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2500000013

第13章 叶适的生平和着作(4)

当年重阳节,光宗因病不朝重华宫。节后,经百官上疏相劝,光宗准备起驾,百官列班静候。光宗已出殿门,泼妇李后赶出来挽他回宫,说:“天色冷,官家且进一杯酒。”百官大惊失色。中书舍人陈傅良上前拉住光宗衣裾,并随皇帝到御屏后。李后大骂:“这是什么去处你秀才们要砍掉驴头的!”陈傅良就在殿下恸哭起来。然而无济于事,皇帝还是被李后拖回宫去了。(周密《齐东野语》卷三《绍熙内祥》

在朝臣们的劝说下,终于在十一月光宗开始朝重华宫。叶适上奏:

“自今宜于过宫之日,令宰执,侍从先诣起居,异时两宫圣意有难言者,自可因此传到,则责任有归;不可复使近习小人增损语言以生疑惑。”不报。(《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

如果说,光宗不朝重华宫还仅仅是政治不稳的一个标志的话,那末到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六月九日孝宗赵敦死于重华宫,而光宗赵敦因病未能到重华宫主持丧礼,就使南宋王朝面临一场政治危机。十三日是孝宗大殓的日子,光宗车驾不至,无与成服。中外人情汹汹,以为祸在旦夕。近习巨室,竞辇金帛藏匿村落。朝士中遁去数日者有之,搬家归乡者甚众,甚至侍从欲相率出城。军士籍籍有语,有发生变乱的迹象。

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叶适向宰相留正建议:“帝疾而不执丧,将何辞以谢天下今嘉王长,若预建参决,则疑谤释矣。”嘉王即光宗第二子赵扩。留正采纳了叶适的意见,率执政入内向光宗启奏:“皇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早正储位,以安人心。”过了六天又请示,光宗批示:“甚好。”次日,宰相和执政共同拟旨以进,请求皇帝亲批付学士院降诏。当天晚上,御礼付丞相:“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宰相留正看了,十分害怕。第二天,留正上朝时,仆于殿庭,伤了脚。就上表请求罢免,在五鼓时分让人抬出了临安城。(《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作为宰相,在紧要关头采取了出城俟命的做法,使得人心更加动摇,从而加深了政治危机。

留正没有看到,那个使他害怕的“念欲退闲”的批示,其实是摆脱当时的政治危机的一个出路。抓住这个批语来做文章,就有了一个合法的根据,但要冒很大的风险。留正无此胆识,朝野的忧国之士就把希望寄托在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身上。不过赵汝愚是宗室出身,要冒的风险会更大一些。工部尚书赵彦逾对赵汝愚说:“近事危急如此,知院乃同姓之卿,岂容坐视当思救之之策可也。”并问:“闻上有御笔八字,果否”赵汝愚说:“留丞相丁宁莫说。今事急矣,与尚书说亦不妨。”赵彦逾说:“既有此御笔,何不便立嘉王”赵汝愚说:“向尝有立储之请,尚恐上怒。此事谁敢擅当且看慈福,寿成两宫之意如何”慈福即高宗皇后,寿成即孝宗皇后。赵彦逾说:“留丞相以足疾求去,天付此一段事业与知院,岂可持疑禫祭在近,便可举行。”

(《齐东野语》卷三《绍熙内祥》)尚书左司郎中徐谊也劝赵汝愚说:

“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公内虽心惕,外欲坐观,非杂之谓欤国家安危,在此一举。”赵汝愚问策安出,徐谊说:“此大事,非太皇太后命不可。知合门事韩侂胄与同里蔡必胜同在侂门,可因必胜招之。”(《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这里引出此事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蔡必胜。蔡是温州平阳人,武状元出身,与太皇太后吴氏的外甥韩侂胄(北宋名臣韩琦五世孙)同为知合门事。

叶适与蔡必胜为同乡,关系极密切。叶适对蔡必胜说:“国事至此,子为近臣,庸坐视乎!”蔡答应了叶适的要求,回宫去同宣赞舍人傅昌朝,知内侍省关礼,知合门事韩侂胄三人定计。韩侂胄又同慈福宫提点张宗尹联络,取得一致意见,即告蔡必胜。蔡必胜又通过叶适急告赵汝愚。赵汝愚请蔡必胜议事,然后让韩侂胄通过张宗尹,关礼以内禅的动议上奏太皇太后吴氏,并请太皇太后垂帘,主持其事。太皇太后批准后,决策才定下来。其中的所有表章,奏稿及诏书,都由赵汝愚与叶适裁定,临到行大礼时才交付给仪曹郎。(见《宋史叶适传》及《蔡知合墓志铭》,《水心文集》卷十七)

绍熙五年七月甲子日,赵汝愚率百官到孝宗梓宫前,太皇太后吴氏垂帘,蔡必胜和韩侂胄扶抱嘉王升座即皇帝位,是为宁宗。一场政治危机至此总算解除。

新君即位后,叶适迁为国子司业。宁宗以赵汝愚为右丞相,赵汝愚辞不拜,说:“同姓之卿,不幸处君臣之变,敢言功乎!”宁宗改任赵汝愚为枢密使。赵汝愚要论叶适之功,叶适推辞,说:“国危效忠,职也,适何功之有!”

但是,并非人人都如叶适。韩侂胄就希望能得到节钺(即节度使的职衔)。但赵汝愚不同意,他说:“吾宗臣,汝外戚也(当时已立韩侂胄的侄女为皇后),何可以言功!惟爪牙之臣,则当推赏。”韩侂胄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对赵汝愚怀恨在心。知临安府徐谊对赵汝愚说:“侂胄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赵汝愚不听。叶适也劝赵汝愚:“侂胄所望,不过节锁,宜与之。”赵汝愚又不从。叶适说:“祸自此始矣!”于是力求补外。(《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显然,叶适是看清韩侂胃是有野心的,不过当时野心还不大,只不过是想当个节度使。以他在定策时的功劳,升个节度使也不为过。

叶适向赵汝愚提此建议,一方面满足了韩侂胄的欲望,可以平息他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韩侂胄是个内臣,经常在皇帝身边,如果他对赵汝愚有怨恨之心,在皇帝身边搞些小动作,将对赵汝愚十分不利,甚至会把朝廷的政事搞乱,赏他个节度使,就可以把他从皇帝身边调开,使他不至为害。从赵汝愚来说,他虽说自己是“宗臣”,不言功,但后来还是接受了右丞相的职位,这也不能使韩侂胄信服;更为严重的是,赵汝愚以宗臣居相位,会给人以口实,是非常危险的。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赵汝愚处于一个十分险恶的境地,赵汝愚不设法摆脱险境,可见他见识的短浅。叶适看得比较实际,权衡利害,预计后果,见解比赵汝愚要深远得多。但赵汝愚不听他的劝告,他觉得在赵汝愚周围再也无所作为了,而且还会得祸。因此,他力求补外。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以大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离开了临安。

总领军马钱粮的职务,是绍兴十一年朝廷收诸大帅之兵改为御前军后设置的,共有四员,与四大驻屯军相对应。总领官职务后面,还带“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实际上负有监察将帅的使命。因此,总领官有“预闻军政,制其财赋之权”(《除大府卿淮东总领谢表》,《水心文集》卷之二)。淮东总领一职,掌管驻扎镇江一带的御前诸军(该军原为韩世忠所部)之钱粮,岁费为钱960余万缗。米万石。当时是和平时期,备总领所收入的钱粮,每年支出外,还稍有赢余。有关部门“多掩蔽所余,不尽载于册,往往妄称趱积,以为己功”。绍熙末,内藏库(皇宫府库)下文调拨淮东总须所的余财。这时叶适已到任,于庆元元年二月上书,说明“此钱当存留以备缓急”,不应调拨。请求朝廷“诏有司,自今除每岁收支外,并将有管实在之数,开具成册,使朝廷通知有余不足之数”。主张“非缘军前事,毋得辄支移起发,欲以它用”。待到以后“储积累多”,再行议论,“考拨定之数,宽减州县,还之于民”(《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七)。

5.庆元党禁中的叶适庆元党禁发生时,叶适不在临安,而在镇江任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叶适力求补外,目的在于避祸,然而当党禁发生后,叶适还是在劫难逃。其原因,一是淳熙十五年叶适曾上《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为朱熹辩护;二是在“绍熙内禅”中叶适为赵汝愚出谋划策。因此,叶适被目为赵汝愚,朱熹一党,而受到株连。

庆元二年赵汝愚被贬衡阳,不久死于衡阳。此后,叶适被御史胡纮所劾,降两官罢,主管冲佑观。叶适由镇江罢归,回到故乡永嘉,闭门不出。面对如此腐败之朝政,叶适决意退出政治生涯。既“赐归于穷舍,即甘息望于荣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水心文集》卷之二)。于是,变卖田产,在永嘉城外西湖中之水心村购得一所住宅,就在那里隐居起来,依靠祠禄为生,潜心研究学问。当时永嘉学者,叶适的友人也都同时罹难,叶适与他们往来甚少,只与永嘉隐士陈烨过从甚密,志趣甚为相投。对水心村的情景和隐居生活,叶适有诗六首咏之:

生姜门外山如染,山水娱人岁月长。

净社倾城同禊饮,法明阖郭共烧香。

我久无家今谩归,卖田买宅事交违。

填高帮阔为深费,柱小檐低可厚非。

虽有莲荷浸屋东,暑烦陲过一陂红。

秋来人意稍苏醒,似惜霜前零乱风。

拒霜旋插花疎疎,甘菊新移日晒枯。

花草只令如此在,儿时写作《会昌图》。

听唱三更啰里论,白榜单浆水心村。

潮回再入家家浦,月上还当处处门。

吴翁肥遯逾七十,术老芝荒手自锄。

惠我篇章成锦字,西邻得伴亦堪书。

(《水心即事六首兼谢吴民表宣义》,《水心文集》卷之八)从此以后,凡叶适退居永嘉,即居于水心村。因此,后人称他为“水心先生”。当时也有一些年轻人慕名来向叶适求学,其中有前宰相王淮之侄王植。庆元戊午(四年,公元1198年)余始居生姜门外西湖上,金华王植立之实来。于时士相禁以学,立之宰相家子,匿姓名,舍辎重,从余穷绝处,木村夜寂,蟹舍一渔火隐约,而立之执书循厓,且诵且思,声甚悲苦。其中表有仕永嘉者,节朔设玷盛集,立之独后至。

中表笑日:“上学来欤”盖靳之也。自是岁率一来。(《庄夫人墓志铭》,《水心文集》卷十六)可见当时叶适处境艰难,也使他的学生心情悲苦。

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夏天,叶适得病,“畏风,更用寒热,药不疗病,聚腹胁上行,四肢百体皆失度,如土木偶。众医妄议却立,亲党不知所为”(《高永州墓志铭》,《水心文集》卷十五),“医工莫知主名,可谓异疾”(《湖南运判到任谢表》,《水心文集》卷之二)。当时叶适的丈人高子莫新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未到任而得病,回到永嘉,死于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四月。“方永州且病且死,余不能伏枕席,常狂行竟日,其疾不能问,其殓不能哭也。”第二年,高子莫下葬,叶适又不能提笔为其写墓志铭。(《高永州墓志铭》,《水心文集》卷十五)叶适这场病历时十余年之久。

叶适得此异疾,与当时政治上的遭遇有很大关系。朝中的当权者,并不以立党籍,将党籍中人罢斥为满足,还要制造更大的冤狱,置党籍中人于死地而后快。庆元五年正月,原来在赵汝愚策划立宁宗时因泄漏过机密而被远斥的蔡班逃回临安,韩侂胄指使他诬告赵汝愚在定策时有“异谋”,蔡琏所写诬告状七十余纸,韩侂胄指使大理寺逮捕彭龟年,曾三聘,沈有开,叶适,项安世等来审问。经中书舍人范仲艺劝阻,总算没有逮捕。(《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五)但此事对叶适的打击很大。从他的病状看,显然是在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所引起的。虽然庆元党禁的发生,是他预料之中的事;但事情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学术界受到如此巨大的摧残,他的朋友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迫害,贬的贬,死的死,举目四顾,一片凄凉,使他心中感到无限的孤独和愤懑,其中确实也有一些使他难以理解和难以承受的东西,因而在心理上失去了平衡。庆元党禁将当时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各派学者一网打尽,乾道,淳熙年间的那种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不仅如此,叶适所毕生努力的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增强军力以实现收复故土,报仇雪耻的抱负,也前途渺茫。

显然,依靠朝中那些只知投机钻营,踩着别人的身体往上爬而在政治,军事,学术上都毫无建树的庸碌小人,恢复大业是没有希望的。

此时此景,叶适的心中万分悲苦是可想而知的。而叶适身体上的疾病,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心病所引起,为汤药所无法治疗的。

6.开禧北伐中的叶适

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二月,“弛伪学,伪党禁”。在此前一年,叶适起为湖南转运判官,带病赴任。二年,又改为知泉州(今福建泉州市)。这次弛禁,与准备北伐有关,因为党籍中人有曾“以复仇之说进者”,当然包括叶适。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九月,叶适应召由泉州回临安,上殿应对。他对宁宗“志虑日新,销磨党偏,秉执中道,人材庶几复合”予以肯定,并进言“治国以和为体,处事以平为极”。他说自己“久病积衰,已绝荣望。区区之愚,所期人臣忘己体国,铭心既往,图报方来”,“使下知和平之实义,上享和平之实福”(《上宁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水心文集》卷之一)。他对自己在党禁中的遭遇并无怨言,只是希望消除党禁的影响,使得人材复合。宁宗嘉纳之,授官权兵部侍郎。叶适举荐楼钥,邱崈,黄度三人,皆授郡守职。

嘉泰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叶适父光祖逝世。叶适回永嘉守制。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服除,召至临安。叶适即对韩侂胃拟议中的北伐提出异议:是未可易言也。请先择濒淮沿汉数十州郡,牢作家计。州以万家为率,国家大捐缗钱二千万,为之立庐舍,具牛,种,置器杖,耕织之外,课习战射。计一州有二万人胜兵,三数年间,家计完实,事艺精熟,二十万人,声势联合,心力齐同,敌虽百万,不敢轻挠。

如其送死,则长弓劲矢,倚堑以待。当是时,我不渝约,挑彼先动,因其际会,河南可复。既复之后,于己得之地,更作一重。气壮志强,实力足恃,虽无大战,敌自消缩,况谋因力运,虽大战亦光难。此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可胜者也。(《宋元学案》卷五十四,《水心学案》上叶适这个兵民结合,坚守淮汉,在我方基地巩固,立于不败之地的条件下,再逐步向前推进,恢复故土的建议,是切合实际的。但当时韩侂胄“意方锐,不听”。于是叶适上书宁宗:

臣闻甘弱而幸安者衰,改弱以就强者兴。今陛下申命大臣,先虑预算,思报积耻,规恢祖业,盖欲改弱以就强矣。臣宿有志愿,中夜感发,窃谓必先审知今日强弱之势而定其论,论定而后修实政,行实德,如此则弱果可变而为强,非有难也。很显然,叶适对于报仇雪耻,恢复祖业,从根本上是赞成的,这是他的一贯主张;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先要定其论,修实政,行实德,从而改弱就强。因此,他提出了“备成而后动,守定而后战”的战略主张。他说:

此至大至重事也。诚宜深谋,诚宜熟虑,宜百前而不慴,不宜一却而不收。故必备成而后动,守定而后战。今或谓虏已衰弱,虏有天变,虏有外患;怵轻勇试进之计,用粗武直上之策,姑开先衅,不惧后艰;求宣和之所不能,为绍兴,隆兴之所不敢;此至险至危事也。在这里,叶适明确地反对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轻开边衅,贸然出兵;他警告宁宗,这是“至险至危”之事,一定要慎重,否则局面将不可收拾。

因此,他认为当务之急是“修实政”,“行实德”。所谓“修实政”,首先是“经营濒淮沿汉诸郡,各做家计,牢实自守”,“然后进取之计可言矣”。其次是四处驻屯大兵,其统副将校,人马器甲,营伍队阵,进战退守,“未能一一皆是”,必须措置得当,能做到“一人真有一人之用,淮,汉能守,此兵能战,数年之内,制虏有余”。第三是人材,由于“积安之久”,对于恢复大业“素所不习,耳闻目见,茫然生疎”,必须按其才能大小,“宜付一职,使之观事揆策,以身尝试”,得到锻炼。

所谓“行实德”,就是要改变“财既多而国愈贫”,“赋既加而事愈散”

同类推荐
  • 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体制问题有时候是政策问题。大的体制一般由国家来制定,小的一些体制则由我们自己根据地方上的实际情况制定。也就是说在国家既定的体制之下地方上仍然有许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探索、研究、确定和解决,即制定符合地方教育发展的体制,或者说存在着如何把国家好的体制变为符合基层实际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政策体制的问题。
  •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价值的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书——人类生命的灯。读书是学,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进行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在今日看来还是正确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参阅古今中外的名著,这是研究学问的必由之路。
热门推荐
  • 顶级兵王

    顶级兵王

    别人怎么诱惑我,我都不会动心思,你不诱惑我,我都很难控制了,你诱惑我了,我还能把持住么?葛川说着,凑近了她的脸蛋,手也落到了她的腿上。美女,你不仅美丽,我能不想你么?
  • 最强海归

    最强海归

    什么是海归?从海外学成归来?不!从星辰大海中学成归来,才是最强海归!“最稳妥的地球升级计划,正在执行。”书友群:575634617(欢迎各位前来玩耍)
  • 古村妖物志

    古村妖物志

    妖物志,顾名思义是关于“妖怪”的传说,其实更多是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怪异事物和现象,无关传统意义上的鬼怪。古村“怪屯”是“妖物”的巢穴,作者用讲故事的叙事手法为人们展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月牙桥、百年槐树大哥、疯人塚、哎哦庙、义犬祠、鹤妞,还有恩仇必报的灵性动物、阴兵、鬼市、仙人脚……给读者带来欲罢不能的奇异阅读体验。
  • 25对染色体

    25对染色体

    “我的任务就是保护你,但你首先得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只想做个普通人,却从出生开始就经历着不平凡的事!不一样的基因,不一样的人生!恐怖分子的逼迫,使他潜力一步一步被激发!我们一起期待男主角给我们带来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 凤还巢之嫡妻二嫁

    凤还巢之嫡妻二嫁

    姬上邪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隐疾——只要一闻到男人身上的味道,她就浑身发软!本以为嫁为人妇、躲在后宅一生也就没事了。结果谁知道,夫婿和继妹搞到一起,把她扔到荒山野岭自生自灭。她还不幸遇到那位嚣张跋扈的吴王世子,从此这份潜质慢慢被发掘到了极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心十八层

    地心十八层

    人们对天空的探索甚至都比脚底的这块大地多,当有人勇敢地跨出这一步,会看到什么?无尽的宝藏还是幽冥地狱?转世十八次之后的黄新步入大学校园,就从这里开始,开始他的传奇。
  • 女配重生:废材王爷心上宠

    女配重生:废材王爷心上宠

    上一世,花兮身为名家大族的嫡系长女,却活的浑浑噩噩,双眼被情爱两字所蒙蔽。失去一切时,恍然醒悟已然迟了。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她是书里面的女配,所以她做什么都是错,做什么都是为男主铺路。最后甚至连她的家人都不得好死。这辈子,她要这天再也遮不住她眼,这地再也挡不住她心!
  • 大反派

    大反派

    当突然有一天,原本普普通通的你有了非同寻常的能力时,会怎么样?.蜘蛛侠里有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张超却觉得“能力越大,欲望越大。”很多原本不敢做、压抑着的想法,在强大能力的支持下,渐渐地浮出水面…….张超以为自己拥有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后,便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自由行事,但这世界每个地方总是有它各自的规则,一旦任何人妄图将其打破,都会被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所敌视。.而张超,不知不觉间,已是走上了一条“大反派”之路……
  • 净土承恩集

    净土承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民居的功能开始只是为人类遮风避雨而已,继而发展到居住、会客交往、家族活动、祀祖等等,除此之外,还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