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8700000002

第2章 性情禅——得指忘月(2)

德山宣鉴剃度后,禅家这种南北之争还很激烈。他开始入禅门时,就在北方参禅悟道,对于南方禅宗的兴盛不以为然。有人在他面前提到这事时,他就会心有不平地说:“佛学如此博大精深,就算仿;修行一辈子,也难以成佛。南方的这些人竟然胡诌什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有一天一定要捣毁他们的老巢,灭绝这些妖魔鬼怪,以报答佛恩。”

终于有一天,他觉得自己的功德很不错了,就挑着《青龙疏钞》离开了四川,准备到佛法鼎盛之地驱除那些南方禅师的邪念。

德山准备先到湖南澧阳。在路上,他看到一位妇人在卖饼,这时他也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停下来,放下书箱,向妇人买饼。

德山问:“能卖给我两个饼吗?”

妇女说:“我不卖饼,只卖点心。”

德山宣鉴莫名的感到奇怪,刚才明明是在卖饼却说只卖点心。想到可能是这里人们就这么叫,也就没有在意。就说:“那就来两个点心吧。”

妇人好像没有听见德山宣鉴的话一样,反而指着他的担子问:“你背着这么重的书箱,里面装的是什么书呀?”

德山随口答道:“是《青龙疏钞》。”

“它讲的是什么经?”德山宣鉴一听,就疑问顿生:难道这妇人还明白佛理不成?就答道:“它讲的是《金刚经》。”

这妇人说道:“我有一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就送你点心吃,如果答不上来就请你走开,没有点心吃。”德山宣鉴一听反而乐了,心想你找对人了,还有什么问题能难倒我呢,就静静地站着,等着她问。

“《金刚经》上说:‘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将来之心也不可得’,请问,和尚点的是哪个心?”德山顿时无言应答。

[禅中智慧]

禅家讲究以己心映照万物,以己心安宁来安宁世界。所以,禅非常注重求己心。这个故事里,妇人正问中了要害。这就是的德山宣鉴还没有悟透“己心”。所以,佛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说法。

12.庞蕴悟道

年少的庞蕴看着人们追逐名利,尔虞我诈,感到这样的人生没有一点儿的乐趣。他向往着视富贵功名如浮云草芥、用整个生命来探求人生真谛的另类的生活。

有一天,他听说有个名声满天下的石头禅师之后,便前往拜见。庞蕴问:“禅师,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

石头禅师微笑地看着他不说话。

庞蕴以为石头禅师没有听清他的话,就张口再问。不料,石头禅师伸手把他的嘴捂住。他的问话被捂在了嘴里。庞蕴一怔,挣扎了一下。忽然,他好像明白了什么,想说出来,又不知从何说起。刚才心里的问题还像浮云一样遮掩着,现在只剩下一片青天了。

石头禅师微笑地看着他。他的脸上也布满了灿烂的笑容。但目想往事,浮云再次飘来,依旧无法让他看到辽阔的青天。

于是,庞蕴又去请示道一禅师:“有一个问题,还请禅师慈悲开示。”

道一禅师也是一脸微笑。

他再问:“禅师,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

道一禅师说:“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难。”

庞蕴用心倾听下文,道一禅师说:“等你一口吸尽了西江水,我再回答你。”

庞蕴听了这句话顿时领悟了其中玄妙的旨趣,写了下面这首偈子:“十方同豪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禅中智慧]

禅家认为,“心空法空”,如果心不滞于万法,万法又如何干扰空空的心?

13.活着的目的

有个人,在他的童年的时候,母亲就因为想不开而自杀身亡。母亲自杀的时候,他正好看见了,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阴影,这阴影一直无法从他的心中抹去。

在他15岁的时候,弟弟也自杀了。亲人接连不断地死亡给了他一种错觉:“死亡才是人的最终去处。”于是他也尝试死亡,但是屡次得救。报恩寺的主持看他可怜,将他收容在寺中,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留在人间只能是痛苦,还不如一死了之。

一天,住持去看望他,见他神情萎靡,便对他说:“我不能救你,你要自救!你可以每日坐禅,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坐禅其实是没有用的。”

那人疑惑地问道:“既然没有用,那为什么还要坐禅呢?”

住持答道:“就是因为没有用,所以才要坐禅呀!”

那人顿悟了:“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

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或怕,死了就死了,不必恐惧,不必担心,只是把自已的事交给别人处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人应该为自己的事负责,而不是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

[禅中智慧]

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死亡容易,生存却难,生存得好一些更难!所以,珍惜眼前,才能够把握人生。

14.无事胜佛

禅是释家的支脉,他在很多时候还遗留着释家的形式,比如打坐、拜佛等。但是,禅师并不注重这些形式。

在赵州禅师的禅院中,有这么一位侍者,他整天以拜佛为己任,以拜佛为修行,甚至不思劳作。这个和尚就是文远。

这件事情被赵州禅师知道了。赵州禅师知道执着于这样的形式是不能悟到什么真谛的,就想把他从这执着中解脱出来。一天,赵州禅师看见文远正在佛殿里拜佛,就走过去,用禅杖打了他一下。然后赵州禅师问:“你在这里干什么呢?”

“我在拜佛!”

“拜佛干什么?”

文远一听,心中就犯起了嘀咕,但是他也想不出该说什么,就说:“拜佛也是好事呀!”

赵州和尚缓缓地说:“好事不如无事!无事胜佛。”

[禅中智慧]

禅认为无事就是最大的空、最大的幸福。修成正果的心镜之中早已经没有了尘土,完全没有了外在的纷扰。一切的形式只能是一种执着,会给人们的心中带来些烦恼和不安。无事胜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5.丹霞烧佛

有一天,丹霞禅师在一座佛寺里悟禅。

这时的季节正是寒冬,大雪纷纷,天气寒冷,丹霞就将佛殿上木刻的佛像取下来烤火。寺中纠察僧人一见,大声怒斥道:“该死!怎么能将佛像拿来烤火取暖呢?”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子!”丹霞禅僧从容不迫地辩解道。

“胡说!木刻的佛像哪里会有舍利子?”纠察师仍是大声斥责。

“对呀,木头做的佛像当然没有舍利子。既然如此,多拿些来烤火又何妨?”丹霞禅师边说边把佛像投入火中。

[禅中智慧]

丹霞一语道破天机,佛像是假佛,内心才有真佛。

16.方便遇到不方便

临济禅师云游到金牛禅师那里,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就在禅堂的首座位置上坐下。金牛禅师看到这种情形,心中不悦,就说:“凡是行脚云游的学僧,在谒见寺院禅主时,都要按照一定参学规矩,行宾主之礼。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连这点基本的礼仪都不懂?”

临济禅师诚恳地回答道:“我不知道老禅师您在说什么?我敲打禅杖三下,不是早就跟您行过礼了吗?”

金牛禅师听后更加恼怒,刚要开口,临济禅师就动手用禅杖打金牛禅师。

金牛禅师此时若有所悟,但临济禅师却又忽然道:“我今天不方便!”

金牛禅师顺手一掌打去,说:“我此时倒很方便!”

临济禅师挨了一掌,反而哈哈大笑道:“的确不错,我们今天不方便遇到了方便。“

后来,沩山禅师就问仰山禅师道:“这两位前辈的对话,到底哪一个占了上风?”

仰山禅师回答道:“占上风者上风,居下风者下风!”

此话一出,旁边座主不以为然地道:“占上风者未必上风,居下风者未必下风。上风何在?下风何在?”

仰山禅师和沩山禅师不约而同地说道:“正如座主所说,无风起浪!”

[禅中智慧]

万事皆人心起,有果就有因。

17.活得快乐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俗人,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问:“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甲信徒说:“因为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

乙信徒说:“因为我期盼着老年时儿孙满堂,所以我活着。”

丙信徒说:“因为有一家老小靠要我抚养,所以我活着。”

无德禅师说:“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由于等待,由于不得已,却不是由于理想,由于责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责任,就不可能活得快乐。”

三位俗人齐声问:“那请问禅师,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

无德禅师反问:“那你们认为得到什么才会快乐呢?”

甲信徒说:“我认为有金钱就会快乐。”

乙信徒说:“我认为有爱情就会快乐。”

丙信徒说:“我认为有名誉就会快乐。”

无德禅师听后,更加不以为然,告诫信徒说:“你们有这些想法,必定永远不会快乐。等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虑也就会随即占有你们。”

三位俗人无可奈何地说:“那我们怎么办呢?”

无德禅师说:“办法是有,那是心性,金钱要肯布施才有快乐,爱情要肯付出才有快乐,名誉要用来奉献大众才会快乐。”

听完之后,信徒们有所醒悟。

[禅中智慧]

禅认为,见性成佛,人的一切杂乱皆由心性而起,只有做到心性畅然,才会去除万般烦恼。人是渺小的,心最不可测。用积极的心态看大地,到处是阳光普照,鲜花盛开;用消极的心态看世界,只有视觉的疲劳而已。

18.快乐与痛苦

每当昙照禅师开示信徒时都要大声说:“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可是有一次他生病了,在病痛中不时地叫着:“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来责备他:“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痛呀,这多不好!”

昙照禅师问:“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和尚说:“记得有一次你掉进水里,快要淹死的时候还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真是视死如归。你那种壮志豪情到哪里去了?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生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道:“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却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禅中智慧]

生命的本质就是快乐,快乐只是一种感觉。森林比丘说:“人的感觉就像一条蛇,蛇头是痛苦,蛇尾是快乐。”所以人们往往总想去抓住蛇尾,可是在去抓蛇尾的时候,蛇头反过来回咬你。人只要有一颗纯真之心,不管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神圣的体验。禅讲的是随性随心。

19.心能大能小

一位信徒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

禅师并未直接作答,回答信徒说:“请你将眼睛闭起来,在心中建一座城垣。”

于是信徒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信徒:“城垣造好了。”

禅师:“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徒又照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信徒:“毫毛造好了。”

禅师:“当你造城垣时,是否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足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徒:“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当你造毫毛时,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

信徒:“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禅师就对信徒讲禅:“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禅中智慧]

人心可大可小。禅的世界可以包容天地,禅心如宝藏,应善于开发,用禅心去体会人生,渐渐地净化为一颗大彻大悟的平常心。心界本广阔无边,唯靠自心所悟,悟大则大,悟小则小,并无定数。用禅之心所一一启化,方可大彻大悟。

20.佛陀也有苦恼

在家修行的虔诚者叫作信徒,他们是修世间法门,虽是方便法门,但因没师承授教,只好以经为师。所以,对于凡夫俗子来说是不易做到的,时常陷于烦恼之中。又不知是由慈悲中生出,还是由心性中生出,这便是从烦恼中生出烦恼。

一天,有信徒问赵州禅师道:“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禅师回答:“有!”

信徒不解地问道:“佛陀是解脱人的,哪儿来的烦恼?”

赵州禅师回答:“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获得起度。”

信徒又问道:“如果我修行获得起度,佛陀还有烦恼吗?”

赵州禅师回答:“有!”

信徒更迷感了,说:“我既然已经得到起度,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

赵州禅师回答:“因为还有一切众生!”

信徒还是不开窍:“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

赵州禅师回答:“已经超越,已无烦恼。”

信者最后问道:“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

赵州禅师回答:“佛陀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禅中智慧]

众生的烦恼,是从妄念中生出;而佛陀的烦恼,是从慈悲心生出的;从自己的心性上说,佛陀并无烦恼。从慈悲角度来说,佛陀是有烦恼的。

21.善恶正反

有一个沙弥满怀疑虑地问无名禅师道:“禅师,您说学佛要发心普度众生,如果是个坏人,他已经失去了善人的条件,那就不是善人了,还要度他吗?”

禅师没有作答,只是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一个“我”字,但字是反写,如同印章上的阳暗文字。

禅师问道:“这是什么?”

沙弥说:“这是个字,只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禅师问道。

沙弥说:“一个‘我’字!”

禅师追问道:“写反的‘我’字算不算字?”

沙弥说:“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禅师问道。

“算!”沙弥立刻改口说。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禅师又问。

小沙弥怔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禅师道:“正写是字,反写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写,主要是你心里真正认得‘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个是‘我’字以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写反了!”

禅师说:“与正反字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的在于你必须认清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善恶,并唤出他的‘本性’,本性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禅中智慧]

善人要度,恶人更要度,越是污泥,越可长出清净莲花。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所谓善恶正反,只在一念之间。

22.两个争强好斗者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地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这么粗莽,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待?”

这个叫李南山的人,非常不满地说道:“撞翻已经撞翻,顶我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嘛那么凶?”

朱友峰非常生气道:“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要怪人!”接着,彼此咒骂,互相指责的声音就此起彼落。

广圄禅师正好从此经过,就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原委,开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加紧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广圄禅师说后接着又说道:“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太多了,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入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体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如此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李南山先说道:“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道:“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朱友峰也由衷地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点小事就发脾气,实在太幼稚了!”

广圄禅师的一话,终于感动了这两位争强好斗之人。

[禅中智慧]

同类推荐
  • 改变:用新的自我缔造新的生活

    改变:用新的自我缔造新的生活

    书中讲了很多方面的重新塑造,要想改变你的人生,你无须改变书里所谈到的一切,只要你能改变其中一部分,你整个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譬如说,只要改变你的习惯,培养好习惯,就找到了好方法,好方法能改变你的人生;只要改变你的心态,塑造积极的心态,保持振奋、积极的精神,这种精神就会给你力量,这种力量也能改变你的人生。
  • 低效率人士的七个习惯

    低效率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改变命运,七个坏习惯导致了你的低效率,改变你的坏习惯,可以让你最大程度地接近完美。本书从让你改变低效率的习惯入手,告诉你怎样克服拖拉等坏习惯,提高办事效率,帮助你从自己期望过高和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 西点军校给男孩最棒的礼物

    西点军校给男孩最棒的礼物

    将西点军人的动人事迹,加上深入浅出的点拨,为今日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人提供了一份提高自身修养,强化心理素质的备忘录和鞭策之书,帮助他们成为一头带领羊群的狮子,成为别人眼中真正的小英雄,小绅士和真正的男子汉,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
  • 中国谋略之防人术

    中国谋略之防人术

    心眼儿小的人容不下事,一点小事就记在心里。甚至长时间地记恨。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有机会报复你。你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得罪了他。心眼儿小的人好嫉妒,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而且越是好朋友,越是接触多的同事。他越不希望你混得好、干得出色。心眼儿小的人喜欢斤斤计较,要么事事都跟你争个是非长短,要么就动不动自己生闷气、生闲气。心眼儿小的人好像玻璃人。
  • 赢在0.01秒

    赢在0.01秒

    机会稍纵即逝,只有行动迅速果断的人才能及时抓住机会,只有把握机会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即使你的行动出现了挫折,即使你的行动最终没能为你带来快乐与成功,但请记住一句话:不怕错,就怕拖。行动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行动却注定不能成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你愿意开始做某件事,那么你就已经得到了成功的机会,行动,从现在开始。
热门推荐
  • 天定良缘

    天定良缘

    一个是腹黑的风流公子,一个是不得宠的“书呆子”小女子,当这两人遇到了一起,查案验尸,谈情说爱,岂是一个“乱”字了得?一次次擦出了火花,一个个谜团接踵而来,很多事猜中了开始,却猜不到结局。良缘天定,这份不离不弃的情,是否能换来白首相依的结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菩萨十住行道品

    菩萨十住行道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紫色明媚

    紫色明媚

    一觉睡醒,身份在变,身边的人也在变!明明是很幸福,但醒来后身边的人都在消失!明明是很天真,但醒来后只能伪装成冰山女!
  •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唐亮穿越了,俯身在了一个叫高飞的年轻小将身上,从此三国发生了改变。收猛将,招谋士,训练死士,特种兵,屯兵百万,鏖战于群雄之间,他是冷酷无情的霸主!为俘获美人心,他无所不用,在美人的膝上,他是个率性而为的真汉子!平定四方蛮夷,恩惠于天下,他是民心所向的帝王!远征海外,横扫大陆,他的东方铁骑所向披靡,是那个时代的大殖民者!
  • 孽皇

    孽皇

    他是史上最残暴的君王。从冷宫孽障,到大兴新君,他踩着父兄尸骨、踏出一条通天血路。她是天下最狠毒的女人。从浣衣宫女,到大兴皇后,她笑看十指染血、终成一代蛇蝎毒后。……那一年,他尚是腹中胎儿,她是襁褓女婴。圣旨之下,他连同母妃被打入冷宫,自生自灭;她全家遭祸,入宫为婢。那一年,他是冷宫孽障,她是濒死女童。寂静深夜,冷宫之中,第二十八座坟茔前,她啜泣,他叹息。那一年,他是皇后嫡子,她是太后侍婢。宫墙之下,两不相见,多少相思盼白头。那一年,他是挂帅出征的大将军,她是女扮男装的俏副官。沙场征战,与子同袍,不破楼兰终不还。那一年,他是天理不容的逆臣贼子,她是臭名昭著的祸水妖姬。兵临城下,铁血无情,终将父皇拉下马。……斗后宫、争前朝。杀手足、囚帝后。平敌国、定天下。……“阿许,终于等到这一天。”多年之后,城楼之上,皇城之巅,他拥她入怀,诉尽此生温柔。她眉眼如画,一袭凤袍,傲立风中。
  • 沉默的冰山

    沉默的冰山

    死间,就是随时准备慷慨赴死的间谍。从接受死间任务的那一刻起,赵子轩就身处险境,刀光剑影,步步危机,面对接踵而来的危机与诱惑,毫无特工经验的他,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最终成为一名永载史册的红色特工。这是一部谍战悬疑大剧,故事从南京保卫战开始.....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 思归去来兮

    思归去来兮

    出生农村的留守儿童汪粒粒,是个脾气“怪异”的姑娘。她应试教育成绩十分优秀,并且通过高考了的独木桥迈进了重点大学。然而不会为人处事的粒粒得罪了某些同学,被孤立,学习生活弄得一团糟,最终导致多门挂科,然后退学提早进入了社会打拼。当在社会上四处碰壁,生活潦倒的汪粒粒变得有家不能回,身体也不太健康时。粒粒早已过世且从未见过的曾祖父在她梦中出现了。曾祖父告诉粒粒,“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你之前所承受的一切,都是为了考验你,属于你的时代开始了。记住随心随性,随其自然方成大道。”总之,汪粒粒是踏上不同寻常的天道一途了,成功地演绎了一场属于她的逆袭之路……
  • 梦里君临天下

    梦里君临天下

    不知从何时起安静的宇宙中出现一种声音,世间生灵被一根无形之线所牵引,他们却茫然无知。万生灵将被牵引到何方,牵线之人又是谁,无人知晓。直至男主在本文的一开始就战败而死,成为鬼魂,开始修炼之路,那根错综复杂的无形之线才慢慢显现,整个世界陷入了不安。
  • 无限正义:我当卧底的日子

    无限正义:我当卧底的日子

    (创世首部卧底犯罪体自叙小说)在这个罪恶的组织里面,并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到处是金钱,到处是女人;也许前一秒还是对你微笑的朋友,下一秒就会握起一把尖刀无情的扎入你的心脏!我是个卧底警察,也是故事里的三哥。我表面冷酷,但我内心善良,我更爱如水的女孩……为了正义的伸张,我失去了最爱的女子!庄子曰: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我努力的仰着脸孔,始终让眼泪别住下流,不往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