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黛兰忙俯身向悬崖下观望,只见凌霄落到半空中,一个鹞翻身,再次纵身高跃,数十只秃鹰却也同时飞到袭击凌霄,杨黛兰又一把黑风煞暗器射出,一批最靠近凌霄的秃鹰被射中跌落,余下的秃鹰惧怕暗器,纷纷振翅高飞,凌霄趁机跃上了峰顶。
天色渐黑,山峰中虎啸狼嚎声此起彼伏,淹没了生死崖上黑风双煞和番僧们的叫骂声。杨黛兰取出火石,点燃树枝,与凌霄一起往山下走去。经过一个山洞时,两人轮流入洞换下了蛇衣,见洞中有冻僵的山鸡,便架起火堆,烤了吃了。
凌霄把玄青宝剑还给杨黛兰问道:“杨姑娘,你打算连夜下山,还是在此歇息一晚,明日天亮再下山?”
杨黛兰这几日与凌霄日夜孤男寡女共处,当时迫于形势,不觉怎样,此时若再同宿山洞,心中颇觉不妥,便站起身道:“我心忧战事,只想尽快下得山去。”
凌霄朗声道:“好。那我们继续赶路吧。”说完,便熄灭了火堆,走出山洞,杨黛兰提剑跟在后面。
杨黛兰问道:“将军怎么与清谷成了朋友?”
凌霄便将清谷在辽都时的一切经历都告诉了杨黛兰。
杨黛兰道:“原来清谷是这样离开辽国的。”
凌霄继续道:“后来我们在。”话未说完,只见前方黑夜中闪烁着上百双绿油油的眼睛,犹如鬼火一般飘荡着,快速往二人扑来。
凌霄赶紧摸出一把黑风煞暗器,说道:“是狼群,快上树。”与杨黛兰一起跃到树上。狼群瞬间便到了树下,朝两人嚎叫着。凌霄听音辨位,射出一把暗器,击毙了围在树下的十数只恶狼。杨黛兰的暗器已经打光,便摘下树枝充当暗器俯射狼群。但是围过来的恶狼越来越多,再过一会,凌霄的暗器也打光了,两人跃到另外一颗大树上,狼群跟着奔过来,如此跃过了十几颗大树,狼群在树下紧追不舍。
凌霄道:“用火攻。”摘下树枝,用火石点燃后,抛到狼群身上,狼自来怕火,一下子逃窜开去,但是仍不走远,等火势小了,又聚拢过来。
杨黛兰和凌霄见无法逼退狼群,只得抛出更多火条,有的恶狼着火后冲到树丛中,一下子丛林也着了火,火势越来越大,狼群终于暂时远远散去,杨凌二人也赶紧奔跑下山,远离火海。这一场山林大火后来直烧了两天两夜才被大雨浇灭。
奔到山腰,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高原湖泊,皎洁的月光倾洒在湖面上,与刚才的风火燎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杨黛兰欢呼一声,跳入了湖中,凌霄跟着入水,两人快速往湖中间游去,紧追过来的顽强狼群惧寒水只得站在岸边嚎叫打转,候了良久,最后终于夹着尾巴离去。
二人继续往前游去,虽然是在高原山区极其寒冷的湖水中,杨黛兰水性极好,凌霄也曾带兵在天池中练过游水,两人足以应付在此湖泊中游行。游了两三个时辰,天色渐明,也快接近对岸,杨黛兰见岸边似乎有两个人影,暗叫不好,没想到西域少林的人这么快就追来了。凌霄细看那二人,居然是阿坤和楚嬷嬷,快速向那二人游去。
阿坤和楚嬷嬷见湖中一人是凌霄,喜道:“将军,没想到会在此遇到您。我们半夜见山顶起火,怕是敌人追来,便一直候在湖边观察动静。”
凌霄指着杨黛兰道:“这位是杨姑娘,这次多亏她救了我的性命。”阿坤和楚嬷嬷一起躬身向杨黛兰问好。
凌霄问道:“你二人怎么会在这里?”他想起耶禄曾说已经杀了阿坤和楚嬷嬷。
楚嬷嬷道:“那日您和公主刚走,哈扎手下有两个武士没有跟去还是找到了我们,他们对耶禄说耶律普速已经抓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如果耶禄不投向耶律普速,他的妻子和孩子就会没命。耶禄假装听命来杀我和阿坤,实际上并没有刺中我们的要害,然后他就跟着那两个武士去见耶律普速。我和阿坤包扎好伤口,便往昆仑山来找太后,终于在昨日找到了太后。”
凌霄忙问道:“太后在哪里?”
阿坤道:“就在前面的树屋中,将军请随我来。”
楚嬷嬷突然叫道:“是太后来了。”杨黛兰顺着她的目光向前望去,只见一位年过半百、气度不凡的高贵妇人拄着拐杖缓步而来,她旁边是一位高瘦的长须老者,长得酷似司马阴震。
杨黛兰知道这位上了年纪的贵妇便是辽国掌权数十年大名鼎鼎的萧太后,也是当年设计陷害外公吕天广的罪魁祸首之一,手中紧握着玄青宝剑,心中思潮起伏。
凌霄快步上前拜倒,说道:“太后,请恕凌霄来迟了。”
萧太后将他扶起,激动地说道:“原来是你来了,你安然来了就好,铁菁呢?”
凌霄道:“铁菁也离开了都城,我正要去找她。”接着便将耶律铁菁和他去找耶律普速夺回政权的事告诉了萧太后。
萧太后注意到了一旁的杨黛兰,问道:“这位姑娘是?”
凌霄道:“这位就是杨黛兰杨姑娘。”
萧太后听过杨黛兰的名字,知道杨黛兰是前大宋西征元帅,也知道杨黛兰就是吕天广的外孙女,她见凌霄与杨黛兰在一起,心中微感疑惑,凌霄将两人在坐忘峰的经历说了,萧太后听完后沉思了一下,对杨黛兰坦然说道:“杨姑娘,当年你外祖父吕天广精兵图志、骁勇善战,逼得我大辽国迁都到了叶密立,后来我万不得已,为了大辽的千秋基业,设计陷害了吕将军,害他惨遭满门抄斩之祸。现在你若想替亲人报仇,请动手吧。凌霄,你等不得出手阻拦。”
除了司马阴昌,众人并不知道杨黛兰跟萧太后之间还有这个仇恨,纷纷紧张地看着杨黛兰,凌霄打定主意不能让杨黛兰出手伤了萧太后,但萧太后又不让自己插手,正左右为难之际,只听司马阴昌拱手上前说道:“杨姑娘有礼,在下司马阴昌,其实当年设计陷害你外祖一家的人是我,太后只是采纳了我的计策,站在太后的立场,她这样做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大辽的百姓安危,实无可厚非。你若真要报仇,就杀了我吧。”
杨黛兰冷冷地问道:“你跟司马阴震是什么关系?”
司马阴昌道:“司马阴震是我同父异母的兄弟。”
杨黛兰道:“司马阴震后来又派人杀了我的母亲,你可知道?”
司马阴昌道:“知道。他是想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杨黛兰“哼”了一声,道:“你们这些人,每次杀人都会找理由,不管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不利于自己,就想杀了。”
司马阴昌道:“杨姑娘仁慈宽厚,但每个人做人做事的原则不同,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若是危害到自身的利益,采取行动保护自己,难道也错了吗?”
杨黛兰冷笑道:“那照你这样说,这次耶律普速谋朝篡位,追杀你们,她没做错喽?”
司马阴昌不禁语塞,萧太后缓缓道:“杨姑娘,你说的不错,站在耶律普速的立场上,她没做错。”
杨黛兰对萧太后道:“我不会下手杀你,虽然你的双手曾经沾满了我亲人和国人的鲜血,但是正如司马阴昌所说,站在你的立场,实无可厚非。我不会为了报私仇而杀人。但是,对于施行暴政、挑起战乱的人,我会杀了她,对于祸国殃民、通敌叛国的人,我会杀了他,对于滥杀无辜、无恶不作的人,我会杀了他。”
杨黛兰转头看着司马阴昌道:“你明明是宋国人,却帮着辽国人杀害自己的同胞,对于邻国侵略自己祖国的疆土非但不阻拦,还出谋献策、煽风点火,你说你是不是祸国殃民、通敌叛国的大罪人?”
司马阴昌在辽国辅助萧太后几十年,为了萧太后他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辽国人,对大宋发动战争也心安理得,直到那夜听清谷吹奏《平沙落雁》后聊了一番思乡的话,才开始时而半夜惊醒、梦中自责,却一直不敢也不愿正视这个问题,此时听到杨黛兰振振有词的指责,内心深处再次扪心自问道:“我到底做对了,还是做错了?”霎时间,他半黑半白的头发一下子全白了,自信的眼神里开始露出悔恨恐惧之色,即使陪着萧太后被耶律普速追杀,司马阴昌也没如此害怕过,这害怕并不是怕死,而是怕受到良心的谴责。
杨黛兰看着司马阴昌,心想与其自己下手杀了他,不如让他活在忏悔自责中,而且司马阴昌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干不出有害于大宋的事情,于是收起了玄青宝剑,转身下山而去。
凌霄向萧太后等人告辞,亦随着一起下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