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62900000005

第5章 新约(3)

悉达多看见了一点光,他稍微觉悟了一点,他认识到最初三个迹象是人类苦难的象征。现在这一切尤其令人烦恼,因为受苦的确是件可憎之事,但是死后再生的生活仍是无尽的受苦,如此轮回,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的可怕之事。

于是悉达多问自己:“一个人如何能逃脱这诞生、受苦、死亡、再生、再受苦,直到时间尽头的无尽轮回呢?”现在悉达多还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那穿长袍的修道者知道。

在回到宫殿时,有人迎上来告知王子好消息: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叫罗怙罗,意为“桎梏”。这简直是个反讽,因为不久,王子就会打破他家庭的束缚。

第3章:伟大的出家

悉达多的精神与灵魂变得困惑不宁,他因人类的苦难而烦忧,他如此渴望找到一种结束所有苦难的方法。他的家庭生活不再带给他乐趣,夜里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他似乎拥有一切,但他的内心却在受苦。

一天深夜,王子从床上起来,悄悄穿好衣服离开房间,在门口他回头看了看他的妻子和儿子。他将两次回头瞻望,这是第一次。

这时其他人都在梦乡,他骑上他最喜爱的马——犍陟,离开了他的宫殿和家。奇怪的是,犍陟的蹄子没有在地面上发出任何声响,身后是他青年时代生活过的净饭王的都城。

就在太阳升起之前,他来到一条大河边,转过身望着父王遥远的城市,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头。他下马,抛掉王子的华服,穿上僧侣的长袍。重新骑上犍陟,他在桥边伫立片刻,望着如逝的流水,然后他穿过流淌的河水,用力摇动缰绳驭马驰去。

悉达多向南行去,在那里他遇见了频婆娑罗国王,他惊异于悉达多的美貌和宁静。发现这位修行者是位王子之后,国王对王子致以国礼,并为其提供了一处精舍。但悉达多说:“我了解这些乐事,我正在寻找真谛,所以我必须离开。”于是国王说:“我祈求你,在你发现真谛后回到这里告诉给我。”悉达多同意了。

第4章:寻求真谛

悉达多离开国王去寻找宗教导师。他跟一位大祭司进行修炼,练习自修与冥思。一天,他进入了冥思,忘记了自我和灵魂,达到了初级的超然状态。这将是通往更高冥思状态的第一步。

通过冥思,王子学会了达到一种“无物”状态。悉达多说:“大师,请教我更多的东西。”他的老师说:“你已经达到了我所知道的最高的精神与冥思境界,我没什么可以再教给你了。”

极少有人达到“无物”境界,悉达多仍未满足,于是他离开他的老师去寻求更深刻的普遍真谛。开始了对高级觉悟的探寻,开始了逃离人类永恒不变的苦难历程。

悉达多找到一个着名的冥思大师,悉达多学完了大师的全部智慧。一天,在入定时,王子忘记了自我和灵魂,周围的一切对于他都变得清晰透明,他已达到了“非想非非想”的更高境界。这种境界的确少有人达到,但王子仍未满足。他又离开冥思大师去寻求更高的境界。

悉达多旅行到乡野,在丛林中漫游。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处宁静的自然环境——一片美丽的土地,有着可爱的树木、翠绿草地和一条清澈流动的蓝色溪水,他在那里过着隐士的生活。在那里他学会了新的冥思方法,他的自我修炼发展到一个更深的层次。这还不足够,悉达多灵魂的折磨虽然少了一些,但仍是在受苦。

那时他偶然遇到5个修道者,他看见那个预言王子有一天将成为佛陀的祭司康达纳也在其中。悉达多加入了这5名苦修者的行列,并实践他们的修炼方法——禁欲、自我否定和冥思。

因为缺乏营养他日渐消瘦,他的关节枯萎,背骨突出,眼窝深陷。肉体的这种悲惨要求他放弃和屈服,但他仍然坚持不懈,有6年他过着这种自我引导的苦修生活。

一天,他失去了所有的意识,周围的人以为他死了。确实,他已从死亡的边缘经过。他苏醒后,获得了一个启示:他认识到自己已误入歧途,通往涅盘的路不经过苦修之地。偶然地,他步入了一片“荒原”,不知怎么他已经迷途,他脚下不是土地而是“流沙”,于是他后退了。

王子放弃了苦修,他以正常的方式进食,他锻炼自己的身体以便可以更好地修炼他的精神。

他的5个修道的伙伴,为他的改变而悲哀,失望地离去。他们离开绿树流水的土地,继续踏上苦修之旅。

第5章:最后的觉悟

就像太阳每天都落下,如夕阳每日沉寂,

死者也这样离去。死者如斯别离。

在太阳升起的早晨,早晨朝阳升起,

人们再次出生。人转世生息。

在悉达多菩萨35岁时,他坐在一棵无花果树下。他发誓不离开此地,直到解决永恒受难之谜。他在那里盘膝而坐,合掌向天,闭上眼睑。不吃不喝,他冥思了49天。

魔罗——恶魔,来了。魔罗用许多方法试图打破悉达多的禅定,诱惑他误入迷途。首先,魔罗释放出一股旋风,卷起了树叶和尘土,悉达多前后摇晃但仍安坐不动;然后涌来无源洪水,汹涌的水流没到了悉达多的下颏,他仍没有退缩。接着大地颤动,颤抖的大地摇动了菩萨的躯体,但他的精神仍不动不摇。然后出现了三个穿着透明衣纱的妖艳女人,她们在周围诱惑地舞蹈,并做着自我介绍,她们的名字是激情、欢乐和欲望。她们在菩萨面前环舞,她们的影像却没有进入他的精神之眼。

悉达多以十大德行保卫自己:智慧、努力、忍耐、真理、坚定、慈悲、克己、爱、道德与平和。

悉达多听到体内有声音说:“看看你自己吧,你憔悴、苍白、几近死亡,你必须活着,生要强过痛苦,为什么要企求你无希望得到的东西?打破你的禅定,活下来!”这是魔罗的话。菩萨对他体内的声音说:“欲望是你的第一武器,厌憎宗教生活是你的第二武器,第三是饥和渴,第四是欲望,第五是懒惰,第六是恐惧和怯懦,第七是怀疑,第八是虚伪和固执,第九由称赞、荣誉和虚荣组成,而你最后的武器,则是对他人的鄙弃和对自己的拔升。任何软弱的人都无法战胜你的入侵,但只有摧毁它们,菩萨才能达至涅盘。如果退缩,我将被羞辱。在战斗中死去要胜过在失败中存活。”菩萨的思想像无数支利箭迸射出来。

菩萨经受住了所有诱惑,战胜了所有进攻,在49昼夜的最后一天,魔罗恳求菩萨证明他的仁爱。菩萨以一拳击地,大地颤抖,像打雷一般。从轰鸣的大地中传出这样的声音:“我是他的见证。”

魔罗溜走了。

深沉的冥思降落在菩萨身上,仿佛降自天堂。他仿佛做了1000个梦,在每一个梦中都有一个不同人的故事,但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以这种方式,他重获过去生活中的全部知识,于是获得了前世的经验。

在入定时他有一个幻像,幻像中有众多死者的幽灵。众尸飘向一条矗立着一道桥梁的大河,人群——成百万尖叫着的“尸体”——正在涌向那座大桥,他们像水一样流淌,这流水无止无休,幽灵般的尸体经过铁门。在第一根桥桩旁,他们的皮肤溶化。在第二根桥桩旁,他们变成血淋淋的肉。在第三根桥桩旁,所有的肉身融化成蒸汽。在下一根桥桩处,它们只剩下了骨头,但在每个人的肋圈中都有一点亮光。在最后第五根桥桩处,连骨架也消失了,在河的对岸只有闪光的小球。在菩萨的眼看来,这闪光的流水是一幅美丽的景象,它们像移动着的模糊的烛焰。沿河对岸的闪光小球在流动。它们飘向另一座桥。这样它们便从河的对岸来到了此岸。当每一个光点重新渡河时,闪光的小球开始缩小。在另一扇铁门前,每点闪光都变成卵形,缩小。在它们到达河的此岸时,在各个方向闪射出光华。

菩萨获得了超人之眼,能看见人的前生与来世。

菩萨看见了他精神与肉体上的不完美,便净化了他精神与肉体上的所有瑕疵。

菩萨领会了四真谛,第一谛苦谛,痛苦是所有生命中固有的。从出生开始,它存在于疾病中并持续到老年,直至死亡。

第二谛集谛,关乎苦难的来源,便是人的欲望。“当欢乐与激情存在,人认为那便是幸福。当欢乐与激情消逝,欲望便导致了苦难。今日口渴的人可以满足于一杯酒,但明天口渴又会回来。饥饿可以吃一些面包来缓解,但第二天饥饿又会重来,欢乐的渴求只能暂时得到满足。”这些是菩萨认识到的思想。于是生活便成了饥渴与欲望的无尽循环,生之欲是再生之源,再生之后将是欲望的再一次开始。

第三谛灭谛,关乎苦的中止。“放弃欲望将使你克服你的渴望。克服了你的渴望你将自由。”这些便是菩萨的思想。

第四谛道谛,描述了通往消除欲望的道路,为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遵从八正道便会根除欲望,一旦欲望根除,人将从苦难中获救。

菩萨看见了光,他看见了全部的光。他已解决了永恒受难之谜,他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能使人摆脱苦难。顿悟之后,他成了佛陀。

现在为使自己摆脱苦难,佛陀乔达摩继续冥思,通过冥思他走上了正道。

在另一个49天之后,佛陀双腿伸开手腕放在膝上,他深深地呼吸着。一阵深深的轻松通透全身,他有了另一次超觉入定。他的皮肤,消融了,他可感受到他周围的存在。在某种感觉中他的周围就是他的皮肤。然后他的肉体消融了,他的肉体和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他和自然合而为一。他存在的领域在增长,他的精神天体般扩大,他感觉到了宇宙的外延,宇宙与他合而为一。

宇宙的全部历史穿过他的大脑,无知被远远抛开,黑暗消退,光明上升,他的精神获得了解放。

当他从禅定中醒来,他的精神与灵魂获得了全然永恒的宁静。他处在宁静洞察的完美境界,他冷静沉着智慧,已达至涅盘。

于是在两个49天之后,5月的一个月圆之日,在一棵菩提树下,佛陀乔达摩就这样获得了超觉自由。他不再受制于生存与再生的悲哀。

有一个声音闪耀,它说,

“你将达到灵魂完美的境界。

你将追随一个佛陀的脚步

你将发现涅盘。”

第6章:传播真谛

佛陀乔达摩看见了与前人不同的宇宙,一切都是相关并相互依存的,不存在永恒、持久、不变的事物,甚至灵魂也不是永恒的。

佛陀坐在一棵榕树下宣布:“我发现了一条伟大的真谛,它坚深而难以理解,那些怀着激情的人无法领会这个真谛。这样的人只能看见围绕着这深奥难解之真谛的黑暗。”因为这真谛如此深奥,佛陀很犹豫是否把它宣讲给在他面前的僧侣们。“其他人怎么能理解我所理解的事情?”他想,“这真谛太深奥了。”此时一位聪明的僧侣说道:“在一个莲池中有许多莲花,有的莲花位于水下,有的漂在水中,但仍有另外的莲花在水上展开了花瓣。和莲花一样,人的思想也是如此。”于是佛陀认识到在他面前的人中,有一些至少可以理解这真谛的一部分。佛陀决定传播真谛。佛陀使僧侣们把自己感觉放在一边,并将他们的精神与灵魂置于一种平静状态。然后佛陀对他们解释他刚刚发现的真谛,开始担当起一名伟大的宗教导师的角色。

佛陀寻找其他能领会真谛的人,因为他们领会了之后,也可以传播真理。他回到过去一同修道的五个修道者那里,宣布:“我是完美者,我是觉悟者,我是一个将超越尘世的人。我来到这里传授佛法。”他们不相信他的话,因为他们认为通向完美之路存在于苦行之中。放弃了通向完美之路的乔达摩,现在怎么能是一个“完美者”?乔达摩回答道:“你们没有看见你们面前如此改变了的人吗?以前我向你们说过这些话吗?”确实,他以一种令人震惊的坦率态度说话,并带有一种他们从未听闻的令人敬畏的智慧。

佛陀乔达摩开始传道。他讲述一个人如何离开奢华舒适的家去过一种苦行生活,后来这人明白了“获得真谛”的方法在于中道。中道亦即八正道包含了觉悟、真谛、幻像、宁静、认知与涅盘的方法。八正道由八种正确之物组成。他解释了这八种正确之物又讲授了四谛:“首先要知道人的一生中充满了悲哀、矛盾、痛苦与折磨,这是第一谛——苦谛。第二要知道这一切都缘于人的欲望——无止休的饥饿,不间断的干渴,对尘世之物的渴望,对快乐的企求及冲动,甚至赴死之渴望也是一种欲念,是为第二谛——集谛。第三要知道人类确实可以从所有这一切之中解脱,这称为涅盘,是为第三谛——灭谛,通往超然自由之路之所在。最后要知道这条路便是八正道,是为第四谛——道谛,你应遵循八正道。”

这五名苦修者因这些话而觉悟。他们鞠躬说:“我主佛陀乔达摩。”他们成了最早的五比丘。

传道被称为“转动真理之轮”。于是真理之轮开始转动。

几天之后,佛陀乔达摩再次说法。这次的主题是“无我”。“从自我到无我,这将是你们的目标。你们应了解业的规律,每一个业都有其来因,每一个业也都有其后果。”五名比丘理解了。他们成为完美者。他们离开苦修之地,出发去传播真理了。

正如预言的那样,佛陀成了伟大的宗教导师。他周游各地宣讲佛法。祭司们受到启蒙,转变了。他们也出发去传播真理。不久许多僧侣成了佛陀的追随者。佛教出现了。

佛陀宣讲同情、和平与智慧:“我,佛陀乔达摩,已超脱了束缚——人世的束缚,和神的束缚。所以你们也将摆脱神和人的束缚。当你们获得自由,应继续前行周游各地以传扬佛法。为众人之善,为精神之至福,为世界之慈悲,去传授佛法,因为佛法在最初是善,在中间是善的,在最后是善。”

60名信徒听到他的话而获自由,他们是完美者。他们出发去传播佛法。没有两个完美者选择同一条道路,他们沿六十个不同的方向出发。

佛陀遇见了三个头发虬结的苦修者。他对他们说,“有欲望之火存在,有憎恨之火存在,有妄见之火存在。人的全部存在都在这些火的焚烧之中。人们感到必须满足这些火,它们和欲望一样,你必须消灭这些火焰。”他的追随者将这些话名为佛陀之“火戒”。

使其不再燃烧。

这伟大的导师说道:“要知道人之束缚于苦难是有生具来的,因为想做一个个体是自然的。但是个体性导致了局限,局限引发欲望,欲望又导致痛苦,诸行无常持久——生、异、灭。”

“所以第一步是摆脱自我,达到无我就是打破世俗之物的束缚。”

他继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相续。这就是因果报应律。”

他传道越多,获得的信徒便越多。他的智慧之言像风一样在大地上传播。僧侣们组成了僧团,建立了可以冥思与寻道的寺院,他的知识和法门被广为传授。他的信徒学习自律。他们寻求解脱永恒受难的自由之路,他们试图达到涅盘。

通过互敬与互爱,佛陀乔达摩维持了一种秩序和僧众间的戒律。

有人说他的行为是奇迹。

佛陀不仅向僧侣们传道,也向普通人传道。他指导信徒如何合乎道德地行事,如何正确地生活。佛陀乔达摩在恒河平原四处旅行,宣讲新的教义与佛法。在那里,这位大仁慈者说:“精神完美将经由慷慨、谦恭、非暴力、同情、自律。”

在所有道路中选择正道。

他去看望寺院中的病人。一个小和尚大着胆子说:“佛陀怎么可以在病人身上浪费时间?”佛陀这样回答他:“看顾病人者也看顾我。”

同类推荐
  • 我国农业企业信息技术采纳理论与实证研究

    我国农业企业信息技术采纳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书拟以我国农业企业为对象,在对我国农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从组织、个体、过程三个方面对我国农业企业信息技术采纳进行分析,并对农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效果评价进行研究。本书一方面将拓展企业信息化问题的研究领域,使得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延伸到农业领域,充实传统行业信息化相关理论,加快农业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步伐,寻求以信息化改造农业的实现途径,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发展。
  • 海洋解密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海洋解密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神秘百慕大

    神秘百慕大

    关于百慕大的离奇传说很多,全世界都注视着这一海域的每一桩事件,失踪事件都有一个特殊规律:飞机和轮船迷航,呼救,然后迅速消失,连残骸都找不到。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科学家就付出全力以解开20世纪自然界这个最大的疑团。但种种研究始终在机械的故障、粗心的驾驶、雷击、风暴、海啸等假说上回转,虽费尽心机,却无法自网其说。
  • 万物由来之谜

    万物由来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 日常小事皆学问

    日常小事皆学问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担当着科技兴国的历史重任。因此,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学抓起,为培养未来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是势在必行。
热门推荐
  • 第一次青春

    第一次青春

    她离开以后抽走了我所有的阳光,我的世界坠入永恒的黑暗,再也找不到方向……
  • 最是情深无解

    最是情深无解

    早知道我们终究会在一起,当初我就不该百般刁难千般冷漠万般折磨。
  • 商标显著性研究

    商标显著性研究

    本书为知识产权法中商标权方面的理论著作,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商标显著性的立法地位。第二章是商标显著性的分类及其意义。第三章是商标的固有显著性。第四章是商标的获得显著性。第五章是商标显著性与商标专用权的取得。第六章是商标显著性与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七章是我国商标显著性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该章在总结上述章节观点的基础上,分别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层面对我国商标显著性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解决实践中涉及商标显著性的相关问题。
  • 醉夕阳

    醉夕阳

    天煞孤星,喻孤狼!孤狼回归,醉夕阳。他,踏入阔别六载的游戏世界,面对过往种种恩怨是非情仇,他的人生,将如何演绎?
  • 力量王座

    力量王座

    张易无意中祭炼成功七杀血碑之后,却由于这件魔门至宝太过逆天引来了雷劫,流落转生到异界。在奉行丛林法则的异界中,张易能够信任的只有力量!自此,诸天众神、无尽深渊、冥冥地狱,由我执掌毁灭!
  • 不良主母

    不良主母

    她没有被虐情节,敢虐她的,她都送他们飞上了天,做了鸟人;比起票子,她更喜欢银子,因为那东西用来砸人最适合不过,被砸的人还不带吭一声的;所以她休了相公之后,就带着儿子潇洒赚银子去了,当然,如果有空,还得再给儿子找个爹。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春秋那些事儿:春秋五霸卷

    春秋那些事儿:春秋五霸卷

    王纲解纽,诸侯兼并,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本书将带领我们进入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古老的春秋时代,去认识五位绝世华丽的大英雄大霸主。他们从最疯狂最混乱的时代脱颖而出,在风口浪尖上中流击水,旋转日月,再造乾坤。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改变了历史。表面上,他们是光彩照人的时代骄子,可又有多少人在意过他们内心的世界。在这些英雄霸主传奇功业的背后,我们将发现一个潇洒豁达风流放荡的齐桓公小白,一个多情重义顽强不屈的晋文公重耳……这是一群真挚的男人,这是一部不灭的颂歌。读完此书,你会发觉。原来历史也可以如此可唉。
  • 独宠野蛮娇妻

    独宠野蛮娇妻

    重生后的莫小白就想努力赚钱然后过着逍遥自在的小日子,结果一时激动见义勇为一把。自此以后逍遥自在的小日子就一去不复返喽!莫小白:我不就是没把握好救你的角度,角度有点偏差,结果把你弄河里去了嘛!达奚:你那角度是有点偏差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吕祖志

    吕祖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