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县爷姓吴名美,是个胖乎乎的老头儿,看到赖建峰回来,便问除妖情况。
赖建峰一把鼻涕一把泪道:“这一趟好苦,那百里山简直就是人间地狱,有小妖三千,大妖一百,各个本事通天,直杀得我们精疲力尽,进山义士皆遇难,幸亏有这五位神仙相助,否则我也回不来了。”
吴美看看宣义等人,也未说什么,只随手又拿出几张银票,说道:“你回来就好,记你头功。这是三千两银子,你们出去放松一下。”
赖建峰大喜,拿着银票去兑了银子,便请几人到酒楼。
言信问道:“怎么给这么多银子?”
赖建峰笑道:“这算多吗?这只是零头,朝廷有规定除一小妖赏一两,灭一大妖赏百两,这次有万两之多,月底清算。”
言信惊讶地问道:“你就这样骗朝廷的银子?”
赖建峰不屑地笑道:“在官府谁也别讲正义,我骗朝廷万两算什么,至少还到百里山走了一趟。那些当官的什么都不做,但他们哪个月不得贪污万两。”
怀仁听了长叹一声,万两银子,普通人家十辈子都挣不到那么多。
言信又问道:“这些当官的要那么多银子做什么?”
赖建峰道:“谁怕银子刺眼?”
言信怒道:“这样的当官的留了何用,我见一个必杀一个。”
赖建峰道:“不能杀,现在他们肥了,也思量着为百姓办点儿事,若你杀了他们,再调来一个官,什么都没有,必然贪污更厉害,哪会为百姓办事?”
宣义问道:“难道没有清官?”
赖建峰笑道:“别开玩笑了,若为了清,做官干什么?不如出家修行。”
言信想到无为派的二贼,笑道:“莫谈出家修行,前日里遇到两个修真者,竟言若为清何必出家修行。”
听几人说话宣义叹道:“我自生来便在林间,后随师学艺十年,竟不闻人间俗事,只知妖邪恶,看来人比妖邪更恶。”
扬智笑道:“俗话说得好‘官员房屋掉块泥,百姓身上脱层皮。狐精眉头皱一皱,百姓心上愁添愁’”
赖建峰道:“乐得一日算一日,不定哪天不周国就要亡国了。”
怀仁不禁作诗曰:“百姓挣扎水火中,官员醉倒万花丛。不闻天下骂声起,只看狐精媚笑容。”
赖建峰端起酒杯,笑道:“别抒情了,今日全凭你们我才能拿到银子,我们好好喝一场。”
晚上赖建峰执意留下他们,给他们安排了房间,又问扬智道:“要不要找个小妹快活一下?”
扬智笑道:“我向来不思那事儿。”
赖建峰自叫了个歌妓回房快活。
明礼与怀仁又坐房顶上观夜色,明礼问怀仁道:“你与那怪什么关系?”
怀仁愣了一下,笑道:“是不是遇到一个女子你就要喝一坛醋?我与她只有一面之缘。”
明礼嗔道:“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从她眼神中我可以看到无限柔情,定是你在哪儿风流欠下了情债,人家寻上门来了。”
怀仁一副冤大头的表情,说道:“这可是天大的冤枉,你不会以为我刚出娘胎就到处风流吧?我随师学艺十年不曾下过山,下山后便来寻你,哪有机会处处留情。”
明礼“哼”一声,说道:“看来你是有机会就要处处留情了?”又道:“恐怕你与那土言信的关系也不清不白。”
怀仁笑道:“你还真当我万人迷啊,莫说我没那份心思,纵然我有人家也不一定看得上我。”
明礼道:“我只是怕你沉迷于美色,而不思进取。”
怀仁叹一声,说道:“怎么会呢,这几日看到了恶霸欺男霸女,官员贪腐,儿孙不孝,我真想报效朝廷,惩治这些恶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明礼笑道:“那你何不学习八股文,考取状元而入仕途。”
怀仁知明礼取笑他,因笑道:“自古状元配公主,你不怕我考了状元做了驸马爷?”
明礼道:“你倒想得美,你当那公主只等你?”二人说笑一番。
却说五人睡一晚,次日便辞了赖建峰到城中游玩。五人信步而行,不觉行至一庙前,那庙虽不大,但香火颇旺。
五人进庙里,里面只供着一尊塑像。宣义道:“这塑像看起来倒像是县太爷。”
旁有烧香的人道:“正是县太爷吴大人。”
怀仁只觉好奇,他见过拜佛的拜神的,见过拜关公的拜猪八戒,却未见过拜活人的,因道:“非圣人不能上圣坛,吴美一小小县爷何得何能,竟然公然受人朝拜?”
旁人道:“为了敛财而已。”
怀仁道:“明知为了敛财,你们却为何还要拜?”
旁人笑道:“拜看得见的官员总比拜看不见的菩萨好。”
言信愤道:“自己给自己建庙算怎么回事,难道不怕被人唾骂?”
扬智道:“你们不知普通人的心思,对于不存在的不合理事物百姓们反对,一旦不合理的事物存在了,百姓们也就认同了,这就是为何当官的不顾百姓反对,而建宫殿扩府衙的原因。”
旁人道:“果如兄弟所言,在开工前无人不反对,动工后还有人来搞破坏,可一旦庙建成了,人们却又来烧香了。”
五人看不惯这些,便要出去。这时忽进来一老道士,正是在梦中向林怀仁授艺的指引大仙。明礼看到指引大仙也差点以为是吴吉琰,不过吴吉琰若活着怎得也近八十岁了,而指引大仙看起来只有五十多岁。
指引大仙从外面进来就轰那些香客,里面两个僧人听到吵闹之声,便出来制止指引大仙。
一僧道:“那里来得道士,可知这里是什么地方?”
指引大仙怒道:“两个秃僧真可笑,不拜真佛拜纱帽。倘若纱帽保平安,何须山中大小庙。”
另一僧口宣佛号,说道:“道友此言差矣,佛法无边,我佛无处不在,贫僧在这里一样能潜心向佛。”
指引大仙指着泥胎,没好气地道:“两个秃僧休罗嗦,这是菩萨还是佛?看那一副贪官相,怎比如来娑婆诃。”
那僧道:“道友此言又差,浮阎众生只要心怀善念皆是佛陀。”
指引大仙挽起袖子,一脚踏在供桌上,冷笑道:“二僧与我讲佛法,我便与你比高下。佛门常言众生平,为何要把众生耍?对着泥胎来磕头,分明取笑众生傻。”
那僧却不怒,说道:“这是善男信女对我佛的信仰。”
指引大仙道:“既然佛祖处处存,为何建庙塑泥身。善男信女来朝拜,还要奉上香油银。分明和尚太贪婪,不劳而获欺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