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5500000010

第10章 “荆公新学”的学术渊源与为学旨趣(8)

首先,“荆公新学”之近申韩、杂管商之术是与王安石所组织和倡导的以整顿国家财政、革新弊政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变革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相适应的。王安石与其他一些主张改革的学者(如程颢、苏轼、司马光等等)不同的是,他作为社会改革的倡导者和核心组织者,其学术思想是直接的为其社会改革服务的。是他社会改革的理论根据和哲学基础及行为指导。而他的改革首先要说明的课题即是革新弊法和整顿国家财政。王安石的变法归根到底,反映的是中、小地主阶级和皇权与大地主阶级,大地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当时,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集中在大地主、大土地所有者手中。而承担国家赋税,作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的广大农民日益赤贫,自耕农及中、小地主大批破产,造成了“富者财产布满州城,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风俗》、《临川先生文集》卷六十九)的严重局面。这种状况既激化了社会阶级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缩小了国家赋税来源,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和侈奢,因而引起了封建国家严重的财政危机,财政问题成了威胁封建国家存亡的问题。当时吴奎指出:“今民力困极,国用窘乏”(《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五)韩绛警告“百年之积,惟存空薄”,(同上)韩维认为国家财政空竭,成为“当世之积弊”(同上)司马光也指出:“国用不足真急务,”(《能改斋漫录》卷十三)张方平要求对“伤财害民之事,当为制度以节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所以,王安石的改革就不得不以反兼并为中心内容进行整顿国家财政,以调整地主阶级内部的利益关系。而在理论上,将财、法、利统一起来并予以彻底的说明,则是组织和指导改革顺利进行的必需。因此,善言财、法、利的申韩管商便自然会受到同是改革者,又面临同样需要解决的社会难题的王安石的推崇。王安石一再强调“理财为于先急”(同上卷二二),“一部《周礼》,理财居半,”“理财乃所谓义”,(《答曾公立书》),而理财的根本出路就是变法:“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以法理财、财法统一才是改革之路。他特别推崇汉朝着名理财大家桑弘羊所坚持推行的“建本抑末”、“绝并兼之路”(《盐铁论·复占》)的理财政策,认为“控制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后世惟桑弘羊、刘晏粗合此意。”(《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从他执政后进行的改革来看,也正是沿着这一思路来进行的。

其次,“荆公新学”的近申韩杂管商之术,与新儒学援道入儒,振兴传统儒学和为“新学”的改革理论建立其形上的根据和理论逻辑的需要也是相适应的。这是因为申韩管商从学风来说,他们已不是早期单纯的唯法术刑名是尚的法家,而是属于战国后期融合了儒道的一些因素而形成的稷下黄老学派。这一学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法”与“道”相结合,提出了“道生法”的命题,从而使法术刑名具有了形而上的根据和严密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君人南面之术”是这一学派的为学宗旨,其核心就是“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这一观念正是由他们融合儒家治世观念和道家形上逻辑而提出来的,它把人的外在事功落实为人的内在心性的表达,使内在心性的悟解和修养也成为本学派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郭象注《庄子·天下》指出:“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为”近人张舜征《周秦道论发微》(台北)也称这一学派的“道”乃“君人南面之术”,它正是道家学说的全体大用。因此,申韩等稷下黄老学派提倡“内圣外王”的“君人南面之术”正是儒道的相通之处,而宋明新儒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将此一观念予以系统化,儒学化而完成其人生过程的理念的。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着书二篇,号曰《申子》。”从现存的《申子·大体》篇及其他一些古籍中残存的有关申子的言论来看,申子正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为健全和巩固新的社会制度,运用道家的一些基本观点,论证了自己以“君人南面之术”为核心的政治主张。《史记》同篇又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本归于黄老”,又说:“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少思,皆原于道德之意。”韩非的《解老》、《喻老》等着作,也确实是用稷下黄老的观点理解道家学说的,他提出的“因道全法”的观点与黄老学派的观点正是一致的。表达了以道统法、由道生法的思想。韩非还提出:“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解老》)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本,(也是法的本源),与万物的本质无一不合,所以,他又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而商鞅和管子则“杂”的因素更多。

申韩管商的这种观点一方面使刑名法术有了形上的根据,加强了法制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这种道法结合,以道统法,生法的致思方式又正好切合了新儒学授道入儒的需要,做出了示范,因此,对于肩负社会改革的使命、身历刑名法术的实践的王安石来说,是很具启发意义的。王安石从早年到晚年,都对老庄着作做过深入的研究。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最所致意”。

他解释老“道”,以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为立场,兼采魏晋玄学之长,以体用、本末、动静,有无论“道”,建立了一个以“道”为来源说明的身心性命道德的理论逻辑,使其积极入世的改革精神有了道体的说明。“道”在王安石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了至上的意义,社会变革的根据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都由“道”中得以说明。(参看本文第二章“道德之意”)

再次,“荆公新学”的近申韩,杂管商之术,对于振励人心也有其理论意义。宋朝立国之初,为根除“安史之乱”以来藩镇跋扈的局面,确保甫建的赵宋王朝不蹈五代覆辙,防止大臣中出现,“臣”,避免“黄袍加身”的闹剧重演,宋初皇帝对老庄之学颇为提倡。他们不仅经常怀疑宰执,不让宰执们在位时久,有意造成宰执间的对立以相互牵制,而且在遴选宰执时,往往把循规蹈矩,不喜生事视为和精于吏道同等重要的标准。因而,宋初所谓的“名相”大多反对更张,以默不能言为贤,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为治道之先;遇事装糊涂,动辄讲“故事”,形成了因循定制,墨守成规的政治特征,而老庄浓厚的消极无为思想则是他们********、无所作为的思想依据。彭耜指出:“宋兴,专守一道曰仁。其治以慈俭不争为本,几若委靡不振,而实参用老子家法”。(《道德真经集注序》)在这种背景下,推崇道法结合,“因道全法”的稷下黄黄老学派的思想,其振励人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变改的说明,“荆公新学”之近申韩、杂管商之术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有新儒学的理论建设上的作用。

3.所谓“荆公新学”近释老本来融合佛老的思辩形式,通过“辟佛”、“排老”来批判地接受佛道,援佛道入儒,是新儒学建立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这一点,在上节论述“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重新审视与构建”时已论及。而王安石“荆公新学”与同时代其他人所不同的是,他是站在自觉的立场上,主动地、公开地提出援佛老以入儒以建立“新学”的思想体系的,这从《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三载“熙宁五年五月甲午”条的一条材料可证:

甲午、上谓安石等曰:“蔡确论太学试极草草。”冯京曰:“闻举人多盗王安石父子文字,试官恶其如此,故抑之”。上曰:“要一道德。若当如此说,则安可臆说?诗书法言相同者乃不可改。”安石曰:“柔远能迩”,诗书皆有是言,别作言语不得。臣观佛书乃与经合,盖环如此,则虽相去远,其合犹符节也”。上曰:“佛西域人,言语即异,道理何缘异”。安石曰:“臣愚以为,苟合于理,虽鬼神异趣,要无以异”。上曰:“诚如此”。

这就是说,援佛入儒的问题不仅是个思想方法的问题,而且是个理性的问题,是理性的自觉的问题。确实,翻开王安石的着作和文集,也看不到一点同时代人那种暗中与佛道往来,深受其思想影响而又高喊着的“辟佛”、“排老”的口号和意向。这对于说明他的思想方式和特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苏轼说王安石“晚师瞿(瞿罢,即释迦牟尼)聃”,(《王安石赠太傅制》、《经进东坡文集》卷三十九)梁启超说“公晚年益覃精哲理,以求道本,以佛老二氏之学皆有所得”,(《王安石评传》),其实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王安石与佛道的渊源,他对佛道理论的精研与融合,不仅是在晚年,即如早年和登上政治舞台,形成其学术宗旨之初,就已明确地反映出已达到了相当成熟和自觉的程度。

南方佛教源远流长,王安石年轻时随其家人扫墓,即常至寺庙过夜,对佛徒生活有深切的体会,日人东一夫对王安石家族的佛教信仰曾有很详实的考证。(参《王安石的变法研究》东京风间书房第1020-1024页)这可视为王安石受佛教影响的早期机缘。王安石自己也曾回忆说:“予少时(1037-1040年,时年16-19岁)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从予游,予既使淮南(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而慧礼得龙兴佛寺”,“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文集》卷二十七)这是王安石少年时候与佛家的关系。

全祖望诗曰:“文公曾作灵岩行,曾向山中一信宿。若琏、若垣、若虚白,话旧殷殷陈野蔌(疏)”就是指的王安石“吏淮南”时与僧人的广泛交往。“琏”即大觉怀琏,与当时许多儒学大师都友善,“垣”即常垣,与李觏唱合颇多,“虚白”即虚白长老,都是对当时儒林很有影响的僧人。

王安石青年时期结交的挚友有曾巩(字子固1019——1083)孙觉(字莘老1028——1090)、王令(字逢原1032——1059)等,都是以“行谊见推于当世大贤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杂录》卷一的人。曾巩曾讽王安石嗜佛,王安石明确地回答说:“善学者,读其书唯理之求。有合吾心者,则樵牧之言犹不废;言而无理,周孔所不敢从”。(《冷斋夜话》卷六)可见他在早期即已把儒佛融合放在理性的高度,并以主体的价值作为标准的。王安石还曾对曾巩书说:“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士大夫沉没利欲。”(《答曾子固书》)这一说法遂成荆公推崇佛氏的一大口实,其中也可看出其提倡援佛与振励当时人心,挽救颓废世风的动机。孙觉与王安石是贫贱之交,与主张儒释融通的高僧大觉怀琏往来甚厚,王安石亦因之而与怀琏交往,情谊笃厚,有多首诗文唱和,曾称怀琏“有聪明辩智之才”,又因怀琏之请,为淳化院藏经阁作记,(《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阐释佛儒合融之旨。大觉怀琏是在宋初新儒学形成过程中力主儒释融合的禅林大师,他在答修选孙氏问教中,力倡儒释一致的论调,在当时很有影响。

他指出:

“妙道之意,圣人寓于《易》。周衰,先王之法坏,礼义沦亡,奇言异术,出而乱俗。及我释迦之入中土,以第一义示人,以慈悲化众生,亦时之所趋也。圣人之教,迭为扶持,化成天下,如天有四时,循环而生万物,至其极也,而弊生焉。然弊迹也,道一而已。自秦汉至今,千有余载,风俗糜糜,愈趋愈薄,圣人之教,裂而鼎立,互相诋訾,不知所从,大道寥寥。不知其返,良可叹也。

这就是说,儒释之义原本就是一致的,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后来的分歧只是各走一端,如果合而为一,则先王先圣的大道即可复全于世了。这不但指出了儒释融通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而且是直接论证了儒释融通的资料来源与思想路经。这种论调,对新儒学者们的援佛入儒很有吸引力。王安石所作《涟水军淳化院经藏纪》与他的这种论调如出一辙,只不过一个是以僧人的立场,一个是以儒者的立场。惟其如此,所以当时许多学者与之往来。甚至引动仁宗皇帝对之也十分倾慕。苏轼《广利育王寺宸奎阁记》说:“是时,北方之为佛者,皆留于名相,囿于因果琏独指其妙,与孔老合者,其言文而真,其行峻而通,故一时士大夫喜从之游仁宗皇帝以天纵之能,不由师傅自然得道,与琏问答,亲书颂诗以赐之”(《乾道四明图经卷》第九,《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五十五同)“怀琏之道,逍遥自在,禅律并行”(《宸奎阁碑铭》)清阮元编《两浙金石志》卷六)释惠洪《冷斋夜话》也称:“大觉琏禅师,学外工诗,舒王(安石)少与游,尝以其诗示欧公(欧阳修)”。(卷六《大觉禅师乞还山》)王安石又在给另一挚友王令的书信中对其学佛所达到的境界推崇至:

既而见足下衣利履缺,坐而不语,未尝及已之穷。

退而询足下,终岁不食荤,不以丝忽妄售于人,世之自立如足下者有几?吾以谓知及之,仁又能守之,故以某之学报足下。(《与王逢原书》

这是王安石与王令的定交之信,王安石深许之“终岁不食荤”,“坐而语,未尝及已之穷”的超脱胸襟。

在王安石初登仕途和融合儒释,形成其学术思想宗旨上具有深刻影响的另一位禅林大师是契嵩。契嵩是一位精通儒释的高僧,力倡儒释的融合,曾作《孝论》、《皇极论》、《中庸解》以融通儒释理论。

他与当代许多大学者都往来密切,对一代儒学学风有着很大影响。

契嵩的《辅教篇·原教》说:“万物有性情,古今有生死”。其自注云:

“性者,寂静不动,人之资质者也;情者,感而通。人之欲者也。”这是拿儒家的性情论来与佛家的本觉不觉相融通。契嵩还将“五乘佛教”中的第一乘“人乘”所修的“五戒十善”与儒家的仁义道德的伦理修养沟通起来,提出“五戒十善,通儒之五常”(《辅教篇》)以融合儒释,对当时儒者影响很大,致使“当时文人如王安石、苏轼兄弟,黄庭坚、陈师道之辈,看见契嵩的着作,竟渐次为佛所化”。(杨东莼《中国学术史讲话》

王安石因丁母忧,于仁宗嘉佑八年(1063)解官归江宁。《禅林僧宝传》谓:“舒王(安石)初丁太夫人忧,读经山中,与元(赞元)游如昆第”。后王安石罢相,返江宁、复与赞元禅师讲唱。(卷二十七《蒋山元禅师传》)王安石在执政期间,亦曾大力提倡儒释同理,援佛道入儒,并用以直接满足政治上的需要,认为佛道二氏同样有助于“一道德”。(前引《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三“熙宁五年五月甲午”

一段材料即可说明从熙宁九年(1076)到元佑元年(1086)前后共十年时间里,王安石一直隐居金陵。由于爱子王雱的早夭,革新派内部的分歧与矛盾,社会改革的遭受挫折,王安石感到十分苦恼,情绪低沉,“彷徨躇躇,无所容措”。(《与参政王禹玉书》)思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释老的研究,除了其学术思想的意义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引起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变化,引起了他的信仰危机,宗教情绪转浓,释道思想成为他静观宇宙人生。超脱荣辱得失,逃避精神苦闷的避难所。表现在,一是常与僧人往来,长期读经、参禅,写了些禅味十足的诗。苏轼在给滕达道的信中说:“某到此时,见荆公甚喜,时诵诗说佛也。”(《与滕达道书》)他的《读维摩经有感》云:

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同类推荐
  • 四民分业教育思想与《管子》选读(第一辑·第八卷)

    四民分业教育思想与《管子》选读(第一辑·第八卷)

    教师职业化、 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 编译、 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 《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学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本书从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等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艺术进行了系统阐释。
  •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指导学校如何制定各项科学的管理规划、如何明确学校长远的内涵发展目标、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规范管理的每个细节、如何规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学校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热门推荐
  • 晗是权心玺欢凯

    晗是权心玺欢凯

    里面的男主是易烊千玺,鹿晗,王俊凯,权志龙,因为剧情需要,他们不是什么明星,只是四个高二的学生加贵族少爷,当他们遇到四个贵族千金时……
  • 花开薇夏:扑倒腹黑冷女神

    花开薇夏:扑倒腹黑冷女神

    她,高冷妖魅,身份神秘,高高在上犹如王者。他,冷漠如冰,强大如斯,淡漠冷血睥睨天下。青梅竹马的他和她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多年前,他不知为何与她不告而别,就此,阴谋的帷幕渐渐拉开,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多年后,他回国,却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曾经天真活泼的她变得冷漠少言,那个他同父异母的妹妹眼中总闪过阴狠的光芒。他和她本是最美好的一对,却不想一张化验报告斩断了情丝......她决定离开,因为他,她以为四年的时间,足以让他忘了她。离开那晚,他们.....四年后,她回国,不料遇上他的订婚典礼,那一刻,她苦笑......当腹黑遇上无耻,又是谁捕获了谁的芳心。
  • 母亲·我的大学

    母亲·我的大学

    内容介绍《母亲·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第三部曲,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母亲·我的大学》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真实记述的教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社会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 最强道士

    最强道士

    这里或者那里,昨天或者今天,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可能没有阴谋,可能没有算计,但是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总会发生。想去做的事情像是很多,却又好像总找不到方向、总确定不了最想要做的是什么。李尧是一个道士,他很强又很弱。生活给了他很多考验,他却从没有沮丧过。因为他记性不好,总会记不得不开心的事。或者不是他的记性不好,只是因为他整个脑子都给这么一个想法给占据,全然容不下别的任何的想法了吧。我要成为最强道士。(这是一个叙写道士李尧轻松愉快却又不失热血的生活之旅的故事。)
  • 寰古问仙路

    寰古问仙路

    一个修真小人物被迫重生后的奋斗经历,陆岩因身怀宝物被门中长者追杀迫不得已爆剑重生成为一名苦命家奴林小满,借前世的阅历从新在修真界想混得出人头地,欲报前世之仇。却被小满相依为命的姐姐知道真相,至亲的反目,挚爱的倒戈……天道无情人有情,仙路漫漫独剑行,回首千年往事矣,寰古问仙乾坤移。正在努力更新中,请收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书友群:157135057
  • 白背心花衬衫

    白背心花衬衫

    再也回不到的从前,往事如同潮湿的空气,渗透在脑海中。烈日毒辣,照醒沉睡的心,看有谁能度过梦醒时分?迷雾散尽谁又与谁相偎相依,走出层层迷雾旋窝?
  • 东北灵异诡谈

    东北灵异诡谈

    在中华大地上,有南茅北马一说。南茅,指的自然是茅山道教,北马,说的是咱书中写的出马仙家。有人说跳大神儿的就是骗人,我想说,骗人的有,但是不全是。这行当水深且浑,浑水摸鱼的大有人在,可我不是。有人会问,你是谁啊?其实我就是一个小小弟马,祖上传的香根。大堂兵马在深山修真养性,出古洞就要四海扬名。我不过是记录一些他们的趣事,满足一下他们渴望扬名的迫切心理。
  • 黑暗炼金师

    黑暗炼金师

    晦涩难懂的《艾利斯之书》重新将众人洗脑:掌权的并不是帝国,手握廖斯黑棺的黑色宗教并不是那支大陆最锋利的矛。“正真能将特洛伊那匹最艳丽的婊子给抱上床的,只能是我亚瑟。拜托,我只是一个小萨满而已。”乌斯·亚瑟。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封面支持。
  • 阎王小密探

    阎王小密探

    此阎王非彼阎王;枉死的猪脚王陆;陷入了现代仙佛的理论混战;看猪脚如何踏破迷雾,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关于教育的话题,从来都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表明:20年前,只有1%的中国家长质疑“高分低能”和“教育体制”问题;20年后,只有20%的家长坚定支持精英教育,而80%的家长程度不同的对精英教育模式提出了异议。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