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400000001

第1章 学而第一 心态决定命运(1)

1. 人生是一个不断调节的过程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而又经常调节自己,不就是很喜悦吗!如果有同类思想感情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不理解我,而我也不恼怒、不怨恨,难道我就不象一个君子吗!”

【说明】很多人一看到这个“学”字,就领会为正二八经地去上学、去学习,学习而且还要不断地去温习、练习,唉哟,真是太累了!这种逆反心理一出现,也就不想学习了。因此,现代很多人反对孔子,老八股,腐朽!其实,孔子的本意并不是如此。这个“学”字,实际上是指人从一出生就要开始学习,呀呀学语、学吃、学步、学会适应环境等,都在学。人的每个第一次都是一种学习。人就处在这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环境中、过程中。

对一般人而言,上学读书就是做学问,凡上过大学的就是有学问的人,就是知识分子,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很错误的。上学读书是想要学会一些知识,而往往怎样做人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那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有的人读了大学还是个很坏的人,而有的人从未读过书却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说,学问不是知识,知识也不代表学问;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的,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但他做人好,做事对,对人好,他就是有学问。对一个人而言,你一天所处的环境没有绝对是你熟悉的,总会有一些新东西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所以,人的学习也就很重要了。

综合孔子的这一句话来看,一个人在学习并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地调节自己,不也是很喜悦吗!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心理学所强调的心理健康!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每天根据新情况调节、调整自己的心态,哪有不喜悦、不愉快呢?太阳在运转,地球也在运转,人世间瞬息万变,凡事都在变化,都在发展,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生、问世,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学习行吗?我们不调节、调整自己的心态行吗?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一个心怀坦荡荡的人,他每天都是愉快的。所以,深刻地领会、理解孔子的这句话,也就是一个君子了。后来孔子的学生曾参在《大学》中也阐述了这个思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未来的也是新的一天。“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谓的“正心”、“诚意”其实也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

按照宋儒的解释,有朋友自远方来,就会快乐。当你作了一件你认为是正确的事,你的一个朋友不远万里从美国跑来骂你一台,你会快乐吗?“朋友”这个词是泛指,凡是认识并比较熟悉了,就可以称之为朋友,如酒肉朋友等。每个人对人对事的思想见解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只有同类思想的人才称为“朋”,一般人就称为“友”。

接下来就讲到“怀才不遇”的问题了。如果是一个心理很健康的人,满腹经纶而没有派上用场,他不会“愠”,也就是不会恼怒,不会怨恨当官的不用他。因为他知道这里面的种种原因,他调节自己的心态,顺时应势,不怨天尤人。而若是一个心态不正常的人,他若是肚子里有点知识,便巴不得到处卖弄、炫耀,若有人不用他的那点知识,他便会恼羞成怒,就会怨天尤人,凡事都怪别人,自己一点没错。所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也就是个君子了。

总结这一章,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很早的时候便知道了心理问题,要保持心理健康;“学而时习之”,经常调节之,调节什么呢?当然是调节自己的心、身,使自己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孔子生在鲁国,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一生不得志。但他终生致力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且“人不知己不愠”,可见他的心理是非常健康的。因为也只有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君子,成为一个圣人。接下来两句,其重点也在心理健康,有同类思想感情的朋友来了很高兴,别人不知道我的所思所想,没关系,我也很高兴。《论语》为什么把这三句话排在最前面,是很有用心的。只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往下继续学习。只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环境。

2.专心致力于最根本的东西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这个人为人能继承先人之志,而且所继承的东西亦有次序、顺序;但他却宜于约束使合规范先人留下来的东西,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不约束使合规范先人留下来的东西,而随自己意思作乱、乱作者,也是没有这种情况的。作为一个君子,是专心致力于最根本的东西的;最根本的东西能够树立起来,道路也就生出来了。能继承先人之志,而且所继承的东西亦有次序、顺序;那么这就是能使人相互亲爱的最根本的东西了。”

【说明】孔子在作了欢迎词之后,因为有若的学问好,就请他上堂讲课。这第二节便是有子对孔子的评价。“孝弟”而能“犯上”者,是指在继承先辈留传下来的学问时,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能敢于批评先辈留下来的某些不好的东西。要有选择地继承和学习,若是统而收之,则糟粕不能去,而精华亦将埋没其中。孔子很清楚,若是毫无保留地统统学习先辈的东西,那社会就不会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在不停地变化,前进;所以,孔子有选择地约束和规范、继承先辈留下来的学问。因为只有这样有选择地继承先辈留下来的学问,才能立起“仁”的根本。

3.花言巧语不仁爱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用动听的言语和伪善的面目取悦于人,这种人很少很少是能够使人相互亲爱的。”

【说明】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原因就在于孔子“孝弟”而“犯上”,在孔子同期,亦有开办私人讲学的,他们就是“巧言令色”讲课的,凡事实话实说,当然就不会巧言了,而且说真话还往往使人难堪,尴尬、窘迫,而满嘴花言巧语的人,也就是没有真正学问的人。为什么不谈学习问题而讲到“巧言令色”了呢?其实这也是个心态、心理健康问题;巧言令色者,心理必然不健康,心态必然不平衡,他嘴上说的是一套,而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套,他态度上好象很仁义,但是假的,是表面上的,所以他不可能和别人相亲相爱。这就是“鲜矣仁”。说到这里,想提醒一下少女们,有些男子,满嘴花言巧语、甜言蜜语,典型的“巧言令色”之人,和这样的人谈情说爱,一开始肯定是幸福的,风流、浪漫,多么美好!然而这样的人,其内心世界是非常肮脏的,他所想得到的无非是剌激,肉欲,和情场的炫耀。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厌倦、厌烦,就会露出他的本来面目,就会“从奴隶到将军”!想想看,他能始终如一地与人相爱吗?这就是“鲜矣仁”。

4.时刻要自我检讨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审视我的身心,检查我自己为人考虑、谋划没有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没有真心诚意吗?我在传授学问的过程中,没有调节好我自己吗?”

【说明】本节仍然讲的是心理问题。也是曾子对孔子说话的回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就反驳说,我每天好几次审视自己的身心,其目的就是要保持心态平衡,心理正常。检查的方法就是看替别人考虑、谋划、办理事情有没有尽心尽力;看和朋友交往有没有真心诚意;看自己在传授学问的时候有没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为什么要这样呢?这也就是本书本篇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的延续!时时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曾子的这个回答非常妙,同时也说明,曾子确实是能言善辩的。其实,我们也知道,快乐人生是幸福的,看什么都顺眼,干什么都幸福。以往,我们大家对幸福的概念并不很明晰,甚至很多人认为有了钱就幸福,其实有钱的人大部分都不幸福,一天到晚为钱操劳,辛苦无比。哪有时间“三省吾身”?!这个“三省吾身”说起来简单,可要做起来就有点难。我们中国人都有个比较好的恶习,就是“好为人师”,动不动就以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水平来教训别人,要求别人。事事都要求别人来适应我,而不是让我去适应别人,适应环境。所以曾子的第一句话就很难做,“为人谋而不忠乎?”他是为人谋,为别人谋,也就是让自己去适应别人,不是让别人来适应我。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问题。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环境,并不是以我们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让这个社会环境来适应我们,不可能!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心理就会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就会“这个社会他妈的”。而能去适应这个社会环境,并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那你就将是个成功者。所以,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

5.做人做事要懂得节制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引导、疏导一个诸侯国家,要慎重地对待,不怠慢、不苟且,敬谨此项事情,而且要真心诚意;要适度、节制资用,而且爱护人民;要让万民大众在服务劳役时能够承受。”

【说明】这段话,从表面上来看,是讲怎样治理一个诸侯国家的意思,但其实不然,孔子所说的,仍然是心态问题。“敬”为慎重对待,不怠慢,不苟且,这本身就是要人有一个好的心态。“信”为真心诚意,不食言,不背弃,也是一个心态问题。而“爱人”则更是心理健康的事了,心理都不健康,怎样去爱别人呢?心理不健康的人,看啥啥不顺眼,要想叫他去爱人?难。至于役使人民,而且要人民能够承受,这还是个心理问题。役使,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这不公平的事要让别人能够承受,这需要役使人的人懂得心理学,被役使的人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愿意被役使。倘若超越了限度,被役使的人就会承受不了,就会起来反抗,因此也就达不到役使的目的了。所以,不论是统治一个国家,或是领导一个单位,都要有节制,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能够“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才行。

6.“仁爱”是做人的根本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的学生入于学门,就要能继承先辈之志,出在社会要有次序、顺序的分别,谨言慎行而真心诚意,广泛、普遍地爱护大众而且要亲近与人相互亲爱的道德标准。让自己的言说有丰足的力量,这样才可以来学习文化。”

【说明】从孔子的这段话来看,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实,总结这段话的中心思想,仍然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病态人格的基本特征分析来看:

1、一般始于青春期。

2、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如偏执、自恋、反社会攻击等;

3、常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是别人的错误,因而不会感到自己有缺点需要改正,而常把社会或外界环境的一切看作是荒谬的、错误的;

4、认为自己对别人无责任,如对不道德行为没有罪恶感,伤害别人而不觉后悔,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够作出自以为是的辩护,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5、总是走到那里就把自己的猜疑、仇视和固有的看法带到那里;

6、其行为后果常伤及别人和致痛别人,使家庭、亲朋、左邻右舍鸡犬不宁,而自己却泰然处之;

7、总是埋怨和挑剔别人的怪癖以及不良行为;

8、无承受能力,喜则大喜,手舞足蹈,失态;悲则大悲,痛不欲生,似乎无路可走,不会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以上八条,并不是要全部表现出来才为病态人格,只要表现出其中一至二项,且表现突出的,亦为病态人格。那么,有病态人格的人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吗?显然不能!孔子是明确地认识到这些的。所以他要求学生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能“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的人。其实这个要求并不高,只要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基本上都能做到。因为这个中心就是一个“仁爱”。

7.做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胜过、超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首先要改变外表、表面;比如侍奉父母,要能够穷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国家统治者,要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和朋友交往,要能够说话算话,有真心诚意。做到以上几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读过书,我认为他是有学问的。”

【说明】子夏所说的这个“色”字,绝不是所谓的“女色”,虽然按《淮南子》、《周礼》所说的是外表、表面,但也不是单纯的外表、表面,而是指一个想要学习“贤者”,并想要超过“贤者”的人,必须在态度、言行、形色上改变自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一个学问好,修养好的人,我们对他肃然起敬,那么,我们的外表、表面也就马上改变了。而且,最关键的在于,内心的思想感情变了,外在的表情才能改变。内心的思想感情不变,仅仅是表面上变得似乎是文雅,那叫伪善,是伪君子。佛家有句话,叫“像随心变”,心情变了,像貌也会随之而变。内心善良的人,其外表也是慈眉善目;内心阴沉、狡诈的人,其外表就绝不会慈眉善目的。因此,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表,可以察觉到这个人的内心世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所以,子夏所说的这样能侍奉父母、侍奉国君,与朋友交的人,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他是有学问的。这与第一节“学而时习之”的调节问题也就完全相符了。子夏所说的这一节,实际上也是心理问题,心态平衡,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如此。这一节实际上也是子夏对第六节孔子说话的回答。孔子说:“年轻的学生入于学门,就要能继承先辈之志,出在社会要有次序、顺序的分别,谨言慎行而真心诚意,广泛、普遍地爱护大众而且要亲近与人相互亲爱的道德标准。让自己的言说有丰足的力量,这样才可以来学习文化。”所以子夏回答:“侍奉父母,要能够穷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国家统治者,要能控制自己的身心;和朋友交往,要能够说话算话,有真心诚意。做到以上几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读过书,我认为他是有学问的。”因此,这样的人是可以来“学文”的。

8.做人一定要有信心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君子,如果不自重则没有威严、尊严。学问是不固定的。学问的最主要的思想是忠、信。没有哪一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错误,则不要畏怕去改正。”

同类推荐
  • 银水换神泉

    银水换神泉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杨柏深秋的乡野

    杨柏深秋的乡野

    与劲松相识,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清丽的容貌,羞怯的谈吐,仁厚的天性,给人一种柔情且脱俗的感觉。开始并不认为她是一个倾心文字的人,因为在我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娇美俊秀的女人,拥有扮靓生活与享受生活的天生优势,却是耐不得文学的寂寞,更吃不得写作的艰辛的。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当个手摇木铎的彩诗官,夺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
  • 美国越南战争:从想象到幻灭

    美国越南战争:从想象到幻灭

    本书共分四章,阐述美国人对越战从想象到幻灭的过程,概述了美国越战叙事文学以及美国越战叙事文学研究,分析越战是如何被美国公众想象出来的,美国越战叙事文学如何解构美国人以前想象的越战。
  • 活着就有眷恋

    活着就有眷恋

    《活着就有眷恋》是一本散文随笔集,辑录了作者十年来所写的散文、随笔、创作谈以及演讲集等,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审视、对生命的悲情感悟、行走的经历以及读写心得。文字清新、生动、隽永,充满浪漫的抒情性。一卷在手,如同与作者同行,听她娓娓道来一路的山川风光及内心的觉醒、感受,创作的艰辛与欢愉,以及,对文学、对小说的独特理解和痴迷的热爱。
热门推荐
  • 寻宝美利坚

    寻宝美利坚

    新书已上传,奸妄抽奖系统,不同以往的系统流小说,跟着蚂蚁一起嗨起来,欢迎大家收藏,推荐,留言!**************巍巍五千年华夏,短短一百年屈辱,多少瑰宝流失海外?名瓷,美玉,统统拿来!东洋的,西洋的,都是我的!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古董,文玩,美食,美景,一样都不放过!且看金沐晨如何靠着一双黄金眼,浑身豪情胆,逆袭在美利坚!
  • 复仇公主华丽回归

    复仇公主华丽回归

    她们,从地狱回来的天使。他们,逍遥自在的豪门大少爷。当他们遇到一起,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玄机变

    玄机变

    我本凡人,奈何苍天道已失,我便逆天而行,夺命改运,逆转轮回,成就无上大道,俯瞰天下,笑谈神魔,弹指间苍穹灭。
  • 夺心契约,恶魔老公太磨人

    夺心契约,恶魔老公太磨人

    她上辈子一定是做了十恶不赦的事情,所以这辈子碰到了这个恶魔。不仅被他从家里欺负到公司,还要忍受他的恶劣、倨傲、不可一世。自恋、傲娇、经常犯病。她又不是医生,不仅要照顾他的胃,还要照顾他的失眠症,没事在夜晚还要做他的导盲犬!所以她想逃!但恶魔总是会出现,恶狠狠地说道:“女人,你好大的胆子,没有我的命令,你竟然敢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男装玩天下

    穿越之男装玩天下

    她,现代赏金杀手。却一朝胎穿,成了北静国女扮男装的小皇子。夜明睿,北静国的神话。满月说话,三个月会唱歌,五个月会作诗。他,东平国太子。对她第一次出宫的一见钟情,十年心仍不变,一直以为自己是断袖,当秘密揭开,他会怎么样面对。他,天下第一商人。惊鸿一睹。他便爱上了她,他一直知道她是女儿身,却不肯说出。他,天下第一杀手,因遭仇家追杀,误进了她的闺房,从此他为了掩护自己充当她的贴身侍卫,生性清冷的他,心却慢慢沉陷。他是邪教教主,把女人当玩物的他(还是童子身),心却送给了她。她该如何选择呢?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仙剑

    仙剑

    自古修仙、修佛、修魔着,无一不是为了长生,然而长生以后呢?我之修,不为仙,只为佑你一世平安。我之修,不为仙,只为看你换你顷刻欢颜。此书讲为您讲述,一个平凡的少年,是如何为了心中所爱,一剑问天。
  • 哪里都是你

    哪里都是你

    闵玧其说过如果打算做的一般,还不如别做,所以被他激出黑泡魂之后,就想要用自己穿鞋才160厘米的个子去撞一撞南墙。不顾父母反对参加了韩国yu公司的选秀,和他的故事也就此开始。
  • 为何我会喜欢上你

    为何我会喜欢上你

    男女主角是从小青梅竹马的同伴,长大后发生的一连串的趣事.
  • 咏无夜

    咏无夜

    彼岸花开花落,人间悲欢离合。一个肩负使命的少年,走上了一条注定不会平凡的道路。这是一首歌咏“无夜”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