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400000061

第61章 子张第十九 善于自我控制(2)

【说明】子夏之门人小子在第三节中问了子张关于“交”的问题,然后子夏就说了一大篇,一直说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然而子游却批评子夏的门人小子只会洒扫、应对、进退,没有学到做君子的根本,没有学到做学问的根本。其实这是子游没有弄懂作人的最基本要素。什么叫洒扫、应对、进退?这些说来很简单,无非就是洒水扫地应答接待等等,但这是作人的基本要素。洒水扫地要有规矩,不能乱洒一通,乱扫一通,不能由外扫到内,也不能由下扫到上;虽然普通人家不大讲究这些规矩,但现在在宾馆当服务员都是必须要学习的,也就是说,想要认认真真做好清洁工作,必须要学习一定的知识和规矩。应对也是如此,怎么应答客人,怎样接待客人,都有规矩。至于客人来到后,自己怎样进退,怎样站立,怎样做到有礼貌礼节,更有一套规矩。学习这些知识和规矩,就是作人的基本要素,就是学会怎样控制自己。比如一个家庭,客人来后,这家小孩子满口流言蜚语,乱扔垃圾,没有礼貌,客人会怎么想呢?一个人如果连人都作不好,怎么能当这个家、那个家呢?怎么能当一个君子、圣人呢?因此做教育工作,就要分清楚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学会了洒扫应对之后,才能学习其它东西。就象区别草与木一样,小草再怎么样也不能当栋梁使用。而且在这个教育问题上,能做到有始有终,并不是非要圣人才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象我们的老师孔子一样,我们都可以有始有终地教育学生。再说,我教育门人弟子,只是开始教育,怎么就知道我不会继续教下去呢?

13.当官当好了还要学习

【原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当官当好了还要学习,学习学好了才能当官。”

【说明】这是子夏对上节“君子之道”的补充。“孰先传焉?孰后倦焉?”无所谓先前的传授,也无所谓后来的诲人不倦,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君子,都必须学习了一定的知识后才能当官,而且当官当好了还要再学习,因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新的知识而且时常调节自己,控制自己,使自己能适应新的发展和变化,能适应新的环境,并且还要总结工作经验,才能更好地当官,也才能当得更好。

14.要控制自己悲哀的感情

【原文】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译文】子游说:“对待逃避的人控制悲哀的心情就停止住。”

【说明】“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但有许多人采取的是逃避的办法,学而优不仕,仕而优不学,尤其是这个仕而优不学,当了官就再也不思学习,自以懂了一切,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还有些人见危不致命,见得不思义,祭不思敬,丧不思哀,对现实生活、对学习、对危险都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对待这种人怎么办呢?悲哀就行了吗?所以子游告诉子夏,对待这种人,悲哀一下就止住,不要太过于想他们了,要控制自己悲哀的感情,他们想逃避,或已经逃避了,我们就应该想其他办法来帮助他们,使他们重新走上正道。而不控制自己悲哀的心情,也不想办法来帮助他们,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15.没有能够控制自己

【原文】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译文】子游说:“我的好友子张,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然而没有做到与人相互亲爱。”

【说明】子游接着打了个比方,我的好友子张,是个很不错的人,各方面都很好,只是在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上,他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没有能够控制自己,所以他没有能达到仁的境界。那么,对待这种逃避的人,也只能“丧致乎哀而止”了。

16.仅仅是尊敬和宽容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了吗?

【原文】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译文】曾子说:“表面上尊严堂皇的子张呀,是很难与他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的。”

【说明】本节是曾子补充子游说的话,听到子游对子张的评价后,曾子说,是呀,子张外表尊严堂皇,但内心对人际间的关系是采取逃避的态度,所以很难与他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第三节子夏的学生问关于朋友之间的交际、交往问题于子张时,子张说:“这不同于我所听到的呀,君子尊敬贤能的人而且能够容纳普通的人,夸奖好人而庄重地对待那些无才能的人。假如我是一个很贤能的人,对什么人不能宽容呢?如果我是个不好的人,人们就会拒绝我,那我还怎么去拒绝别人呢?”他说的这段话就避开了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问题,按照他的说法,仅仅是尊敬和宽容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了吗?显然不能!尊敬和宽容只是一方面,如果内心里没有爱,没有深切的关心、体贴与理解,表面上的尊敬和宽容就很容易变成虚伪的了。

17.不能做到自我控制,就是亲人也要逃避开去

【原文】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译文】曾子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人没有自我控制,就是亲人也要逃避的。”

【说明】曾子接着说,夫子说过,人要能自我控制,在《泰伯》篇第三、四、五节中,曾子有憎恶之心,但他采取了自我控制的态度,反省自己(《学而》第四节就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语),觉察到自己有憎恶之念,于是便召集自己的门人弟子,希望他们也能象自己一样,打开已被止住的心灵,打开受束缚的思想。也就是说,在自己一生的进程中,尤其是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凡事都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控制自己,要看得广、看得开;要一分为二,要辨证地看问题。不要动不动就憎恶这人,憎恶那人;憎恶这事,憎恶那事;即使此人有不对的地方,有错误的地方,也要辨证分析地对待。不如此,便不能懂得自我勉力的真正含义。不如此,也不能懂得仁民爱物的真正含义。而不能做到自我控制,任由自己的个性性格,任由自己的好恶是非曲直标准来判断人,来对待人,那么,就是亲人也要逃避开去了。

18.要控制自己的私心、私欲

【原文】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译文】曾子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孟庄子的孝道,其他方面别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改变父亲的臣属和父亲的政务,是别人很难做到的。”

【说明】怎样才能做到自我控制呢?曾子又打了个比方,孟庄子就是很能自我控制,不改变父亲的臣属,不改变父亲的政治措施;也就是不标新立异,不新官上任三把火。当然,如果他的父亲错了,他应该改变或纠正,但他父亲明明没有错,他为什么要去改变呢?继承就是了,但在继承父辈留下来的政务时,要控制自己的私心、私欲,以大局为重,也就是难能可贵了。现在许多人,一旦继承了父辈留下来的东西,立刻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一下,好表示自己更能干、更英明。其实不改还好,越改越糟,这就是个人的表现欲占了上风,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

19.要善于自我控制,要怜悯同情某些犯罪的人

【原文】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孟孙氏派阳肤为主管刑罚的官员,阳肤便来问曾子。曾子说:“上层统治者失去正道已经很久了,人民也成一盘散沙了!你如果审案的时候知道了犯罪的真情,就应该怜悯同情而不要沾沾自喜。”

【说明】本节是曾子用来说明自我控制而举的例子。孟庄子很善于自我控制,不改于父之道,阳肤当了主管刑罚的官员,曾子也告诉他,要善于自我控制。为什么呢?上层统治者失去正道已经很久了,因此人民也成一盘散沙了,而民心离散,社会混乱,犯罪率增高,则是与上层统治者收括、剥削、掠夺人民的财富,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有很大关系。贫富的两极分化距离拉大,富的越来越富,穷的则越来越穷,而贫穷则是一切犯罪的根源。究其实,犯罪的人并不仅仅是因为贫穷就去犯罪,而是想富裕却得不到富裕,走正常的途径,用正常的手段得不到富裕,也只好用不正常的手段,走不正常的途径使自己富裕。统治者走不正常的途径,用不正常的手段获取了财富,就是理所当然的,不可非议的。而老百姓走不正常的途径,用不正常的手段获取了财富则就是犯罪,就要治他们的罪,就要用刑罚来处理、惩罚他们。这说得过去吗?你阳肤既然当了主管刑罚的官员,虽然可以抓到并惩罚罪犯,但是,一定要善于自我控制,要怜悯同情某些犯罪的人,而不要因为惩罚了他们而沾沾自喜。

20.商纣王就是不善于自我控制

【原文】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子贡说:“商纣王的无道,不象传说中的那么过份吧。所以君子对自己处于下流地位是最憎恶的,因为一处于下流的地位,天下的一切坏事都会加到你的身上。”

【说明】听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子等人的讨论后,子贡这时站出来举例说,商纣王的无道,不象传说中的那么过份,因为有许多坏事其实都是他的部下干的,最后都归罪到他的头上。所以,一个君子,一个统治者要善于自我控制,千万不要去做坏事,因为一旦做了坏事,一旦处于下流的地位,天下的一切坏事都将归罪于他了。比如现在某学校某个班,有个同学控制不住自己,偷了同学的一个小玩意,被当场抓住;那么以后这个班里所有的同学掉了东西,都会怀疑是他偷的;再扩充之,整个学校的同学丢失了东西,也会怀疑是他干的。所以,不论干什么,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自我控制,一步错,步步错,就无法挽回了。

21.能自我控制,少犯或不犯错误

【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犯了错误,就如同是日蚀月蚀一样。有了错误,人人都看得见;如改正了,人人都还是敬仰他的。”

【说明】不论君子、小人,人人都会犯错误,而犯错误就好象日蚀月蚀一样,本来明亮亮的太阳、月亮被遮掩住了,人人都看得见,想遮掩是遮掩不了的。所以犯了错误不改正而千方百计去遮掩,花言巧语为自己辩解,只会越来越糟糕。在《卫灵公》第三十节中,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错误而不改,才是真正的过错。因此,如果错了,马上就改,自我控制,那么大家就会原谅他,该敬仰的还是仍然敬仰他。而如果能自我控制,少犯或不犯错误,不是更好吗?

22.如果想要做到无过,就是要善于自我控制

【原文】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译文】卫国的大夫公孙朝问子贡说:“孔仲尼的学问是跟谁学的?”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完全埋入地下,还在人世间。贤能的人能够认识到大的方面,不贤能的人也能够认识到小的方面,不论大小,都有文武之道在里面。我们老师怎么能不学习呢?又何必非要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呢?”

【说明】如果想要做到无过,就是要善于自我控制,多学习前人的经验教训。而前人的经验教训,如文武之道,就在人们中间,只要肯学,肯不耻下问,这里面的东西多得很。贤能的人能够认识到大的方面,不贤能的人也能够认识到小的方面,不论大小,都有文武之道在里面。这就是自我控制的道理。

在《荀子·非十二子》中,荀子称赞孔子:“奥窔之间,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六说者不能入也,十二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仲尼、子弓是也。”意思是说,在房屋的西南与东南角之间,在床席之上,那些圣王的典籍文章都具备了,孔子和子弓只不过是钻研进去了,于是便获得真正的学识。而很多人却不去看,不钻研,视而不见,武断地认为那些古代典籍里没有适合现代的东西,于是便弃之如敝屣,斥之为糟粕,束之置高阁。现代的很多人也是这样,一听说“四书五经”,便摇头而去,认为这些东西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没有用,学它找不到钱,不能获得名誉地位。然而面对这个世界的广博,人际关系间的复杂,他们又束手无策,茫无头绪,只好束手待毙。其实,在人类发展史上,很多好的思想都出现过,只要人们肯学习肯钻研,有很多好的东西还是可以发扬光大的。孔子和子弓只不过是发扬光大了古人的东西,于是便获得了圣人的称号。如今的我们现代人也是如此。当然,光是发扬光大还不够,还要创新,还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少走弯路。因为只有弄懂了根源的,只有打好了基础的,才能知道这个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才能知道未来的结果。比如再怎么大的合抱之树,也是由小苗苗生长发育而成;九层的高台,也是由泥土纍叠、积累而成。再怎么远的路,也是从脚下迈步开始的。所以,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它的道路和规律变化,都是可以从一开始就知道的。比如一株小苗破土而出,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是什么树,然后根据这里的土壤、环境、空气、阳光等情况,就可以断定它将来是一棵健康的树或者是一棵有病的树。比如一个人青少年时期不愿意学习,那么到了中年壮年时期,他的事业就难以成功。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23.子贡是很善于自我控制的

【原文】叔孙武叔语大夫於朝曰:“子贡贤於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屋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他的老师孔子还要贤能。”

子服景伯于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以围墙作个比喻吧,我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人们都可以从外面看见我家里面的情景。我老师孔子的围墙有好几丈高,如果不从门里进去,就看不到里面象宗庙一样的雄伟壮美,看不到建筑物的多样。但是能够进入这个门的人很少,武叔老先生这样说,不也是很自然吗?”

【说明】谈话的主题由自我控制转到学问的深浅上来了,但同时也说明子贡是很善于自我控制的,并没有因为别人的赞扬而沾沾自喜。子贡知道自己的深浅,他用围墙作比喻,说自己被别人看,一眼就可看穿看透,太浅薄了。而别人看孔子,是很难看穿看透的,即使是得其门而入,那里面也如宗庙般层屋叠嶂,使人无法看透其深浅。子贡这话,有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味道。而看不穿看不透,又怎么能评价他呢?

24.知道深浅就可以超越他

【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於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同类推荐
  •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包括上下两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下册收录了自然灵异、万物灵性、英雄传奇、民风民俗等内容,如年的来历、春节由来、除夕传说、贴画鸡、元宵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传说、七夕的传说、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月饼的来历、重阳登高节的来历、腊八节传说等故事。
  • 诗经的文化阐释

    诗经的文化阐释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观”、“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
  • 金陵十二钗的网络生活

    金陵十二钗的网络生活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三百多年来,《红楼梦》为汉语白话写作树立了一面旗帜,是中国古典文学在小说技艺上达到的最高峰。三百多年来,《红楼梦》激动着无数的读者,一代又一代人为它的故事所倾倒,为它的文字所痴迷。无数少男少女们心下默念着贾宝玉林黛玉的名字,暗藏着自己的青春情怀。又是多少历经世事磨练的人从中品位政治纷纭、勾心斗角。更有不能数计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中演化而出,小说、日记、戏剧、歌舞、影视剧……或改编,或续写,或戏说,三百多年来,一部《红楼梦》成就无数文本。一并多少学者名师潜心红学,皓首穷经,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在图书馆里已作汗牛充栋。 ……
  •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

    以诗为经,是我们先祖的精神起点。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马车牛背上唱诵《诗经》了。中华民族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历尽繁华与沧桑,希望“以诗为经”依然是现在的我们挣脱物欲束缚的起点,更是我们追求心灵栖居地的目标。
  • 绝境

    绝境

    为了总结近年来的文学成就,见证固原的文学历史,编辑出版一套“文学固原丛书”,则是固原的文艺工作者共同铸就的全景式的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该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丰富文化固原建设增添光彩。
热门推荐
  • 罪魇

    罪魇

    新人作家,如果喜欢的话,请帮我投一下推荐票。故事背景是一百年以后,人类从世界霸主的宝座上下来,然后主角一行人在不断旅行中达到世界的真相。因为我是一个神话迷,所以故事里面应该会引用各个神话的故事。至于作品标签,我发现一个都不怎么对的上,就大致选了两个。
  • 哑妃惊华

    哑妃惊华

    “想死,由不得你做主!”他大手狠狠掐住她的下颌,目光阴鸷。他是权势滔天的恭亲王,也是她丈夫名义上的哥哥。可他却枉顾伦理,明目张胆强占她的身。反抗得愈烈,他索求得更为激切。她却在一次次含泪承受中,隐约感受到一丝温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登山王

    登山王

    很多人对梦想的定位不同,有人说梦想只是用来想的,可却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为了梦想。披金带甲奋斗不止。所以梦想的道路上才会有那么多人战死沙场。可我不想让梦想客死他乡,于是,我开始了这次奋斗。我叫行天梦,我有努力和梦想!
  • 作文百科

    作文百科

    度娘没用,找作文百科,啊哈,能和一个网站的简约量比的书。
  • 重生之家有儿女

    重生之家有儿女

    相公五年不回家,留下俩娃,一个刚会跑,一个肚里趴…………
  • 上仙有妖王

    上仙有妖王

    絮紫是仙界的仙将,某天她巡逻的时候截获了妖界的一个宝物,接着她看见了自己的过去,记起了她最重要的人的模样。月渊是妖界的王,只有和乌絮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觉得世界美好的无法想象。麟尘这个一身是迷的人,也是最狠心的人呢。生在乱世,不求安逸,只求无悔。本故事纯属虚构,剧中情节虚幻,为符合情节变化。
  • 道德真经广圣义

    道德真经广圣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的青春不伤悲

    谁的青春不伤悲

    十里春风不及一个你,梦里归人,半卷清词。愿用千年荣华,换你一世平安
  • 易烊千玺之柠檬味的女生

    易烊千玺之柠檬味的女生

    当一个逗比暖心的女生在北大这个校园里遇见我们高冷又暖男的千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小说主要讲女主张雯文拼命考上北大,为了里离易烊千玺近一点。她喜欢千玺却又甘愿当朋友,这是为什么?一次夜晚向千玺吐露心声又会发生什么呢...
  • 末世超级文明

    末世超级文明

    主角:李渊当生物进化文明和科技结合后!当生物皮肤被包裹了科技的战甲后!当生物战舰装上了反物质能源后!强大的神族是否还是那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