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2500000029

第29章 陈亮、叶适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陈亮、叶适同朱熹、陆九渊在教育思想上的分歧,正是集中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陈亮、叶适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也正是在同朱熹、陆九渊的论辩中得到充分阐发的。

陈亮和朱熹围绕着“成人之道”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家的教育目的,可以概括为培养“醇儒”。他在写给陈亮的信中,劝诫陈亮“以醇儒自律”,他说:“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而从事于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事,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陈亮不赞成朱熹等人的这种主张,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教人“做人”,而不是教人作“儒”。他说:“亮以为学者学为成人,秘书(朱熹)不教以成人之道,而教以醇儒自律,亮犹有遗恨也。”又说:“人生只是要做个人。学者,所以学为人也,而岂必其儒哉!亮之不肖,于今世儒者无能为役,其不足论甚矣,然亦自要做个人。”鲜明地与道学家的教育目的划清了界限。陈亮指出:理学家所谓的“醇儒”,不过是“研习义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异,原心于秒忽,较礼于分寸,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面盎背”的道学先生。这种人既无真才实学,又自命不凡,对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却一窍不通,一无所能。陈亮认为,道学家所谓“成人之道”,所谓“以醇儒自律”,就是教人安坐不动,独善其身,不管国家存亡,不问生民利害,在金人步步进逼、半壁东南的宋朝岌岌可危,民众生活困苦不堪面前,只能兀然端坐,拱手无为,甘心亡国。陈亮对道学家的“成人之道”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朱熹所乐道的“醇儒”进行了尖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讥讽,他说:

世之学者玩心于无形之表,以为卓然而有见。事物虽众,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枯木死灰而止耳;得之深者,纵横妙用,肆而不约,安知所谓文理密察之道,泛乎中流,无所底止,犹自谓其有得,岂不可哀也哉!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至于艰难变故之际,书生之智,知议论之当正,而不知事功之为何物;知节义之当守,而不知形势之为何用;宛转于文法之中,而无一人能自拔者。在陈亮看来,天下之事,不能靠“安坐感动”,不能靠端坐冥悟去解决,只有靠“自家气力”才能“干得动”、“挟得转”。他说:

天下,大物也,须是自家气力可以干得动,挟得转,则天下之智力无非吾之智力,形同趋而势同利,虽异类可使不约而从之。若只欲安坐而感动之,向来诸君子固已失之偏矣。风不动则不入,蛇不动则不行,龙不动则不能变化。今之君子欲以安坐感动者,是真腐儒之谈也。天下大势之所趋,天地鬼神不能易,而易之者人也。陈亮认为,培养空谈性命的“醇儒”,既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也不符合孔子成人之教的原意。他引孔子的话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可见孔子把知、不欲(仁)、勇、艺都看作是成人的必备条件,而朱熹等人的所谓“醇儒”,仅仅局限于“不欲”。显然是错误的。

陈亮指出,真正的“成人”,应当是文武兼资,博学多能,才智俱全,能够兴利除弊的“一世英雄”。他说:“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为二。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世之才;武非剑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又说:“亮以为古今异宜,圣贤之事,不可尽以为法,但有救时之志,除乱之功,则其所为虽不尽合义理,亦不妨自为一世英雄。”朱熹等人竭力非议“汉唐以智力把持天下”,而陈亮却盛赞汉唐“竞智角力”、“本领开廓”,有“救民之心”、“匡世之志”,以成就“大功大德”,从而“震动一世”。

陈亮对理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进行尖锐而深刻的批判,虽然言词有夸大偏激之嫌,论证也有时失于粗疏,但确实触及到理学教育虚浮无用的弊端。陈亮主张培养德才兼备、智勇仁义双全、文武一道、本领宏大,艺能精熟,能够开拓古今、推倒一世,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体现了事功学派教育目的的鲜明特色。

叶适对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看法与陈亮的主张是一致的,也是主张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资、博学而多能的实用人才。叶适认为,这种人才配称为真正的士。教育就应当培养真正的土。

叶适认为,真正的士首先要有道义的修养,要“秉义明道,以此律己,以此化人”。但是道德修养不能做为一种个人的“雅好”或表面的装饰,而要见诸事功。他说:“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真正的士,不仅有道德修养,而且要有实际本领。他极力反对重德轻艺、学用脱节的现象,他说:“其平居道先古,语仁义、性与天道者,特雅好耳,特美观耳,特科举之余习耳,一日为吏,簿书、期会迫之于前,而操切无义之术用矣。曰:彼学也,此政也。学与政判然为二。”叶适深刻地揭露和辛辣地嘲讽了道学家“处而学”与“出而仕”严重脱节的痼疾。

叶适认为,真正的士不仅要德才兼备,而且要文武兼资。他认为,长期以来吏治不善,冗官败政,其重要原因是文武分离;要克服冗官败政,改善吏治,就是要在教育上实行文武一道,培养文武兼资的人才。他说:“今世之官诚冗矣,不可讳已。夫文武不分则官不冗,官吏不分则官不冗,而自魏晋以来始分矣。昔之官,今之吏也,昔之能武者,今不能为文者也。”这一主张对于克服长期以来在教育上文武分离、重文轻武的弊端,是有积极意义的。

叶适也认为,道学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卫道之士,这种人只坐谈空论,无补于世用,又毁坏了人才。这种教育比词赋取士还要坏,比玄学教育更要糟。他说:“昔日专用词赋,摘裂破碎,口耳之学,而无得于心,此不足以知经耳。使其知之,则超然有异于众而可行,故昔日之患小。今天下之士,虽五尺童子,无不自谓知经,传写诵习,坐论圣贤,其高者谈天人,语性命,以为尧舜周孔之道,技尽于此,雕琢刻画,侮玩先王之法言,反甚于词赋。”“玄之陋,非有益于道也,然当时贵之,预在此学者不为凡流,则是犹能以人守学,后世以性命之学为至贵,而其人不足以守学,百余年间视玄学愈下矣。”陈亮、叶适在对朱、陆等理学家教育目的的批判中,提出了事功学派的教育目的,主张教育应培养明道义、有实学、德才兼备、文武兼资、艺能两全、智勇仁义并求的俊秀之士,这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在教育思想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代教育史的唯物主义传统,又成为明清之际反理学教育思潮的思想先导。

同类推荐
  • 逃离北上广2:上海太昂贵

    逃离北上广2:上海太昂贵

    如果你爱TA,就送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TA,就让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地狱。 天堂和地狱之间,只隔着一件东西:钱。 日本人说,上海是魔都。 英国人说,金钱就是上海的未来。 郭敬明说,上海可以满足你的一切物质需求。大上海说,请买单。 我们说,请翻书。
  • 青春期的思考

    青春期的思考

    这本书应当是一个意外吧。从来不擅长写作的我,初中时曾被语文老师称为“难产”的我,怎么会写出这些文章?我的文章有的用中文书写,有的用英文书写,无论是采取哪一门语言,我都从来没有热爱过写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愿意用心去生活,去体验,去思考,并写下我对发生在周围事物的看法。
  •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中,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思想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优秀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阵地。 本书为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省一级和地方高等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四编,选录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香港、澳门的代表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等近500人的论文。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热门推荐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警察与军衔

    警察与军衔

    他叫林凡,是个警察,他曾亲手逮捕他的娇妻,亲戚。郁闷的他来到酒吧喝酒,却意外的穿越了!穿越到了他小学时代。这也就罢了,可是后来他惊讶的发现他们班的都穿越了!一段最强小学生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感谢杨晨大大的题材!
  • 封天神尊

    封天神尊

    天帝陨落,诸天大乱,魔道横行,人神两界,浩劫将至。正所谓,诸天大乱必出妖孽。聚,天地之子,魔界之子,于一身的楚惊天,逆天而起,撕裂苍穹,踏破诸天,势诛尽漫天邪魔,还人,神两界永世太平。群531401961让我们一起期待,天降大任的楚惊天,强势崛起,逆流而上,平尽漫天诸邪的传奇故事。
  • 风舞离人泪

    风舞离人泪

    女大学生唐心婷,在与青梅竹马的男友缠绵过后,竟然穿越时空,来到启梁国都,代替巨贾夏家的四小姐夏艺宁嫁给丞相的儿子关延晰,却偶然发现了关家一个惊人的秘密……她偶然间救了蒙面的大内侍卫萧景辰,景辰监视关家的同时,为心婷将危难一一化解……魔教教主也不经意爱上心婷,皇上冉卿誉为牵制他,竟然强纳心婷为妃,将其禁足在宫中……心婷该如果化解危难?谁会是她的真名天子?
  • 驱魔灵师

    驱魔灵师

    驱魔灵师,驱魔师与通灵师的完美结合。南佟北叶中司马,这是三大驱魔家族的方位分布。他是她见过的最温柔的男人,他知道她是她的转世,上一世名曰佟知月,这一世名曰佟小寒。他对她百般温柔呵护,她把她的心全给了他。当他见到知月的魂魄,那她便不是她的转世。在痛苦的两段感情挣扎,他背叛了知月,他爱错了人,他间接害死了她的姐姐,害得她双目狠狠得被灼烧导致失明,天生灵魄不全的她,那最后一魂一魄归位,前世今生,记忆,能力,心伤全都回来了。五年后,再次见面,两相无言。当初冒险北寒之地,解救狐妖本体的他们,当初为女鬼代孕,细心呵护那个鬼娃娃的他们,当初一起被困僵尸总部的他们,已不再拥有当初了。
  • 异界魔武传说

    异界魔武传说

    中华古武世家的天才,未来家主继承人之一;异界魔武大陆的残疾,被家族抛弃的弃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转变,主角要如何去适应?
  • 每天学点金融学

    每天学点金融学

    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本书通过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内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金融学的知识向读者一一讲述。使读者既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极武入道

    极武入道

    一个武道极度昌盛的世界。这里有平民,有武者,有世外势力,还有不可以思议的妖兽。生为平民,你就应该好好安分,不要读书,不要练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一旦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踏出了改变命运之路?你会发现那是一条不归路。李凡,平民。李凡,武者。李凡,世外高人。李凡,北游之子。李凡……一位在异界抗争的穿越者。
  • 暗夜之吻

    暗夜之吻

    洛丽塔,妈妈是血精灵(以前精灵,转变成了血精灵),爸爸是人狼(初代血族和狼人的混血),而她则是血狼。她来到人类世界的达特茅斯大学!按她的说法就是来人类学校体验生活。但没想到是她救了一个男孩,那个男孩后来被转变成血族。但事情还没完,学校遭到奇怪的攻击事件,凶手是别的血族和巫师,但矛头却指向那个男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更多无辜人受到攻击。洛丽塔该怎么办?男孩该何去何从?!
  • 幻梦游龙

    幻梦游龙

    正道、魔道互相抗衡。而正道之中又充满利益与争斗,儒道之争,儒道佛之争。上古青丘涂氏九尾狐,传说中的蓝田华胥国。看一个儒们少年青木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正道的巅峰而带领正道人士击退西方魔道。闯东海暗冰殿,昆仑玉华宫夺宝,战北海巨目妖。寻找上古巨人族的密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