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3800000016

第16章 王守仁教育语录分类解读(3)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以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即理”说和“致良知”说作为理论根据,因之,他的教育观点也是从这种思想出发的。他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主要不外乎是要学为圣人;是学所以明人伦。为什么要学为圣人?他认为“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不过“圣人之心,纯乎天理”,无物欲之蔽;一般常人“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而“心有不存”,但其“良知”未尝不存,“故必学以存其心”。“心之本体即是天理,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所以存其心,就是“致良知”,“致良知”,自然心无私意,自然不为物欲所蔽而与圣人一样。他说:“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学”,“譬之植也,心,其根也,学也者,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耳矣。”从以上所述看来,可知他所主张的要学为圣人,主要精神无非要使人们存天理、去人欲以达到“致良知”的目的。

为什么学所以明人伦呢?他认为,为学既然要学为圣人,则圣贤之所学,不外乎明人伦而已。所谓明人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他以为“唐、虞三代之世,教者惟以此为教,学者惟以此为学,人无异见,家无异习,安此者谓之圣,勉此者谓之贤,而背此者,虽其启明如朱亦谓之不肖”。他所以把“明人伦”看得这样重要,其主要目的,也无非要使人人通过伦常教育以达到“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而已。

(四)关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1.关于教材和教法

(1)《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泳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泳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辩焉,所以尊《春秋》也。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全书》卷七《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2)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学也。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

(《全书》卷七《观德亭记》

(3)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全书》卷三十二《年谱》

(4)琴瑟简编,学者不可无,盖有业以居之,心就不放。

(5)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灭,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6)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

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它了。

(7)王汝中、省会侍坐。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

省会起对曰:“不敢。”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汝中曰:“观仲尼与会点言志一章略见。”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会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全书》卷三《传习录》下(8)先生曰:“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但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鄙夫自知的,是非便是他本来天则,虽圣人聪明,如何可与增减得一毫。他只不能自信,夫子与之一剖决,便已竭尽无余了。若夫子与鄙失言时,留得些子知识在,便是不能竭他的良知,道体即有二了。”

(9)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疾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不问证候之如何,而必使人人服之也。君子养心之学,亦何以异于是?(《全书》卷五《与刘元道书》

2.关于学习修养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全书》卷二十六《教条示龙场诸生》

(2)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全书》卷八《文录》五《书朱守谐卷》

(4)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全书》卷一《传习录》上(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全书》卷一《传习录》上(6)为学大病在好名。

(7)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8)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全书》卷二十六《教条示龙场诸生(9)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10)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全书》卷一《传习录》。上(11)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全书》卷一《传习录》上(12)先生曰: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

(《全书》卷三《传习录》下(13)先生曰:“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会把他的说去用。我着实会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

(14)一友尝易动气责人。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15)于中、国裳辈同侍食。先生曰:“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学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

(1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全书》卷一《传习录》上(17)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工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18)诸公在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痒,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全书》卷三《传习录》下

3.关于教育儿童的方法

(1)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诗歌,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全书》卷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颁》等(2)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3)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沈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4)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规避掩复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附教约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篇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流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须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萯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自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全书》

卷二《传习录》中)

[解读]

在学生学习和修养方面,王阳明首先要求学生重视立志。他所谓的立志,也是从“致良知”的说法出发的,只要“念念要存天理”。

他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足见立志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他认为必须“勤学”。凡是“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如能做到“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尽管资质愚钝,同学无有不称慕的。如已立志学为圣人,必须全神贯注、勇往直前,“女猫捕鼠,如鸡孵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并且要“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这种勉励人的话,足以发人深思。又次,他要求在勤学过程中勇于“改过从善”。他认为,虽是大贤,也难免有过失,但其所以仍能为大贤,就在于能改过,“故不贵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最后,他还要求朋友师生之间也要相互责善,所谓“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师生之间,亦可直言相谏,谏师之道,只要“直不至于犯”,“婉不至于隐”,必能得到“教学相长”的结果。以上这些大意,都是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各条中述明的,值得我们参考。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B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获奖者佳作B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奖者的经典佳作,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 、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热门推荐
  • 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

    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不生气的世界——世界500强都在用的情绪管理法》全书共包括八章,其中包括微笑工作、快乐工作、平淡工作、和睦工作、轻松工作、努力工作、灵活工作和珍惜工作。通过章节安排,你可以读出作者美好的出发点,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工作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 巅峰傲主

    巅峰傲主

    老道缓缓回首,望着眼前数以千计的战船,大吼:“尔等,可曾惧!”“不惧!”“尔等,可畏亡!”“不畏!”“……”一拳震天地,双脚乱星河。巅峰傲主,尽请欣赏。
  • 错生的瞳孔(第一季)

    错生的瞳孔(第一季)

    花美男快递员光光因为送快递而误打误撞与Y娱乐公司的霸道总裁宇文佑天相识。因为外貌性格与宇文佑天的旧爱及其相似(车祸意外去世),激发了宇文佑天的保护欲和占有欲。Y娱乐旗下的一线帅气女艺人皇甫斐碰见了因为男友出轨而无家可归的萌妹子袁愿,大明星于是向袁愿发起了猛烈攻势。与此同时,一场激烈的暗战正一触即发,幕后黑手为了打击皇甫和宇文佑天不惜制造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而光光和袁愿因为爱情和正义也卷入这场巨大的纷争中。更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意外的雷电,让光光和袁愿互换了躯体,他们改变了性别,却依然是原来的灵魂,他们的爱情,会遭受怎样的考验?而那个幕后黑手似乎与光光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 星梦之国民队长

    星梦之国民队长

    K?就是那个自大狂妄,30多了还想赖在舞台上不走的家伙?要我说,音乐之子这组合就是毁在他这个队长手上了!听说队友都被他逼死了,这样的人,你们也喜欢?别以为以前红过现在出来也会红,他要是还能混到一线,我就去果奔!————摘自某女性ANTI在网络上对于K回归消息的留言……后来她果奔了,呃……还是在他的家里……再后来本应该就没有后来了,可后来她却得知除了自己,居然还有几个也在这篇帖子下点过赞……
  • 武破苍穹

    武破苍穹

    这是一部愤青逆袭的血泪史,有血,有泪,有屎……在这里仁者可以见仁,智者可以见智,翔者可以见翔……强者眼中的高傲不羁,弱者脸上的悲天悯人。只有经历过非人之经历才能成为人上人,在那高傲的天空之中熬翔,如果你不想被人踩在脚下,那么就请你把他踩死……
  • 田宇小说

    田宇小说

    田宇短篇小说精选,希望大家喜欢,多多支持。
  • 荒古碎星决

    荒古碎星决

    苍玄大陆,仝家少主仝墨辰,天纵奇才,本为纨绔子弟,恶名入日中天,因遭同族陷害,由天才沦为废物。偶得洪荒古神盘古传承。修盘古神术《荒古碎星决》得荒神霸体纵横寰宇。与火神为伴,同水神为伍,太古龙帝为其挚友。各种佳丽,各种暧昧,且看一代天骄,强势崛起~~~~~~~~~~
  • 谍影重重

    谍影重重

    《谍影重重》间谍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过秘密或公开徐径窃取情报,也进行颠覆、暗杀、绑架、爆炸、心战、破坏等隐蔽行为;被派谴或收买来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
  • 悟真篇注释

    悟真篇注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istories

    Hi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