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400000004

第4章 为政第二 心态健康才能为政(1)

1.领导者居中而不动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搞政治、政事之类的规律,就好象是北极星居中,而其它所有的星辰都来环抱之。”

【说明】先说“为政”,过去许多儒学家都认为“为政”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其实,研究下来,“为政”是孔子研究怎样“为政”的人的。也就是说,“为政”的人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就首先要弄清楚“政治”是什么意思。政治,是指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实现其根本经济利益,围绕夺取、建立、巩固国家政权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那么“为政”的意思就是去做好这些事,进行好这些活动。所以,“为政”与“政治”的概念是不同的。德,从汉儒到宋儒把它定为品德、道德后,也就成了形容一个人品行的意思。但“德”字的古用法却不是这样,《周易》十八个卦中都出现过“德”字,都说明“德”字的用法与我们现在的用法不一样。所以,孔子用德字,也是作为客观规律来用的。

再说天文学,中国发展得最早的科学,即是天文学,讲世界科学史,乃至讲科学,都必须先要讲天文。天文即是星象,人类认识世界,首先是从观察繁星闪耀的天空开始的,如果我们来分析五千年前的造字,我们不难发现“智慧”的“智”字,是由知和日两字组成的;而“慧”字,则是由彗和心两字组成。这就说明,知道太阳,心领彗星的启示,也就有了“智慧”。中国的文化亦是从天文来的。孔子之所以在这里提出“北辰”——北极星,是因为他认为北极星是处天之极,是处在天的正中,一切星辰都是围绕着北极星旋转的,众星都在拱卫着它。一年四季,天体星座的移动,好象都在听从北极星的指挥,跟着它,绕着它转动。所以孔子认为,人间的君王,也就是为政者,应该居中,居极,让人民都象众星拱卫北辰一样拱卫为政者。为什么呢?因为众星拱卫北辰,乃是千古不变的规律,人民拥护和服从君王,也应该是千古不变的。当然,人民需要领导者,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没有领导者,人民将是一盘散沙,无法提高生产力,也无法生活得更好。然而,作为领导者,就应该居而不动,让众星拱卫。所谓居而不动,并不是说领导者人不行动,而是要求其“为政”的“政治思想”不要频频变动。“政治思想”不变动,人民也就能更好地围绕着这个“政治思想”而动了。

2.遵重风俗习惯

【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可以说:‘其思想没有邪念’”。

【说明】本篇讲“为政”,孔子为什么突然提到《诗经》了呢?我们首先要知道,夏、商时期是没有任何成册的书籍、典籍留传下来的,而周朝,只留下了一部《周易》;但人们一直认为《周易》是用来占卜的书(何况其一直深藏在周王朝内部),因此没有将它看为是怎样治理国家的政论书籍。故而,怎样治理一个国家,在春秋时期的各个君王们只好依靠人们的口头流传,加上父辈的教训及自己的经验,来作为统治的理论基础。因此,君王们多派人到各地去“采诗”,收集民间百姓对统治者的意见。《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因此,《诗经》作为一个民间诗歌的总集被汇编起来以后,就成为了统治者“为政”的理论依据。因此,孔子认为,作为一个统治者,依据《诗经》,基本上就可以“为政”了,用不着再去想另外一些歪门邪道了。也就是说,为政者的思想中不要再有别的邪念了。因为《诗经》本身的内容就没有不正当的。

这其实也是“学而时习之”的延伸,学习,而且经常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学《诗经》是如此,学“为政”亦是如此。思想中没有邪恶,也就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了,“为政”才可以为好。

3.万物平等

【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为政之道之所以要用政治理论,就是要用平等的刑罚对人,人民因此会勉励自己而没有耻辱感。为政之道之所以要认识客观规律,就是要用平等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即使有了羞耻的行为自己也会度量、衡量的。”

【说明】孔子的这一句话,确实点明了“为政”的重要思想。古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是社会不公平的根本原因。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孔子的这句话,官僚特权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正是因为这种官僚特权思想,不平等思想,才致使绝大部分人民群众心理产生不平衡,从而导致了社会的混乱。也就是说,刑与礼(法律与社会行为规范)的不平等,是导致心理不健康的根本原因。只有用平等的刑罚对人,用平等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尽量消除官僚特权思想,才能真正地解放生产力,使社会得以进步与发展。

4.树立自己的思想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即有志于学习各种各样的学问、知识,三十岁时,便树立了自己的思想,四十岁时,对人生我已经没有什么疑惑的问题了;到五十岁时,我才知道天道的规律;到了六十岁,我什么话都能听了;到了七十岁时,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思想,但却不会超过法度、规矩。”

【说明】说“为政”,孔子为什么说到自己了呢?其实,这是孔子借自己的经历告诫为政者,“为政”靠的是“学、识”。现在许多人都将“三十而立”看成是“成家立业”之意。殊不知,这个“立”字含义很深,是孔子说明自己思想树立起来之意。要知道,一个人要树立起自己的思想,是很不容易的。也就是一个人学到了三十岁,就应该有了自己的思想,从而不会“人云亦云”了。一个普通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似乎不大重要,而作为“为政者”,就必须有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思考。光“立”当然不行,所以“四十而不惑”,不惑什么呢?对自己树立起来的思想不再疑惑。也就是说,坚定了前进的目标,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努力地奋斗下去。但这还不够,“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么?天命就是天的发展趋势,天道也就是人道。人道是要服从天道的,一年有四季,有365天,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地球围绕着太阳自转、公转,这都是天道。作为地球人,非服从这个天道的规律不可,除非你跳出地球。知道了天的发展趋势,从而才可以知道人的发展趋势;知道了人的发展趋势,才可以“为政”,也就是才能真正懂得统治人民的规律和决窍。这就是孔子的体会。

接下来的“六十而耳顺”,乃是孔子对人道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描述。我们一般人在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听到不同意见,那是忍不住的,总要反驳两句,以显示自己的勇气和正确。更有甚者,是根本容不下反面意见。我“慢”很严重。尤其是文化知识较高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孔子的“耳顺”,则描述了一个人能够容忍所有不同的意见,这很难得。也就是说这个人已经彻底洞察、理解了人生,知道了为什么这个人要说这样的话,那个人为什么要说那样的话,既然知道了、了解了、洞察了,也就能什么都能听进去了。能听进去,并不代表要服从,自己自有主张也就是了。

到了七十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看来似乎很矛盾,能随心所欲地,那还管什么规矩?肯定要“逾矩”,超越、超过规矩。其实,孔子的话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遵循天道、人道的规律下,不逾越天道、人道的规律的“从心所欲”。这就是人生经验的积累。孔子的这一段叙述,其实就是描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一个很好的道德修养,一个很好的心态。只有拥有了这样好的心态,才可以去“为政”。

5.继承前辈的平等思想

【原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来问关于如何能继承先人之志的问题,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就行了。”后樊迟驾驭马车出去,孔子上车后便告诉樊迟:“刚才孟孙来问我关于如何能继承先人之志,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就行了。”樊迟听后茫然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我们侍奉他以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他死了,我们则在埋葬他时也按照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举行祭奠的仪式时也遵照祭祀仪式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行了。”

【说明】这一段叙述其实是紧接第三节的,从表面来看,似乎没有什么,仅仅是遵守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行了。在第三节里孔子说过:“齐之以礼”,就是用平等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这个“平等”,其实很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当官的,当大官的。孟懿子是当时鲁国的一个很大的官,勉强比,有如现在的内阁官员,也就是部级干部。这样的大官,要叫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地遵守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很难。他们总认为自己肩负重任,因此在各方面都必须比普通老百姓要优越,这种特权思想,古往今来都有。即使在普通老百姓中也有,比如说,一个家庭主妇,她的特权是操持全家人的饮食起居,其他家庭成员在家的时候,都必须服从她关于饮食起居的安排。如果有谁,不论丈夫或是子女,谁要不听从安排,冒犯了她的“特权”,也就等于冒犯了她。孔子正是明确了这一点,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对孟懿子说了这样的话。直到现在,我们的官员们仍然没有弄懂这个思想,其实,国家官员、国家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想办法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实在是没有资格享受特权的。

6.遵守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来问关于如何能继承先人之志的问题,孔子回答说:“你的父母只是因为其憎恶,才导致你的忧虑。”

【说明】同样是问“孝”,孔子的回答却不一样(包括以下七、八两节),为什么呢?问的人不一样。孟懿子问,是作父母的问,孟武伯的问,是当儿子的问,这是其一。第二,孟武伯之所以问“孝”,乃是看到他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心中有了疑惑,才来问孔子关于如何能继承先人之志的问题。而孔子的回答却很巧妙,你的父母亲因为憎恶“齐之以礼”,憎恶平等,他总认为自己肩负重任,因此不能与平民百姓讲平等,他的这种特权思想,才是真正值得忧虑的。那么,孟武伯的父亲既然如此,孟武伯还要“孝不孝”呢?这就很值得忧虑了。也很可能值不得“孝”了。遵守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做到的;因为只有人人平等,社会才能进步。这种“齐之以礼”的思想,是孔子对当时封建奴隶制的强烈反抗,也是代表了社会要求进步的心声。

7.继承才叫真正的孝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来问关于如何能继承先人之志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如今讲‘孝’者,都是说‘孝’就是能养育的意思。但你看看狗呀,马呀这些畜生、宠物,皆是人们所养育。难道这也叫‘孝’吗?不慎重地对待,不敬谨地对待长辈、前辈、先人之志,如何能分别出‘孝’的真正含义呢?”

【说明】其实,孔子的这段话从表面上就已经阐述清楚了“孝”字的含义,然而,直到今天,我们很多人还在认为“孝”就是养育的意思。我给老爸、老妈钱了,我就尽孝了。现在许多年轻人不要说连父母的生日都弄不清楚,父母真正的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就更不清楚了。这些人只想着自己,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挫折等等,很少能去体会父母的感受,更不要说去继承父母的志向了。当然,有没有继承了父母的事业的呢?有!但很多都是在表面上继承了父辈的事业,如医生的儿女也当了医生,老师的儿女也当了老师,但他们对父辈的志向发扬光大了没有?很少。所以这个问题很重要,要真正地把父辈、先人的志向发扬光大,才能叫真正的“孝”!

8.真孝不是表面的恭敬和听话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也来问关于如何能继承先人之志的问题,孔子回答说:“从外表而言是很难说的,有事情了,作弟子的就来做,有酒食了,一定要先生、老师先吃,仅仅这样做就可以认为是孝吗?”

【说明】想来子夏对孔子是相当恭敬的,否则孔子不会这样来回答他关于如何能继承先人之志的问题的。从分析第七节的“孝”,我们已经明白“孝”不仅仅是养育老人,因此更不仅仅是在表面上恭敬父辈、老师、先人了,态度上恭敬是对的,“不敬,何以别乎”,尊师重道、敬老尊贤,这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但若仅仅是在表面上恭恭敬敬,而没有继承父辈的志向,还是不能称为真正的“孝”。

9.继承历史的经验才是孝

【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和颜回谈了一整天话,颜回都不违背我的意思,没有反对过我的讲话,看来好象是笨笨的,很蠢。但是他退下去以后会观察、审视自己的私心杂念,而且对我的言论还有所发挥、发展。由此观之,颜回并不是愚蠢的。”

【说明】孔子的这一段话,其重点还是落在“孝”字上,虽然颜回没有问“孝”,但颜回对老师的恭敬态度也是一种“孝”。第五节讲孝,是“无违”;第六节讲孝,是“忧”;第七节讲孝,是“养”;第八节讲孝,是“敬”;本节讲孝,还是“敬”。然而,恭敬还不是孝,必须要象颜回那样,“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才能是真正地能继承先人之志向了。

本篇题名为“为政”,为什么用了很多篇幅来讲“孝”呢?如果仅仅是把“孝”理解为孝顺、孝敬,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等等,显然与题名不符。因此,孝字更应该理解为能继承先人之志的意思。为政者,为的是国家政治、政策之事也,就要能继承先人之志,使民“安居”而“乐业”,才能为政!如果首先就有了特权思想,是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的思想,这个“政”看来是“为”不好的了。

对于先人之志向问题,据史书记载,孔子是很尊崇“周礼”的,那么周朝施行的是什么“礼”呢?周文王在《易·家人·六四》中说:“富家,大吉。”在《易·颐·辞》中说:“观颐,自求口实。”提出的都是“怀保小民”(《尚书·无逸篇》)的思想,他施行的是“裕民”(《尚书·康诰篇》:“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的政治。所谓“裕民”,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积蓄,让农民发生劳动的兴趣,使民能安居、能乐业。这种“怀保小民”的“裕民”政策,就是孔子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礼”,一种能使社会安定的行为规范。也是孔子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孝”,继承先辈的志向。而决不是父辈是小偷,作儿女就要发扬光大父辈偷盗抢劫的志向,这点千万要弄清楚。

10.察言观色搜人才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看一个人为什么做这件事的原因,再观察他做这件事的动机、由来,再检察他平常是安于什么?那么,人们怎么来搜求呢?人们怎么来搜求呢?”

同类推荐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就这样若无其事爱着你

    就这样若无其事爱着你

    爱情是一种遇见,不能预期,也无法等待,当它发生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是冥冥中的注定,还是前世今生的轮回?有些人注定只是匆匆的过客,而有些人,却会一步一步融入你的生活,融入你的心。那是两列相向而来的火车,他在这边,她在那边,不知道对方去往何处,只知道时间在在铁轨上奔跑,带走了一些人的苹果,带走了另一些人的云朵。那美丽的女子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似乎正是为了一朵莫名其妙的云,却不想正好与他的眼睛撞了满怀。几许哀怨伴着几许欣喜的眼神,在他的心底扎下了根。因为陌生,因为转瞬即逝,因为怕失去,就宁愿不拥有……彼此相望,若无其事。
  • 老干部工作实录

    老干部工作实录

    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挖掘利用好这一群体的丰富资源,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老干部工作实录》全书主要积累了服务老干部的一些工作方法。
  • 郭沫若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郭沫若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本书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郭沫若先生的诗歌精品数十篇。
  •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涛语:石评梅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重生:夫人至尊

    重生:夫人至尊

    上一世,她是尚书千金,才倾天下。父亲骄纵,庶母温厚,长姐婉约,长兄呵护。她以为自己就是那天上月,人中凤。一场论辩,她选中了他做夫君。从此吟诗作对,如胶似漆。直到她临产,最爱的他八抬大轿娶妻,眼睁睁看着她被灌堕胎药。产下足月死婴,浑身是血的她被庶母拒之门外,长兄为她请了大夫,哄她喝下毒药。临死前,长姐狞笑着踩着她残破的身体。她才明白恩爱无双不过是彻头彻尾的一场笑话,家人的宠爱不过是逢场作戏。她的死,完全是蓄谋已久的一场阴谋。一朝重生,重回十岁。小小年纪,心怀诡谲,步步为营。她发誓要那些利用她欺骗她的人,挫骨扬灰。仇恨的火焰吞噬下,一切成为焦土……
  • 网游剑侠

    网游剑侠

    少林,武当,峨眉,丐帮,昆仑,万花,纯阳,七秀,唐门,杨门,五毒,明教,天策,藏剑,翠烟。十五大或正或邪或中立或官家的门派与数不清的隐藏门派。自创武功、完全自由、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行侠仗义、琴棋书画、儿女柔情……这些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剑侠》。江湖黑榜、白榜、高手榜、才俊榜、绝色榜、奇人榜、武器榜……尽诛宵小天策意,长枪独守帝国魂!
  • 英雄联盟乱异界

    英雄联盟乱异界

    当李峰带着命运转轮降临异界,开启英雄命牌使用英雄联盟中所有英雄的技能时……这个异界沸腾了,以前的仇人噩梦开始了……翻开大盖伦的命牌,当敌人正准备给予你致命一击时,一个大盖伦的致命打击强行中断,那绝对是会憋出内伤的。翻开不祥的命牌,当你只身跳入敌群释放出死亡莲华的那一瞬间,化身不祥,招招夺命。下一张,李峰会翻开哪一位英雄的命牌,获得什么样的能力呢?李峰冷酷的说:“千万别惹我,要是老子翻到死歌,你们这群渣渣,哼哼……”
  • 吞天战皇

    吞天战皇

    谁拳头够硬,就由谁说了算的异界,喜欢彰显个性的纨绔子弟太多,王恺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抡起沙包大的拳头,教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 校园草事

    校园草事

    绑架良家少女?救命啊……要稳住。威胁他,没用?啊,那里有几个同学走过来了。他竟然口出恶言把同学吓跑!你以为你是流氓就可以无法无天?乖一点,或许本美女会看在你长的还不错的份上收了你。
  • 湖中石

    湖中石

    青空藏于渌湖,飞鸟掠过河川。他将石子扔在湖中心,叮咚,溅起水花的同时荡起了涟漪,溅起的水花再次滴落湖中,又溅起小的水花的同时荡起涟漪,微不可见的小水花飘落湖中,带起小小的水花的同时荡出涟漪。。。。。如果他将巨大的石头投入湖中,掀起了波浪那么紧随其后是再次掀起新的波浪还是退归为如镜子一般的湖面呢?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主人公还只是一个人。
  • 吾家有凤初长成

    吾家有凤初长成

    这是一个关于一只三界独一无二的凤凰寻找神器,收获友情和爱情的故事。
  • 黑暗炽耀之书

    黑暗炽耀之书

    力量,人们所追逐的最终目标与永恒的渴望。当苏图第一次握紧手中那本书时,他感觉到光滑轻薄的书页的间隙中暗藏的无限可能与终极力量。但苏图依然恐惧,还记得自己在首次死亡之前,书页上浮现的是,赤裸裸毫无掩饰的欲望。
  • 逆天炼器师之至尊魔妻

    逆天炼器师之至尊魔妻

    时空转换,她变成了他。玄力,战气两手抓,本少爷就要魔武双修!契约?本少爷绝对不告诉你们本少爷能无限契约!炼丹?本少爷早就玩腻了,喏,借你们一颗神品丹药观赏观赏!炼器?你们帮我瞅瞅这把神器肿么样?符咒?本少爷画个圈圈就能诅咒你!
  • 光语之拂晓晨曦

    光语之拂晓晨曦

    欧阳诺觉得,自己挺失败的。虽然说失败分好多种,但从各方便来讲,他都没成功过。从情感上来讲,他输给了亲情爱情。从物质上来讲,他输给了钱。曾经告诉自己不会放弃的人,说过看似最真实的承诺。现在却时刻提醒着自己,那些都是最美谎言。哭过,恨过,挣扎过。之后的路怎么走?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