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400000055

第55章 阳货第十七 君子的羞耻问题(2)

【说明】“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并不简单地就是坚硬就行了,洁白就行了。一个人虽然做到了坚硬、洁白,但是还要学习,比如,爱好仁而不学习,就会不加辨别地仁爱一切人,好人坏人都去爱,难道不就是愚蠢吗?辨别出什么人后,再与其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或者远离其人,就是比较聪明的做法。再比如爱好知道而不学习,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什么都能知道一点点,但不深入研究学习,不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对人有益的东西,就是放纵无止境,想入非非;要学会辨别才能真正学到一点本领。再比如爱好诚实而不学习,对所有人都诚实守信,那不就要被诚心欺骗你的人所坑害吗?要学会辨别,才能知道应该对什么人诚实,对什么人不诚实;有人欺骗你,你不信他就是,没有必要对他也诚实守信。再比如爱好公正正直而不学习,就会不加辨别地急切行事,这个社会并不是什么都能公正的,所有社会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公正,因此必须学会辨别,才能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做出判断。再比如爱好勇敢而不学习,不分清楚是非曲直就容易乱行事,勇而无谋,乱冲乱闯;这样怎么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呢?又怎么能创造出自己良好的生存空间呢?再比如爱好刚强而不学习,就容易以刚对刚,刚者则易折,不稳重、不仁爱,不就是轻率狂妄吗?而轻率狂妄则容易做错事情,与人产生矛盾,从而也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一个人虽然本质再好也不行,还是要加上后天的学习,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真正弄懂这个社会的复杂,寻求到最佳行事方式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复杂。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寻求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良好的生存空间,才能真正对人类有所贡献。

9.《诗经》作为课本

【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子说:“小朋友呀,你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可以提高人的观察能力,可以让人合群,可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远处看,可以侍奉君主;并且还可以更多的识别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说明】那么六言六蔽是怎么来的呢,应该怎样学习呢?孔子告诉子路,你这个小子呀,你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我们知道,夏、商时期是没有任何成册的书籍、典籍留传下来的,而周朝只留下了一部《周易》;但人们一直认为《周易》是用来占卜的书(何况其一直深藏在周王朝内部),因此没有将它看为是怎样治理国家的政论书籍。故而,怎样治理一个国家,在春秋时期的各个君王们只好依靠人们的口头流传,加上父辈的教训及自己的经验,来作为统治的理论基础。因此,君王们多派人到各地去“采诗”,收集民间百姓对统治者的意见。因此,《诗经》作为一个民间诗歌的总集被汇编起来以后,就成为了统治者为政的理论依据。周朝早期,是学在官府,班固《汉字·艺文志》小学类载《史籀》15篇,他说:“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史籀篇》早已亡佚,许慎《说文解字》还保存了200多字,字形繁复,跟春秋到战国初期的铜器文字很接近,据王国维推测,《史籀篇》应是秦国早期教学童的识字书。籀文就是战国时秦国使用的文字。籀文也称为大篆。后来,秦始皇兼并天下,实行统一文字,李斯等又改《史籀》大篆为小篆,字形既求其整齐方正,笔画又要求简化,偏旁写法也要求一致;李斯又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这些书都是教学童的字书,虽然在传说中周朝早期有学童学习的课本,但已不可考。因此,孔子认为,用《诗经》作课本,依据《诗经》,基本上就可以为人亦“为政”了。也就是说,孔子实际上是用《诗经》作为课本来开展教学的,这从《大学》、《中庸》中可以看出。而通过学习《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可以提高人的观察能力,可以让人合群,可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远处看,可以侍奉君主;并且还可以更多的识别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10.面对着墙壁站立,再也无法向前一步

【原文】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译文】孔子对儿子伯鱼说:“你读过《周南》和《召南》这两部分诗篇吗?一个人如果不读《周南》和《召南》,那就好象面对着墙壁站立着一样。”

【说明】刚叫子路学习《诗经》,因此就《诗经》问题孔子转而对儿子伯鱼说到《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由此亦可见孔子是以《诗经》为课本的。《周南》有诗十一篇,《召南》有诗十四篇,其具体内容这里无法全部解释,但可以肯定孔子认为这两部分诗篇对人的成长成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不学习这两部分诗篇,就好象面对着墙壁站立着,再也无法向前一步,也无法看到前面的道路一样,人生是无法进步的。

11.社会行为规范是要靠人们内心情感的遵从与服从才能真正起作用

【原文】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孔子说:“社会行为规范所说的,岂只是指玉帛等礼物而言的吗?音乐所说的,岂只是指钟鼓等乐器而言的吗?”

【说明】在谈到《诗经》后,孔子即说了“礼、“乐”,由此亦可见,在《诗经》中亦有关于“礼、“乐”的篇章。而这个“礼”,孔子认为并不仅仅是指简单的礼节、礼貌、送礼物等,而是指《左传》所说的“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的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和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传统习惯之意。“乐”亦如此,并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敲打钟鼓,就可以构成音乐,在殷朝,或是在周朝,在春秋时期,有礼仪,或者是有祭祀仪式,都有音乐配从,故礼仪与音乐经常是连在一起的。音乐庄严肃穆的美,更加衬托出礼仪仪式的隆重与丰盛。音乐并不仅仅是我们听见的表面上的声音的流动,它由若干不同的音符组成一首乐曲之后,它所表现出来的是那种蕴含在音符里面的声音,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美。如果仅仅是音符的简单组合,是产生不了音乐的美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拿起乐器演奏各种音符,然而我们所演奏出来的音乐美吗?好听吗?不!音乐的创作与演奏,是要靠音乐家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的,如果没有情感的创作与演奏,这音乐就是噪音,那是谁都不爱听的。所以,“礼”也是这样,如果仅仅是礼仪仪式的表面动作,这个“礼”也就失去了意义。社会行为规范是要靠人们内心情感的遵从与服从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仅仅是表面上的彬彬有礼、衣冠楚楚,这样的“礼”也就是假的了,就如同噪音一样,谁都不愿看他、听它。

12.一个正人君子怎么会害怕小偷和盗贼呢?

【原文】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译文】孔子说:“外表上严厉而内心怯懦,譬如那些小人,就好象是打洞穿墙过去的盗贼一样。”

【说明】阳货、公山弗扰、佛肸等都使人来召孔子,而孔子自比于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而且自知六言六蔽,学诗,而知礼乐,所以他视阳货、公山弗扰、佛肸等人为“色厉而内荏”的小人,是如同“穿窬之盗”一样,他是不会害怕他们的。一个正人君子怎么会害怕小偷和盗贼呢?而阳货、公山弗扰、佛肸等人乃“陪臣执国命”,也就是用不正常的手段盗取了名誉地位权力,盗取了国家。这样的人,孔子怎么会去帮他们呢?所以孔子决不会去帮助他们,也不会害怕他们。

13.地方保护主义是对国家发展的伤害

【原文】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乡镇里的愿望,是对天地、国家发展规律的伤害。”

【说明】阳货、公山弗扰、佛肸、臧文仲等这些窃国、窃位者,并不是象周文王、周武王一样为的是天下众生的安居乐业,他们为的是自己,想的是自己,说好听一点,仅仅也是为了一个小地方的平安。而一个乡镇里的愿望,仅仅也是指这个乡镇的平安无事,这个乡镇的繁荣富裕,他们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只是地方保护主义而已。这种乡镇的愿望,也就可以说是对天地、国家发展规律的伤害。天地、国家发展规律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天、国家发展的运行变化规律,天下所有的人,如果仅考虑自己小地方的利益,而不顾天下众生的利益,打乱天地、国家发展的运行变化规律,不是“贼”是什么呢?纵观历史,都是各自为政、各自为王,有谁能愿天下众生都能安居乐业呢?这其实就与我们现在所反对的地方保护主义是一样的。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一旦泛滥开来,也就是各自为政、各自为王了,也就是对天地、国家发展规律的伤害了。

14.道听途说也是对国家发展的伤害

【原文】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一点事情就四处传播,是对天地、国家发展规律的放弃。”

【说明】道听而途说什么呢?就是“乡愿”!听说了一个乡镇的愿望,自己感觉还不错,便四处传播,也就意味着提倡各自为政、各自为王,提倡地方保护主义。如果天下都是这样了,还要周朝天子干什么?还要诸侯国君干什么?当时的春秋时期实际上就是这样,各诸侯国各自为政,各级大夫各自为政,就象鲁国一样,三桓各自为政,他们之下的家臣亦是各自为政,最终就形成了“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这难道不就是对天地、国家发展规律的放弃吗?

15.得到了,又害怕失去

【原文】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孔子说:“见识浅薄的人可以与他一起侍奉君主吗?当他还没有得到东西的时候,担忧得不到。如果已经得到了,又害怕失去,如果担忧、害怕失去,他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说明】道听途说的人就是见识浅薄的人,而见识浅薄也就说明不会辨别,这与第八节又紧扣在一起,“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对这种不会辨别、不好学习的人,是很难与其共事的。阳货、公山弗扰、佛肸、臧文仲等这些窃国、窃位者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我怎么可能与这样“患得患失”的人一起侍奉君主呢?他们担忧、害怕失去既得利益,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既然如此,这种人就更是天地、国家发展规律的大敌了。

16.不会辨别是非曲直了

【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古时候的人有三种憎恶,今天或许是消失了。古人虽然狂放但他的品德都是展现出来的,今天的人的狂放但是却放纵;古人庄重但品行方正,今天的人虽然庄重但也容易发怒暴戾;古人虽然较愚但也公正正直,今天的人虽然较愚但却狡诈而已。”

【说明】在说了“患得患失”的鄙夫后,孔子拿古人与今人作了个比较。同样都是狂放的人,但古人却是展现出自己的品德来,也就是说他们是没有违反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敢于亮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今人却是放纵自己的所欲,敢于违反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同样都是庄重的人,古人是品行方正,而今人却是易怒暴戾。同样都是愚钝的人,古人是愚而公正正直,今人却是愚钝而狡诈。不论阳货、公山弗扰、佛肸、臧文仲等这些窃国、窃位者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孔子都认为他们的狂、矜、愚远不如古人的可爱。孔子在这里并不是悲叹今非昔比,而是认为由于私有制的畸形发展,人们被私有财产、私欲迷住了心窍,迷住了眼睛,不再会辨别是非曲直了,也辨别不出道德品质的好坏了,也辨别不出“乡愿”的好坏而道听途说了。

17.凡事实话实说,当然就不会巧言了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用动听的言语和伪善的面目取悦于人,这种人很少很少是能够使人相互亲爱的。”

【说明】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这也就是缘自阳货、公山弗扰、佛肸、臧文仲等这些窃国、窃位者,满嘴花言巧语的人,也就是没有真正学问的人。凡事实话实说,当然就不会巧言了,而且说真话还往往使人难堪,尴尬、窘迫,在《学而》第三节中孔子亦谈到过这个问题,而孔子这个思想就是来源于老子,在《老子·八十一章》中,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是说,真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大会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有智慧者不获取,能获取者没有智慧。这是老子批判“小国寡民”而言的,既然是“小国寡民”,那么这个小国的国君也就是把土地和人民争夺来的,争夺来使自己独立了,也就成了一个诸侯小国。而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合法,这些人就寻找了很多理论或者是编出了很多理由,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封建割据辩护。所以老子在此提醒人们,真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大会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博字在很多时候被用为大和多的意思,凡学问大和多,就称为博学。凡慈爱人民大和多,就称为博爱,这与“获取”之意有相通之处。大和多是怎样来的?是获取来的,不论是学问、慈爱或者是财物,只有获取后才有大和多。所以博字的真正意义应是获取、捕捉之意。老子在第二章就说:“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紧接着又说:“不贵难得之货”,意思也就是不要去获取。因为圣人什么都不积蓄,他尽量为了别人,而自己就越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而自己就越丰富。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去获取,不去把持,不去占据,不去重视那些难得得到的财货。因为一旦获取了、把持了、占据了、重视了那些难得得到的财货,其他人就会窥觑、窥欲、窥瞰、觊觎、伺机图谋你所获取的、所把持的、所占据的、所重视的东西。而如果不获取、不积蓄、不占据所谓的财货,得到以后尽量为别人服务,尽量给予别人,别人因此也就会为你服务;而很多人都在为你服务,你就等于富有了。看看很多统治者,身无分文,但却拥有一个大的国家,走到哪里都不会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操心。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18.辨别的根本则在于学习

【原文】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孔子说:“我羞耻于那紫色抢夺了朱红色的地位,也羞耻于那郑国的音乐搅乱了真正的雅乐。也羞耻于那花言巧语颠倒是非而使国家倾覆的人。”

同类推荐
  • 时代之血和它的冷漠骑手

    时代之血和它的冷漠骑手

    本书内容包括:极地之歌、复活、一个愤怒夜晚的上升。这套诗系,或许能让人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70后诗人是如何出牌的。而本书系之一的《70后印象诗系·时代之血和它的冷漠骑手的》作者是陶春,他的诗具有史质气息。
  • 韩愈文集4

    韩愈文集4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文乾义作品选(随笔卷)

    文乾义作品选(随笔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返回故乡、短暂者、雪里的树干、帽子、别处的雨声、今天将过去、小木屋、大理石情结、倾听、人类的故事等。
  • 想出名的乌龟

    想出名的乌龟

    本文作者林华玉,其作品有个特点,就是故事性强,举个例子,2010年发表作品210余篇,其中原创首发的只有80余篇,转载的竟然有130余篇,其中个别篇章转载率达到数十次,所以说,他的作品还是蛮受读者喜欢的。
  •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情感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情感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分为《挚爱卷》《情感卷》《温馨卷》《深沉卷》四册,本套丛书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感恩作品发乎于心,动之于情,感人肺腑,动人心魄。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激发起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本书内容丰富,思想深沉,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逍遥圣君

    重生之逍遥圣君

    一个绝世才子,却生错了时代,现实中的他,不能改变金钱与权力对爱情的束缚。对爱情的向往,对人生的感慨,让他不断地颓废,然而命运在他最低落的时候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绝美的仙女,动人的公主,在古武与修真的世界里,他会怎样呢?死亡以后的觉悟,人性的解放,超级自我与YY,给你奉上别致的心灵慰藉。晓梦残寒
  • 冰皇葬天

    冰皇葬天

    天玄大陆,元力为尊。一代天骄——绝天至尊,百年前红尘梦碎绝情崖。乱世辉煌,谁能为红颜一笑倾天下,这一世他入魔而归,看他又如何为情血染江湖。
  • 青春的篮球

    青春的篮球

    一个喜爱篮球的宅男,重生校园追逐篮球梦想的故事!
  • 源与流:西方文化中经济观念的演进

    源与流:西方文化中经济观念的演进

    本书是一项有关西方经济学前史的研究成果,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古希伯来、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这些文化基因中去寻找“劳动”、“价值”、“看不见的手”、“交换”这些观念的历史根据,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哲学变革中去寻找经济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方法。从古希伯来人的宗教典籍到近代早期的重农学派,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亚当·斯密以前西方文化和经济观念交织生成的思想风貌。
  • 镜像两分

    镜像两分

    人生还长,许如心镜,切勿太过奢靡,莫忌惮已失,忘却已有
  • Boss绝密令:百万缉拿小逃妻

    Boss绝密令:百万缉拿小逃妻

    她要如何跟他解释,一切只是一个意外呢?在愤怒跟无法选择之下,他娶了她为妻子。他说过要她付出代价……他找别的女人来抢占新房,却被那女人打碎了家族信物,而她却又一次成为了替罪羔羊;忍受着丈夫与婆婆无情的怒火。
  • 你是不是从小就喜欢我

    你是不是从小就喜欢我

    “喂,有你这样的人吗。”光天化日下竟然敢咬我。不行,我一定要报仇。凌薇,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有着不平凡的人生。韩爵冥,一个从小就把凌薇宠上天的一个人,和凌薇曾经是邻居,在他们五岁的时候,他移居法国。居然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相遇,这难道是缘分吗?
  • 神级高手在都市

    神级高手在都市

    五百年前的一次天劫造就了江湖的灾难…五百年后的一个秘密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现实中的身世之谜阻挡不了他的脚步…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在江湖上,翻云覆雨…
  • 家有萌妻:腹黑老公请止步

    家有萌妻:腹黑老公请止步

    她是落魄千金,本想自在无忧生活。他是豪门总裁,睥睨世界蔑视众生。一场意外相遇,她竟成了他身下人,受尽屈辱,被剥夺一切权利。殷天昊邪魅一笑,在她耳边吹气,暧昧不已,“除了用权利压制自然是体力压制咯。”以为生活会如此幸福下去的她却不曾想暴风雨还在后面。“相爱如何,不爱又怎样,你始终是伤我最深的人。”残风吹起她乌黑的发丝,她站在阳台之上,手抚上腹部。赤红双目的某人怒吼,“苏筱雅你给我下来,否则我要你全家陪葬!”淡漠一笑。爱情是场马拉松,最悲不过我不停奔跑,你还是越来越远——殷天昊。原谅我的害怕胆小,我只想过我想要的生活——苏筱雅。
  • 宋夏情缘:两巴掌扇来的晋王大人

    宋夏情缘:两巴掌扇来的晋王大人

    现代女法医穿越到大宋,成为了东京汴梁商贾卓一恒的庶女卓青青。本想在这深宅后院老实本分的活着,怎么就莫名其妙成了主母的眼中沙,处处针对自己。所幸,美女有专业知识+聪明的头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妥妥的化解过去。只是,怎么遇上潘云之后,这接踵而来的案件怎么都透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诡异气氛?还有,那六年前在边境,诳点自己喊他‘谢’的男人也再度出现了,哼哼,‘谢?’姐姐当年记忆犹新,那就是西夏女人喊丈夫的词。本文法医+推理文,女主傲娇,男主腹黑!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