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7400000002

第2章 鬼才也得知天命(1)

天命

人类纷繁复杂的一切行为背后,最根本的驱动力是什么?食色?财富?名声?权力?

也许答案没这么简单。

人,并不仅仅为稻粱谋。公元前4世纪,爱琴海畔,雅典的星光照亮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大约2000年后,英伦那场惨烈的圈地运动,催生出莫尔的《乌托邦》。每个人心中,都曾描绘过一幅终极理想世界的图景,有些人比较蒙眬,有些人比较清晰,还有一些人,毕生致力于寻找和构建自己的理想世界。

司马懿也是其中一员。

他的理想世界,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根据司马懿本人的信仰(伏膺儒教),应该就是儒家经典所承诺的大同小康的社会,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修齐治平,国身通一,是维系一个名、位、礼三位一体、秩序严谨、纲纪分明的世界。

这个理想,司马懿似乎有条件尽早实现。他不像韩信,早年穷困潦倒,吃饭基本靠蹭,还要忍受胯下之辱,他也不像姜尚,白发照清水,在渭水边钓鱼钓到八十多岁,才等来了识货的周文王。

司马懿,河内温县孝敬里人。说得玄乎点,他的祖先可以回溯到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即使按严格标准审查其家谱,至少也能上推到秦末。当时,原六国诸侯共起伐秦,赵国将领司马卬,因积极参与这项光荣事业,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建立后,“异姓不王”,殷国便改成了河内郡。司马氏以此地为家,传十二世,世代为官,诗礼传家,一直传到了司马懿的父亲:东汉京兆尹司马防。

因此,司马懿从小不愁吃穿,也不愁没书读,尤为可喜的是,这位小同学天生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史书上对少年司马懿的评价是: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刚断英特,非常之器。

这个起点,看起来非常美妙,如果没有意外,他将在通往“治世能臣”的道路上全速飞奔。

可惜,意外还是发生了,命运跟他开了一个滥俗的玩笑——生不逢时!统治天下长达四百多年的汉朝,正处在土崩瓦解的最后阶段。

东汉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到桓灵之世达到了极致,士人们一直在斗争,却从未胜利过。东汉末年,又连续发生过两次党禁事件。因为以联名上书支持正直官员的方式,反对宦官专权,士人们遭到肉体和心灵的重大创伤,第一次,遭遣返回乡,终身不得做官(所谓禁锢)者有二百多人;第二次,仅惨死者就有一百余人,其余受牵连而死、徙、废、禁者多达六七百人。

“党锢”之祸,好比一对长期不和的夫妻,爆发了最后一次掐架高潮,之后的结果,是感情破裂,无可挽回。我爱你,你不爱我,你还纵容坏人削我。这事儿,搁谁身上谁委屈。

士人们从对君主的无限眷恋和绝对忠诚中解脱了出来,儒家那一套是非观念,行为准则,失去了至高无上的光环。思想上的动摇,伴随着政局的混乱,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董卓废帝,群雄并起,汉朝灭亡。

这就是司马懿降生的年代,一个与他的信仰背道而驰的年代,一个让他看不清前途所向的年代。

他也曾愤懑,也曾忧愁,想要解救天下于水火(慨然有忧天下心),但他能做的,似乎只有叹息。也许,他可以凭借家族势力,组织起一支军队,然后……

一旦涉及行动,问题又绕回到原点,生不逢时,确切地说,他不但没赶上能够一展宏图的盛世,连接下来那场群雄逐鹿的乱世盛宴,也起码来迟了十年。

三国大事年表写得很清楚: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

这年司马懿五岁,应该已经不穿开裆裤了,大概刚刚开始学前教育,读读《论语》、《孝经》之类。

公元189年底,三十四岁的曹操号召各征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这年司马懿十岁,大概读了几本书了,说他能参政议政,招兵买马,绝对是胡扯。

公元196年,四十一岁的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奉天子以令诸侯,刘大耳朵刘备被吕布一通胖揍,没奈何,投奔了曹操。不久后的一个雷雨天,他俩将青梅煮酒论英雄。

这年司马懿十七岁,该读的儒家经典应该已经读完了,也许,他在读史,读兵书,读经济博物。

公元201年,官渡之战结束,四十六岁的曹操当上了司空。

这一年,司马懿二十二岁。我相信,这时的司马懿,已经成为天下最聪明的人之一了,丝毫无愧于前面所说的那些评价。而同时代另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今年刚二十,正宅在南阳的一座茅庐里,闷头起草“未来政区图”,那人叫诸葛亮。

司马懿的名声在家乡广为传播,连曹操都听说了。曹公是个求贤若渴的人,眼下又正是用人之际,因此,他殷切邀请司马懿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但司马懿毫无归心之意。这也不奇怪,他几乎是听着曹操的事迹长大的,效果拔群——对曹操,他的基本态度不好说是“不齿”,但起码可以说“不敬”,“不服”。

全国人民没有不熟悉曹操的吧,此公出身不太光彩:太监的孙子。《三国志》里说,他父亲曹嵩,是个来历不明的可疑人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过继给宦官曹腾当养子。史家为了给孟德兄脸上贴金,想破了脑袋,也仅仅搬出一位汉朝相国曹参。

我个人觉得,司马懿不至于仅凭出身就完全否定一个人。关键在于,他看不上曹操的品行和施政风格。

儒家讲究“君子百行”,曹操一行也行不上,年少时为人“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读圣贤书,完全不理会儒教那一套。在施政风格上,曹操“好法术而天下重刑名”,“细政苛惨,科防互设”,在刑法的质和量上都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至于用人哲学,往好听了说,叫“唯才是举”,往难听了说,那简直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什么鸟都有。你说什么,品行?节操?那些玩意暂不考虑(时忘道德)。

曹操不是司马懿所欣赏的明主,因此,他不愿到那个乌烟瘴气的司空府里去(不欲屈节曹氏)。“君子有所不为”!

但司马懿毕竟不是祢衡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这个时代,不但“有所作为”要付出代价,“有所不为”同样如此。而代价很可能非常沉重,很可能就是项上人头。

不过呢,青年司马懿还是硬气了一回,他拒绝了曹操的邀请。拒绝方式很委婉,大家也知道,装病,二十二岁,一米八几的大棒小伙子,就敢装中风(风痹)。

这事,曹操不信,估计搁谁谁也不信。

曹操折了面子,于是想了个法子,三更半夜派人到司马懿家里偷窥。来人看到的景象大致是,司马懿嘴歪眼斜,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这下曹操相信了吗?未必!

但司马懿无比认真和坚持的装病态度,大概是感动了他,况且,他最近有点忙,还急着去消灭袁绍那几个儿子,就放了司马懿一马。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也当上了丞相。但这一年对他来说,其实是比较悲催的一年,他刚刚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谋士:郭嘉。很可能就是由于这个原因,这年年底,他还将遭受一场惨败——赤壁之战。

也许是郭嘉的离去,提醒曹操补充人才,他又想起了司马懿。

这一次,他没有心情跟司马懿捉迷藏了,派人去直接放话:你小子要是再推三阻四,直接下狱(若复盘桓,便收之)!史书上说,司马懿怕了,因此就从了。

原因真的这么简单吗?司马懿是个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胆小鬼?

在我看来,他不是怕了,而是对天下局势看得更清楚了,大混战基本结束,集团战即将拉开序幕。经过这些年的冷眼旁观,他也推算出,曹操集团最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此时,面对曹操集团,司马懿有三个选择,我戏称之为“三命焉归”:抗命被捕,亡命天涯,认命效劳。

选择前两个,他会成为一个宁折不屈的君子,人们也许会对他的名节津津乐道,但仅此而已,对于他魂牵梦系的天下,对于他念念不忘的理想,有什么实际的益处?

司马懿选择了第三条路:认命。

鬼才

有段时间,我很喜欢玩一种纸牌游戏《三国杀》。游戏中,司马懿这个角色有两项技能叫“鬼才”,“天命”,非常好用,一般时刻可以打乱对手的策略计划,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决定对手的命运。

真实的司马懿确实是一个鬼才。

首次拒绝曹操,到最终加入曹操集团,中间隔了七八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已经修炼成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这些才能究竟是怎么学来的,难道像张良似的,碰上什么黄石公白石公?

但,这柄天下最锋利的宝剑,终于出鞘了。

他今后几十年的事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洞悉。对形势的洞悉,对人性的洞悉。

尽管丞相府中牛人众多,司马懿还是很快展现出了过人的眼光和才能。曹操在世时,司马懿的主要表现是向曹操建言,主要涉及规划设计和危机处理。基本上,凡是曹操认真听取了的,都收到了正面效果,不听的,都成了惨痛教训。

比方说,下面几件事:

1.曹操降服张鲁时,适逢刘备半骗半抢,从刘璋处取得了蜀地,又急匆匆去夺江陵。司马懿建议,应趁刘备立足不稳,蜀人未附之机,到汉中陈兵示威,先使益州人心震恐,然后一鼓而下,轰走刘备。曹操不同意,还引用了光武帝刘秀那句名言“得陇望蜀”(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

后果大家都知道了,刘备迅速在益州站稳了脚跟,为鼎足三分打下了基础。

2.司马懿指出继续大力推行屯田的必要性,特别是军屯(且耕且守),这次曹操听了,因为他本人对屯田的好处有切身体会,当初他就是靠在许昌周围实行屯田白手起家的。

务农积粮的结果,自然是国用丰赡,为政治稳定和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司马懿看出两个地方大员有问题,荆州刺史胡脩和南乡太守傅方,前者粗暴,后者骄奢,都不是合适的守边人员,建议更换。

曹操没听,结果大家也知道,樊城一战,胡脩、傅方倒戈投降,成就了关羽“水淹七军”的佳话。

4.樊城围急,曹操随之就急了,因为大本营许昌离前线不太远,而关羽气势汹汹的,看着让人心慌,老曹就想把都城连同汉献帝一起迁到黄河以北去。

司马懿说,此举大可不必,轻率迁都,不但示敌以弱,还会造成淮河、沔水一带民心不安。再者,孙权、刘备,这俩一向面和心不和,不用我们动手,只要跟孙权打个招呼,让他牵制关羽后方,樊城之围自然就解了。樊城尚保无恙,迁都何为?

曹操听了,结果很令大家叹息:三国第一名将关羽,就这么栽到了吴下阿蒙手里。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屡有升迁,从一开始的丞相文学掾,做到了丞相主簿和军司马,但这并不是件好事,他的能力给他带来了麻烦。

他的从政动机,遭到了曹操的怀疑。阅人无数的曹操,不久就看出来了,这人论权谋,论志量,绝不在自己之下,而且,他还那么年轻,比自己年轻二十四岁,将来,未可限量。恐怕,这不是个甘居人臣的家伙啊。

也许是潜意识中怀疑和担忧久了,曹操做了一个梦,三马同食一槽!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三马具体指的是谁了,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当时曹操心里的“三马”,倒不一定是这个版本,也有可能指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三兄弟。

司马懿兄弟八个,大哥司马朗,官至兖州刺史,三弟司马孚,时任太子中庶子,虽然综合能力比不上司马懿,但也都是少有令名、才智过人、非同小可之辈。

不安的曹操,做了个著名的实验,检查传说中司马懿的“狼顾”之相。一天,他冷不丁地从背后叫司马懿的名字,司马懿应声回头,但肩膀纹丝不动,脑袋向后转了将近180度。

老曹当场倒吸一口冷气,传言属实!

当时司马懿已经担任太子中庶子,主要陪伴在曹丕身边,曹操向儿子提出了警告:“司马懿非人臣也,必豫汝家事!”防着点吧,儿子!

如果曹丕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从此疏远或打击司马懿,那历史也许将要改写。

幸运的是,曹丕很喜欢也很信任司马懿。这个比他大八岁的中庶子,在与曹植争立的岁月中,应该给他出过不少高招。面对父王对司马懿的猜忌,曹丕很够意思,尽其所能,对司马懿加以回护。

这对司马懿来说,对将来的晋来说,当然是一件幸运的事,但对曹丕来说,同样是件幸运的事,起码在之后近四十年内,司马懿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回报了他,回报了魏。

延康元年(220)初,救援樊城归来的曹操,还军洛阳,正月二十三,在洛阳逝世。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这是曹丕人生中最凶险的时刻,多亏司马懿、司马孚、贾逵和陈矫临危不乱,鼎力相助,曹丕第二天就登上了魏王之位。当年冬天十月,经过一场禅让仪式,曹魏代汉,三国鼎立的局面稳固下来。而司马懿的辉煌也就此展开,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一人分饰两角:萧何、韩信。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间不长,六年。在这六年中,司马懿主要扮演萧何的角色,担任过的官职偏重于内政,如丞相长史、侍中、录尚书事,等等。

黄初五年,曹丕到魏吴边境阅兵示威,留司马懿镇许昌。六年,曹丕大兴水军征吴,又委托司马懿留守洛阳,内抚百姓,外供军资,直到还师洛阳,又令司马懿还镇许昌。

魏有五都:洛阳、许昌、邺城、长安、谯。谯是曹操老家;长安,关中重镇;邺城,魏国治所,曹操晚年的办公地点;洛阳,魏代汉后的正式首都。许昌是其中最为微妙的一都,它既是曹操起家的地方,又是汉献帝末年的首都,拥汉派扎堆聚集地,因此,镇守许昌,具有保卫老基地和防备残余汉势力的双重意义。

在曹丕心目中,司马懿就是他的萧何,有他坐镇后方,一切便无后顾之忧。去世之前,曹丕指定了三位顾命大臣:曹真、陈群、司马懿,并下诏给太子曹叡说,如果将来有人离间此三公,不管说什么,你千万不可起疑心!

这种信任,恐怕连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感动,我相信,司马懿确实感动了,他用今后数十年的工作业绩,证明了这一点。

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初,司马懿便开始更多地扮演韩信的角色,展示出用兵如神的军事天才,数次打退了东吴的进犯,十六日解决两面三刀的孟达,这些战役的胜利,绝非偶然,全部归功于他的必杀计——洞悉。

往往在战争开始之前,他不但计算出对手可能运用的几种策略,还基本能认定对手最终将会选择哪一种,见招拆招,出其不意,所谓庙胜,在司马懿这里得到了精彩的呈现。

三国,这个名将能人如云的华丽时代,慢慢接近了尾声,能与司马懿一决雌雄的人,已经所剩无几。

当然,无几不等于没有,比如说,还有诸葛亮。传说中的卧龙与冢虎相遇了。

巨星对撞

从司马懿的视角出发,整场龙虎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战略分析;二、实力试探;三、最终胜利。

一、战略分析:

自太和二年(228)以来,诸葛亮三次出兵伐魏,最后一次,攻占了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两郡。

太和四年(230),秋七月,不堪其扰的魏明帝决定主动出击,他派遣了三路军队,司马懿取道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经子午谷,曹真走斜谷,合力进攻汉中。这项计划并没有落实,由于暴雨连续三十余日,三路大军只好半途撤退。

之前,司马懿都督荆州、豫州军事,坐镇宛城,主要工作是防备东吴,但这次流产的征蜀让他意识到,诸葛亮即将成为他的主要对手,必须对其做一番研究。

研究成果有可能如下:

1.以诸葛亮为实际领导的蜀汉,在将来的岁月里,必定屡屡出兵犯边,这既是蜀汉政权名义上的需要(恢复汉室),也是诸葛亮转移内部政治矛盾的需要。

2.蜀军有个致命的劣势:粮草不济。前三次北伐中原,都因粮草不足而班师。

同类推荐
  • 东周烩(下):战国篇

    东周烩(下):战国篇

    以轻松、诙谐的笔法,给大家带来一场名为“春秋战国”的历史盛宴。书中囊括了从周王室东迁洛邑,到秦始皇赵政灭掉六国,一共515年的历史;描写了包括周幽王、郑庄公、管仲、楚武王、宋襄公、先轸、楚庄王、晏子、老子、孔子、吴起、墨子、孟子、庄子、赵政等数十位历史文化名人;记载了包括“烽火戏诸侯”“颖考叔劝孝”“齐桓公称霸”“泓水之战”“晋国雄起”“阖闾战楚”“勾践兵败”“三家分晋”“窃符救赵”“王翦灭赵”“中原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作者笔触简约、细腻传神,让两千年前的前尘往事浮现眼前,可读性甚高,值得有兴趣的人一同品读。
  • 重生之冉魏帝国

    重生之冉魏帝国

    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被屠戮殆尽。血雨腥风,刀枪剑影,血性男儿的绝地反击。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他垂危受命,力挽狂澜,救冉闵,灭氐秦,平鲜卑,定天下,创立大魏武卒,横扫天下!这里有勇冠天下的冉闵、有东山再起的谢安、王羲之、王猛、刘牢之;魏晋士子风流俏佳人,花前月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缠绵。且看后世一个叱诧风云的黑道大佬,如何玩转五胡乱华。
  • 皇路

    皇路

    他不是不想过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悠然生活,也不是一心图谋王者霸位想要成为九五之尊。皇路,看他如何从一个娇柔戏子蜕变回归为一代帝君……
  • 盛唐特种兵

    盛唐特种兵

    盛唐虽然辉煌,可也有让我们不齿的历史。一代军医横空降世,带来了不一样的大唐传奇。一样的强盛,一样的辉煌,这个辉煌不只是影响。盛唐留给我们的应该更多,不应该只是文化,还有那永远的传奇。
  • 特种兵在古代

    特种兵在古代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热门推荐
  • 风吹过的,夏天

    风吹过的,夏天

    林皓泽:”你再说一遍“叶小艇:”从今天起,不,是从现在起,我叶小艇跟你林皓泽再无半点关系“记得相识那年,她四岁,他十岁;十三年的朝夕相处,最终却是如此落幕;那年她离开,心里却再无他;心中那方城池满满的都是易浅两字!
  • 头条女王(上)

    头条女王(上)

    她是传媒大亨的掌上明珠,她是娱乐圈的小小新人,她是奔跑在头条女王之路的低调小主播。她可以不惜受伤也要抢到头条新闻,也可以轻而易举放弃最劲爆的内幕,她坚信“娱乐”的含义,和“美好”有关。为之奋斗的娱乐圈,那里埋藏着她的理想;而爱,是她此生不变的信仰。谣言诽谤、恶意中伤……娱乐圈明枪暗箭,爱情之路艰难漫长,但那又怎样?穿越重重阻挠,挡下狂风骤雨,她依旧活得漂亮。她是当之无愧的头条女王!
  • 题陈正字林亭

    题陈正字林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盗的女儿

    海盗的女儿

    十年前的一场浩劫改变了一个无辜女孩一生的命运,她从此背上叛徒的骂名,亲人成了仇人。面对情感的疏离,爱人的背叛,她只想找寻自己身世的真相,幻想回归到原点就能获得救赎。然而,当一切明朗时,真相才是最痛苦的。
  • 封皇榜

    封皇榜

    遇仙杀仙。遇魔战魔。遇皇杀皇。遇天诛天。任何绊脚石在我脚下,我都会将它踩碎,震慑六道。六道神,魔,鬼,妖,人,仙。践踏我人间界者杀无赦。挑衅我人族者诛九族。何谓封皇榜?何谓灭天道?何谓六道纷争?何谓五道沦没?为我凌浩也!
  • 都市食尸鬼

    都市食尸鬼

    白天,他是缅甸羞涩的青年。夜晚,他是手拿镰刀的死神。在善与恶之间徘徊,百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凡是打我肉体主意的,统统乱棍打死。
  • 未来是我们的

    未来是我们的

    还记得那首从头再来吗?我要认真,快,并坚守承诺!青春,你好。
  • 镜花水月走征途

    镜花水月走征途

    染血的战旗在北风中呼啸,锋利的剑刃划破苍穹。斩千人头易,杀千人心难。莫枫独立寒秋,从未想过杀人的他为了族人杀人无数,地球这个巨大的养蛊场又将培养出多么强大的战士?虚空闪烁,异族来袭,人类无奈的提起刀枪剑戟,莫枫独领风骚,屠夫也罢,英雄也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俩昆仑!
  • 冒牌系统

    冒牌系统

    彦辰洪一梦之间被带到玄幻世界,得到了举世无双的冒牌之术,为了生存,正直善良的他从此走上了坑蒙拐骗这条不归路。你有牛逼宝物?我这里神器一堆用烦了,咱俩换换。你有仇不敢报?怕个毛,我拿神器带你装逼带你飞。等那人鼓着勇气踏上久久未敢动手的复仇之途,彦辰洪悄悄地撤了,去他家里搜刮了他的财产扬长而去。他淡淡地道:在这个世界上,做人可以不强大,但绝不能不牛逼!
  • 蝶魂幻舞系列(二)

    蝶魂幻舞系列(二)

    杀手问流氓:“杀人有罪吗?”天使插嘴道:“废话,杀人当然有罪。”死神站起来寒声应道:“不,好多的时候不杀人才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