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8600000020

第20章 应该如何认识阴阳(2)

食物中“五味”可以滋养其形体或曰人体,并且随之形体受到了滋养,亦会使形体进一步产生元气;而所谓“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难经·三十六难》里亦云:“命门者,……原气之所系地。”

日常生活,不论其“主食”和“副食”,或曰饮食中的气(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温煦****(由食物所化生的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气化而转变为元气(同上所说的营养物质)。

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吸收食物中的气(营养物质)而形体或曰人体取养于食物中的味(营养物质);元气的气化功能将食物的精华转变为或曰转化成为****(营养物质),进而就滋长了形体(身体)。

以上所说的,都是属于正常好的方面,其基本情形是这样的。

下面将不正常不好的方面,作一介绍。

日常生活,如果饮食不节,食物中的味,就会使人伤其形(指人体);食物中的气(营养物质),就会伤其精(营养物质),****(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转化为元气(同上所说的营养物质);而元气亦可因饮食五味的失调而受损。

味属阴,饮食的糟粕,由下窍排出;气(食物中的气——营养物质)属阳,轻清的阳气升发于上窍;亦就是阳气走上窍。

日常生活中,其食物中的味,其味厚的为阴中之阴,味薄的为阴中之阳;食物中的气(营养物质),其气厚的为阳中之阳,气薄的为阳中之阴。

食物味、气,对人体或曰人体内,有各自不同的作用,其具体的就是说:食物中的味(营养物质),其味厚的有泄下作用;食物中的气(营养物质),其气薄的有发散功能,气厚的则可助阳生热。

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阳火亢盛,能使元气衰弱,阳火平和,能使元气旺盛,因为阳火过亢会消蚀元气,而元气则须依赖平和的阳火的温煦。亦就是说,元盛的阳火可以耗散元气,平和的阳火可以充养元气。

仅就气味而言,辛甘而具有发散作用的,属于阳;而酸苦,则具有涌泄功能的作用,属阴。

总之,上面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6.阴阳不能偏盛(胜)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尽管是繁多复杂的,但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的“主食”和“副食”,其繁多复杂的各种各样的食物。

然而,不论其“主食”和“副食”,其食物尽管是繁多复杂的,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突出特征,就是皆离不开“五味”——酸、甜、苦、辣、咸。

而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阴阳,亦没有离开食物中的“五味”。亦就是说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辛甘,在人体或曰人体内来说,而具发散作用,属阳;酸苦,在人体或人体内来说,而具涌泄的功能作用,属阴。用古人的原话来说,就是叫做:“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阴阳不能偏盛,偏盛了,就会使人发生疾病。

为什么呢?

在这方面,《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归纳概括出了相当符合中医科学的认识,指出:

社会生活实践中,不论谁,因为其饮食不节,就会使其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阴阳不平衡,或曰不调和,使阴阳失去平衡时:如果是阴气(营养物质)偏亢,使其阳气(营养物质)就受病;阳气偏亢,阴气就要受病。

与疾病相联系来说,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果是阳胜于阴,就会使人出现热症;如果是阴胜于阳,就会使人出现寒证。

所谓寒证或曰热邪,其具体的就是指:寒邪会伤害人的形体(或曰“人体”);热邪会伤害人的气分;而气分受伤,则就会使人出现疼痛;人的形体(身体)受伤,则就会使人发生肿胀。

按照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来说,还可作出这样的归纳概括性的认识:先痛而后肿的,是气分先伤而后影响到形体(身体);先肿而后痛的,是形体(身体)先伤而后影响到气分。

其实,以上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7.阴阳二者相互为用

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阴阳,二者间的关系为:相互为用。

开始,需要从天地与万物之间的关系说起。

天地与万物之间的情形,用古人的话来说,就叫做’“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其内容意思说:天和地,则分别居于自然界中万物的上和下;天居上,地居下。对此《类经》二卷第一注,作了认识性恰到好处的解释,指出:“天覆物,故在上;地载物,故在下。”

但是,不论怎么说,则仍然未有离开阴阳,如五运行大论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其内容意思说:天为阳地为阴,并且是“岁”——年年皆如此:上见天为阳,下见地为阴,并且是年年皆如此:“天覆物,地载物。”

阴和阳,是人体气血的相对属性。其内容是指什么呢?

回答,是指:以阴阳来区分血的属性,则血为阴,气为阳;以男和女来区分阴阳的属性,男是代表阳的属性;女是代表阴的属性。

总的说来,就是叫做: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人体的左和右,是属于阴阳升降的道路。对此,《类经》二卷第一注,作了相当符合中医科学认识性的解释,指出:人体或曰人体内,阴阳的运行,亦有规律性的轨道,即“阳左而升,阴右而降。”

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水和火。对于水和火,人们应该怎样认识呢?《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指出:该有这样的认识,叫做:水和火是阴阳的象征;用古人的原话来说,就是叫做:“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的运动,或曰阴阳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或者用古人的原话来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是天下地上自然界万物产生的本始,或曰其“来源”于阴阳规律的变化。

所以说,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阴”和“阳”,其二者间关系是:“阴气居于内,为阳气之守持,阳气居于外,为阴气之役使,阴阳二者相互为用”;用古人的原话来说,就是叫做“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其实,以上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8.对阴阳应有科学的认识

对阴阳的认识,是黄帝向岐伯提问题时说的,不用怎么解释,一读黄帝说的原话,使人就可以理解明白:人们应该具有的符合科学的认识,其原话就是: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为一岁,人亦应之。

但是,黄帝向岐伯提出来说:“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其内容意思说,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所说人体的三阴三阳,和天地阴阳之数不符,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的回答,指出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对阴阳还需要有符合科学这样的一些认识。

阴阳在具体运用时,经过进一步推演,可以由一及十,由十及百,由百及千,由千及万,甚至数也数不尽,但是概括起来,它的规律却只有一个。

天地之间,万物初生,未生出地面时,叫做阴处;又称之为阴中之阴;若已长出地面,就成为阴中之阳。在万物的生长中,阳和阴各有其职责,阳主发生,阴主成形。

万物的生发,因于春气的温暖;盛长因于夏气的炎热;收成因于秋气的清凉;闭藏因于冬气的寒冷。

如果说自然界其规律——阴阳如果失常,则就使其天地间的万物生长收藏的变化,亦就止息了。所以说,天有四时的阴阳变化,联系到人来说,亦应该遵循,不能违逆其规律。可以说人们是可以推知的。

以上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日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日阴中之阳。阳予之证,阴为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同类推荐
  • 胃肠道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胃肠道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本书重点介绍了胃肠道常见病、多发病的营养治疗。从食谱入手,渗透科学、合理的营养理念。每种疾病都简单介绍了该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营养治疗原则、食物选择以及相应的食谱等。
  •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本书共分为四册,内容包括:《黄帝内经》说起;脏腑决定病理变化;透过症状看病理变化;经络是人体内外沟通的桥梁;把握中年健康;平安度过智慧的人生等。
  • 中华养生秘诀

    中华养生秘诀

    本书共分十个部分,内容包括:精神养生法、饮食养生法、运动养生法、性的保健、睡眠养生法、养颜护肤法、药物养生法等,介绍了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
  •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中国当代著名的得道高僧离欲上人,一生建寺弘法,化度甚众,活了107岁。安岳的禅庄法师活了100岁。仍然健在的佛智老法师也有100余岁了。一本与佛结缘的书。一本教你预防胜过治疗的书。一本可以让你活过100岁的书。调食、调眠、调身、调息、调心:此五事,佛家养生之根本也。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陛是显而易见的。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陕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 按摩取穴定位随手查

    按摩取穴定位随手查

    从头到脚的养生穴位蕴含着代代相传的保健祛病妙法。本书精选了人体12条正经和任督两脉上的特效穴位,从最基本的穴位手法入手,循序渐进的告诉你如何进行按摩才能达到防病祛疾、保健养生的目的。本书配有准确的穴位图方便读者查找穴位进行操作,呵护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
热门推荐
  • 纵横天下之天残地缺

    纵横天下之天残地缺

    这是一门奇异的功夫,不同的人修习了后有不同的能力,有为一已之私利而无限地满足自己的欲望的,有为自己受到非人的折磨而报复寻仇的,有为人世间不公平而四处游走匡扶正义的,诅咒,血腥,愚昧,欲望,痴情,上当,斗智,奇幻,疯狂,灵魂无可依托,为寻找自己的自由之身,历经千辛万苦,仍然不离不弃。。。
  • 武逆九天

    武逆九天

    宗门争斗,妖族来袭,布满危机和机遇的世界,一面未知属性的黑色旗帜,让废材李莫走上巅峰!
  • 入世的狐狸精

    入世的狐狸精

    因为憧憬繁华的人类社会,身为一只狐狸精的胡飞依然进入都市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天真淳朴的他在尔虞我诈的都市中能否保持本心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 旧颜断

    旧颜断

    她是亡国公主,被骆阳王捡回家中。他是唯一一位异姓王爷,小时脱离皇宫,十三岁才回宫。她拜了他为师。在一次宴会,她被下了圣旨:5年后,入宫为妃。于是她游历了4年,最后一年回了长安城,入宫为妃。她一步步爬上贵妃的位子,只为了报亡国之恨。终于,她被绑在十字架上,熊熊烈火燃烧她的躯体。他近乎疯狂的喊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流下了泪:“在将匕首刺入皇帝的心脏时,我早已想到了会有如此。”
  • 四大颠倒

    四大颠倒

    在魔国里念佛,佛国里入魔,神庭里升仙,仙岛里成神。四大颠倒,佛魔仙神,善恶成败,一念之间。
  • 重生之百美军团

    重生之百美军团

    金瞳暗翼巽风掌,水耳火鼻戊土足,双间无量光之手,木心尝微雷之臂心奴在手,天下我有。且看,掌握无数上古奇术的白宇狂,如何携诸多心奴美女纵横无尽大陆……
  • 触动爱情

    触动爱情

    那些点点滴滴是我们一生难以抹去的印记,感情的路,只要还有一个人没有放弃,它就没有走到尽头。以后的路还很长,一个人单枪匹马走不远,所以我陪你一起,所以我等你,所以我爱你。
  • 欲学绯绯

    欲学绯绯

    初中3年,她只爱她。他是学霸,有他固有的思想;她是学渣,但她品格极端。她不相信她会得不到属于她的那份爱。她开始出去浪,一次次自欺欺人,,,
  • 新唐

    新唐

    天宝九年,华清池歌舞霓裳,安禄山厉兵秣马,大唐盛世即将化作一团璀璨的烟花,开放包容的华夏文明即将滑向保守内敛的深渊。一个少年,来到了长安,发誓夺回他失去的一切……从江湖到庙堂;从沙漠到海洋;赫赫武功,锦绣文章,再造一个雄浑壮丽的大唐!
  • 穿越之古代寻夫记

    穿越之古代寻夫记

    我虽然叹着现代生活机会太少,那也不用就把我给弄到了不知名的古代去吧?而且一到那里就成了弃妇?好吧,一身抱负那就在这里实现,顺道找个可心的老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