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5500000001

第1章 时代、生平和着作(1)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享年65岁。元丰三年神宗封他为荆国公,故也称他为王荆公。

(一)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北宋中期,国家“百年无事”,社会生活稳定,文化经济日益繁荣。到英宗朝,政治军事上的种种弊端暴露出来。边疆********加剧,国内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如何充实国力,巩固国防,缓和阶级矛盾,保持社会安定,已成为统治阶级有识之士所关心的问题。

北宋王朝鉴于唐后期藩镇割据之害,便把兵力集中于京畿附近,巩固中央集权制,削弱边将兵权和边防力量。因此北方辽和西方夏的政权,一直与北宋并存,长期时常入寇,骚扰边境,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真宗为了取得一时苟安,采取屈辱求和的政策,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每年向辽输纳币银数十万两和绢数十万匹;又与西夏结和,每年赐银、绢、缫、茶等共数十万。仁宗年间,为了抵御外患,增兵至120多万,8年间增兵至6倍之多。此外,宗室官吏受禄者,每年不断增加,以仁宗朝来说,每年就需银1200余万缗。国库匮乏,国家财力穷困,势不得不竭民膏脂,以资维持,以给军饷,人民不堪负担,生产趋于凋敝。王安石对此屈辱求和以图苟安的政策,极为愤慨。

国内的阶级矛盾表观为封建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豪族地主和官僚贵族的兼并情况十分严重,形成了“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的局面。残酷的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封建赋役和官吏的巧取豪夺,使得广大农民生活极为贫困。一些中小地主,也由于大官僚大地主的土地兼并和负担不起沉重的赋役,频频破产。

加之南北水旱灾患相因,灾民流亡失所,“市有弃饿婴”,“百室无一盈”,死者白骨遍野,生产遭到破坏,人民沦于无以聊生的境地。

王安石认为造成这种内外交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是:

(1)当政者不知效法先王之法度;(2)俗吏俗儒因循苛且;(3)豪族大地主兼并与掠夺。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法先王之意、以改革当时之弊政弊法”。法度不改,兼并不摧,就不可能改变这种混乱、剥削和贫困的局面。然而,要改变这种弊法弊政,最大的阻力是“俗吏”和“俗儒”,俗吏乱政,俗儒保护“兼并”。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又说:“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所以要变法,首先就要制造舆论,提出变法的理论根据,揭露当时俗吏的腐败,抨击一般俗儒的顽固保守。他敢于同“俗吏”、“俗儒”展开论战,提出变法的思想。

他说:“人言固不足恤者,苟当于义理,则人言何足恤?”他在任地方官时所逐渐形成的哲学思想和变法主张,便成为他后来坚决实行变法的思想武器。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是讲治道,摧兼并,实施裕民和惠民的政策。

裕民和惠民是儒家实施治道的一贯思想。这种思想早见于经史文献。《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无逸》说:“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周礼》提出以“九戒”(谷、牧、百工、商贾等)任万民,是王业之基。孔丘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对冉有说:既庶矣,“富之。”王安石提出了“三代于百姓,公私无异财”和“愿见井地平”的希望,主张耕者必有其田,使农民富起来,反对重税赋和横加暴敛,特别是要禁止兼并和掠夺。这就是他所想望的善法和善政。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挽救积贫积弱的形势,以图永治久安。由于王安石本人的阶级局限与时代局限,他认为推行善法善政,只有依靠加强和巩固皇权来实现。这时神宗正面临着皇权与豪族地主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便用王安石为得力的助手,于是一场中央集权制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的改革,也就是“新法”,就此开了端。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有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条约、保甲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和市易法等。例如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条约是利用国家控制钱谷,发放农民信贷,补助农民解决口粮问题,同时兴农田水利,发展生产,挤掉兼并之家的豪夺,也就是“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裒多益寡,而抑民豪夺”。又如募役法的意图,是不分等级和贵贱,对国家公共职能所负的职役平均起来,反对官户、贵族的特权,卫护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贵族官僚攻击王安石是破坏祖宗法规的“大奸”。其它诸法虽各有利弊或缺点,但总的来说,新法确是沉重打击了大地主和豪族官僚,并给农民和中小地主带来了一些好处。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学术思想和他的政治思想是密切联系着的。

他的教育思想是因政治经济的改革而产生,并为政治经济的改革而服务的。他在《洪范传》与《夔》等文中,一再阐明国家最急之务是“裕民”,然后“教民”。他说:“为政于天下者,在于富之、善之。”“富之然后善,何也?所谓治人者,教化以善之也;所谓富之然后善者,政以善之也。徒教化不能使人善,故继之曰‘凡厥正人,既富方谷’;徒政亦不能使人善,故卒之曰‘汝弗能使有好于两家,时人斯其辜’也。”又说:“民窘于衣食,而欲其化而入于善,岂可得哉?故命弃以为稷也。民既富而可以教矣,则岂可以无教哉?故次命契以为司徒也。”他认为,富民的政事在于“理财”,理财就是创造物质财富,但同时还要施以“教化”,培养懂得政治经济的人才。把“政”“教”两者结合起来,这就是王安石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的统一。他反复强调,要改易弊法弊政,推行新法新政,其关键在于培育人才,有了适用的人才,新法方始可行,所以培养人才是为推行新法作准备。他多次指出“陶成天下之才”的重要性,并说要培养“为天下国家可用之才”,就“无不在于学”,归根到底是要改革教育,办好教育。他初见神宗时,就劝说神宗应“以讲学为事,讲学既明,则设施之方,不言而自喻”。这是王安石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统一的一贯思想。至于培养怎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他有一套较完整的想法,并提出了具体措施,而且付诸实践。

(二)生平和着作

王安石出身于小官僚家庭。父亲王益,进士出身,历任州县地方官吏多年。王安石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王益身边度过,王益的思想与吏治作风对他一生都发生很大的影响。王益极重视对他的教育,“居未尝怒笞子弟,每置酒,从容为陈孝悌仁义之本,古今存亡治乱之所以然”,这对他后来为人处事和从事各项改革工作,也具有极深刻的教育意义。王益一家生活靠官禄来维持,所谓“仕则有常禄,而居则无常产”,“舍为仕进,则无以自生”。王益死后,家道贫寒,内外数十口,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王安石在《忆昨诗示诸外弟》中说:“母兄呱呱泣相守,三载厌食钟山薇。”王安石仕进以后,家庭的经济情况还是很困难的,他曾穷窘到连“奉养婚嫁葬送”的大事,都无力办理,有时为贫病所迫,感到“如坐烧屋之下”。王氏一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以及生活经历,使王安石比较容易接近一般平民和农民的生活,并了解他们的疾苦,因而疾恶和反对豪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兼并和掠夺。他在《感事》、《兼并》二诗中揭露当时一般平民和农民的疾苦情况:“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原野败粟麦,欲诉嗟无赇。间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后。况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州家闭仓庾,县吏鞭租负。乡邻铢两征,坐逮空南亩。”(《感事》)人民在丰年尚且不能饱食,何况在水旱冬春之时呢?他又说:“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兼并》)这是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历史根源。

王安石聪颖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他不仅文才横溢,而且少有大志,意气恢宏,在《忆昨诗示诸外弟》诗中说:“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乘闲弄笔戏春色,脱落不省旁人讥。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男儿少壮不树立,挟此穷老将安归?吟哦图书谢庆吊,坐室寥寞生伊威。材疏命贱不自惴,欲与稷契遐相曦。”这时他只20岁,已经要“希踪稷契”,胸怀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了。这成为后来他在政治和教育上做一番大事业的潜在动力。他一生刻苦钻研,从不懈怠,在任官职期间,仍孜孜苦读不倦。初及第为签判时,他常读书达旦,略假寐,日已高,急上府办事,多不及盥漱。

韩琦见他年轻,是个贤才,要收之门下。他认为,“韩公非知我者”,终不屈,拒绝了。这可见他既好学,又是一个自负很高的人。

同类推荐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独山子文史(第八辑)

    本书分人物春秋、流金岁月、沧桑纪事、炼化史踪、史海存真、他山之石、史林漫步、七个篇章,书稿中记载了革命老前辈们在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上奉献青春,挥洒热情的激情岁月。真情记录了一些优秀的石油人在这片热土上克服万难、积极探索、认真钻研的难忘岁月。本书对研究新疆石油工业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家庭急救手册

    家庭急救手册

    《家庭急救手册:一书在手全家平安》一书,综合了人们在事故重伤危险情况下急救与自救方面的许多经验,帮助读者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事件和突发急症场景下敏捷地作出正确的反应。《家庭急救手册:一书在手全家平安》用非常清晰的图案和文字标示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保证实施科学而有效的急救措施,避免急救人员的失误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热门推荐
  • 第一门徒

    第一门徒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灵根,而我命中注定是我宋氏中兴之主!所以?所以你便要做出抛妻弃子这种龌龊至极的蠢事?没有灵根,不能修行。一切就真的只能这样了吗?
  • 长歌乱

    长歌乱

    事有反常,必为妖孽。人心不逊,誓与天争。以身应劫,不让铮铮风骨。不识时务,却抱拳拳之心。既然看不惯,那就将他们去打碎!他一手掀起波澜不惊下的惊天暗流,这势起的滔天巨浪将旧的世界吞没。神州浩土,九方十地,每个族群无不在将来的乱世中与命运而抗争。一曲长歌乱世,谱写乱世长歌。
  • 凤鸣天下:将军你太猛

    凤鸣天下:将军你太猛

    凤紫儿虽然贵为公主,但无奈被迫为了政治嫁给了一个将军,关键是,这个将军看上去身材不咋地,皮肤不咋地,小腿不咋地,但是男人应有的风范却应有尽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本源系统

    穿越本源系统

    本文所穿世界为著名影视,宅男陆建秋因失恋醉酒,导致触电激活本源系统。本因是幸福的开始,却因为女友的死亡而再度踏上异时空,寻找自已女友的故事,最终是沉迷于终极时空,还是再度踏上自已的异时空之旅,敬请期待。
  • 末世纪缘

    末世纪缘

    三十年,海未枯,石未烂;三百年,地未老,天未荒;三千年,结山盟,立海誓;三百年,海可枯,石可烂;三千年,地可老,天可荒;三万年,山盟依,海誓旧;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没有落实,想法再好也是零

    职场中有许多像猫头鹰一样的员工,当外界的环境不如自己的意时,就想着另外寻觅一个地方安身;却从来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去改变自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频繁地更换外界条件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境遇,只有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良现状,才能得到别人的青睐。不仅要做事,更要做成事。不仅要有苦劳,更要有功劳。光像“老黄牛”那样低头做事是不够的。本书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上通过想法把事情做好,做一个不瞎忙不乱忙的高能效职场精英!
  • 灵植空间

    灵植空间

    “轰”。。。一颗流星呼呼带着火花划过湛蓝的天空砸向了一个小村子。主角就奇迹般的回到了那个人人吃大锅饭,以及那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大陆,香港,亚洲,世界,宇宙?精彩远远不止如此。可以浮空的浮萍草,亩产万斤的粮食,完美的生物燃料,吞噬金属的神奇外星怪兽,还有各种美味的水果,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些还不够?别担心,这只不过是开始~
  • 从来就不天真

    从来就不天真

    本以为孤独的十五岁,会在唯一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里撞钟,却被一个妖物少年强行闯入,原本整日里的开怀大笑也会在某一天,因为某个人变成撕心裂肺的痛,一直不明白,没有母亲的孩子是不是只有自己才会疼惜自己,青春的泪水流得再汹涌,最终也只能汇集成一条湍流不息的小河,辛辛苦苦地日夜兼程,不是为了融入大海,只是为了流进他的心里……
  • 大唐第一小王爷

    大唐第一小王爷

    一只学霸,魂游地府,穿越千年,别样大唐。因为地府工作人员的失误,某只学霸成了地府最后一项指标的关键人物,本以为将会是科技的飞跃……然鹅,却发现是被长公主殿下逆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