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时许多发明到了今天都已经作废,或者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但毕竟以当时的条件,在黄帝带领下,人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制造出的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创造出绵延至今的华夏文明。这些无疑是离不开黄帝的知人善任的,他把当时最优秀的人能力进行最大化发掘,他为提高百姓生活、提高科技水平而鞠躬尽瘁。黄帝作为炎黄子孙之祖,被后人万世称颂。
刑天斗西方土德星君黄帝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个人物名叫刑天,他被后人称为宁死不屈的战斗英雄,东晋时期伟大诗人陶渊明曾在《读山海经》诗中高度赞扬刑天的这种精神,并称之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身材高大,原本是炎帝身边的大臣,他还精通音律,为炎帝创作了《扶犁》和《丰收》等乐曲和诗歌,歌颂在仁厚炎帝的领导下百姓生活安康的情景。他还武艺高强,在炎帝手下带兵打仗,经历了炎帝和黄帝之间的阪泉大战。
在那次大战中炎帝吃了败仗,炎帝居于黄帝之下,向黄帝俯首称臣。刑天不服气,就在蚩尤起兵攻打黄帝的时候,刑天就想去参加,但遭到炎帝的强烈反对。但蚩尤和黄帝在中原大战分出胜负后,蚩尤被斩首,刑天一看没有人能打败黄帝,心中愤慨便瞒着炎帝,带着兵器去找黄帝一决胜负。
刑天手持一对闪闪发光的开山大斧,竟然所向披靡,无人能够抵挡。他一路杀将过去,直奔黄帝寝宫而来。黄帝当时正在设宴群臣,一边饮酒,一边观看歌舞,只见刑天手持双斧杀了进来,便知这个巨人功夫了得,一般人抵挡不住。于是黄帝亲自迎战刑天,拔出宝剑与刑天斗在一处。
黄帝和刑天两个人从宫内打到宫外,又从城内杀到城外,一直打斗到常羊山,依旧难分胜负。常羊山是炎帝出生的地方,再往北不远处就是黄帝出生的轩辕国。刑天不服气说:“这天下应该是我主人炎帝的,哪轮到你轩辕氏。”黄帝说:“这是我兄弟之间的家事,我们谁统治天下和你半点儿关系都没有。再说在我的管理下,天下太平,人们生活安定,天下得到大治,有何不妥?”
刑天一看说不过黄帝,便使出全身力气,恨不得一斧将黄帝砍死。但黄帝久经沙场,身经百战,再加上有九天玄女传授剑法,黄帝的武艺毕竟比刑天更高一筹,两个人打着打着,黄帝看到一个破绽,一剑砍到了刑天的脖子,一下就将对手的头颅砍了下来,刑天的头颅向山下滚去。
刑天头颅被砍掉了,顿时看不到眼前的黄帝,心里慌张,赶紧趴在地上寻找自己的头,他只要能够找到,把头放在脖子上,就能够再次看到黄帝,与之一较高下。刑天在地上乱摸,当然不容易找到。黄帝看到刑天头颅掉了,竟然还能活着,不由得心惊胆战,怕他真的将头颅找回来,于是黄帝就用宝剑劈开山梁,将刑天的头深深埋了进去。
刑天听到巨响,便知道黄帝一定是将自己的头埋了起来,刑天非常愤怒,但是他不甘心输给黄帝,依旧屹立不倒,再次举起双斧,和黄帝继续殊死搏斗。刑天没有了头,便光着上身,用****当眼睛,用肚脐当嘴巴,一边怒吼,一边挥舞着巨斧同黄帝战斗。但毕竟刑天看不到黄帝,黄帝也不想和刑天再纠缠下去,早偷偷地跑了。
最后,常羊山上没有了头的刑天一个人愤怒地挥舞着双斧。虽然刑天最终没有打败黄帝,但他却代表了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陶渊明将他与精卫一起赞美,写诗赞颂: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黄帝斗神蚩尤逐鹿中原
作为西方土德星君的黄帝与北方金德星君蚩尤之间发生的中原逐鹿,后来被称为争夺天下的代名词,而其历史来源是发生在距今4600年前,黄帝与炎帝部落联盟与东夷部落的首领蚩尤之间在河北省涿县发生的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一场大战,也是华夏民族融合,从野蛮的原始社会步入文明时代的一场战争。
原始社会中晚期,我国一共分为黄帝、炎帝和蚩尤等蛮族三大部落势力范围,本来相互之间相安无事,但后来由于三个部落领土进一步扩张,蚩尤率领部落向北方扩展,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争。蚩尤生性残暴,喜欢争夺地盘,看到炎帝部落农耕化程度很高,而且积累了很多的财富,自然对之垂涎三尺,便率领部落军队前去抢夺地盘和财富。
蚩尤部落擅长制作兵器,而且在黄帝和炎帝部落还在大量使用石器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广泛使用青铜器了,且蚩尤部落的士兵生性彪悍,能征善战,在蚩尤的率领下,百战百胜,自起兵攻打炎帝以来,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没用多长时间,蚩尤就占领了炎帝部落的绝大部分领土,并且一直在后面对炎帝残兵败卒紧追不舍。
关键的陈州大捷之后,炎帝不得不退守曲阜,又在曲阜再次失利,炎帝不得不退往阪泉,黄帝部落虽然出兵相救,但却在逐鹿地区徘徊不前,炎帝再次被蚩尤打败,不得已便只能投奔身在涿鹿的黄帝。
黄帝在逐鹿已经等待多时,只等蚩尤率领军队前来。当时蚩尤率领了81个少数民族的士兵,装备着当时最为先进的青铜器武器,而且又因为前一阶段战事的顺利,不由得产生了轻敌之心,蚩尤心想原来北方所谓文明部落的实力也不过如此。因此,蚩尤根本就没把黄帝看在眼里,觉得这场中原大战的胜利者一定会是自己。
蚩尤和黄帝的军队一交锋才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黄帝和炎帝不同,黄帝为保持战斗力,并没有将部落完全农耕化,而是保持了一定比例的游牧生活,另外,黄帝还发现了铁矿,因此对于蚩尤的青铜器武器并不害怕。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有熊国国君,其父亲少典与熊、罴、狼、豹、雕、龙、鹗等种族有着天然的盟友关系,黄帝出战之时,黑熊王率领猛兽部队也加入战团,顿时蚩尤被杀得溃不成军,丢盔卸甲,纷纷败逃。
蚩尤一看大事不好,赶紧请来“风神”和“雨神”帮忙,“风神”和“雨神”开始做法,不久天地之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且烟雾弥漫,黄帝的追兵本来进展非常顺利,突然间气候骤变,黄帝的军队看不见听不见,一下子成了瞎子聋子。蚩尤一看黄帝的军队陷入困境,仰天哈哈大笑,赶紧组织军队重新杀了回去,黄帝的军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损失巨大。不得已,黄帝赶紧将军队召集回来,安营扎寨,不管蚩尤如何在军寨前辱骂,都坚守不战。
黄帝赶紧去和军师风后商议对策,思考如何在迷雾之中仍旧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打击敌人。风后冥思苦想多日,终于发现天上北斗七星一直会出现在北方,突然间灵光闪现,制造出了人世间第一辆能够指引方向的工具——指南车。
指南车上面站着一个铁制的小人,它伸出的手臂永远都指向南方。黄帝一看大喜,便率领部落倾巢而出,攻打蚩尤。蚩尤故技重施,让“风神”和“雨神”呼风唤雨,顿时天地之间再次弥漫着浓雾,但黄帝部落的军队这次毫无畏惧,因为他们有指南车指明方向,于是将蚩尤的部队杀得片甲不留,尸横遍野,终于在河北擒杀了蚩尤。黄帝怕蚩尤死后还危害人间,便将蚩尤的头和身体分开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安葬。
黄帝历经艰险终于获得中原逐鹿之战的最终胜利,长江流域的部落也都纷纷归顺,黄帝在釜山庆祝这一伟大胜利,大宴诸侯,天下部落认为黄帝功德盖天下,而且善于任贤选能,便被黄帝选为天子,从而这场战争成为推动华夏民族统一的关键之战。当时各个部落建议以黄帝所在部落有熊国的图腾作为天下共有的图腾,黄帝谦虚地礼让说:“有熊国何德何能,以自己的图腾作为天下的图腾。他说既然人类始祖女娃娘娘是人首蛇身,我们就以蛇为主体,然后以鱼鳞为鳞,以龟尾为尾,以狮头为头,以鹿角为角,以鹰爪为爪,用这样象征全国所有部落大团结的图腾作为我们华夏民族共有的图腾吧!”
大家一听纷纷叫好,有人问:“那我们怎么称呼这种图腾呢?”黄帝说:“这种图腾就叫龙吧!”也正因为如此,龙变成了炎黄子孙的代名词。而全天下的统治者也被称为真龙天子,历代皇帝从此都龙袍加身,龙文化也便成了华夏文化的核心文化。
九天玄女传授黄帝兵书
政策我国各地都有玄女庙,里面供奉着九天玄女,她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女神,是道教神仙里面地位非常高的一位神仙。九天玄女出生时的模样是鸟头人身,后来得道成仙之后,她幻化成一位雍容华贵、身着九种色彩的衣服的神,保佑着一方百姓,倾听百姓对她的祈求。
九天玄女是三皇五帝中黄帝的师父。黄帝从小天资聪颖,还担负着统一神州的重任。渐渐黄帝长大了,九天玄女便乘着凤凰来到他身边,将自己所知道的兵书战策教授给黄帝。主要教授的内容为“奇门遁甲,九官八卦”,当时有4320种战法,后来慢慢失传只剩下1080种,等到战国时代孙膑从师父鬼谷子那里学习时就只剩下72种战法了,而后来诸葛亮学习时只学会了其中18种战法,再往后这些战法在人间也就失传了。
九天玄女教授完所有的战法之后,便驾着凤凰离开了。黄帝依靠这些神奇的阵法,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当然并非百战百胜,当黄帝遇到前所未有的强大敌人蚩尤时,他陷入了绝境。
黄帝不得已赶紧祭拜神坛,向西王母祷告,希望上天再次派遣九天玄女下凡间,帮助他战胜蚩尤。西王母知道之后,便派遣九天玄女再下凡间,传授黄帝神符,并再次指点九宫八卦的奥秘,也就是“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九天玄女还给黄帝制作了80面夔(巨鼓),那隆隆的响声把蚩尤的大军吓得抱头鼠窜。黄帝领悟各类战法之后,终于得到破解蚩尤战阵的方法,取得了中原之战的全面胜利。
九天玄女完成了西王母嘱托给她的使命后,便重返天庭。每当人间需要安定统一的时候,她都会下凡间指点当代明主贤君,传授兵法战策,从而为促进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后来民间对九天玄女的崇拜从兵法转移到了别处,百姓认为九天玄女不仅可以顺应天命,帮助贤君明主,而且还可以为人们带来福气,后来,不少地方的人们都去玄女庙拜见九天玄女,并向她祈求赐福,尤其是祈求赐给他们孩子,九天玄女也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送子娘娘。
东方木德星君神农氏趣话
神农氏尝百草
远古时期,人们没有医生,更加不懂医药,那个时候人们的寿命都非常短,只要得了病或者吃坏了肚子,十有八九都会病死,人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跪在地上祈祷上天。神农氏发现五谷,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之后,看到人们还受到病魔的折磨,他便一直思考如何才能够医治疾病。
神农氏想了很久终于想起自己在选择五谷之时,发现有些植物不能栽种用于收获屯积成粮食,但吃了之后却能让身体通泰、疲劳尽消的功效。他心中便盘算出了办法,决定要亲口尝遍天下的植物,将这些植物中可以医治身体的区分出来。神农氏决定将能食用的药草放在左边的袋子,不能吃的有毒的就放在右边的袋子,当然他还发明了以毒攻毒的疗法。神农氏天生异相,他的肚子是透明的,所以只要他吃到有毒的草药时,肚子就会变成黑色,从而可以很早就发现自己中毒,便可以第一时间解毒,正是因为如此他也成了尝百草辨草药的不二人选。
神农氏率领部落一些年轻人,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走去,他们一边走一边辨别草药。有一天来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只见这个地方山峰起伏,连绵不止,山林茂盛,百草丛生。神农氏率领众人正要登山,突然一群老虎和蟒蛇出现在他们面前,神农氏挥舞着神鞭将这些老虎和蟒蛇一阵痛打,打了几天几夜才将这些猛兽赶走,而这些老虎和蟒蛇身上留下的鞭痕便成了斑纹。
当时大家被这群野兽吓坏了,都劝谏神农氏回去,神农氏坚定地说:“天下的百姓都依靠我们,如果我们回去了,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大家还是得病后没有草药医治,那我们不是白忙一场吗?”于是大家便继续跟随神农氏准备登山,只是这山四面都是悬崖,根本没有上山的道路,就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神农氏说:“你们看,那山上的猴子,它们可以攀着悬崖壁上的藤条上山,我们虽然不能像猴子一样,但我们可以自己搭好架子上山。”
就这样,神农氏带着手下的青年们不管风吹雨打,耗费了一年的时间,完全用人工搭好了上山的架子,虽然这架子现在早已看不到了,但后人将这个地方命名为“神农架”。神农氏带着众人终于登上了山顶,一看山上的花草前所未有的丰富,到处长满了奇花异草,大家欢呼雀跃,神农让人们跟在他后面,每当他选好草药后,就让大家集中采摘,保留种子,记载草药性质。
白天,神农氏带着众人尝百草,晚上让众人煮饭生火,搭建帐篷,他就把一天发现的草药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作用和性质分开。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神农氏经常会吃到有毒的植物,好几次差点被毒死,但他却不停止尝试新的草药。
有一次,神农氏刚刚把一种草药放在嘴巴里面,刹那间感觉天旋地转,一下子晕倒在地,大家赶紧将他扶起,神农已经中毒,不能说话,但他知道一般情况下相生相克是常理,这有毒的植物附近一定长着解毒的植物,于是他用手指着有毒植物旁边的一株红色的草药,又指着自己的嘴巴。众人马上知道神农氏是让他们将这草药给他吃,赶紧将这药放在神农氏嘴巴里面,神农氏吃了之后,这才逃过一劫,重新活了过来。
神农氏恢复身体后,又继续寻找新的草药,众人屡次劝说都不管用。神农氏很快就尝完山上所有的植物,他便接着去另外一座山上寻找新的植物,就这样翻山越岭,所有的植物都被他试过了,神农氏一共分辨出365种草药,并口口相传,又被后人记载下来,就是流传至今的《神农本草经》。
从此以后,人们便拥有了医药,如果生病也有了医治的办法,而完成这项伟大使命的神农氏正要回家,突然天空上飞来一只白色的仙鹤,载着他飞到了天庭,神农氏也就这样功成名就,得道成仙了,而神农氏所在的地方顿时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后来人们把他得道成仙的地方叫做“留香寨”。
神农氏采药趣事
神农氏有一次在山中采药,突然出现了一群毒蛇,这群毒蛇吐着舌头,向神农氏一起扑去。神农氏一时难以抵挡,被几条蛇咬了几口,虽然他逃脱了毒蛇的追击,但毕竟身体已经中毒,心里稍微松懈,顿时就支持不住倒在地上,眼看就要性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