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7900000004

第4章 基础针剌方法(2)

“用针之要,勿忘其神。”这些都说明了治神法在针刺治病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方法和要领。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的集中表现,是生命现象的总体反映。神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的夕卜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灵枢·本神》曰院野脉舍神。”《灵枢·九针十二原》院野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这就是说神可随气出入于经络腧穴之中,针刺取效,必须得经络腧穴中之神气。因此,医生施术过程中,医生必须聚精会神,必须掌握和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治神法包括医生守神法和调患者神气法两方面。

1.医生守神法就是要求医生在针前和进针后,精神集中,全神贯注,细心观察患者的神气,专心体会针下的感应。要像《素问·宝命全形论》所形容的那样院“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进针时做到“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灵枢·终始》),行针时做到“目无夕卜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叶标幽赋》)。如此才能得神取气,提高疗效。

2.调患者神气法就是医生通过语言诱导和细心观察,使患者精神集中,心情舒畅,在患者心理状态较佳的情况下针刺。正如《标幽赋》所说院野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曰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怎样才能使患者“神朝”、“神定”呢·一是医生用自己的双目观察患者的神态、目光,通过彼此间的目光接触,使患者精神安定下来。二是医生通过谈话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针刺的恐惧和对疾病的忧虑感,使患者安定、平静地接受治疗。

得气法

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古称“气至”现代称为“针感”。

一、得气的指征

得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自觉与他觉两种指征。

1.自觉指征是指患者对针刺的主观感觉和反应。当针刺腧穴得气后,患者的针刺部位主要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有时或呈现沿着一定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等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动、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出现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现象。感觉的性质与机体反应性、疾病性质和针刺部位等密切相关。一般敏感强壮患者反应强,迟钝虚弱患者反应弱。指趾末端多痛;四肢肌肉丰厚处多酸、胀、麻、重,且易出现触电感、跳跃感、蚁行感以及向远端放射曰头面腹部多为沉压感曰腰背多为酸胀感。寒证、虚证,得气后多为酸麻痒;热证、实证,得气后多为胀痛、触电感。总之,因时、因人、因病而异,无固定的形式和统一的指标。

2.他觉指征是指医生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刺得气后,医生针下可由原来的轻松虚滑慢慢地变为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手感。用手触摸腧穴周围,可感到肌肉由原来的松弛变为紧张,有的还会感到肌肉跳动或蠕动,若是因病而痉挛的肌肉则由原来紧张变为松弛等。得气后,患者常会感到舒适,由蹙眉、咧嘴、呼喊等痛苦表情转为平静,有的患者在针刺局部或循经部位出现出汗、红晕、汗毛竖起、鸡皮疙瘩等现象。

二、得气的辨别

《标幽赋》对得气作了细致的描述院野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曰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故一般以针下如插豆腐,如闲处幽堂,轻滑空虚为未得气或气已将绝;针下如插泥中,如鱼吞钩饵,重沉紧涩为已得气或气将至。《灵枢·终结》曰:

“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就是说针下沉紧并不一定都是得气,邪气盛而结聚于针下时也会出现沉重紧涩的针感,甚至滞针。因此,必须注意辨别是正气至,还是邪气至。正气至时,针下多缓和舒适,病痛减轻曰邪气至时,针下不适,病痛不减,甚至出现滞针现象。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有明显的得气感应,有的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感应,不出现酸、胀、麻、重等,但针刺后症状可见明显好转或即刻消失,这种现象称之为隐性气至。其特点是在针刺后无主观感应和客观可见,但在病灶处却有明显反应,如针刺足三里胃痛顿失,针刺合谷牙痛消失,针刺列缺头痛减轻等。这种隐性气至,在耳穴、指针中尤为常见,故得气者疾病可减轻或治愈,不能过分强求或单纯追求针感。

三、得气的意义

得气是针刺产生治疗作用的关键,同时也是判定患者经气盛衰、疾病预后、针刺疗效的依据。

1.得气与否与疗效有关针刺治病的目的在于通过针刺腧穴,激发经气,调整阴阳,补虚泻实以消除病痛。得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取得速效、高效的治疗效果。大量临床经验说明得气与不得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灵枢·九针十二原》院野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此说明得气与否与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2.得气速迟与疗效有关《针灸大成》说:

“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迟,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是对得气速迟与疗效关系的生动描述。一般而言,针后得气迅速者,多为正气充沛、经气旺盛的表现,正气足,则机体反应敏捷,取效相应也快,疾病易愈。若针后经气迟而不至者,多因正气虚损、经气衰弱的表现,正气虚,则机体反应迟缓,收效相应慢,疾病缠绵难愈。若经反复施用各种得气手法,仍不至者,多属正气衰竭,预后多不良。临床常可见到,初诊时,针刺得气较迟或不得气者,经过多次治疗后,逐渐出现得气较速或有气至现象,说明机体正气渐复,疾病向愈。

四、得气的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毫针刺中腧穴后,运用一定的行针手法即能得气。当不得气或气至不够理想,就要分析其原因,针对有关影响得气因素,采取相应方法,促使得气。影响针刺得气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与患者有关针刺得气与患者的精神状态、体质强弱和机体阴阳盛衰等情况有关。一般来说,新病、体形强壮、实证者,针后出现感应较快、较强;久病、体质衰弱、虚证者,针后出现感应较慢、较弱,甚至不得气。有些阳气偏盛、神气敏感者,容易得气,并出现循经感应。多数阴阳无明显偏颇者,针刺时感应既不迟钝,亦不过于敏感,得气适时而平和。有些阴气偏盛者,经过一定的行针手法后,才有感应,或出针后针感2.与医生有关针刺得气与医生精神状态、取穴和操作手法等有密切关系。若医生在施术时,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也会影响得气。若取穴不准确,或未能正确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或施术时患者体位不佳和行针手法不熟练,都会造成针刺不得气或得气较慢、较弱。

3.与环境有关环境无时无刻不对人体发生影响。晴天、气候较温暖时,针刺容易得气;阴天、气候较寒冷时,针刺不易得气或得气较漫。

五、促使得气的方法

针刺时,如不得气或得气迟者,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使得气,发挥针刺效应。具体方法如下。

1.纠偏法针刺不得气或得气不满意时,可能是腧穴的体表定位不准确,或者虽定位准确而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和强度不恰当所致。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刺中腧穴,才能得气。正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所说院野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因此,针刺时一定要取穴准确,一定要掌握好不同腧穴的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和强度,以达到得气为准。

2.益气法对于正气虚弱而针刺又不易得气的患者,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在其他已经得气的腧穴上加强补的手法,或在未得气的腧穴上施以温针灸法、艾灸法以温经益气,或加服适当的补益中药,使机体正气渐复,经气充实,促使针刺得气。

3.候气法又称“留针候气法”是指当针刺不得气时,将针留置腧穴内以候气至的方法。具体操作详见留针法。

4.催气法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一定的手法,促使气速至针下的方法。常用的手法有循、摄、按、动、摇、搓、捻、颤、飞、弹等。

5.守气法是指针刺得气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操作时,可采用飞、弹、动、摇、刮、颤等手法,使已经出现的得气感,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时间。

6.行气法又称“运气法”、“引气法”气至病所法,是指针刺得气后,进一步促使气循经而行直达病所的方法。操作时,可采用敲、动、倒、提、按、努等手法。

留针法

留针法,又称“停针法”、“置针法”是指进针后,将针留置穴内,让其停留一定时间后再出针。在停留期间,可以不行针,静以久留,也可以适当施以各种手法,过一定时间后出针。留针与否和留针时间的长短,主要依据患者体质、病情、腧穴位置而定。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后即可出针,或酌予留置10~20min。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性、痉挛性、顽固性病症,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或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运针。对于一些急腹症或破伤风患者,必要时可留针数小时之久。婴幼儿肉脆好动,可一日针数次,不宜留针太久。痩弱者,留针宜浅,久留易引起气脱。昏厥、虚脱者,不宜久留针,以免贻误病情。通过留针,可以达到留针以候气、留针以调气行气、留针以逐邪扶正和留针以协助补泻等作用。常用的留针法有以下几种。

1.静留针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后,不行针,让其自然地留置腧穴内,静留以待气至。多用于对针感耐受性较差的慢性、虚弱性患者。

2.动留针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先行针待气至后,留置一定时间,或在留针期间再施以手法,行针后复留针。此法主要用于针后气不至者,可时动针,时留针,无问其数,直待气至。

3.旋针留针法是将针向一个方向旋转,至于旋向哪个方向较适宜,要作左右捻转的实验,将针感旋到较强的一侧,达到要求的强度后,将手慢慢离开针柄。这种方法保留针感时间较长,但在一定的时间内也会消失。若需要延长时间,按原方向再旋即可。但出针前要将针体旋回原位,否则难以将针提出。此法主要用于针感不易保留的情况。

4.间断留针法针尖刺到针感组织或针感层不够敏感,在短时间内虽可保留一定的针感,但无法保留到所要求的留针时间,为此可在针感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再使用原方法操作一次,让针感达到原针感程度。

5.提针留针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后,由深部提至浅部,留置于皮下,过一定时间后出针。

出针法

出職,又称“拔针法”、“退嫌’、“起针惟”,是指针刺施术后,达到一定治疗要求,将针拔出的操作方法。出针是毫针刺法操作规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一般出针时,左手拇指用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或夹持针身底部,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然后退出。

出针后,可用棉球微用力按压片刻,可防止出血,消除针后不适感。出针后,必须核对针数,以防止漏拔,并嘱患者休息片刻,注意保持针孔部的清洁,以防感染。目前,临床常用的出针法有以下几种。

1.快速出针法

是用左手持棉球压在腧穴旁,右手快速拔针而出。此法具有不痛、出针快的优点。适用于浅刺的腧穴。

2.缓慢出针法

是先将针退至浅部,稍待片刻后缓慢退出。此法可防止出血,减轻针刺引起的麻、胀、痛等不适感。适用于深刺的腧穴。

3.出针补泻法

补法时,宜慢出针,急用干棉球按闭针孔曰泻法时,宜急出针,摇大针孔,不按闭针孔,使邪气外泄。

同类推荐
  • 冠心病中西医诊治速查

    冠心病中西医诊治速查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阐述深入浅出,是作者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升华,并融入了名医施今墨、祝谌予、李介鸣诊治冠心病的宝贵经验。
  • 千金方

    千金方

    《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又称《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22卷。明代后有按《道藏》经义析为93卷者,内容同。唐代孙思邈约撰于652年。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 。卷 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 ~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 ;卷22疔肿痈疽。总计162门,合方论45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消化性溃疡(贴心大夫丛书)

    消化性溃疡(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随着人们对中医和自然养生观念的日益推崇,被称为千古医书之首的《本草纲目》又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词汇。为什么《本草纲目》时隔数百年仍然焕发无穷魅力,被人们争相阅读?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这部书的集成性和实用性。这部成书于明代的奇书蕴藏着众多养生保健,抗衰老、延年益寿的观点与知识,几乎囊括当世所有医典著述中的精髓,而且《本草》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即使是略通文字的普通百姓也可在其中找到自我保健的妙方。拿《本草纲目》中针对长寿抗衰相关内容的著述来说,书中除了在有关药物的附方中收录了抗衰老方剂285首,涉及衰老性病症211种外,更有鲜明的医学理念作为理论……
热门推荐
  • 霸道追夫:邪少退婚新娘

    霸道追夫:邪少退婚新娘

    那夜,她把刀深刺入他最爱的人的腹中!他的唇,近在咫尺,冰冷绝情的话犹在耳边:“你知道,我恨你!”她倔强地站在他的面前,“你也知道,我爱你!”大雪纷飞的夜,他落入她设下的圈套……“我不想看见你,永远也不想,你走。”她依然倔强地笑:“西门帆,不想看见我吗?可是怎么办?这里每年的冬天都会下雪,我知道当雪花飘起的时候,你就会想起我……”“你不要那么自信!”她轻轻地笑,睫毛颤动:“我有的就是自信!”一场致命的追逐,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
  • 末世灾情:死神狂潮

    末世灾情:死神狂潮

    末世两年后,丧尸进化出多种类型,人类也很快在末世中立足,建立各大安全区,和丧尸这一全新的物种形成对峙之势。在众人抱团奋斗的时代,唐慕却选择了游离于各大势力之外,扛着自己的师兄,不知道还能清闲多久。
  • 我嫁了个流氓

    我嫁了个流氓

    早知道这辈子会遇见你,当初应该多读书!他扯开了衣领露出肩头隐约的红色抓痕:“背后还有更多,想看吗?嗯?”“你开个价吧,我尽量补偿……”“以我昨晚的英猛表现,本来不该少收你的,算了,打个感情牌,凑个吉祥数八万八吧。”“薛镇祺,你还要不要脸,睡你一晚八万八,你咋不上天呢!”
  • 星座有心语:读懂星座的50篇

    星座有心语:读懂星座的50篇

    本书收录了多首唐诗,并对其进行解释,分为风流、浪漫、激昂、沧桑、悲凉等几部分。
  • 尸路行歌

    尸路行歌

    哪位朋友还一直给本书投票啊,太感动了,不过新书发了,支持新书吧人生如路,末日如尸,末日人生路,当踏歌而行精灵古怪的神秘少女,沾花惹草的花心大叔,青春靓丽的回族姑娘,誓保亲人的家庭妇男......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一群人在末日艰苦求生的故事......坚守本心,抵御诱惑,戳穿阴谋,摆脱危机,且看他们如何在末日用亲情,友情,爱情,真情谱写出一篇壮丽的乐章。(第二部末日科幻小说,延续着上一部的故事。)
  • 佛心智语悟人生

    佛心智语悟人生

    人的本性是无羁无绊的,但由于太多的物欲追求使我们迷失了人的本性,被功名利禄所累,而丧失了人生的快乐。面对纷繁的世事,我们应该通达和顺应,淡定而达观,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只有超越追名逐利的凡俗欲念,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本书为您的心灵提供一个栖息之所,让您在喧嚣繁杂的世事中得到一丝清凉的抚慰,感悟生活的真谛,从而能笑对人生。
  •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人类社会中原就充满了不可避免的争斗,如何在这场人性的战争中上立于不败之地?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让你快速领会《孙子兵法》的精要。该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配以生动有趣的漫画。全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一本军事、政治、商业、为人处事的最佳指导范本。
  • 七彩的天空

    七彩的天空

    《七彩的天空》作者刘立波会带你结识人民空军各式各样的飞行员,有闻名全国的试飞英雄黄炳新、邹延龄,有空投第一颗原子弹的于福海,有关键时刻为民舍命的李剑英;有首席试飞员、飞行师长、团长、大队长、和试飞员:他们或飞歼击机、轰炸机、或飞运输机、直升机,在核试验、新机科研试飞、试射空空导弹、弃机跳伞逃生、抢险救灾、飞播造林、人工增雨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天之骄子们出生入死,叱咤风云,拼搏九霄,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在空中留下了一个个血性男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英雄雕像:也有对地方党政民众对遇难飞行员的全力救助的热烈赞颂
  • 失忆冷妻

    失忆冷妻

    据说,她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前两个都是被他克死的!她看看自己如今这幅娇弱的小身板,蓝千凝决定还是偷了文件后就逃之夭夭的好!可是事情好像越来越不受控制,她该怎么办?
  •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

    遇到小锹的那一年,她还处在无性别的年代。爱情应该是快乐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如果有伤心和悔,大概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着错误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