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子的1.2万元创业冒险
毕业后,刘强东应聘到一家当时很受欢迎的日资企业工作。在那里,他凭借出色的软件开发能力负责技术工作,后来升职成为IT部门的负责人,然后又轮岗到了物流、销售等职位。在每个职位上,刘强东都工作的很认真,赢得了日方管理层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就在他们即将进一步重用这个毕业不久的小伙子时,他却辞职了。
刘强东进入日企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还债,当初他为了了结开饭馆时的欠账,又借了不少钱。为了还债他进入了这家薪资待遇很高的日企,并在业余时间承接编程的项目。就这样,他用了两年时间将所欠的外债(包括从父亲那里借来的钱)都还清了。年纪轻轻的他就能如此信守承诺,苦干两年还清债务,如此坚韧实属罕见。更让人吃惊的是,无债一身轻后的他,转身就炒了老板的鱿鱼,离开了待遇优厚的公司。
这次辞职,他不是“跳槽”到了待遇更好的外企,也不是进国企或政府部门,而是将目光瞄向了中关村。他又想创业了。在很多人眼中,他这行为有些“好了伤疤忘了痛”,刚刚从财务泥潭中走出来,就又想着自己当老板了。
据刘强东后来说,“自己创业当过一次老板,就接受不了一直为别人打工的感觉了”。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用到刘强东身上,就是“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其实,刘强东在这两年内从日企中学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对自己的失败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在他看来,自己当初开饭店失败,主要原因就是自己这个“一把手”没有尽到责任,疏于对饭店员工的管理,毕竟好心不能代替制度,信任更不等于放任自流。16年后,他在谈到京东的失败风险时,曾说“我相信,如果京东商城失败了,那一定是京东的团队出了问题,而其中99%是我出了问题,是公司的CEO不行。”想必他说的这番话,和在日企时对开饭店失败教训的总结不无关系。
这次辞职,刘强东很聪明地隐瞒了父母。他知道,如今家里并不缺钱,虽然父母知道他不会在政府单位上班,但对他在外企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并不期望他能创下多大的事业,挣下多少亿万家产,只是希望他能在遥远的首都生活的平安幸福,如果能尽早结婚生子,他们二老会更加高兴的。如果他把辞职去中关村做生意的事情告诉父母,那二老还不整天担心吗?!而且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孩子从著名学府毕业后,再做生意,怎么都是人才浪费啊,即使对乡里乡亲讲起来也脸上无光。
瞒得了父母但瞒不过朝夕相处的女朋友。女朋友对他的选择也很不理解,认为他的选择太过冒失,而且也有些“自降身份”。劝说无果后,只好由着他去折腾了。就这样,刘强东开始了新的冒险生活,之所以说是“冒险”,是因为辞职时,他还没有考虑好要做什么项目呢,而且身上只有1.2万元的资金,还不到他笔记本电脑一半的价值,这么点儿钱在中关村能干什么呢?
但强人就是强人,他还真就用这点钱折腾出了名堂。
刘强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骑着一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破自行车,出没于中关村的各个电子卖场,而且一去就是一天。他进了卖场之后,就四处溜达,观察各个摊位的经营品种、客流量、售价等等。观察的目的就是想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商机,这种市场调查方法很旧很土,但不同的人用起来效果是大不同的。
就这样,连续观察了两个多月,刘强东终于找到了商机——光盘刻录机代理。但是,光盘刻录机代理也是需要不少资本的,他的钱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新人他手里没有顾客,这就意味着没有资金流,只能贴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出了一个绝妙但又有风险的主意:限时供货。也就是说,他从大代理商那里拿货,然后向各柜台供货。他复印了许多广告传单,然后去各大电子卖场的柜台招徕业务,向他们承诺“保证是正品行货,只要有需要,我会在两分钟内给你送到货,比其他供货商都要快,但是我的价格要贵五毛钱,如果送货时间超时,我会赔偿十元”。
他这个方法在中关村可谓是绝无仅有的。那时,人们去中关村攒电脑或买配件,都是和各个柜台砍价,砍好后就配货装机,但是每个柜台不可能什么货都齐备,他们就会互相“串货”或者打电话让供货商马上送货,而长久以来“个体户”式的经营方式导致大家对送货、攒机时间都不太重视,无形中就会流失不少客户。而刘强东这个方法能极大地提高供货效率,同时辅之以利的诱惑,很多商户自然答应与他尝试合作。在不少商户看来,这个胖乎乎、有点文气的小伙子实在是太大胆了,居然敢做出这样的承诺,限时快送也不是这样搞的,一旦做不到就等着赔钱吧。但是,对他们柜台商户来说,进谁家的货都一样,就看哪家能带给自己更多的利润了。
就这样,不久之后刘强东就初步打开了中关村的市场。在创业的初期,他一个人忙的脚不沾地,就这样还是免不了送货超时,但他二话没说,当场将赔偿金交给了客户,看到这小伙子如此实诚,客户也就逐渐将他作为自己唯一的进货渠道了。
“创业前几年自己最大的痛苦在于没有人能理解自己,尤其是亲人的不理解更让人痛苦。”
——多年后,刘强东谈到这段往事时,仍这样感叹
4.一个草根创业族的成功与痛苦
看到这个经营方式确实可行,刘强东就租赁了一个柜台,还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在1998年6月18日那天,京东正式成立了,公司全名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提到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在内,当时处于热恋中的刘强东将自己和女朋友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京东”,他希望这个带着两人爱情印记的公司能够做大做强,成为他们的骄傲。外貌很普通的刘强东,不是不懂风情的人,浪漫起来还真是有一手儿的。但是,天不遂人愿,京东问世不久,刘强东正忙于打拼市场时,女朋友来柜台找他,直接提出了分手的要求“你这样做一个小柜台,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呢?难道我们一辈子都要这样过下去?”
听到这些话,刘强东愣住了,他知道女朋友对自己创业不太赞同,但没有想到居然因此而提出了分手,而且是在他刚刚站住脚跟,正需要全力拼搏的时候!两人分手后,刘强东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的生意慢慢地好起来,这让他的心情也好转许多。
多年后,刘强东谈到这段往事时,仍感叹“创业前几年自己最大的痛苦在于没有人能理解自己,尤其是亲人的不理解更让人痛苦。”
的确,那时的刘强东背负了太多的不理解和责难,但创业的激情伴随他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他住在中关村附近的一个城中村的破旧民宅中,“透风的屋子、露着纤维的破石棉瓦屋顶”成为他暂时的栖身之地。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买来打印机、刻录机等办公设备后,身上只有几百元钱了。在开展业务的第21天,刘强东才迎来第一笔业务,挣了不到一千块钱,随后业务逐渐增多,资金压力得到了缓解。就这样,他硬是撑了过来。
公司成立不久,刘强东招聘来了第一个员工———名叫韩丽梅的女孩子给他打下手,接电话、联系客户等,他则来回送货收款。业务多时,两个人都要进货、送货,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吃饭也是买来盒饭匆匆吃几口就算完事。随着京东业务的扩展,刘强东陆续招聘了几个员工,虽然工作很忙很累,但从老板刘强东到员工都是年轻人,他既不爱拿架子又很照顾员工,大家相处得很快乐,至今刘强东和京东的创业元老们回想起当初的苦与乐,仍是十分感慨“那真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
随着业务的扩大,刘强东的经营才华也日益展现出来。他的经营理念是“先交朋友后做生意”并始终坚守诚信。他认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是人,人的素质决定了公司的钱途,而创业者的能力和品德更要过硬,能赢得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信赖,才能为公司争取更多的订单和利润。也正是在这个理念下,他始终坚持向客户供应正品行货,即使有客户提出要求也拒绝提供伪劣假货。他的这份坚守,在鱼龙混杂的中关村显得尤为不易,也因此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中关村最大的光磁产品——光盘刻录机的代理商。据京东内部记录,到了2001年,京东刻录机的月出货量达到了5000多台,年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是京东最初2000元资本的整整3万倍!其成长速度之快简直令同行们“羡慕嫉妒恨”。
其实,在2000年时,“年轻有为、事业有成”这样的话用到刘强东身上都是很恰当的,但他不这么认为。在他的心里,自己仍没有取得成功,一是因为京东成立时间较短,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他的努力还没有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认可与赞赏。就在这一年,刘强东的母亲孤身一人悄然来到了北京。下火车后才给刘强东打了电话,让他来接自己。老太太如此神秘地来京就是想看看自己的儿子这几年到底过得怎么样,到底是在做什么工作?虽然刘强东这几年一直在电话里向父母报平安,不断圆着在外企工作顺风顺水的谎言,但知子莫如母,刚开始,老人没有什么察觉,时间长了就感觉有些不对味了。“儿子很少谈起女朋友了,谈工作吧还是那些说词,有些不对劲啊”琢磨来琢磨去,二老一商量,老太太就悄悄坐火车去北京一探儿子的虚实。
到刘强东的住处和柜台处“视察”完毕后,老太太哭了,“是当初自己只顾着养家挣钱,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啊,怎么上这么多年学又摆摊做起小生意来了”。看着老太太的自责,刘强东的心里也不好受,既有对母亲牵挂的感动,也有对父母不理解的难过,这说明自己还是没有取得成功啊。陪着老妈逛过北京城后,刘强东的劝说也得到了老太太的无奈“理解”。看着儿子依然健健康康,大小也是个老总了,老太太总算放心地回老家了。
经此一事,刘强东更是一心扑在了公司的经营上。虽然成绩斐然,但他并没有满足,他又相中了光磁产品耗材——光盘的代理业务。他敏锐地发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价格变化也很大,昔日的刻录机是高端产品,利润也较为丰厚,但如今三年时间就成了“大路货”,利润越来越低,公司的未来不能仍靠这方面的产品。而随着刻录机的普及,大众对刻录光盘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而这种光盘的利润相对来说更高,因此,刘强东认为应该将公司的经营重点尽快转移到光盘上来。京东这次的转型很快也很成功,到了2003年,京东又成为国内光盘代理业的标杆企业,再一次震惊了同行,“刘强东做什么都很强”的评语在业内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