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7800000043

第43章 创造能力的显示(2)

想象。要求从所提出的十个题目中挑选一,写成一个小故事,这些题目包括某些特殊的东西,如“会飞的鳄鱼”,“号啕大哭的美男子”等等。

完成图画。被试者必须完成一张未完成的图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图画内容中了解到被试者感情的深度、独创性和创造性想象。

组成圆形和方形。在一张纸上,杂乱无章地画着三十五个圆圈。

请被试者把圆作为组成部分,尽可能多地画出各种不同的事物。在图的下面还要写上物体的名称,通常都画成碟子、钮扣、气球、单眼镜和车轮。不平常的图画是画落在人的嘴唇上的苍蝇所看到的鼻孔。

也可以用方形代替圆形。这可以用来评价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说出猜想。根据幻想的情境的图画,写出它的可能的结果。

“请想象,人用机器拧干床单,床单从机器出来后,已是平整烘干的了。”根据测验结果来评价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设计。让你用标准件——几块彩色纸或马粪纸组成一个图画。

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还要给它起一个名字。实验结果是用来评价独创性、造型的信息量和创造性想象等。

在为了评价创造性天赋的程度而使用“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这样的概念时,应当知道,它们在完成上述课题时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敏捷性是在完成课题的速度中表现出来的,并在所给的时间内,用计算答案数量的方法统计出来的。灵活性是指从一类客体转换为另一类客体的数量。例如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装过食品的罐头盒来说可以想出几种用途?”被试者说出了锅和碗。在敏捷性的评价上,这是两种不同的回答。然而锅和碗都是能盛液体的容器,因此这种回答在灵活性的评价上只能算一个,因为在这里没有从一种类型转换成另一种类型。

独创性是根据同类群体(例如同一个学院的大学生,同一个学校的中学生)的某种答案的密集程度来评价的。如果有15%的被试者作出了相同的回答,那么,独创性评分等于零。如果作出某个答案的被试者少于1%,那么,他的独创性可评为4分,即最高评价。如果是1-2%,就是3分。

联想的独创性,一般同创造性潜力是一致的,只要这种联想不是过于荒诞的。如果想出答案的人们少于被试人员总数的0.5%,他们反而不属于特别有天赋者之列了。

可见,测验结果的评价并不是太严格的:在这里,似乎是实验者允许这样做。获得最高分数的大学生,是否后来真的成为创造性工作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等待几十年,同时要在整个时间中对被试者进行观察。

对这些测验方法应该持有合理的怀疑态度,同时必须明白,为了提高测验的可靠性,有时只要做一些不很显着的、不大的改进就足够了。

运用测验的结果,暂时毕竟只对心理学研究者有益,而对于实际应用来说不是十分有效的。

用文字表达的最好的测验结果,是在严格测验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取得的。在解决空间视觉问题时,与家庭最大限度相似的环境以及没有时间限制会带来最好的结果,其原因还不清楚。可见,应当更深入的研究一般方法论。没有这种理论,研究人员是盲目地工作。

然而,在工作过程中,心理学家们终于得到了实践和经验。这就能够迅速而正确地评价新的思想和建议,这些思想和建议推动着研究人员显示出创造能力。

发表论文的数量是创造潜力的一个标志这方面暂时还没有理由充足的挑选方法。所以只好乱猜一气,或者采用一些领导人员的经验方法,这些领导人员对找到具有创造性的天赋的研究人员感兴趣。

对于根据论文数量来评价工作人员的创造性潜力,现在还要补充一点,即“被引证率”(所发表的着作在其他作者的着作中被引用的数量)。被引证率消除了用算术计算论文时不可避免的错误。数学家伽罗华年青时在决斗中死去了,他为大家留下一份手稿。这份手稿在他死后才刊载出来,它被引用了几十万次。生理学家、解剖学家比沙死于28岁,他留下的论文很少,但在200年后的今天仍在继续引用它。

被引证率毕竟还不十分可靠。可见,必需不仅要计算引文,而且要考虑到引证的动机。这些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引证的第一种类型,是力图列举所有从事研究某个课题的人,以便表明自己具有渊博知识。它的另一种动机是出于对领导者假想的评论者和论敌表示尊敬的需要。这种引证只是提到某人从事某个课题研究。详细的引证包括大段转引甚至复述论文,都只给一分。

引征的第二种类型,是引用公式、计算公式、实验方法、诊断和治疗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某人所得到的实际科学成就。这种引证应被评为十分。

引证的第三种类型,是对所提出的思想的研究和发展。这种引证,应当给思想的提出者评一百分(从10-100的分数只是大概的数字,应当使之更准确)。

除了计算总分数以外,还以所取的总分数为分子,以发表论着的总数为分母,来统计科学共鸣的指数。例如,某科学家发表的论着一共是10篇,被援引的次数为34次(自我引证不计在内)。其中,第一种类型的引证为32次,第二种类型的引证为2次,第三种类型的引证一次也没有。全部分数就是32+(2×10)=52。用这个总数除以发表论着的次数,则得出的商数为5.2。

追求在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有时会导致一种不好的现象。

学者们把同样的科学成果稍微改变一下标题和略微改写前几段之后,就在不同的出版物上发表。然后,从三次发表过的论文中摘要地写成一个提纲编入各种学术会议、讨论会的“着作”之中。同一论文不甚恰当的改写稿又塞进了某个部门所编的文集之中。

结果便是,公开发表着作的数量一味地泛滥开了。

评价能力的经验方法

经验证明,采用某些评价能力的方法是合理的。例如,一位有名的工程师介绍了八种方式,帮助他选拔年青而有才能的研究人员。

(1)询问前来的应试者,他是否认为自己具有创造性天赋。通常人们在这方面是冷静地评价自己的,况且他们也不会在欺骗中得到好处。因为他们明白对于一个无才能的人来说,占据一个要求有创造性思想的位置(比如通往总工程师的位置),多少是有点冒险的。这个方法的缺点倒在于另外一面——许多人不了解自己的潜力。

(2)弄清楚应试者的所取得的发明专利和论文的数量(概括性论文和例行的实验总结不计在此项目内)。

(3)如果应试者新参加工作,还没有个人着作,则应查明其思维的非公式化程度。可以让他回忆在大学生时代感兴趣的和产生特别美好印象的那些实验。根据他的叙述能够判断出,他是否认为解决难题要比简单地熟记事实更好。应该注意到,有天赋才能的人爱谈论课题中没有很好研究的和不清楚的方面,这与没有天赋才能的人不同,他们只说大家都清楚地懂得的东西。

(4)必须检验应试者运用自己的视觉想象达到了什么程度。有天赋的人们在技术领域中能广泛地运用思维过程中的视觉映象和概念。映象总是包括许多详情细节,它能帮助回忆并将许多因素的组合简化。

(5)下一步是判明个性趋向。有的人身体好动,喜欢运动;有的人热情洋溢,热爱音乐。而在技术方面具有潜在天赋的人们则能从智力活动中感受到愉快。

(6)在个别谈话中涉及到某种职业问题。有的应试者很愿意援引社会地位高的人物的意见,引用权威的文献资料,但不愿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人可能具有很高的智商,但是,在他那里发展创造能力的几率很小。

(7)向应试者提出具体问题。物理系的毕业生拿到这样的问题:一颗子弹从步枪枪膛中射出,要求测出子弹最初5米的射速(答案的精确度到0.1%)。

有创造性天赋的人们通常会提出许多想法,包括玩笑式的想法。

让猜测的范围逐渐缩小,直至得到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为止,尽管还不是最终提高到完美的程度。具有代表性的是,有时在谈话结束时,容易入迷的来访者忘记了来访的直接目的,而答应再思考随便什么问题。他们不怕说出自己的推测,甚至不完全是对答案有用的猜测。思想的数量最终会转变为质量。而创造能力差的人只是说出他绝对相信的思想(这类问题,对实验室领导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是最好的测验)。

(8)将已证实有创造才能的人员介绍给应试者,建议他们交谈各种专业问题。如果过了半小时,交谈者仍然热烈地讨论自己的构想以及使之具体化所遇到的困难,那么可以大胆地将他列入编制中。

如果谈话没有使应试者感到有兴趣,或者较早失去了兴趣,那么,这个应试者多半是没有创造天赋的,尽管他可能具备其他有益的品质。

能力和智慧

让我们想象这么一个人,他天生具有上述全部能力,并且还能够在有才能的教师指导下努力发展这些能力。可以说这样的人是有天赋的,甚至是天才。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他同样是有智慧的呢?什么是智慧和愚笨的品质呢?

测量智力的统一标准想必是没有的。当人们谈起某人有智慧时,这种评价在不同的场合下是根据不同的标准作出来的。人们可能正确理解复杂而混乱的情境并说出完全公正的判断。但是,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最好是不表示意见。因为某个人的话虽然正确,但不适当。所以大家就异口同声地称他的行为是愚蠢的。但是,这不是因为他的判断不深刻或者有错误,而是因为他的忍耐性不够。不够沉着或者掌握不住分寸的人可能被评价为愚蠢的。(没有什么比不受欢迎的智慧更愚蠢了——爱拉兹姆·洛捷尔达姆斯基①这样写道。) 过高的自我评价,通常归咎于智慧的缺点,但是对个人潜力的估计不足,又常常被称为愚笨。

能力和智慧远不是一回事,而且智力的评价不是依据一个标志,而是依据许多标志进行的。不论是产生思想的能力,也不论是批判地自我评价的能力,还是自身判断的深度都不是决定性的标志。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把智力的灵活性,即能够很快抛弃错误假说,不固执于丧失成功概率的地方的能力提到首位。但这并不是智慧的主要标准。

智慧是不能个别地、互相独立地测定品质的综合体。正是这些特征的相互作用确定着行为的合理程度。个别得到的品质,不是在协同作用的情况下显示自身的。用文字形式表达的智慧定义恐怕是没有意义的,并不能弄清楚智慧是什么东西。智慧的绝对尺度是没有的,有的只是关于某个人群、某个集体的智慧的某种取平均值的概念。由于跟这些思维的平均值作了比较,人们才能评价个别人的智慧。

通常,人们用“智慧”这个词表明不同的个性特征,并划分出四种智慧:

概念性“智慧”。这种智慧使得有可能很好地解决逻辑的、数学的和语言学问题;

审美性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力求认识事物的形式,对其原因并不总感兴趣,而且几乎无论什么时候对它们的实际应用都不感兴趣;

社会性智慧。这种智慧与作出决定的特殊的敏锐相联系。这些决定涉及人类的命运,规定着目标的等级和对价值的理解。

工作的、生产的或工艺性的智慧。这种智慧使得有可能在每一种场合下都明确地提出,什么是需要做的,有什么样的技术可能性、现有力量和手段(包括个人肌肉的能力),并能耗费最少的气力和时间最好地完成工作。这种智慧在水果采摘者、猎人、渔夫、畜牧家、农夫和手艺人的劳动活动中产生并巩固起来。它在解决具体的物质生产任务中表现出来,无论这些任务看来是多么地简单。难怪人们在谈到某些人时,不是简单地称为“宝贵之手”,而是称为“智慧之手”。

这种智慧可以称为是实践的,从古希腊“工作”一词而来——如果这个词不是已经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的话。因此,在我们谈到“工作的智慧”这个术语时要强调指出,正是这种生产的、工艺性的智慧成了其他各种智慧的先声和源泉。其他智慧都是从它里面分化和发展而来的。

显然,上述四种智慧不可能在纯粹形态下遇到。每个人在不同的比例和关系上都具有这四种智慧。概念性智慧指数低的人往往具有高度美学或社会性智慧,同样能在艺术、社会活动和教育等方面取得成就。

正因为构成智慧的因素是很多的,所以,同样的人在一种情境下被证明是有智慧的,而在另一种情境下则不是很有智慧的。在一些场合下,需要某种他们所具有的智力参数;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需要完全不一样的品质和特性。

在对人工智能系统的评价中要注意以下一点:如果系统不具备许多各式各样的性质,那么系统就不是有智能性的。它无论如何都不能很好地证明定理或解决问题。“智能性的”这个术语反正总不能应用于它身上。我们只能称这类自我组织的系统是有智能性的:

它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还作出适应的标准,并能挑选出最合乎理想条件的(或可以接受的)东西,还能在环境变化时灵活地用别的东西代替它。

因此,“机器能不能思维?”与“机器是否能成为有智能性的?”这两个问题,在逻辑上是完全不同意义的。

在最后一章里将要详细地论述思维的机器。现在我们只指出,上述创造能力的各种判断方法是不完善的。难怪负有揭示智慧和创造性天赋使命的测验会接连不断地出现。这也是对使用现有方法不满意的直接后果。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则按照另外一种途径进行研究。按照他们的意见,如果不从测验结果出发,尤其是不从教学学业成绩出发,而是依靠生理学资料研究性格和气质特征、社会和艺术的兴趣的活,就能颇为精确可靠地预言未来的创造成就。

这些研究人员采用生理调查和专门的调查表,并认为自己的方法在不远的将来是更有希望的。因为创造性成就不只依赖于智慧的天赋,在其它不同条件下,还依赖于个人的非智力的特性。

同类推荐
  • 金羊毛的寻找者

    金羊毛的寻找者

    本书收集了78篇研究人类学这一课题的文章,且内容都只涉及我国本土民俗文化,如《论生态民俗链——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茶艺美学论》、《论镇物与祥物》、《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的采录与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注重基层群众的实践活动而辛苦获得,因此,不似其他有些研究课题,书斋气十足。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谁更了解中国?

    谁更了解中国?

    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随时代大潮浮沉的制造业工人。这些“英雄”无一不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时代坚持着各自的选择,尽力不让自己败退。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又应该怎样?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主宰天地主宰自己

    主宰天地主宰自己

    他,从小没有父母,是个孤儿;她,家里有钱有势,是个千金大小姐。他们从小是青梅竹马,但是他却为了男人的尊严,无奈和她分开。他无意中获得了让他立足天下的——异能!从此,他在世界抬起了头,俯视天下!
  • 听风王爵

    听风王爵

    “即使一切都被毁灭,风也会再次吹起。”塔阳拢了拢满头血色红发,扶正风翼,从崇祭台上俯冲而下,荒原之下,草原之上,尽是呐喊!
  • 我混阴阳界那些年

    我混阴阳界那些年

    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人类用肉眼看不到的,人死了是真的死了,还是在另一个世界活着,这个谁也不知道,原本我以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神之说,但是经历过那件事情后我才发现我对这个世界上的认真还是太少了,原来这个世界还真的有鬼!
  • 下一个奇迹

    下一个奇迹

    谁能缔造一个传说····谁能创造一个奇迹····谁能成就一个传奇····谁能创出一番天地····在这个龙争虎斗,人性丑陋,社会现实的世界,你又为了什么生存?应该怎么生活?一切没你、没我,有的只是个奇迹····马雨翔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自主创业。从家人、朋友不支持,到女朋友因为嫌弃他穷而抛弃他,到逼迫外地去打工、流浪街头。星空为房,日月为床,看他如何走出困境?如何玩转职场?如何成为万众瞩目的百万富翁?看他如何创造奇迹······
  • 甜宠萌妻:傲娇总裁爱不够

    甜宠萌妻:傲娇总裁爱不够

    “老婆,你不能只顾儿子不顾我!”季恒言委屈的看着林之安怀里不到半米的小恩恩,伸手揪了一把大腿,使劲儿的挤出几滴眼泪。林之安白了她一眼:“儿子要换尿不湿,你要吗?”他一怔:“……”她又道:“儿子要吃奶,你要吗?”“……”“儿子还要我给他洗澡,你要吗?”听了她的话,季恒言弱弱的回了一句:“不要。”“那你要干嘛?”“我要你!”
  • 强势功婚:顾少撩妻36计

    强势功婚:顾少撩妻36计

    一次意外,两人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一个月后,她怀上了他的孩子。假死四年后,她总算又出现了。目的是来偷二胎的,为了救治三岁的白血病儿子需要的脐带血。男人吐着烟雾,看着缓缓上升的烟圈:“让我救儿子,可以!但必须儿子归我。”几天后,小女人往后退:“你是说儿子归你,没有说我也归你。”男人身体欺近:“儿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你的肉都归我了,你还不归我?”
  • 《手机》中的生存哲学

    《手机》中的生存哲学

    电本书以《手机》的剧情为依托,对现代都市人在情感、事业、做人等方面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度的阐释与剖析,并从中提炼出22种生存哲学,帮助读者思考如何才能活得更成功自在。
  • 传说哈密

    传说哈密

    由中共哈密地委宣传部、哈密地区文联组织编纂的“哈密文库”第一辑七册著作包括《红色哈密》《甜蜜哈密》《亲情哈密》《大美哈密》《传说哈密》《名人与哈密》《创业哈密》《援疆干部看哈密》,这套书为广大读者认识哈密、热爱哈密打开了一扇窗。
  • 末世之铁血征途

    末世之铁血征途

    末世降临,整个星球魔化者肆虐妖兽从横,原本身为地球之主的人类沦为魔化者和妖兽眼中的食物,实力弱小的人类只能像过街老鼠般四处东躲西藏苟延残喘!眼看着,最后一座寄托人类全部希望的城市即将沦为废墟,李铭身为末世之后人类中仅有的炼体六阶高手,毅然选择与铁血骑兵团最后十八位重甲骑兵和魔化者拼死一战!本以为自己死亡后会一了百了的李铭,却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重生于末世之前。有着在末世挣扎生存近十年经历的李铭,再一次面对魔化者和妖兽时是否依然无能为力?
  • 仙魔幻道

    仙魔幻道

    成为绝世强者的崛起少不了坎坷和磨难,唯有坚定信念,不断追求,方能登上神尊大道。力量,权势,美女,想要得到吗?那就变强吧,不断地变强吧。为了那至高的神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