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6900000010

第10章 榜样三:世界第一股神:沃伦·巴菲特(2)

1973年,巴菲特向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到1977年他的投资又增加到三倍,到1993年,巴菲特对该公司的投资已达到4.4亿美元。而华盛顿邮报公司给波克夏·哈斯威公司的回报则更高。这证明巴菲特认为“一份强势报纸的经济实力是无与伦比的,也是世界上最强势的经济力量之一。”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当巴菲特购买《华盛顿邮报》的时候,它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是15.7%,只略高于斯坦普工业指数的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但至1978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就增加了寻倍,是当时斯坦普工业指数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的两倍,比一般报社高出约50%。以后十年间,华盛顿邮报公司一直维持着它的领先地位;到1988年,它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更达到了36.3%。在1975年至1991年期间,华盛顿邮报公司赚取的现金,比转投资于本业所需资金大出许多,面临将盈余还给股东还是运用到新的投资机会的选择时,巴菲特倾向回馈给股东,其做法是大量购入邮报公司的股票,以每股60美元的价格,购入了43%的股份。1990年,该公司将每年给股东的股息由1.84美元增加到了4美元,增加了117%。这样无论是卖出该股或继续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都由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统计资料表明,从1973年到1992年的20年不到的时间中,华盛顿邮报公司为它的业主赚了17.55亿美元,从这些盈余中拨给股东2.99亿美元,然后保留14.56亿美元,转投资于公司本身。其市值也从当年的8000万美元,上涨到27.1亿美元,市值上升了26.3亿美元。期间为股东保留的每1美元盈余,经转投资后其市值增值为168美元。

到了90年代初,美国经济面临不景气,其中大西洋区尤为严重,对《水牛城新闻报》和《华盛顿邮报》都造成了伤害。而且报纸失去了价格弹性,经济活动减缓、广告商也缩减开支,电视、直接邮购和其他更便宜的广告方式与顾客接触,使报纸失去了垄断地位和广告媒体上的优势地位。

巴菲特对此已有认识,他承认:“事实是——报纸、电视以及杂志的经济特质,已经开始类似于一般企业,而不再是拥有特许权的特权阶级。”报业盈利能力的改变,不仅表示长期永久的环境改变,也和暂时性景气循环的变化有关。可见巴菲特虽主张长期投资,但它绝对是注视并不断研究经济形势的本质变化的。

三、多方位投资慧眼独具:“安全边际”理论

作为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巴菲特有与众人不同的逆向思维,如他总能在整个华尔街都厌恶某个企业,或者完全不把它放在眼里的时候,独具慧眼地看到它所具有的潜力,进而采取收购行动。

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美国经济的一个萧条期,也叫财务恐慌时期。而巴菲特却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他运用“安全边际”理论的才能,积极收购那些有潜力的企业。继收购华盛顿邮报公司后,他在CEICO公司面临破产的情况下,对它实行了收购。

这是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或称为保险组织,其业务包括个人的产物保险与意外保险,它属下政府员工保险公司,是专为政府员工和军事人员承保其私用汽车乘客意外保险,另外也为房屋所有人及其他合格的申请者承保多种保险。另有一个一般保险公司,替其他的申请人承包私用汽车保险。

这家保险公司于1936年由名叫利奥·格德温的一位保险会计师所建立,他原来的想法是成立一家直接以邮寄方式往来,且只为驾驶者承保意外保险的公司,但后来发现政府员工这个族群,发生事故的次数较一般人少一些,他也知道直接销售保单给驾驶者,公司能够免除与保险经纪人有关经常性的费用,这个支出占保费的10%-25%,格德温计算,如果他将那些开车小心的人区分出来自成一族,而直接由储金发行保单,那就有机会成功。事实证明了他的想法,承保利润果真大幅上扬。6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亏损。

保险业是巴菲特投资专业知识中特别深谙其道的强项,而且波克夏公司已经拥有了规模不小的保险业集团,在GEICO公司即将破产之际,]976年巴菲特以平均每股31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129.4万股,到了1980年之前,波克夏公司又对GEICO公司增加4700万美元的投资,19980年又猛增到1.05亿美元的投资,后来共向GEICO公司增加投资17亿美元,在波克夏体系中,GEICO是波克夏的第二大持股公司,至90年代中期,波克夏公司对CEICO持股已达48%。从此,GEICO公司与华盛顿邮报公司、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和其后收购的可口可乐公司一起,被巴菲特挑选为波克夏体系中的永久持股公司,也就是说CEICO公司是巴菲特资产的核心部分。

巴菲特认为,汽车保险虽属于日常必需品,但它在定价上有稳定及高度弹性的优势,他认为GEICO能赚钱,而且他认为GE-ICO的领导阶层也有竞争能力和优势。而目前的危机,只能说明GEICO暂时受创,何况它还有市场特许权。1976年,巴菲特起用约翰·伯恩任GEICO公司总经理。巴菲特给他定下的目标,是使公司业绩起死回生。在伯恩的经营下,第一个责任年度从营收的4.63亿美元中,便赚了5860万美元,到90年代更有较大增长,根据波克夏·哈斯威1994年度普通投资组合报告,共持有3425万股的GEICO,市价总值为持股成本的38倍多,可见其为波克夏·哈斯威公司创造了多么巨大的效益。

作为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巴菲特有与众人不同的逆向思维,如他总能在整个华尔街都厌恶某个企业,或者完全不把它放在眼里的时候,独具慧眼地看到它所具有的潜力,进而采取收购行动。如通用食品当时是一家不怎么活跃的食品公司;而可口可乐虽然有保障,但经营作风显得保守。因此这两家企业的股票在市场上缺乏吸引力,而大部分华尔街的投资人都不愿购入这些缺乏吸引力的股票。80年代开始,巴菲特购入通用食品和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在购入通用食品的股权之后,由于通货紧缩降低了产品成本,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却继续增加,使得通用食品的盈余获得了大幅增长。1985年,当烟草商菲利普摩里斯收购通用食品的时候,巴菲特的投资成长了三倍之多。80年代后期,波克夏公司收购了可口可乐公司后,可口可乐的股价上涨了四倍之多。

在巴菲特的投资史上值得一提的还有从1986年起,对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投资。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是美国媒体通讯行业中的名列前茅的大公司。它的资本额为11亿美元,拥有经营电视和广播网、电视和广播电台,同时也为有线电视公司制作录影带。此外公司也发行报纸、购物指南和各种企业相关的专业杂志、定期刊物和书籍。

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旗下有8家电视台、9家调幅广播电台和8家调频广播电台,其中所有的电视台都加入BA~电视网的联营,而17个广播电台有14个是ABC广播网的联营电台。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发行8份日报、75份周报、56份购物指南和12个州的不动产杂志。专业刊物发行部门包括农业出版集团、切尔敦出版公司、费尔柴德出版集团等,其中金融服务及医药集团发行多本杂志,包括著名的《机构投资人》和《国内医药新闻》等。

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创办于1954年,此后三十年里,在董事长汤姆·墨非的主持下,进行过30笔以上有关广播及出版的收购行动。从80年代中期起,巴菲特斥巨资对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投资。令许多业内人士感到震惊的是,在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跌期间,巴菲特手中的投资组合只有3种,即价值10亿美元的首都/美国广播公司、7.5亿美元的GEICO股票和3.23亿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公司。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在其2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于此可见一斑。

收购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对于巴菲特来说是冒了风险的,因为墨非向巴菲特开出的售价是每股172.5美元,而这个价格与公司当时价他相比,显然已经高了,而且专家们提到,按格雷厄姆的计算公式,这家公司每股单价应在203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只有8%的安全边际,而与低于净资产值2/3的安全边际理论相比,不仅有违于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甚至与巴菲特一贯的收购风格也不相符。对此,巴菲特承认他已对这一原则作了折衷。

其实,巴菲特基于对传媒业的深刻了解,才敢于作出这项决定的。而且这里有一个特别的考虑,是为了该公司聪明而且精明的管理层而下决心的,这是针对沃伦·巴菲特所崇拜的汤姆。墨非而言。这一点以后我们将会展开详细的讨论。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整个80年代中,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股东报酬率大约维持在5%-7%左右,比斯坦普工业指数还高,其毛利率也是美国一般企业的三倍。

在整个70至80年代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巴菲特的股票投资,1971年,波克夏公司所投资的股票总数为1170万美元,1975年,市价总值增加到了3900万美元。而同期,由于空头市场降临,一批年金基金经理人都纷纷减仓,只把手头上21%的资金投入到价格极低的股市里。到1978年底,波克夏所拥有的股票,市价总值已达2.2亿美元,和一笔价值高达8700万平均的未实现收益。在这三年中,道·琼斯工业指数从852点下跌到了805点,而波克夏公司却照样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在普通股上的投资,已实现与未实现的获利为1.12亿美元。

1973年开始,波克夏公司着手投资1000万美元于华盛顿邮报,至1977年,投资额增加了三倍,70年代末期至1986年,购入首都/美国广播公司。1978年以2380万美元收购了GEICO的保险公司。这时巴菲特有三分之二的资产集中在金融和周期性消费产业这两种产业团体上。

1980年波克夏公司的投资组合中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有18家之多,除了广告、广播、保险以及出版公司外,还拥有底特律全国银行、通用食品公司、美国铝业公司、凯塞铝业化学公司、克里夫兰——克里夫钢铁公司、吾尔渥斯零售企业、平克顿服务公司和雷诺烟草公司等,几乎除了资本财务、能源、科技和公用事业之外的各个主要工业集团,都有巴菲特的股票投资。

至于为什么巴菲特对众人趋之若鹜的科技公司股票不加投资,巴菲特的理由是自己无法对这类公司有充分的了解。而对于公用事业公司,巴菲特亦不感兴趣,理由是对于利润固定的行业,从来不在他投资的考虑范围之中。这也许更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他的投资风格。他说:“首先我会避开那些让我缺乏信心的一般商品企业和经营管理阶层。我只购买我所了解的公司类型。而那些公司多半具有良好的体质,以及值得信赖的经营管理阶层。”

报纸、电视台的投资一向是巴菲特的强项。进入90年代以来,巴菲特已有控股华盛顿邮报公司和《水牛城新闻报》20年以上的经验,又入主首都/美国广播公司10年以上,所以,当他把投资目标又一次定住在加内公司时,并不是出人意外的举动。

加内公司是采取分散化经营的新闻和大众传播公司。其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报纸出版、电台和户外广告。加内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有82种日报、50种刊物,以及闻名世界的《今日美国》、《周末美国》等,《今日美国》是美国的全国性日报。1994年加内公司发行销售的报纸,每天平均超过630万份。加内公司当时的市价总值为77亿美元。

加内公司还拥有10家电视台,分布于凤凰城、丹佛、华盛顿、亚特兰大、杰克森维尔和其他城市,还经营6个调频广播电台和5个调幅广播电台,分别在洛杉矶、圣地亚哥、檀波一圣彼得堡、芝加哥、达拉斯和休斯顿等处。加内公司还是北美最大的户外广告集团,在美国国内11个州和加拿大都拥有营运工程。

80年代中期,报业整体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比较高,平均接近19%,但到1990年就开始下降,股东权益报酬率平均为13%,但还显然优于当时大部分企业的10%。此时,加内公司股东权益报酬率虽也有所下降,但它经过迅速重组,1993年即升至23%。

加内公司迅速复苏,与公司管理层严格控制成本有关,80年代末,杰克,考利接任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采取大刀阔斧大幅削减公司支出的措施。该公司支出和销售额的比例接近2.3%,使加内公司的毛利率保持在11%,高出平均值约4%。1994年,考利又投资3.99亿美元,以平均每股50美元的价格回购了本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800万股。在过去10年中,该公司的股东盈余每年成长12%,1993年盈余为4.74亿美元。1994年下半年,加内公司的股价每股稳定在45-50美元之间,巴菲特花在加内公司股票的平均成本为每股48美元。巴菲特的计算理由是,假如每年成长率为12%,他是以加内公司实质价值的六成购入该股,假如成长率为10%,他则是以五四折买入该股,这就是说无论何种情况,买入该股是在其划定的安全线之内。

收购加内公司符合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一是买进了他容易了解的公司;二是以合理的股价买进;三是有良好的业绩记录,前景光明;四是有负责的、理智的管理人员。

四、“短炒”变“长持”:收购通用过一把“投机”瘾

20世纪90年代,是巴菲特率领下的波克夏·哈威斯公司大举收购迅速扩展的年代。在90年代的收购行动中,不少人对巴菲特收购通用动力公司的股权感到困惑,因为这家公司即不具有巴菲特以往认定的被收购公司所应有的特质,甚至也不具有经营良好的历史记录,那么巴菲特为何会作出这项投资决策呢?

同类推荐
  • 卓越管理者素质修炼

    卓越管理者素质修炼

    从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角色定位、工作态度、行为准则、细节管理、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愿景管理等八个方面,采用精彩案例加上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让所有的企业管理者明白:如何才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完美的企业管理者,让自己真正起到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也让自己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无论是渴望突破的中高层管理者,还是希望被提拔的基层管理者,都会在《卓越管理者素质修炼》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 像间谍一样思考

    像间谍一样思考

    离开商界加入中情局后,卡尔森找到了渴望已久的工作。她曾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搜索团队的一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工作。她没想到的是,从中情局获得的技能能够直接适用于企业。于是写作了《像间谍一样思考》这本书。事实证明,企业可以从间谍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不只是如何应对危机,还有如何实现卓越运营。卡尔森发现,中情局提高了她对于人性、新的信息技术以及潜在安全问题的敏感度。使自己在商业领域的工作展现出强大的优势。
  • 创业资本运营实务

    创业资本运营实务

    为了解决创业者和创业投资家之间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资本供求双方的投融资成功率,本书从创业资本运营实务着手,对创业资本的组织形式及其运作、创业资本项目的筛选与评估、交易结构设计和投资后管理、创业资本运营中介机构、创业资本退出机制、创业资本运营中的商业计划制定等创业投资操作方略进行了全过程的阐述。本书在分析原理时,力求透彻;在阐述方略时,注重将感性经验提升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运营实务。同时,本书提出了有关创新和完善我国创业投资制度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创业资本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企业资本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 海归创业中关村

    海归创业中关村

    本书介绍了几十位在中关村创业的人物,包括北京艾普斯科技公司董事长蔡毅、北京联飞无线通讯技术公司董事长曹立宏博士、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公司曹永国博士等,介绍了他们的创业历程、思想,展现了他们的风采。
  • 沃尔玛零售业真经

    沃尔玛零售业真经

    沃尔玛对许多人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了。它在1990年超过位居美国折扣百货业龙头10年的凯玛特(K-Mart),成为美国最大的折扣百货连锁公司;1991年超越自二战后即名列全美第一的老百货业盟主西尔斯(Sears),坐上了全美零售业的第一把交椅。
热门推荐
  • 绝美校花宠上天

    绝美校花宠上天

    她,有着绝美的容貌,他有着无人能敌的帅气容颜,当绝美校花撞上帅气校草,看校草怎么把她宠上天。片段:“我要玩那个,过山车。”某男汗,“宝贝,你都玩了五次了,我受不了了。”“不嘛不嘛,我就要玩。”说着嘟起嘴,那样子煞是可爱,“你亲我一下,我就带你去玩。”木筱筱对着墨瑾辰的脸亲上去,墨瑾辰把脸转过来,直接亲上了嘴巴,墨瑾宸转过头,露出得逞的笑容。看邪魅校草怎么把绝美校花宠上天。
  • 希腊神话故事·上

    希腊神话故事·上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的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炼,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公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公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 请神来

    请神来

    万年前,仙佛正宗不知因何原因,纷纷遁世,隐而不出,直到如今,仍无人可见其踪迹。自此,旁门九流外道因无上宗的压制,得以迅速发展,经万栽春秋,早已经庞大到不输于曾经的仙佛正宗的大派。而我们的故事也从一门大宗内开始,那一年......
  • 她笑着说

    她笑着说

    她笑着说,我们还是做朋友来得好。结果后来,连朋友也没能做得了。
  • 异界兔修

    异界兔修

    一只月光兔在机缘巧合下,误吞森林至宝,变身人形,惹来天威,天外另一个世界的一个灵魂被奇石击死,穿越虚空附身在了变为人身的月光兔身上,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且看他如何登临巅峰。
  • 当如初见

    当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悲风秋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长生殿内,吾手执当日你所书的婚书,孤立一夜。婚书上,依稀还有你衣袖拂下的味道,可是,你的人已不在。
  • 太古神庭

    太古神庭

    意外穿越变成绝世神偷,又身怀绝世古武,将“元”练至极致,将飞刀练至极境,成功成为飞刀传人,从此杀人于无形,正所谓飞刀一出,惊天地,泣鬼神!且看秦晓如何不顾一切,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 仙剑宿缘

    仙剑宿缘

    伶仃九泉挂相思,寂寞百载谁曾知。三世回眸两相望,几成追忆几成痴!一个小小的蜀山弟子,有着蜀山这等强大的门派罩着,更兼有一个名震修真界的师尊,本可以无忧无虑的修道成仙,结果一个不心,陷入了千年前的宿缘纠缠之中!他的一生也随之改变!
  • 行刑人(希区柯克最悬疑的故事集)

    行刑人(希区柯克最悬疑的故事集)

    本书辑录了希区柯克悬疑小说近三十部。希区柯克的故事,你永远猜不到最后的结局,无论你如何细心,读到最后都会感到无比意外和吃惊。这些作品悬念迭出,情节惊险曲折,引人人胜,让读者的心时刻都在悬着。对于喜欢悬疑的读者而言,无疑能使自己的好奇心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获得最精彩的阅读享受,值得再三捧读。
  • 锁颜笑

    锁颜笑

    她本无意进宫,却因遭到背叛毅然决然,她看着妹妹身陷囹圄无奈冷笑,却不曾想自己早已深陷其中。丞相之女失踪,矛头却指向她,风波过后自己的亲妹妹诈死离宫,却又遭陷害…遭受帝王百般误会,也许,她只能离开……真相揭开,终究只留下帝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