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400000016

第16章 公冶长第五 感情和欲望要在理智的控制下(4)

【说明】本节是孔子对“仁”的又一种解释。伯夷、叔齐在父亲孤竹君死后,两人互让王位,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最后是让老二做了君王,伯夷、叔齐便投奔了周文王。周武王伐纣前,他们曾经反对。周取天下后,他们拒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这段故事原来被说成是伯夷、叔齐怨恨周国而情愿饿死。然而孔子却不是这样认为,伯夷、叔齐怨恨周国,但最后他们“不念旧恶”,而是用仰望、冀求来祝福周武王能平定天下。为什么应该这样解释呢?首先我们看到伯夷、叔齐并不是贪图名利之人,其次是他们均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所以才互相谦让王位。具有这种“仁”的品德的人,心胸必然也是宽大的,对于周武王的“以暴制暴”,虽然他们不同意,但不至于怀恨在心。因为他们也明明知道商纣王的暴虐与残酷,他们投奔周文王而不去投奔商纣王,也就说明他们对当时天下的形势是非常了解的。既然深知当时天下之势,为天下民众想,为天下苍生想,他们也就会希求周武王能迅速平定天下,给人民以安居乐业的幸福。这样才能算是仁人君子。所以孔子以“怨是用希”这四个字来表述了他们的这种“仁德”。

24.帮助别人而不要图感恩回报

【原文】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译文】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爽直?有人向他求讨一点醋吧,他去向邻居求讨来给了这个人。”

【说明】本节是孔子用这个例子来阐述“义”的内涵。义,就是要人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那么,微生高借醋这件事能不能说是最佳行事方式呢?按一般的理解,或按传统的理解,这件事是做得很对的,没有什么不对呀?但仔细分析,这里面就会发生问题。来向他求讨醋的人必然不是来自很远的地方,或许就是另一边的邻居,他没有,也就算了,但他又去向另一个邻居求讨,然后给了向他求讨的这个人。既然都是邻居,他完全可以带着这个人去另一个邻居家求讨,或者叫这个人自己去向另一个邻居求讨,而用不着转这个弯。微生高真实的用心虽然是帮助人,但他要这个人感谢他,而不是去感谢那个家里有醋的人。他帮助人的目的在于想要有回报,而求取回报的帮助方式恰恰是孔子所反对的,这显然就不是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了。当然,借醋是件小事,倘若是借钱或是借别的大的东西,这里面就有个情面问题,面子大,有交情,就好借。而向不认识的人或是没有什么交往的人去借,自然也就借不到了,所以转个弯是必要的。但为什么孔子偏偏要提出这个借醋的小事呢?正因为借醋这个事很小,是完全没有必要转这个弯的事,孔子才能从这种小事上看出一个人的内心的贪欲。微生高贪欲爽直的名声,贪欲别人的感恩图报,所以不是高尚的“仁义”。之所以《论语》选了孔子的这一段话,其目的也就在于提醒后人不要学习微生高的这种假仁假义,应该帮助别人而不要图感恩回报。

25.反对虚有其表的“仁”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孔子说:“ 用动听的言语和伪善的面目取悦于人,用十足足够的恭敬对待人,左丘明羞耻于这样做,我孔丘也羞耻于这样做。心中埋藏着怨气而象好朋友一样对人,左丘明羞耻于这样做,我孔丘也羞耻于这样做。”

【说明】本节是表达孔子自己的好恶的同时,也评论左丘明的行为。在《学而》第三节中,孔子就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本节重又提出来,并用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来说明他们是共同反对虚有其表的“仁”,反对“花言巧语”的“仁”。尤其是心里埋藏着怨恨,而在表面上似乎很友好地为人处世的这种假仁义的行为,是他们共同反对的。真正的“仁”,来自于内心,发源于内心,内心具备了“仁”的情感,外在表面的言行也就随之能“仁”了。而内心里埋藏着怨恨的人,虽然表面上似乎很“仁”,能与人相互亲爱,但终是假的,埋藏在其内心的怨恨,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按现代医学、现代心理学研究,这种人极容易形成精神障碍、心理障碍,最后变成偏执狂,而遗害人间。而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再到大家都能耻之,这样的人就会日益减少。人们若都能不匿怨而友其人,“仁义礼智信”也就能建立起来,人与人之间也就能和睦相处了。

26.在家里能做到让老有所安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子路在孔子旁边陪立着。孔子说:“何不各人讲一讲各人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意有车马有衣有轻软的皮袄和朋友一起分享,即使丢弃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我愿意没有什么杀伐杀灭善良的人性,没有什么给予的劳作。”

子路说:“我们想听听老师的志向是什么。”

孔子说:“我愿意让年老的人都能安居,让朋友之间都能相互信任,让年少的人都能得到关怀。”

【说明】本节是孔子结束了对古今中外及学生的评论,转而为自述各人的志向,连系到下节,可以算是本篇的结论。谈志,可以说是谈志向,也可以说是谈对“仁义礼智信”的意见。志,乃心中之意识也。从子路的言论中,我们看到,这真是一个豪爽大方的人,他想要许多许多的东西,但不是给他自己享受,而是与朋友共同分享。唐代诗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就是子路这个思想的延伸。这句话表达出他已经具有了人人平等的思想,有与人相互亲爱的意识,也就是有了“仁”的基础。但这其中有他的缺点,是他的朋友与他共,不是他的朋友能与他共吗?要靠他施舍吗?而颜渊的志向就不一样了。颜渊看到这个社会中人们的善心、善良的愿望已经被磨灭、杀伐得所剩无己,所以他希望不要再有杀伐来杀灭人们的“善”了,而且他还希望不要有再多的劳作强行给予人民了。《国语》说齐桓公时,管仲以为“井田畴均****不憾”。这是为了消除农民之间的不满情绪。所以强调把田地一定要划分成等量的面积。另方面则出于对农民征收赋役的需要。与此同时,农民也被组织起来。如《国语·齐语》说齐国是“制都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夫”。把许多分散的农户,纳入这类村社组织之中,再派官吏去管理,可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除田税外,农民还要在有战争时向国家交纳军赋。军赋按井征收粮食、草料和牲畜。由于战争频繁,国家不断加赋,如郑作丘赋,鲁季孙“用田赋”,都是违反旧制而加重农民负担的一种新措施。人民的劳动所得,其中一部分要上交,成为国家或贵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除租税外,人民负责沉重的徭役,他们要为国家或贵族筑路、修城和建造宫室。他们一般都被束缚于土地上面,缺乏迁徙的自由。而大国之卿有一旅之田,上大夫有一卒之田。当时官禄与土地是相应的,有官则有土,亦享有禄。拥有大片的田地,是卿大夫在政治上具有强大实力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这些一层层的君主、官吏们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他们所强行给予人民的劳作,已经让农民们承受不住了。颜渊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宽广胸怀,是子路所无法比拟的。

但颜渊的眼界似乎也狭窄了一点,他只看到了农人们的艰苦的生产劳作,徭役贡赋,而没有想到更为凄苦的老人与小孩。孔子看到了这些,于是便对颜渊的说法加以补充,让老有所安、儿童们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怀,就象现代一样,我们政府首先颁布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然后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而对中间的劳动者,孔子则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要能够相互信任。做到相互信任,这其中就包括了“仁义礼智信”。因为没有“仁”,怎么能“信”呢,而没有“义”,也不能有“信”,没有“礼”,也做不到有“信”,没有“智”,就更谈不上能相互信任了。孔子的这个思想是很重要的,对政府来说,很重要;但对一般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家里能做到让老有所安,让儿童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怀,在兄弟姐妹间或对外面的朋友,都能够做到相互信任,那他也就是个了不起的人,是个能获得成功的人。

27.和自己内心打官司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译文】孔子说:“在已往过去的人和事中,我没有看见过能够见到自己的过错而自己和自己内心打官司斗争的。”

【说明】每个人在一生的生活中,都难免会犯错误,有些人犯了错误,或敷衍塞责,或不了了之。然而要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就必须要能纠正自己的错误,而纠正自己的错误,也就是自己和自己打官司,也就是自己和自己做斗争,也就是理智和感情做斗争。在《学而》第四节中,我们看到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意思就是我每天好几次审视自己的身心,看有没有什么错。然而,内省和自讼是两个概念,内省者不一定会自讼,自讼者却一定是经过了内省的。内省者,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自讼者,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自己的理智能够战胜感情、战胜欲望,是很难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人都有感情,有欲望,人就是靠着感情和欲望而生活下来的,去掉了感情和欲望,人们还剩下什么呢?仅靠理智就能生活吗?所以,感情是需要的,欲望也是正常的,只是这个感情和欲望要在理智的控制下,时时内省和自讼,才能够达到“仁义礼智信”的高尚境界。

28.人生在世,离不开一个“学”字

【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在一个城镇里,必然会有忠、信和我孔子一样的人,只不过他们不如我孔子一样爱好学习。”

【说明】虽然孔子没有见到过能自讼的人,但不能说这方圆十里就没有一个好人。好人是有的,有忠肝义胆的人,也有讲信修睦的人,这些人为什么达不到“仁义礼智信”的高尚境界呢?乃是因为他们缺乏学习,不如孔子好学。翻开所有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不学无术的人是不能获得一定的地位的,最终是不能成功的,最终也是不幸福的。人生在世,离不开一个“学”字,人从一出生就要开始学习,呀呀学语、学吃、学步、学会适应环境等,都在学。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吃西餐,等等,等等。人就处在这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环境中、过程中。对一个人而言,一天所处的环境没有绝对是你熟悉的,总会有一些新东西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所以,人的学习也就很重要了,学习然后经常调节自己,也就能愉悦了。好学者,日日进步,天天向上;不好学者,停滞原地,甚而倒退。这就是孔子对本篇的总结了。也是孔子对古今中外各种人物的评论的总结。

同类推荐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一个人的集体记忆

    一个人的集体记忆

    作者以个体记忆的方式,从人文的角度,对过去的四十年城市生活的变迁进行了各个方面的记叙。不仅是记忆,更有对记忆的反思。以个人血肉丰满的“细节历史”见证了一代人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的得与失。
  • 字纸

    字纸

    具有斑斑土的硬,他的悲世悯人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摸鼻涕可以带来的,而是来自对一种生存的透彻把握。
  •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热门推荐
  • 世界著名童话故事1

    世界著名童话故事1

    本书包括王公贵族、庶民百姓、妖魔鬼怪、动物植物等童话故事,其中具有安徒生、格林、豪夫和王尔德等名家名作,也包括了世界各国许分民间童话故事,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相信这本《世界著名童话故事精选》,能够启迪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情趣、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成为广大父母和少年儿童们良好的读物和收藏品。
  • 国术枭雄

    国术枭雄

    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 萌萌速配:扑倒男神没商量

    萌萌速配:扑倒男神没商量

    他是她的邻居,也是她的老师,没啥事情串串门这种事情再平常不过了!某天,某个不怕死的女人跑去敲门,结果那人在见到她的一瞬门便“嘭”的一声又关了起来!某女:“……”恶俗!绝对有性别障碍!但是现实却是,“老师呀,我真的动机纯良!我发四!我绝对没有垂涎你的美色!我真的没有对你有非分之想!”某人:“……”谁信啊?
  • 苍魂师

    苍魂师

    人,由身体和灵魂。身体拥有体力,而灵魂则拥有着魂力。那些使用着魂力的人,称之为魂术师。
  • 盛爱小萝莉

    盛爱小萝莉

    这个帅到没天理酷到没人性的超级大帅哥明明在外人眼里很冷酷,为什么到她这里就成了爱耍小脾气,霸道又幼稚的小男生?不仅老是管着她不许她这样不许她那样,常常偷亲她不说,还硬要睡她的床?!那个如樱花般干净的男孩,将最最宝贵的戒指交给她……
  • 鬼颜嫡女很无良
  • 来自异世界的拯救

    来自异世界的拯救

    在一个有恶魔和天使的世界,作为一个人类宅男的主角,该如何生存下来……
  • 人性丛林潜规则

    人性丛林潜规则

    本书将人性丛林中一丝蕴涵着潜规则的内容突现出来,把人生中的智慧挖掘出来,在演绎潜规则的同时,有力规避一些负面影响,力求给读者以积极的人生思考和启迪。
  • 四魂之玉之战地指挥官

    四魂之玉之战地指挥官

    在四魂之玉大陆,有着一个特殊的职业——战地指挥官。他们用手中的魂卡,解放出为他们战斗的作战单位,消灭那些反人类反社会的武装分子,庇护一方。注:一个没有金手指的普通人,怎样奇迹般的快速崛起?答案就是:被运气推着走向了巅峰。
  •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

    新书《完美神话世界》已经上传,请大家支持。书友群:只收学徒以上的书友,群号:65876452喜欢本书的朋友,都可以入群:253282177ps:已经完本三本书《重生在白蛇的世界里》、《穿越在聊斋的世界里》、《世间自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