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24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圣地,那里繁华似梦,霓虹闪烁,流光溢彩,充满活力,是他们的梦想之地。

于是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年轻人挤破了头也要进入一线城市的行列,去寻找他们的梦想。他们年轻,有激情,敢闯敢干,勇于拼搏,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挥洒青春和汗水。有些人的付出获得了相应的回报,他们过上了梦寐以求的高品质生活。然而更多的人来到这些城市后却发现,城市的繁华与流光溢彩不属于他们,属于他们的是蜗居,是孤独,是被冷落,是被排挤,对了,还有一个专属于他们的名词:

“蚁族”,这时候一颗颗滚烫的心刹那间变得冰冷……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他们渐渐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他们开始疑惑,当初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

后来,不知道是谁发出了一句“逃离北上广”的呐喊,一下子惊醒了如蚂蚁般整日不知疲倦地奔波忙碌于大城市角角落落的外地人。而这一口号也越叫越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有的人都被这一舆论搅扰得心神难安,他们被裹挟在这一舆论中,身边的人都在讨论要不要“逃离北上广”,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和无望,到底应该选择离开还是选择留下,这是个问题。

奋斗在一线城市的人总是有种种的理由逃离“北上广”:房价太高,终其一生也难在大城市找到一个栖身之地;难以落户,无论奋斗多久,还是一个外地人,融不进城市生活;一线城市的人太排外,让他们感觉丧失了尊严;生活成本高昂,很多人因此而沦落为“月光族”;此外还有交通拥堵、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空气污染等种种原因。这些都足以成为让他们“逃离”的理由。

既然想要逃离,就要有逃离之后的去处。在“逃离北上广”的人们看来,二、三线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他们的最佳去处。这些地方有种种大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房价低,自己拼搏几年就能买一套房子,安安稳稳地扎下根;消费低,不必再紧巴巴地算计着过日子,大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工作和竞争压力小,能够缓解紧张的神经;交通顺畅,不必在路上耽误宝贵的时间;环境适宜,是生活和工作的理想之地。的确,有些人“逃离”到这些地方之后,如他们所愿,过上了安稳、舒适的生活。但是二、三线城市不是避难所,更不是桃花源,不是每个人去了都能“怡然自乐”的,那些地方也存在种种弊端,比如工资待遇差,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小,竞争环境不公平等等。在二、三线城市遇到这些问题的人们,又开始想念一线城市的好处来,左右思量,前后考虑,最终还是回到了一线城市,这样又成为了一个新的群体——“回归族”,正应了那句话:“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一线城市羡慕二、三线城市的悠闲,二、三线城市嫉妒一线城市的便利,正如钱钟书先生《围城》里的一句话所说:“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他们认为,自己所处的世界总是千疮百孔、惨不忍睹,而外面的世界则光鲜亮丽、熠熠生辉。其实不管在哪个城市生活和工作,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幸福的生活。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和感觉到身心自在的城市,只有这样的城市才是属于你的城市。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同类推荐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白昼提灯:人的失落和人的追寻

    本书作者提出的“全人”的观念,帮助我们反思生命的质素。除了IQ(智商)、EQ(情商)、KQ(学识商数),他提出人还需要GQ(灵性商数),也就是天人物我四个向度,从而发展一个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圆融人生境界,值得我们思考。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热门推荐
  • 全能透视高手

    全能透视高手

    这不是一部常规意义上的透视小说,这是一段有理想、有个性、有追求的品味人生。做人,一定要有追求,事业,前程,朋友,……故事,从这里开始了……
  • 废柴逆天冷妃邪王夺天下

    废柴逆天冷妃邪王夺天下

    一个丑陋的废柴女奴却注入了一个来自21世纪的王牌杀手。当重生废柴再次出现时,她已是延王的天才徒弟,倾世的容颜上只有淡然,遭到刺杀,她轻轻一瞥道:“杀人可要一刀毙命”,眨眼间地上只剩尸体。当身份揭露,她已有了闪耀的身世。向来高傲的她却一次次被一个相貌平庸的男子打败。“揭下人皮面具”她冷冷说到。“好吧,被发现了”他邪邪一笑,“呲——”一张妖孽邪魅的脸出现在面前,笑容摄人心魂。她呆住了,那张万分熟悉,思念入骨的脸竟然出现在了这里。
  • 妖孽首富校草的呆萌甜心小丫头

    妖孽首富校草的呆萌甜心小丫头

    儿时的一件事,让两人从此有了不寻常的事情!自古以来,青梅竹马大多数都会相爱。他们也不例外喜欢上了对方!原以为不会有分开的那天。可毕竟只是以为!那天,他什么都没有说,就出国了!她整整等了他1年,却还是没有音讯。于是乎;她选择了自杀!但命运总爱玩弄人。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天不让她死,她也很无奈。又因祸得福的是;她被第二首富收养了!美貌变得更美了!只是失忆了,唯一没忘的便是他以及手上这条手链,是别致的七彩水晶石做的!这条手链是他们相遇那年,他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她也送了他一条,也是别致的七彩水晶石做的!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手链!他们能否找到对方?他们还能在一起吗?请期待哦!
  • 都什么年代啦

    都什么年代啦

    本书讲述了一对情侣,但她们却是同性恋,她们的家人都是不同意的,但她们并不是因为这而放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幽默风趣。
  • 魅影随形

    魅影随形

    7月15的鬼节,一个大雨瓢泼的夜,一条幽深萧条的小巷。李悦晴在充满诡异气息的老房子下避雨,却鬼魅般的遇上了一个陌生的红衣女人。似鬼非人的红衣女人神秘莫测的引导悦晴去一个叫“晴幽苑”的地方,让悦晴此后噩梦连连,一直被那个红衣魅影所纠缠!离奇的遭遇,神秘的女子,诡异的故事,错综的谜团!真相,究竟是什么......
  • 远交近攻:范雎

    远交近攻:范雎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远交近攻:范雎》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战国文臣谋士范雎的宦海一生。
  • 百丈清规

    百丈清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地武皇

    大地武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一个人与元兽不断拼杀吞噬的世界。主角本是小人物,却意外发现自己的身体暗藏玄机,曾经让他懊恼不已的脑盖骨,在某一日竟将从他体内吸走的全部元气,以千百万倍的数量偿还给他。至此,主角奋起直追,一步步踏上大地武皇之路。
  • 临江信步

    临江信步

    骤雨初歇,雨后江晴。临江信步,一个少年坎坷而又简单的修仙之路。
  • 强婚:莫少的新妻

    强婚:莫少的新妻

    沈南乔成功嫁给了莫北丞,婚后,两人相敬如冰。他憎恶她,讨厌她,夜不归宿,却又在她受人欺辱时将她护在身后,“沈南乔,你是不是有病?我给你莫家三少夫人的头衔,是让你顶着被这群不三不四的人欺负的?”直到真相揭开……莫北丞猩红着眼睛,将她抵在阳台的护栏上,“沈南乔,这就是你当初设计嫁给我的理由?”这个女人,不爱他,不爱钱,不爱他的身份给她带来的光环和便意。他一直疑惑,为什么要非他不嫁莫北丞想,自己一定是疯了,才会在这种时候,还想听她的解释,听她道歉,听她软软的叫自己‘三哥’。然而,沈南乔只一脸平静的道:“sorry,我们离婚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