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5200000032

第32章 犯长安,王允之死(1)

董卓毙命后,昔日风光无比的家人自然跟着倒霉。率先反水的是郿坞里的士兵们,他们平日里受苦受累,大气都不敢出(因为董卓脾气不好,爱杀人),听说董卓死了,大家自觉行动起来,拿起刀剑,直接把他的弟弟左将军董珉及侄儿中军校尉董璜干掉。

除这两位重量级人物受到大家的特别关照外,以前跟着董卓享福的亲友团也跟着倒霉,他们大多被愤怒的士兵砍死,或者用箭射死了。董卓的母亲已经90岁了,即使在老年协会里也是骨灰级会员了。她走到郿坞门口,希望大家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放她一马,但激动不已的士兵哪管什么美德不美德,仍然把这位老寿星斩首。

董卓的亲属倒了霉,但他们好歹也跟着董卓享受过,多少干过一些的坏事,也算死得不冤。但还有一些人并没有做坏事,也跟着被反攻倒算,实在倒霉。其中,最倒霉的要数蔡邕。

董卓被杀时,左中郎将、高阳侯蔡邕正在王允家中作客,听到这一消息时,出于惊讶,不由得叹息一声。但他绝对想不到,这一声叹息会为他带来了灭顶之灾。一向和蔼可亲的王允听到这一声叹息,突然上演变脸绝技,质问道:“董卓老贼是窃国大盗,他的罪行罄竹难书,死有余辜,你居然为他叹息。什么意思?我看你和他就是一丘之貉!”还没等蔡邕辩解,王允当即下令把蔡邕逮捕交给司法部(廷尉)严办。这就比较过分了,被人信任也是罪啊?当然,而且罪行严重。

蔡邕比较冤,王允却是偏执狂。王允的观点相当另类:董卓为什么信任你?因为你是他的同党;你为什么要叹息?还是因为你是他的同党。既然是他的同党,那就杀掉。

蔡邕不想死,但话语权在人家手上,作为一个阶下囚,人家说你红你就红,人家说你黑你就黑,你只需要站在被告席上等待命运的裁决就是了。蔡邕没有别的想法,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以戴罪之身完成他的史学著作《汉史》来将功抵罪。前面说过,蔡邕多才多艺,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和书法家。但我还忘了说,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原本不想涉足官场,是董卓以灭族相要挟,硬生生把他拉来的。虽然当了个中郎将(后世的人称他为蔡中郎),但只是挂个名,手下一个兵也没有。对此,他毫无怨言,只想倾注毕生心血写完《汉史》。这部被后人称为《东观汉记》的史书最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描写东汉史的巨著。

蔡邕想写史,但王允偏偏不要他写,命人在监狱里把他处死,即使许多人求情也没用。

其实蔡邕死得比窦娥还冤。王允这么做也太不厚道了,蔡邕不就是叹息了一声吗?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呜呼哀哉了,作为他的手下人感到吃惊(注意,仅仅是吃惊,并不是同情)很正常啊,犯得着上纲上线吗?再说,你王允在董卓手下做事那阵子还不是曲意奉承,使劲捧人家臭脚,情节可比蔡邕严重得多。可王允是不管这么多的,因为除掉董卓后,他已经成为了帝国的掌舵人。既然我掌权了,我的地盘我做主,别说是朝廷官员,就是天上神仙求情都没有用!

许多史学家都说蔡邕之死是因为王允把他看做是董卓的同情者,所以大动肝火,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真的是这样吗?不!虽然史书上的确有如此记载,但仔细分析一下,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以王允的见识和经验,他不可能不知道蔡邕只是一个学问家,是个不爱问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存在也没啥社会危害性,杀了对国家无益,不杀也罢。

王允是名士,这类人除有道德洁癖以外,还有个共同的特点——爱面子。所谓的爱面子,实际上就是虚荣心强。杀了蔡邕虽对国家无益,但对王允却很有益处,因为蔡邕是史学家。想当初王允为取得董卓的信任,是何等的忍辱负重,阿谀奉承之事一定没少干,所以才成为董卓跟前的红人。如果蔡邕秉笔直书把这些事儿写上史书,有损王允在人们心目中一贯光辉、高大的形象。所以,死要面子的王允为了保住自己的声誉,决定杀掉无辜的蔡邕。

蔡邕之死震惊全国。死爱面子的王允靠杀人获得了一时快感,失去的却是天下士大夫的人心,他这回输大了。

不管怎样,王允和吕布联手做掉董卓后,功成名就,实现了双赢。此后,他们的日子是相当得滋润,自我感觉也是相当得好,只可惜有效期很短,只有两个月。

他们被胜利的光环笼罩着,而另一个参与策划的功臣士孙瑞却被选择性地遗忘。功劳全部被王允抢去了,自己待在被人遗忘的角落,该干啥还干啥,原地踏步,没有长进。不过,这个士孙瑞也很想得开,不争不抢(估计也争不赢),权当是加入了逍遥派。

难得糊涂,有时是一种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士孙瑞有,而王允没有。俗话说“境界决定命运”。由于境界不同,两人的命运也是大相径庭:一个生,一个死。

他们之中进步最快的要数吕布,朝廷没有亏待他这个反水的功臣,把他由中郎将一跃擢升为奋威(一说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所以,后来也有人叫他“温侯”。虽然这只是个杂号将军,官衔不大,但加上“假节”、“仪比三司”就厉害了。

这里说说假节是怎么回事。所谓的节,是八尺长的一根竹竿,上面装饰有旌羽。可别小看这玩意儿,它可是皇帝的信物,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持有它的人杀个把不听话的地方官简直是小菜一碟。汉末、三国时代的假节没有区分层级,不管是“假节”、“持节”还是“使持节”、“假节钺(或假黄钺)”,都是同等地位,大体相当于后世的尚方宝剑。

吕布成为持节官,还享受着丞相待遇,一下子连升三级,权力有了、级别有了、派头也有了,实在很神气。

吕布很神气,而王允更神气,他不仅得到了高官厚禄,而且得到了实权,因为朝廷给他的职务是司徒、录尚书事。录尚书事就是领导中央办公厅(尚书台)的工作。在东汉,司徒原本是空架子,但加上录尚书事这一官职,就是货真价实的丞相,董卓死后,更是如此。

朝廷本来的意思是让王允和吕布这两位功臣共同执政,就像唱二人转一样,互相配合,争取出彩。吕布参政议政的热情倒是高涨,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得到的所谓权力都是虚的,因为王允非常强势,他不肯唱二人转,他要演独角戏,而且是戏霸!吕布再怎么使劲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

综合王允的一生,你会发现他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每次被人打倒,都有大腕儿救他,而且扶他的腕儿也是一次比一次大牌,从邓盛、杨彪、何进,一直到董卓。能被这么多人看好,证明王允还是有两下子的。

董卓死后,王允一下子站在了人生之巅,别人只能仰视。吕布自认为劳苦功高,和王允应该平起平坐;而王允老觉得他不过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剑客而已,不懂政治,好糊弄,因此国家大事都不给吕布什么表演的机会。吕布即使有什么合理化建议,也常常被王允泼冷水,搞得一点颜面都没有,久而久之,吕布心里自然没劲儿。

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政治斗争中称王称霸,还债的方式就是被人搞掉。

其实,王允是不懂政治的。比如,董卓死后,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董卓留在郿坞的巨额财产。要知道,董卓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总共积累了二三万斤黄金、八九万斤白银。这么多黄灿灿、白花花的宝贝,谁看见都得吞口水啊。

怎么分配这些赃款赃物,是个问题,搞不好,会影响安定团结。对此,吕布提了一个合理化建议:既然是非法所得,干脆我们把它分了,凡是朝廷的高级领导干部、各级武将,见者有份,不但能创收,还能融洽同事之间的感情,增强大家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主人翁的自豪感。

公开、公平、公正,你有我有大家有,利用经济手段搞好团结,而且自己还能创收,何乐不为呢?这真是个好主意,但王允不同意。在王允看来,这实在像打家劫舍后的分赃活动。

成为“掌舵人”后,王允开始有点飘飘然了。也难怪,连不可一世的董卓都被他拉下马了,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摆平的呢?因此,自己无需像以前那样低三下四地刻意奉承谁,也无需像以前那样隐瞒自己的主张。他急于撕下伪装,恢复自己本来的面目:我就是我,我是王允,是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王允。我决心扫荡一切,绝不留情!

他真是退步了。从人生之巅往下看,就是深渊,可王允是不肯往下看的。随着权力越来越大,王允对朝廷中的文武百官也不那么看重了,如果他们有点儿差错,他也不讲究方式、方法,直接端起领导派头板起面孔训斥人家,好像全世界就他一个人掌握了真理似的。

有话语权就掌握着真理,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但谁服你呀?刚出道的时候是愤青,如今成了内阁总理,人都老了,还是愤青,实在搞错了方向。以前严于律己,如今严于律人,如此一来,朋友没了,盟友也没了,反倒整出了一大帮敌人(李傕等人)来。

王允不同意吕布的建议,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对的,是为了国家好,但事实是,某些事情从道理上看是对的,但在现实中却不一定行得通。王允这颗子一落下去,效果立即显现:大家都觉得王允是个不通情理的人。在大家的眼里,王允身为当权派当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却不让他们也跟着发财,大家还凭什么拥护他!

杀掉蔡邕,得罪了一批人;不分董卓的财产,又得罪了一批人。这一圈下来,原先志同道合的人差不多都得罪光了,王允就这样一步步把自己引入了死胡同。后来的事实也可以说明,王允是一个不错的官员,他的能耐如果受人指挥去冲锋陷阵那是够用的;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对于治理国家而言,他只有空洞而死板的理论,是一个赵括式的夸夸其谈的人物。一句话:如果他被人家领导,行;如果他领导人家,不行。但历史喜欢开玩笑,偏偏把只能被领导的人送上了领导的宝座,于是,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

最终把王允逼上绝路的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人事问题,具体说是董卓原班人马的下岗安置问题。董卓手下猛将如云,随他去死的,只有他的兄弟、侄儿。若以地位而言,第二梯队的中郎将最高,但以能力而言,本事最高的却不是他们,而是排在第三梯队的几个校尉,像后来闻名全国的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和贾诩等人都能力非凡。而且这些校尉手握重兵,若把他们惹急了,是要出大乱子的。因此,怎样处置这些人就成了一个比处理董卓财产还要棘手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内心有愧也有鬼的吕布提出自己的主张:干脆把他们全部杀了,斩草除根,一了百了。不愧是武将啊,提的建议也是杀气腾腾的。这是典型的用屁股思考问题的结果。董卓固然罪孽深重,但他的手下大多数是奉命行事,怎么能一竿子打死呢?再说,人家手上的精兵劲旅可不是吃素的,杀人家,可能吗?

一开始,王允在这个问题上倒是很宽容的。他和士孙瑞商议,用皇帝的名义下诏书,给予其他将领宽大处理,放人家一条活路。如果最后真是照此执行,倒好了,就没有四将犯长安的事了。文件还没下发,政策还没有落实,善变的王允很快又改主意了,他认为这些人原本受董卓差遣,干点儿杀人放火的事也是身不由己,属于胁从不问,原本无罪,那下诏书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王允不但不想给他们说法,还想了个歪点子,他觉得董卓的那帮手下虽然没罪,但留着始终是安全隐患,还不如解散凉州军团,让他们复员转业,一切都安全了。

说得轻巧,那么多以打仗为生的职业军人,解散就意味着失业,谁肯啊?所以,有人建议:董卓死后,群龙无首,不如请德高望重的皇甫嵩出山,主持凉州军团大计(实际上是收编他们),然后再与关东联军联系,以防万一。这是一步好棋,但书生气十足的王允依然拒绝接受,他给出的理由很是古怪:派皇甫嵩安抚了凉州军团,关东联军起疑心怎么办?

所谓“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王允很快就将为自己的患得患失付出代价,而且是血的代价——这个国家很快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果此时亡羊补牢,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那还是有救的,但王允似乎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是战是和,是杀是抚,你老兄总得说句话啊。没有,什么都没有,因为王允认为没必要。他认为时间一久,那些人自然会想通的。但凉州军团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你不给说法,明显是要秋后算账。问题就这么拖着,时间一久,就拖出问题了。

由于朝廷一直没有拿出解决凉州军团遗留问题的合理方案,甚至连一句安抚的话都没有,因此,凉州军团的人心里更加没底了。这时候,流言满天飞,一条消息如重磅炸弹般地在人群炸开了锅:朝廷的意思是要杀光所有凉州的人,而凉州军团的人更是重点清洗的对象。

这原本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他们联想到蔡邕仅仅因为受到董卓的信任,就被无辜牵连进去一棍子打死。何况自己这些人算是董卓的铁杆粉丝,杀人放火这类的事情没少干,其下场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么一想,凉州军团的人再也坐不住了。

凉州军团的第二梯队中有五员大将:徐荣、段煨、胡轸、牛辅和董越。牛辅因为实力最强(李傕、郭汜、张济、贾诩都是他手下的校尉),成为凉州军团的最新掌门人。但牛辅除了是董卓的女婿这一招牌外,自己没有丝毫过人之处。考虑到跟着牛辅也混不出什么名堂,中郎将徐荣、段煨和胡轸纷纷选择投降政府。

五员大将只剩下董越、牛辅两位不降,但两位却很不团结——屯驻华阴的董越急匆匆赶往陕县找牛辅商议对策,由于话不投机,被牛辅杀死。这样,第二梯队只剩下牛辅一人了。这时,吕布和王允也突然惦记起董卓的这位宝贝女婿了,觉得留下他早晚是祸害。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吕布派老乡李肃前去征讨牛辅。这次征讨的结果是,李肃失败了。

我一直怀疑吕布和他这个老乡是不是有什么个人恩怨。因为牛辅自己虽然能力不咋地,但他手下三个马仔(李傕、张济、郭汜)随便挑一个都够李肃喝一壶的。因此,李肃不敌牛辅也在情理之中。吃败仗是不奇怪的,奇怪的是,等李肃一回来,吕布就毫不犹豫地将他给宰了,一点儿老乡情分都不讲。

同类推荐
  • 黑道(上部)

    黑道(上部)

    有阳光的原始资本积累,也有充满罪恶的原始资本积累。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先富起来的大部分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与智慧而获取财富的,但也有极少数人是打着政策的擦边球、干着犯罪的勾当赚取第一桶金并进而暴富的。为攫取财富,他们心狠手毒,巧取豪夺,钻山打洞寻求保护伞……他们虽然能得逞于一时,却不能得逞于永远……
  • 故事经典

    故事经典

    《微型小说·故事经典》精选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作家创作的经典故事微型小说。正如契诃夫说:“故事越单纯,那就越逼真,越诚恳,因而也就越好。”这些名篇佳作在情感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名家的丰富情感、高雅兴趣和创作魅力,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微型小说的范本,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 猎原

    猎原

    猎原上的生活,围绕着大漠中一口井铺展开。这一口珍贵的“猪肚井”,是这一带沟南沟北两大阵营牧人和羊群活命的源泉。水充足,人和睦;水干枯,相屠戮。如今“水线已到百米以下”,这便成为贯穿全书你死我活的一脉伏线。但笔墨的重点,在写“环保”与“偷猎”之争。有羊便有狼群,有狼便有猎人。而狼若绝迹,鼠便成灾。鼠灭草原,沙压良田,祸根在人,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物链。于是,狼、狐、鹰、鹿等等,成为国家保护动物;违禁偷猎者,就是罪犯。
  • 佣兵之血染征衣

    佣兵之血染征衣

    某军区优秀狙击手——猎鹰,因一次判断失误造成两名战友丧生。为将功补过,他潜入非洲某雇佣兵组织,设法铲除另外一个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雇佣兵组织。在与众佣兵一起干掉佣兵组织老大后,猎鹰成功当上新组织老大。此时,众佣兵也个个蠢蠢欲动,天天盼望着消灭对手,实现称霸一方的大业……
  • 唐·吉诃德

    唐·吉诃德

    本书讲述了一位疯癫的游侠骑士唐·吉诃德的故事,他由于对骑士小说的疯狂的热爱而走上了游侠骑士的道路。他与他的侍从桑丘四处游历,经历了许多挫折与磨难,做出了许多荒唐至极的事情。有人认为他是疯子,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有着睿智的头脑但行为怪异的人。他与风车大战,在羊群中冲杀,为了“正义”放走了一批苦刑犯,甚至还成为过公爵的座上宾。但最终,他败在了一个叫“白月骑士”的人的手下,不久后郁郁而终。
热门推荐
  •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虽然人们将爆发的危机命名为美国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同样那么艰难?如果说,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那为什么中国的股价下跌得比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要严重呢?作者认为,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创新的停滞。创新停滞导致生产力增长乏力,社会支出大于社会产出,主权债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而政府基于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诉求,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释放流动性,制造通胀。“货币把戏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时之效,从长远看它肯定会让国家陷入更深重的灾难。”政府对解决危机的一次次拖延,使危机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 乱世离别后会无期

    乱世离别后会无期

    我姓紫降,名亦凄,在所有人眼中,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除了名和姓很特殊。但,不只是这些,我有特殊的身份,没有一个人知道。。。。
  • 空间之何莹

    空间之何莹

    前世何莹妯娌不和,婆母不喜,就连女儿也是叛逆,无法管教,直到铸成大祸,何莹无法挽救,只能眼铮铮地看着女儿锒铛入狱。丈夫的背叛,让何莹彻底冷心。嫂子送她坠楼入地狱······何莹才明白,原来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人之初,性本恶!解脱地笑了,带着甜美的笑容离开了,却不曾想······
  • 废材也逆天:逆天废材五小姐

    废材也逆天:逆天废材五小姐

    奇葩杀手变废材?说姐废材?几分分钟秒了你!丹药稀缺?姐当个炼丹师丹药满地洒!圣兽稀少?姐姐我分分钟拉出几只吓死你!不过,你一个神跟着姐做啥子?且看废材逆天奇葩之路!
  • 从细节中学习

    从细节中学习

    《从细节中学习》中编选了若干经典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小故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充满了对人世的关爱和生活的热忱。当你在每日的繁忙劳碌之后,燃一盏温暖的黄灯,泡一壶热咖啡,随便翻翻此书,你就能轻轻松松地从中获取智慧的力量和舒畅的理由,之后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无限。
  • 虎啸贞观

    虎啸贞观

    ……数十看后,当李世民拿着甘林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时,已是横水公的甘林泪眼朦胧,他不知道自己是大唐的过客,还是归者?但毫无疑问,一个万古流芳的时代在他和李二这些灿若星辰的中华精英手中诞生了。取出甘林敬献的动漫书,李二猛然看到灰太狼的经典台词;我还会回来滴!泪奔如雨,一抬头,却是笑绽如花……茫茫人海,煌煌大唐,且看我只手擎天,还李二,还大唐,一个盛世无及,垂史贞观!
  • 终极系列之黑白女孩

    终极系列之黑白女孩

    一个女孩站在140层的楼顶,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来到灵界,无缘无故成了12时空的救世主。。。。。。。。。。。。。与汪大东他们成了好朋友,敬请期待
  • 新纪元传说

    新纪元传说

    200多万年的史前文明被无意间触发。末日降临,史前人类的‘地球清洁计划’重新启动。人类大批消亡,动物相继变种。活下的人们开始了一个,拯救自己、他人、甚至世界的故事。
  • 瘦楼

    瘦楼

    鲍贝,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仙魔寻剑录

    仙魔寻剑录

    一个有点扯淡的故事.......一个老子后宫儿纯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