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2800000006

第6章 董仲舒的学术活动(3)

对这一命题,学者多认为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毛泽东同志《矛盾论》即说:“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曾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固然董仲舒的天道论曾为封建统治阶级服了务,无疑应加以批判和扬弃,但“天不变道亦不变”作为一个哲学命题,还是可以再讨论的。其实董仲舒也强调变化,他曾说:“譬之琴瑟之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这就是“更化”。如何理解“道亦不变”,关键在如何理解“道”。董仲舒吸取了先秦道论中老子的“常道”和“非常道”的精华,董仲舒的道亦有常与非常之别。他的道有“天道”有“人道”,天道是常的,不变的,“乐而不厌,复而不乱者谓之道”,这是讲的天道,她具有客观性,自然性,不可逆转性。相当于老子的“常道”,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真谛。人道即“先王之道”,也分可变与不可变两部分。他说:“道者所由适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仁义礼乐是载道之具,故董仲舒又称仁义礼智信为“五常之道”,这是不可变的。但是先王在具体施政时又有所侧重,即所尚,如“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之类,此乃非常道,讲究适时之变。“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道是常道,是天道,在人则为“五常之道”,这是万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针对汉武帝问三王之道“而皆有失”的问题,他说:“道者万世无弊,弊者道之失也。”道是不会有过失的,政事的不善并不是道造成的,相反恰恰是“失道”(不按道办事)的恶果。

关于“治乱之端”,董仲舒视野从吏制转到了社会这个广阔的背景上来。他认为当时社会一切罪恶性的根源是贫富不均:“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穷急愁苦而上不救,则民不乐生;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此刑罚之所以繁而奸邪不可胜者也。”而造成贫富严重悬殊的罪魁祸首,乃是官僚地主和不法官商。他们既“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又“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

这些人或“博其产业,蓄其积委(储藏)”,染指商业,成为官倒官商;或众其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成为官僚地主。兼并侵蚀,日月无厌,普通百姓,日益贫困。董仲舒说这不符合天意呀!他说:“天亦有所分予”,以生物为例,予其爪牙者不予其角抵之利,予其羽翼者只给它两只足,可见“所受大者不得取小”,此乃天之道也。官僚们食朝廷之禄,已享人间之富贵,可还要广收商业与农业之利,“与民争利”,真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多不合理!吏为民师,“尔好义,则民向仁而俗善;尔好利,则民好邪而俗败。”官吏求利是风俗败坏、人民贪鄙的直接根源。他说:“惶惶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惶惶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今尔大夫,不以道德表率为事,而务以与民争利,那真是小人一个!居君子之大位,却干着小人的勾当,逆天意,违圣旨,灾必及其身!对策最后,董仲舒根据《公羊传》“大一统”之义,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法),古今之通谊(义)也!”《春秋》崇尚“大一统”,可现在却是“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学术分歧,杂说异端,因此朝廷无法定出一个崇尚的思想,百官也没有一个遵守的准绳。因而建议统一学术,统一思想,大胆喊出:“臣请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终于抖落了出入于孔老的暧昧面纱,直截了当地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这一对策中,汉武帝希望听到的终于让董仲舒痛快淋漓地讲了出来,汉武帝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选贤才,举孝廉,郡国岁献二人,着为功令。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天人三策》主要有四个作用;一是改变了汉家思想崇尚,由以前的崇尚黄老无为之治,改而崇尚儒学的礼乐文章,开启了汉代文治灿烂的先河。高惠之时,多武功之臣,粗重少文;文景之世,崇尚黄老,质朴无华;至武帝喜文采,亲儒学,经术之士多进,公孙弘位至三公,于是公卿多文雅彬彬之士,逐渐改变了官吏的素质,同时也为中国文官制度的形成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二是砥砺了汉代士子好学尚文的一代风尚,自董仲舒建议“兴大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才”,国家以儒学选士,士子以儒行励操,“天下学士,靡然向风”(《史记·儒林列传》),形成尊儒好学的风气。三是建议岁贡贤能,形成定制,并以此考绩官吏,从而为汉家多渠道选拔人才开通了航道。其四,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是确立了儒术独尊的地位,使儒学从诸子之一,借助政府的力量,战胜百家,取得压倒优势。从此,儒学成为中国天字第一号经典学问,以经学为形式发展漫衍,影响日深,于是儒风大渐,圣学广被,儒学历史实现了重大转折。王充说:

“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论衡·超奇》)是孔子发挥文王之道于乱世之间,又是董仲舒振起孔子之学于绝微之际,他无异于汉代的孔子。同时也由此奠定了整个中国社会推尊儒学,崇奉孔圣的传统。于是文运与世运并昌,人才与世风俱美,不能不说是汉世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学术史的一大转折。刘向说:“仲舒为世儒宗,定议有益天下。”诚为不刊之论。

(三)两相骄王存兼善三黜何尝忘斯民

可是董仲舒文幸而人不幸,汉武帝虽采纳了董仲舒的许多条建议,但却并未重用其人。对策之后,《汉书》只平淡地记上一笔:“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汉朝自吴楚七国之乱后,诸侯王一直是被打击、被削弱的对象;又实行“左官法”,歧视在侯国为官的人。诸侯国相,虽是中央署置,但也不及朝官备受亲近。董仲舒以一代鸿儒、景帝朝的博士,论才力,论资历,都应该受到应有的重用。

刘向说:“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虽伊(尹)吕(望)无以加!管(仲)晏(婴)之属,霸者之佐,殆不及也。”(《汉书》董传引)认为他才超管仲、晏婴,比方伊尹吕尚,可以辅佐帝王以致太平。王充说:“董仲舒说道术奇矣”,“董仲舒之言道。德政治可嘉美也。”(《论衡·案书》)班固叙传说“谠言访对,为世纯儒。”道德文章俱佳的董仲舒出任诸侯相,实令古今学人十分惋惜!王应麟论其事曰:“武帝虽因仲舒之对,兴学校之官,然而皇建有极,是彝是训,以尽君师之责者,帝未之知也。傥能以仲舒为三公,俾之师保万民;用申公辕因为太常,以明师道于朝廷,则四方风动,化行俗美,汉其三代矣。惜也,帝不用董仲舒之真儒,而劝学之议,乃发于公孙弘。帝之好儒,其叶公之好龙与?”(《通鉴答问》卷4)其实,董仲舒不被重用,也许正因为他是“真儒”“纯儒”的缘故。孔子谓事君:“勿欺也而犯之”;子路谓出仕:“君子之壮也行其义也”;《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史记》说:“董仲舒为人廉直”。是真儒,其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明道”“行义”;是纯儒,其事君的准则就是“廉直”“勿欺”。既为行义,其于财利就会有所不为,董仲舒曾标榜:“仁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哪里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所欣赏的!既是廉直勿欺,就注定了他不会阿附取容,以博高位。因此,同样是治《春秋》,公孙弘能以“从谀”的手段位至三公,而董仲舒却因“廉直”的美德倍遭冷落。个中三昧,确实是十分值得深玩的。

1.江都相·求而止雨不过

当年的董仲舒也许并没有想这么多,他还是不远千里地去了。江都王国在今扬州,南临大江,北近淮河,傍带干沟(古运河),东望于海,颇得水陆鱼盐之利,水陆交通极为方便。其地原为吴王刘濞所有,刘濞曾因之以兴叛乱。易王刘非是景帝之子,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景帝时初封汝南王,吴楚七国乱时,佐军有功,改封江都王。

其人有才气,好勇力,广治宫室,素来骄奢。迁居东南大邦后,又广招四方豪杰,常有非份之想。作为一个中央派来的诸侯相,董仲舒既要维护中央王朝的利益,又不能开罪于自己的主子,实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但他正心正己,威重自生;又“以礼义匡正,王敬重焉”。当时易壬意高气盛,对董仲舒说:越王勾践依靠文种、泄庸、范蠡之谋,灭掉了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三子称得上“吴之三仁”。并说:“(齐桓公决疑于管仲,吾将决疑于君。”齐桓、越王皆春秋二霸,易王之意欲用董仲舒谋取东南霸业。董仲舒出于“《春秋》大一统”之义,委婉对曰:“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伯(霸),为(因)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提倡仁义,反对诈力,暗示其霸不可称、中央不可违。《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篇(下引此书,只出篇名),据考即是这次对话的记录。因传抄既久,遂误江都王为胶西王。董仲舒时刻以“兼善天下”为己任,在江都兴礼乐,致教化,调阴阳,利元元,所作所为,一任皆以利民安邦为本,江都称治,是武帝初年屈指可数的几个以教化治世而又颇有成就的二千石之一。《汉书·循吏传》称:“孝武之初,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倪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能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由于时远事吵,董仲舒在江都的治迹已不可详考,现在记载较多的是祈雨止雨之事。

史汉都说:“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交感、运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与此相反)。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王充亦说:“董仲舒表《春秋》之义,稽合于律,无乖异者。”(《论衡·程材》)意即:考察《春秋》经上所记灾异现象,推导阴阳交感运行的规律,然后根据这一规律来求而止雨。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就曾揭示:孔子作《春秋》,“书邦家之过,兼灾异之变”。凡是《春秋》所讥刺的,必然有灾害现象出现:凡是《春秋》所痛恶的,也必然有怪异现象出现。他说:“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人事的极好和极坏,都可以感动天地,引起天变。可见天灾实起源于人祸,人事有失,就导致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就引起风雨失节。反之,如果人事得当,自觉地调节阴阳,那就必然风调雨顺了。基于这样的认识,董仲舒于是制定了一套求而止雨的方法和仪轨。他说:天大旱,是由于阳气太重,求而必须损阴益阳:“凡求雨之大体,丈夫欲其藏而匿,女子欲其和而乐”(《求雨》);多雨,是由于阴气太盛,止而应当移阴而壮阳:“凡止雨之大体,女子欲其藏而匿也,丈夫欲其和而乐”《止雨盯》。此外还讲究同类相感:求雨以水日,止而以土曰:并造土龙,设土坛,穿青衣,舞童子,斋告祷祝,其行近巫,怪力乱神,为孔子所耻言。但是《史记》说他“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王充也说他之所为“无乖异者”,确实很难理解。司马迁为当代人记当代事,不应有虚;王充以“疾虚妄”自任,不应传讹。特别是王充,他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神学目的论等都进行批判,唯独对求雨的雩礼和董仲舒的土龙求而赞不绝口,多所开说。《论衡·乱龙》曰:“董仲舒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易》曰:‘云从龙,风从虎。’以类求之,故设土龙。阴阳从类,风雨自至。”又曰。“董仲舒览见深鸿,立事不妄,设土龙之象,果有状也。”在《死伪》《定贤》《案书》等篇,也有分别论述。天道难知,稽之徒劳。但汉代人普遍相信其事,看来其必有因。

2.中大夫·灾异书

不知何故,董仲舒被罢为中大夫。学者推测可能与易王刘非请战有关。《汉书·江都易王传》说:“无光中(六年),匈奴大入汉边,非上书愿击匈奴,上不许。”汉朝自吴楚七国乱后,对诸侯王实行居国食税,不复治民的政策,以免诸侯王形成实力后与中央抗衡。而这位好勇斗狠的江都王居然要求据兵耀武,这哪能让武帝放心呢。因此不仅没获批准,而且还连累董仲舒丢了官。中大夫是郎中令属官,“掌论议,顾问应对”。念及数年来在诸侯国的所见所闻,董仲舒深感诸侯国的桀傲不驯,仍然是破坏“大一统”的潜在威胁。为了警醒人主,他想起了六年前发生的两场大火:辽东高祖庙和高祖陵便殿相继被焚。当时即令武帝大为不安,“素服五日”。董仲舒认为这是不同寻常的灾异之变,上天谴告。于是援据《春秋》,联系实际,着《灾异论》,借天人感应,大谈政治得失。为什么高庙陵寝会被焚呢?是因“高庙不当居辽东,高园殿不当居陵旁”,位置不当,于礼不安。高庙居辽东,在外,象征在地方的诸侯;高陵在关中,在内,象征在朝中的大臣。现在汉家“多兄弟亲戚骨肉之连,骄扬奢侈,恣睢(跋扈)者众。”天灾的意思是要皇帝“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正(背离正道)最甚者,忍而诛之,如吾播辽东高庙乃可;视近臣在国中处旁近测及贵而不正者,忍而诛之,如吾燔高园乃可。”(《汉书·五行志上》)

同类推荐
  •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

    《魔幻学习100%》通过模拟读者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构建了“加速学习模式”,帮助读者获取和保留各种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热门推荐
  • 我的温柔狼君

    我的温柔狼君

    相识第一年,他捂着自己流血不止的额头,目光阴沉:什么名字?裴乐乐。她吓得一把松开破了一半的酒瓶子,垂下头小声嘀咕着。呦,这名字不错,他一听笑了,长臂一伸把她搂进怀里,来小妞,陪大爷乐乐!相识第二年,他恢复单身,她祝他幸福,他却死皮赖脸地抱着她说:妞儿,我会给你幸福。相识第三年,他已是她下定决心要赖一辈子的男人。哪怕他们相差十岁,哪怕他曾有过一段破碎的婚姻,哪怕他光芒璀璨、高不可攀,哪怕他的心那么大、却装不下一个她,她也想用尽力气去靠向那个并不属于她的肩膀。终于有一年,她嫁他为妻,新婚之夜,他却追随前妻而去,丢下她独守空房。最后那年,她在离婚协议书上施然落笔,他牵着女儿的手,笑着对她说:祝你幸福。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不是爱太难,而是遇太晚。(本文大叔控,先虐后甜)
  •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心理学隐秘白金法则,FBI每日贴身研读。选最有味的视角,读最好玩的心理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标签,在每一张标签下,都有一个你所未知的自己。每天一节心理学,让你我在充满问号的生活中求得一枚句号。心理学,你可以懂。
  • 美女嘿嘿嘿

    美女嘿嘿嘿

    峰儿,为师能教你的就这么多了,你现在的成就也比为师成就,接下来的路就要靠你自己了,多谢师傅的倾囊相授,徒儿无以为报,好了,你回到你原来的世界去吧,去拿回你曾经所拥有的一切吧,
  • 一世烟花

    一世烟花

    内容简介:身处乱世,处处受敌,明枪暗箭,看她如何化解。她是史上第一个登上皇帝宝座的女子,然,却无法载入史书页,有人说她只是傀儡,有人说她是女子难以成为正统,不过是一个棋子。多年后,这纷乱的格局,这金戈铁马又是谁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天下,只能是她的。她本是权势之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一朝精心谋划的变故,使得她家破流浪,寄人篱下,受尽侮辱,后又被逼远走他乡。机缘巧合之下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沧溪阁上,谁在谋划天下?这乱局又是由谁搅动。“父亲如此信任你,你竟这般谋害他!简直畜生不如。”她在雨中绝望地哭喊“你都已经如此地步了,竟还敢对我出言不逊,来人!把她拉下去,教教她如何和主子说话。”冷漠的脸一如既往地文丝不动。“哎,你住在我家,吃用都是我的,你的房间不就是我的吗,我就进了,你不爱住着就滚出去。”“给我回来,你还能去哪?”只因他是她的仇人之子,竟是连爱上她的资格都没有了吗?“放心,拼了这条命,我也会带你逃离此处。”看着眼前的人,就算此生只是为她而活,也值得.....“快走,不要管我,我只要你好好地活着。”君恩恳切,今世无缘以报,来世定相随…..“安分地跟着我,是你的终究能帮你拿回。“戏谑地声音传来,不知有几分真假“我不相信你。““很好,从现在开始,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自己。”此生的认真,皆倾付于你“你我并未相识多久,为何如此舍命救我?你,可是故人?”看到那奋不顾身为自己冲上去挡剑的人,即使倒在血泊中仍不肯摘下黑色面纱,他,究竟是谁?血泊中的他,在厚重的面纱后笑了笑,为你而死,为你夺得天下,而你抛弃皇权富贵,只是想你知道,我此生从未负你……是谁在在菩提树下回眸一笑,如烟如花,嫣然美艳,殊不知,不经意间,惊艳了谁的一世时光。要在内容简介中泄露你的QQ、电话等等联系方式,以免被他人冒用
  • 宅和系统

    宅和系统

    问简介?这是从一开始就绝对无敌的故事,无爱情的无限流,不用指望别得了。问作者?他的日常装b问题。问主角?主角能知道?那他就是神了。
  • 叹天

    叹天

    一个穿越太虚而来的孩童,一块永叹巾引发的累累惨案,一个雄心勃勃的霸主为何退走星南,一个孽缘深情的弱女子该何去何从?当他拥有一个精灵邪气的兄弟时,当他拥有一个把所有事物都留给哥哥的小妹时,他足矣。当有人能威胁到他身边之人时——杀他!当有人威胁到他大哥时——剃他!当有人抢他大哥东西时——瞪他!且看一个天资少年在恩怨情仇中如何走出一个正天之路,一个情义之路,一个纵横八荒之路。
  • The Land of Footprints

    The Land of Footprin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轮回:水木颂

    轮回:水木颂

    她是被关押在东海龙宫两百年的水狐狸,却失去了一百年的记忆。他是木系派掌门,百年来一直在寻找他的“玥玥”。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当她明白了一切真相时——已晚。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 遗失之城

    遗失之城

    一个家族的诅咒,一段未知的旅程。在沙漠的深处,有一座迷失之城。等我被迫走上寻找它的道路是,在旅途中发生了太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死去很多天的人,尸体在沙漠里如被冰冻,栩栩如生。奇珍异宝,怪兽横行。希望你曾给予我的勇气,能让我完成寻找遗失之城的归途。
  • 做人做事技巧

    做人做事技巧

    作者以创新视角把人生为人处世的各方面概括为12种技巧,包括怎样做一个诚实聪明的人,怎样与上级、同级、部属相处,怎样广结善缘,怎样打造意志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