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6100000017

第17章 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学说与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5)

而这一问题恰恰是当代教学改革的一个主题。有人预测,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开发学生大脑右半球的教育,而奥氏的理论在这一时代主题面前却无能为力。

3.重概念、原理与理智因素,轻感性知识与情感因素奥苏贝尔关于学校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向学生传授明确、稳定而有系统的“知识群”。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以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取和牢固掌握有组织的学科和知识。这些“知识群”

是特定文化中那些最重要的观念,即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积累的科学文化中的“要素”,“学校学习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增进对这些观念的理解”。奥氏上述思想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就是教师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掌握教材中的概念、规则或原理乃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注重概念原理并没有错,问题是掌握概念、原理的标准并不一定适用于一切课堂教学。事实上,对于科学类的课程可以将重点放在概念、原理的掌握上,因为一门科学知识就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组织的体系,因此,将概念、原理作为重点掌握的对象理所当然。但对艺术类或操作类,如语文课中诗歌、小说、散文等教学,音乐课中的音乐欣赏以及乐器练习,美术课中书法、绘画的鉴赏与基本功训练,体育课中体操以及各种球类的训练等等就不可能以概念、原理的掌握为教学重点,相反倒是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直接感性经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不分专业、不分学科笼统提出所谓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未免以偏概全,有悖于课堂教学的实际。

同时,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说,十分重视学习者的理智作用,即教者时时处处要知道学习者“现在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引导学生按照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学习的的同化模式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者或教者在整个学习或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在理智的支配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还应当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或教学过程也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情感因素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受到许多教育家的重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德格兰说:“当我们认为教育全是一种智力的或认知的经验时,我们常常相信情绪和情感在课堂里是不占位置的,但是现在占压倒优势的迹象是生活中的感情方面--情绪和情感--不能被排除”。事实上“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将情感比作学生获取知识的肥田沃土。他写道:“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知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得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就越强烈”。不仅如此.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许多课堂教学任务都是在师生情感的相互感染和共鸣中完成的。譬如,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鲁迅小说《故乡》时,没有简单地止于对闰土与“我”见面时情景的讲解上,而是通过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有感触地认识到闰土当时无限哀愁和痛苦的心情,使学生对这一悲剧人物寄以深切同情,并激起对旧世界的愤懑与抗议。最终达到作者的情感与教师、学生的情感水乳交融,使学生从作品中感触到作者的脉搏跳动,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引起情感共鸣、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按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是无法解释的。情感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被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公认的,可是却被这位声名俱赫的奥苏贝尔忽略了。这一忽略使他的理论为之减色。

以上是我对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几点质疑,其意不是要对奥氏理论求全责备,因为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我的用意在于以此为发散点,阐释一些我对我国教学实际的看法与期望,但不知是否达到了目的。

(六)“先行组织者”学说的依据

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现已退休的着名教授奥苏贝尔(1918-)在他1978年出版的着作《教育心理学》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们不得不将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确实,他的同化学习理论和根据这一理论创立的“先行组织者”学说,最集中地贯穿了上段话的精神实质。陈昌岑老师分析其学说的依据:

奥苏贝尔主张,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系统的学科知识。这种接受性学习可以是积极主动的,即通过理解它的意义而接受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也即利用储存在头脑中的概念、命题等旧知识去“固定”新学习的知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结果不仅将客体的新知识纳入主体认知结构中,获得了知识的心理意义,而且原有认知结构通过吸收新知识。

自身也得到改造或重新组织。从学生学习时内部的认知活动看,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和作用表现在三种关系水平上:第一,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其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于是产生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第二,当新知识的抽象、概括和包摄性高于旧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这种学习称为上位学习;第三,新知识与原有观念既无上位、也无下位的特殊联系,例如学生在基本掌握了语文知识技能后学习地理、哲学等学科、新旧知识间有着一般或并列结合的意义联系,这种学习便是并列学习。新旧知识在以上三种性质上的联系和作用,导致新旧意义的同化,进而形成了进一步分化的认知结构。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新旧意义的同化,这就是奥苏贝尔解释学生学习时心理机制的同化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是现代认知学派的重要概念,对此有多种说法。奥苏贝尔所谈的认知结构,指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其认知结构也是不同的。个别学生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点,奥苏贝尔称为认知结构变量。它分为长时和短时两类。长时性认知结构变量指学生在某一学科内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特征,影响着他在该门学科内未来学习的成就;而短时性认知结构变量指学生在学习某单元或部分知识时,认知结构中能与之发生联系和作用的知识内容的组织特征,影响着能否有效地学习和保持。

在课堂有意义学习中,新的概念或命题等总是通过同过去学得的有关概念、命题和具体知识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条件下获得的。因此学生认知结构中是否有可资利用的适当观念;原有观念是否清晰、稳定;学生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区分或辨别新旧观念的异同,就成了影响学习获取和长期保持知识的重要认知结构变量,它们从根本上制约着能否获得清晰、稳定和确切的新知识的意义,也制约着能否在后来学习时有效提取和利用来“固定”和同化更多的新知识。奥苏贝尔说:“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有意识地影响和操纵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在于有效地控制被同化新知识意义的精确性、清晰和稳定性以及向新学习情境的可迁移性。”

奥苏贝尔假定:认知结构本身是一个按一定层次组织起来的观念系统。抽象、概括和包摄性最高的观念居于层次的顶端。统摄着下属抽象和概括性依次分化的概念、命题和事实性知识。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较高抽象和概括水平的观念固定和同化新知识比较省时省力,并有利于长期保持。在这样的下位学习中,新知识类属于原有的观念,每一次类属作用,都进一步证实、扩展和深化了原来的“固定观念”,使原来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原有的“固定观念”不断稳固。一旦认知结构中的上位观念形成和巩固时,具有如下特点:

有了足够的清晰和稳定性,便于用来固定和同化新的下位学习材料内容;(2)能有效组织有关的新旧知识,即新旧知识间和新知识间可以围绕共同的主题联系起来;(3)对后继的学习特别适合,并能发生直接和具体的联系;(4)能充分解释学习材料中的细节部分,能将具体的知识细节综合整理,整体性地纳入。

由于类属学习或下位学习具有以上优点,奥苏贝尔主张学生的类属学习和教师的演绎教学应作为课室教与学的主要形式,它能够有效地操纵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一般说来,教师可以从两方面达到操纵和控制的目的:一是从学科和教材内容上,努力挖掘出那些“强有力的观念”,也即最有解释力量的概念、原理、法则等,把这些基本的知识结构教给学生,有利于繁衍出大量知识;二是善于从学科和教材的安排上,遵循抽象,概括和包摄水平由高向低的逻辑序列组织和呈现新知识,并安排适当的练习、反馈、巩固与校正学生获取的新知识,最大限度地促进新知识的同化。奥苏贝尔创立的先行组织者学说,正是基于上述的原理或设想。

同类推荐
  •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 明代宗族研究

    明代宗族研究

    宋以后新宗族形态的重要特点是组织化,明代则是这一新宗族形态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本书依据大量的明代文集、族谱、方志等万史文献,从整体上综合性地把握宗族祠庙祭祖形态和演变,深入研究宗族制度与乡约推行的关系,着力论述士大夫重建宗族的理论探讨与具体实践。作者考证了明代宗族祠庙祭祖制度及其演变,注意区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祠庙祭祖形态,提出宗族乡约化的概念,把宗族活动放在宋以后士大夫的化乡实践中认识,对著名宋濂、杨士奇、罗钦顺的宗族思想进行了探讨。本书是第一部研究明代宗族问题的学术专著,对于探讨明代社会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本书是60位亲历者讲述的发生在大地震中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他们当中很多是文学家,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真诚的创作激情和厚重的文学底蕴,但是它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第一手的地震灾害评估科学报告和减灾防灾的预警书,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的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地震灾难。
  •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是关于研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创新激励篇,下篇为创新环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适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体系,均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内容。
  • [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邪少燃情

    邪少燃情

    他是狂王,除了师兄弟外从不将外人放在眼里,她是打劫他的‘狂妄’小贼,却是连剑都拿不稳,百年难得一遇的发了个善心,给了她些银子,却从此惹上了个超级大麻烦。他不懂,她因为救别人为什么连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可她要救人是她的事,为什么要拉上他一起?跟她在一起之后,他发现这个世上需要救的人真的很多,而他也越救越上手。
  • 一世沉浮

    一世沉浮

    为了钱,她不得不一次次的出卖自己的灵魂,来换取亲人的生存。但是每一次的卑躬屈膝,却并未让那个男人对她有一丝一毫的怜悯,有的只是一次次的侮辱。他总是拿她爱的人来威胁她,她为了自己的爱人只能选择屈从。可是时间久了,为什么她开始觉得这个男人没有那么坏,她开始迷失自我……
  • 领袖之高中时代

    领袖之高中时代

    白小雨是黄金帝国酒店的千金,因跟后妈不和,离家出走。只身一人的白小雨自己报名来到了A市最乱、最杂、最躁动的火炎高中。因为从小母亲的去世,父亲的不闻不问,7岁时便把她送进了全国高等武术学院,现在的白小雨来到了火炎高中的门口,她要的不紧紧是整个高中而已、、、
  • 福气满堂

    福气满堂

    姜竹上辈子天煞孤星命,一出生克死父母,克的养父母家祸事连连。十几岁开始在外打拼,大半辈子积累数不尽财富,做下无数善事,最终却还落了个绝症而亡,孤冷死在病房。临死前,她想着,要有来生,不求家财无数,不求珠围翠绕,只求亲人陪伴,不要再孤孤单单一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劫风传

    劫风传

    吴风意外得到一枚玉石,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传说中的修炼者原来便在自己的身边。从此排山倒海不再是传说,从此仙人、神兽、妖魔成了他的生活,从此他的红颜知己变成了书中的仙女。手握玉石,世间任我闯!——吴风
  • 上已奇谈

    上已奇谈

    (超现实盗墓,一样的盗墓,不一样的体验),第一卷鬼王墓:三十年前一次神秘的盗墓活动,让我聂家险些灭门,三十年后的我在得知事情原委后决定去解开尘封三十年的往事。一卷残缺不全的古书,牵扯出世人所追求的长生的秘密,一位历史上毫无记载的人,为何频繁活动于各大凶墓中?一切尽在上已奇谈。
  •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本书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 关的方面,入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 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 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故事》(主编韩震)为该系列其中一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故事》收录了《宇宙中最神秘的谜团》、《 贝多芬猝死之谜》、《英国王妃戴安娜死亡之谜》等小故事。
  • The Lost Princess of Oz

    The Lost Princess of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陆涛声的《丹青》,范小青的《短信飞吧》和杜树人的《刘平的生活》等,以飨读者。
  • TF十年不如一辈子

    TF十年不如一辈子

    不知道这是不是爱,算不算爱?或许很懵懂,对爱这个字懵懵懂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