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6000000001

第1章 欧洲中世纪的教育背景与教育思潮(1)

首先,概述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关于西欧中世纪的起迄年代,各国史学家人各异词。我国现行的世界历史教材一般采用从公元476年到1640年的分期法。这个时期是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5-11世纪末是欧洲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时期;11世纪末至15世纪末是封建社会巩固和发展时期;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形成时期,在此时期内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一)在政治、经济方面

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尚不发达,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封建主及农民自己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这种情况一直到中世纪中期才逐渐改变。在10-11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商品生产有了发展,工商业城市逐渐兴起,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分子,即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要求发展工商业,反对日益妨碍工商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除贫苦农民反抗封建主的斗争外,他们也逐渐展开了对封建主的斗争。

其后,生产力不断发展,工商业产品交往日益增多,于是城市逐步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各种反封建斗争,首先就是在城市中发展起来的。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17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随着反封建斗争的扩大和高涨而产生的。这是在思想领域内对封建制度的沉重打击。

(二)在社会意识方面

骑士授职典礼图在欧洲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基督教的宗教思想。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恩格斯说:基督教“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它宣传正义,主张人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因此要解脱奴役和贫困,但在现世不主张斗争,而主张友爱、忍让等等,并把解脱这种奴役和贫困的希望寄托于上帝和来世,即死后的天堂。

这种向往正义、和平及平等生活的思想,是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表现。因为现世不能得到,于是才寄希望于来世,并且以“上帝(神)的旨意”和“命中注定”的思想来自慰,以解脱现实的痛苦。这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我们说它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因为它相信有天国和上帝的存在,并确信上帝可以救人于苦难,决定人的命恩格斯:《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运,行善有偿,可以升入天堂;作恶有罚,要下地狱。这种思想对剥削阶级统治者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可以借“上帝意志”和“因果报应”等来欺骗劳苦人民,使他们安于贫困不起来造反;有害的一面,在于反对他们的暴行和统治。于是他们就利用对他们有利的一面,来抑制对他们有害的一面。因此,基督教产生之后,很快便为剥削阶级所利用,变成了他们用来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公元4世纪后,罗马帝国的皇帝也信奉了基督教,于是基督教便成了罗马帝国的国家宗教了。

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基督教也逐渐扩充自己的势力。

罗马天主教会的上层与封建统治者勾结,使自己变成封建主,变成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主要成员。于是,以罗马教皇为首的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组织便形成和发展起来了。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不但是一个宗教组织,而且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封建主和政治上的统治力量,它象是个国上之国,凌驾于世俗国家权力之上,把世俗的统治者--国王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也是文化的垄断者,它控制了整个中世纪的精神生活。教会制订和解释基督教的教条和教义,建立基督教神学的体系,使它适合封建制度的要求,用它为封建剥削制度辩护,为教会的神权辩护,以便从精神上麻痹和奴役人民。如“原始罪”,“君权神授”,“神权大于王权”,“贫富有命,贵贱在天”等等,都是用来麻痹人民的。但是,基督教教义中也含有一些合理思想,如正义、友爱、谦虚等伦理道德都有善良的教育意义,它既教育了教徒,也教育了一般群众。

基督教神学体系以基督教哲学为基础,而基督教哲学又以经院哲学为代表。因此,一切进步思想要反对基督教神学都必然反对经院哲学。但是由于当时宗教意识广泛地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所有的进步思想(包括进步的教育思想)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不同程度的宗教色彩。

中世纪的教育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体是基督教教育,其次是封建世俗教育。

(三)西欧早期中世纪教育

一般指文艺复兴运动以前的西欧封建社会的教育。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全归封建主所有,形成封建割据局面。封建主残酷地剥削农民。同时,基督教与封建世俗政权紧密结合,在思想意识领域占统治地位。因此,西欧早期中世纪的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宗教性、封建阶级性和等级性。

阿拉伯图书馆基督教僧侣教育和教民教育是西欧早期中世纪教育的主干。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早期基督教教徒大多是贫民和奴隶,对罗马统治者极端仇恨。后来中上层人士渗入基督教教会并占据了重要地位,于是基督教逐渐成为统治阶级所利用的力量。公元4世纪,基督教被罗马皇帝立为国教。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出现了许多日耳曼人建立的小王国。这些小王国,不断彼此征战。在征战中,法兰克国王和基督教教会互相勾结,使教会成为它扩张土地、维护政权的重要力量。

公元6世纪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基督教会也形成统一组织的罗马教会,成为封建制度的支柱。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其结果正如一切原始发展阶段中的情形一样,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7卷,第400页)。

由于上述历史原因,西欧中世纪初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否定。基督教教会为培养僧侣及为教会服务的人材,同时向群众宣传宗教,举办了一些教育机构。

其中水平较高的有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僧院学校附设在僧院内,又分内学和外学。内学培养未来的僧侣,外学对俗人的子弟进行教民教育。大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以培养神职人员为目的。

两种学校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教师由僧侣担任,教学建立在盲目服从所谓圣书及其讲解人--教师的权威之上,不许学生有任何探索和创造,强调背诵,也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此外,为数较多的是教区学校,这是对一般教民进行教育的学校。它的水平低下,主要教授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所有的教会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但从9世纪起,基督教教会的教育政策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教会为了迎合人心,除进行宗教教育外,也开始注意知识的传授。

世俗教育也是中世纪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由封建主控制,以培养治术人才为目的,教育内容也渗透着神学的性质。法兰克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时,国务极为强盛,以罗马帝国的正统自居,并得到教会的支持。但法兰克人文化低下,不利于巩固政权。

查理大帝则力图使其国人掌握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公元年,他邀请英国着名神学家阿尔琴协助办理宫廷学校。学生多为皇亲贵族的子弟,一些牧师、学者也入校受教。查理大帝本人也亲往听课。宫廷学校传授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学和神学。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对儿童多采用当时盛行的问答法。查理大帝还要求改进教会办的学校。他要求主教管区与修道院,除了进行宗教活动外也要教授读书识字。查理大帝曾指派教士编辑课本供各教堂使用。

公元796年,阿尔琴到图尔的圣马丁僧院任职,主办学校。这所学校既培养僧侣,提高了法兰克王国僧院学校的教育水平;又教育世俗民 众的子弟,影响很大。查理大帝还聘请各地知名学者从事着述和研究,以振兴文化教育事业。

在不列颠境内以威塞克斯王国最为强大。威塞克斯国王在坎特伯雷建立了宗教中心,在不列颠建立了强大的罗马教会。众多的传教士陆续从不列颠到欧洲各地建立僧院和学校,从事传教和教育工作。9世纪中期,北欧的维金人侵入英格兰和爱尔兰。僧院和学校被毁,图书馆倒闭,许多教堂变为废墟,学者大量外流。威塞克斯王阿尔弗雷德即位后,整旧图新,提倡教育,鼓励发展学术。他创办宫廷学校,教育王室子弟。宫廷学校的主要课程为拉丁文、本族语、宗教赞诗和文学作品等。阿尔弗雷德王还修复教堂、建立僧院、设置学校,指令主教和祭司推进教育工作。他还组织人力广泛搜集图书资料充实各地图书馆,吸引了众多学者从事各种着述和教育活动。

欧洲中世纪修道院中僧侣们的教学活动西欧中世纪封建贵族教育除着重文职官员的训练外,还特别重 视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盛行于12世纪中叶,目的是训练维护封建制度的武装力量。骑士教育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主要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接受训练。教育内容主要是练习军事征战,培养效忠于僧、俗封建主的宗教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的教育却不受重视。

同类推荐
  •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或者说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综合人文素养,是一种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即使孩子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他依然可以有辉煌的将来;没有大智慧,即便孩子在校的成绩再优秀,将来也可能泯然于众。因此。所有的父母和教师都应当重新来学习儿童教育这门专业的功课。
  • 有效德育:基于实践的探索

    有效德育:基于实践的探索

    第一编,“培养社会的脊梁”就是希望通过对实践的历史分析使人们明确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从而从根本上找到德育工作的关键抓手。这是解决中国德育问题的理论基点。第二编,“学校德育的管理策略”主要通过解剖学校德育工作,表达自己的思考脉络:德育的成功固然需要现代德育理念的指导和工作思维的创新,但真正使德育发挥其社会功能的,使道德概念转化为人的素质的,最终还是落实到科学的德育管理上。第三编“班主任专业成长及其管理”就是想通过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班主任,使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们能够更好地找到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途径,使所有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能够更有效地工作。
  •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我与祖国共奋进:北京工商大学参加首都国庆60周年活动纪实

    我与祖国共奋进:北京工商大学参加首都国庆60周年活动纪实

    本书记录了2009年北京工商大学参与首都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的人和事。全书以“游行方阵”、“广场合唱”、“晚会联欢”三支队伍为载体,回顾训练历程、聚焦可爱师生、畅谈国庆感言,意在展现训练全景、展示工商师生的别样风采、讲述国庆盛典背后的故事。
  • 酷短信之爱情攻略

    酷短信之爱情攻略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热门推荐
  • 特种兵之一芯换一生

    特种兵之一芯换一生

    班主任黑着脸看教室里的学生,大家都在说话,没有注意到她来了。“啪”班主任拿起戒尺拍了一下桌子,严肃说道:“同学们,安静一下,我们班今天迎来了一位新同学,现在有请新同学进来介绍自己。”
  • 血墓

    血墓

    血墓——演绎血色传奇。这是一疯狂的世界、这是一个杀戮的世界、这是一个以武为尊为所欲为的世界。血色世界————你懂的
  • 善恶之暗黑之光

    善恶之暗黑之光

    世界何为善,何为恶。善恶好坏是胜利者谱写的战歌还是芸芸众生的目光。本书有激情,有热血,有小清新,也有生死的搏斗。但是更多的是人性人心的。无善则不恶,无喜则无悲。一切成空!
  • 女总裁之贴身坏蛋

    女总裁之贴身坏蛋

    失忆韦大宝携一本御女心经投靠20岁女总裁,而后警花校花又相继来袭,甚至连狐狸精也来了,是在是受不鸟的韦大宝只有修炼御女心经来抗衡这些妖精;脱下衣服,他是持久之王;穿上衣服,他是好战之皇;左手黑道,右手尤物:碰我左右手,把你打成狗。
  • 天彭牡丹谱

    天彭牡丹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故乡怪谈

    故乡怪谈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故乡,都会有一些传说,这些传说神秘诡异,更重要的,有些还很真实,我的故乡就有些真人真事的诡异传说,这些传说都曾确确实实的发生过。现在我把他们整理出来,说给你们听听,你准备好了吗?
  • 不要怕我:校草先生太伟大

    不要怕我:校草先生太伟大

    许铭淑在学校期间遇到了一个有着魔法潜能的男孩毅锦明,没有想到自己是蝶梦族的公主
  • 好久不见,孤独

    好久不见,孤独

    乔幽幽的母亲和爸爸离婚,林阿姨处处陷害幽幽,去不知道乔幽幽另有身份,却和苏双双闹翻,遭全校的鄙视......新来的乔老师,转学生枉剀,香琦......
  • 书名读者看着给吧

    书名读者看着给吧

    刚开始,我是一只得了重感冒的刺猬。在我全身发抖时,她给予了我温暖,却被我刺得遍体鳞伤;到后来,她是一个诱人的西红柿,我在上面轻轻地咬了一口。在上面撒了白糖,想安抚她的伤口。不料竟成了催促她生命终逝的催化剂,看着她被我一口一口啃噬着也许我原本不想吃第二口,也许在伤口撒盐会比撒白糖好;到最后,她是我的尾巴。每当我向前奔跑时,她总是在背后紧追着我。而当我回过头来拼命地追逐她时,却总是在原地打转,永远的永
  • 墟无塬

    墟无塬

    岁月之河流淌了五十亿年,几近枯竭,河床隐隐显露颗颗卵石。八千万里星海在一个少年的神海。故事小白,情节多为:分歧、皱眉、不屑、奋起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