。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这四句是说,功名利禄倒是有了,但是黄泉路也近了,即死期也快到了。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的意思是说,从古至今,哪个帝王将相能永享太平?最多也不过是留个虚名供后人敬仰罢了!

这首曲子实际上和判词的意思差不多。如果说这首曲子和判词还有差别的话,那就是这首曲子中透露出更多的关于李纨和贾兰在八十回后的生活痕迹。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问题上面——为什么说李纨“枉与他人作笑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在这首曲子中能找到答案。

《晚韶华》曲子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常值得我们推敲。那就是——“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说李纨为了怕自己到老的时候受穷,以至于做出了不为自己的儿孙积德的事情?果真如此的话,李纨到底做了什么不为儿孙积德的事情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到前八十回找线索。

在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里,大观园的姐妹们起诗社,没钱,李纨也没有出这个钱,而是找到王熙凤要钱。王熙凤就说了下面这席话:“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会子你就每年拿出一二百两银子来陪他们顽顽,能几年的限?他们各人出了阁,难道还要你赔不成?这会子你怕花钱,调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一个河涸海干,我还通不知道呢!”

同类推荐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散文诗经典之作。该书1996年1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礼物

    礼物

    《爱的礼物》是有“韩国出版界的安徒生”之称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朴志殷女士的作品集,共计收入童话、儿童小说等30多篇。
  • 浪迹在北大

    浪迹在北大

    是一本记录作者十年北大生活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浪迹在北大、一程山水一程歌、内心的旅行。内容包含了作者在北大的校园生活、日本的留学经历、电影随笔、书评以及一些个人的情感小品文。作者语言富有个人特色,流水通透。
热门推荐
  • 望汝三生

    望汝三生

    她因爱上“书生”,而被利用,导致兵败城倒,家破人亡,万念俱灰之下,在他面前跳下高墙,以身殉城。他手捧灵牌,登基为王,却无心天下,苦寻仙人,为重返她身边,承锥心之痛,聚百次心血,以命相搏。再相遇,城依旧。她不知他悔悟,满心戒备地提防;他不知她心死,满心欢喜地靠近。“梁策,我自是逃不掉你的劫难,却也忘不掉你的残忍,既是结局覆水难收,我们又何必各自为难。”
  • 特派侦探

    特派侦探

    为了追查父亲的死因,洛天去部队待了5年,他没有武力值,却成为最出色的侦探。有人这么评价他:他是一个男人想要追随,女人会不自觉爱上的人。
  • 嫡女重生之绝宠小妻

    嫡女重生之绝宠小妻

    前世,身为嫡女,活得窝囊,被庶妹和未婚夫欺辱致死,全府尽丧火海。今世,她设下心防,可是千防万防防不过一个他。什么狗屁庶妹,敢卷土重来,那么做好满地找牙的准备!什么伪善未婚夫,敢来再次挑衅,看他不直接将其撕碎!她要报恩,他倾尽心力协助,她要救人,他奋不顾身,她要为母报仇,他深入狼窝虎穴……“做这一切你到底是为了什么?”她惊慌不安。他低眉浅笑,“为了你这个人。”某女真重生,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某男伪穿越,散尽千金只为她。
  • 天下楚天

    天下楚天

    一次偶然的遇见,铸造了一场不平凡的爱情,一次无意间的心动,成就了爱的一生,一次爱的告白,一对新人的开始。
  • 十二碎骨纪

    十二碎骨纪

    沈家一夜之间被满门尽灭,江湖上出现了有关远古传下来的十二碎骨的传说,万佛门宗的门派更替,鬼如来的重现世间,新的纪元,谁主沉浮?
  • 凤龙庄

    凤龙庄

    追忆历史,记录乡愁,探究先辈们在清末民国年间的真实生存状态,一轴斑斓多彩、气息浓郁的西北农村画卷就此铺开。清末民国年间,在西北一个叫平襄的偏僻地方,有一个叫凤龙庄的小村庄,聚集着董、汤、王三姓人家。主人公少年艰辛,偶遇神鸟,神秘的序曲预示着兴旺。数个家庭三代子孙,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天灾人祸,为了繁衍生息,他们分裂、团结、分裂、团结,周而复始。…清帝退位、复清会复辟、军阀更替、三年内战,凤龙庄翻云覆雨,王旗变幻…我们从何而来,又到何处而去?
  • 小鑫爱上小溪

    小鑫爱上小溪

    讲述的是一个有个明星哥哥的高二白胖女在亲眼看到三年初恋抛弃自己后利用同居男转学生挽回却发现自己离不开他。懵懂时又遇到前男友的“回心转意”。白目小溪到底选择了谁呢?
  • 小魔捭阖记

    小魔捭阖记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积土成山,积杀成魔,便拔山平海。
  • 生死较量:没有眼泪的哭泣

    生死较量:没有眼泪的哭泣

    你可知?其实你并非天生无泪,只是,因为你的心够坚强,所以,你的眼泪不是流在了脸上,而是留在了心里。没有眼泪的女孩,身负任务的男孩,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爱与恨的交织……心上的每一道印记都是你流泪后的痕迹。可是,再坚强的心也会有破碎的一刻。当你的心再也承受不住任何一滴泪的时候,它就会破碎!心碎的那瞬间会异常美丽,但与此同时,你也将步入死亡。
  • 重生之通天记

    重生之通天记

    为什么是我?机缘巧合!说白了就是遇到谁就是谁?……上古时期通天仙主携百仙开天而去,创立仙界,以避岁月天刀。并留法器通天塔于人间,渡人间大能飞升仙界。千年前魔宗宗主君凌天杀上仙界,从此之后通天塔再难引渡世人。千年后主角因“机缘巧合”重生于通天大陆,他的降临又有何使命?重生之通天记将会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看主角如何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