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7100000014

第14章 诗经里的假大空2

诗经里的假大空2

书名:屠刀集作者:菜九段001更新时间:2014-04-3021:00:12

作者:菜九段更新时间:2013-05-0318:54:42

而有关灭项这桩公案,自古以来就有分歧。《春秋左氏传》于僖十七年这样记载:“(夏)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尽管《左传》以为是鲁灭项,但不买账者大有人在,如《公羊》、《谷梁》传以为齐灭,于是扯皮开始了。最搞笑的是居然出现了第三方,以为《左传》、《公》、《谷》诸说均能成立,真让人哭笑不得。鲁灭抑或齐灭,历来聚讼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由于《左传》的成书年代早于《公》、《谷》,且其叙事之完整性、可信性远非《公》、《谷》可比。所以,项由鲁灭说的认可度较为普遍。例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就将项归于鲁之版图。但因未能对此说给出充分的解释,齐灭项说仍然不能彻底否决。故今人杨伯峻先生作《春秋左传注》,便不敢坐实任何一说。为什么前贤慎之又慎不敢定论的事,菜九居然完全坐实为鲁灭项,并直指其正是《诗经?鲁颂》所指之事呢。胆子是不是太大了一点?让我们把《春秋》、《左传》上的记载集中起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也顺便看看菜九的判断是想当然,还是顺理成章。

(僖十六年《春秋》)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

(僖十六年《左传》)十二月,会于淮,谋鄫,且东略也。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齐有乱!”不果城而还。

(僖十七年《春秋》)春,齐人、徐人伐英氏。

(僖十七年《左传》)十七年,春,齐人为徐伐英氏,以报娄林之役也。

(僖十七年《春秋》)夏,灭项。

(僖十七年《左传》)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僖十六年的淮之会的目的在于“谋鄫,且东略也”。整个行动的直接目的是谋鄫,最终没有搞成。不果城而还,没提是齐还,还是所有诸侯均还。从第二年齐与徐人伐英氏一事来看,即使是齐国,也没有收兵回国。因为回师、兴师、出师诸事颇为费事,不是短时间里可以完成的。因此,齐可能在城鄫不果的情况下,转而与徐人进行这样一个军事行动。接下来的事情表明,不仅齐没有直接回国,鲁也没有回国。干什么呢?就是去把项给灭了。但鲁之灭项究竟是一国单干的,还是纠集其他国家一齐干的,史无明说。然菜九以为,应该有其他国家的参与。

这个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今天的河南项城,项羽的先人就是因为受楚国之封于此而得姓,袁世凯大总统的老家也在这个地方。这个项与鲁境不接壤,两国悬隔千里,曹、宋、陈、郑诸国阻隔其间,真正是八竿子打不着,风马牛不相及也。鲁灭项而不能有,确实无道理可言。可能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公羊》、《谷梁》将灭项一事,指认为齐国所为。表面上看,鲁取项的理由并不充分。但不应忽略,齐、鲁两国素有历史纠葛,在追随齐国多年之后,鲁国当局有对内交代的压力。或许正是这种压力,使得暂踞诸侯领导地位的鲁国必须有所作为,取项之举就是在这种压力下产生的合理结果。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交代齐鲁两国的关系了。

齐鲁两国最早是周王室向东方殖民的重要据点,草创时期,两者应该是唇齿相依,而两者之间的竞争态势,在立国伊始就初见端倪。据《鲁周公世家》,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周公这个圣人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几百年前就算到鲁国最终会受到齐国的压制。后来的事态发展,印证了周公的英明。早期可能因为齐鲁两国均为东方外来户,需要互相扶持,才有可能在当地立足,因此,两国有长期联姻的传统,其关系与案例可能要远远多于人们所熟悉的秦晋之好。但两国历史给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什么秦晋之好,而是相互不买账的争斗。至少在春秋时代的历史记载中是这样。如齐与纪素不睦,鲁就联纪、联郑与齐争锋,齐则联宋、联卫、联南燕与鲁抗衡。在鲁桓公十三年,鲁、郑、纪大败齐、卫、宋、南燕联军。鲁庄公十年,鲁败齐师于长勺,又击退了齐、宋联军来犯。鲁之于齐,始终不甘居其下,兼之鲁桓公不明不白地死于齐,鲁对齐便不止是不甘,而且有宿怨。在齐大鲁小、齐强鲁弱的固有格局中,鲁国只有在鲁桓公时期,曾经一度风头较齐国为甚,但也只持续到鲁庄公初期。之前之后,基本上都是齐强鲁太多。齐襄公死,鲁欲在齐扶植亲己势力,送鲁女所生之齐公子纠回国。不料,被先行入主齐国的莒女所生的齐公子小白,即齐桓公所败。从此,鲁与齐的关系日差。而鲁国曾阻挠齐桓公回国继位这件事,与齐国结下的梁子太深,使得两国彻底翻脸。齐桓公最初搞尊王攘夷的各国联盟时,鲁因与齐国的关系大坏,就矜持地不趟这浑水。而鲁以外的其他国家差不多都加入了齐为首的这一联盟,由此显得鲁益发孤立,最后鲁国终于加入齐为盟主的这一联盟,也是形势所迫的不得已之举。鲁加入到这个联盟中的时间是鲁庄公十五年,并从此贯穿于整个齐桓公时代,也就是直到鲁僖公十七年灭项的这个时段。在这三十年间,鲁国形同齐国的跟班与马仔。想当年齐鲁两国在一个锅里吃饭,到如今分出高低贵贱,鲁国居然沦为唯齐国马首是瞻的角色。这一点,鲁国朝廷是不满意的,鲁国君臣是不满意的,鲁国人民也是不满意的,并且都是严重的不满意。而这种严重的不满意,就是鲁国当局所面临的压力。

对此不满意的情形,菜九自小就有体会。菜九早年生活过的当涂县,比起近邻马鞍山市大大不如,菜九与一班同伴动不动就嚷嚷,马鞍山以前就是我们当涂县采石镇的金家庄嘛,居然爬到我们头上去了。不服气归不服气,事实一点改变不了,今天当涂县甚至都划归马鞍山市管辖了,我们当涂人的类似不服气的心态又改变了多少呢?说不清楚,估计还会深刻地存在着。而有这种心态的又何止菜九?放眼望去,今天我们的国人常常对某些国家特别的不以为然,而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国人不以为然的国家,都有曾长期受制于我国的历史。如今它们发达了,我们就非常不爽。他们越发达,我们越不爽。而鲁国当年的不爽,要比我们今天的不爽大得多。为什么呢?因为齐国联盟的事情也太多了一点,多到什么程度呢?即以僖公之世的史料为证,综合《春秋》经传,大致是这样:

元年,城夷仪,盟于柽,盟于荦;

二年,城楚丘而封卫焉;

三年,会于阳谷,谋伐楚也;

四年,侵蔡,侵楚,伐陈;

五年,会于首止,谋宁周;

六年,伐郑新城,救许;

七年,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八年,盟于洮,谋王室也;

九年,盟于葵丘,伐晋至高梁;

十二年,城卫楚丘;

十三年,会于咸,谋救杞,戍周;

十四年,城缘陵,迁杞;

十五年,盟于牡丘,救徐;

十六年,诸侯戍周,会于淮谋鄫。

差不多年年有事。在前述一系列的国际活动中,齐国名利双收,而追随齐救难救亡的大小诸国,除了动用国力供齐驱策外,一无所获。其结果必然是促进巩固了齐的霸主地位,而令自身受到削弱。而鲁国这个迟到的入盟者,鉴于其有犯了路线错误的前科,在这些的联合行动中,理当比他国卖力得多,非如此,则不足以平息齐之不满也。然而卖力是需要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比他国更多地驱使鲁国民力。对鲁国来说,这种卖力与效忠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何况齐对鲁的敌视及领土扩张的野心,是尽人皆知的。在鲁僖公继位之前的鲁闵公元年,齐国君臣还探讨过灭鲁的可能性。只因吞鲁一事为当时形势所不允许,只得作罢。此事既见载于鲁史,则表明鲁对齐的野心是十分清楚的。如果有机会摆脱齐的控制,为自己的国家谋点利益,鲁国君臣是十分愿意做点事的。而这样的机会,终于在僖公十七年出现了。

此时,齐桓公年事已高,管仲又病笃,齐的霸主地位受到联盟内部的挑战。齐的霸权正好过了巅峰期,也该走下坡路了。此前,鲁僖公十五年宋伐曹事件,就是齐霸联盟解体的最先信号。按说,宋国出头干坏事,理应受到联盟的责罚,而且应该非常严厉。但从僖十六年诸侯会于淮,宋亦厕列其间一事看,宋或未受处罚。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齐桓公已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楚、淮夷益发不可制。为了不削弱攘夷力量,齐对于宋严重违规的行径只能姑息了事。

宋侵曹不受惩戒一事,对于素怀异志、长期不爽的鲁国无疑是一种鼓舞。眼下淮之会,诸事未谐,齐先行离会,与徐伐英氏,齐离去后,或将盟会之事交鲁主持。由鲁出面为齐主持征伐事,此前亦有过先例。如僖四年,即由鲁帅江、黄伐陈一事,即为鲁代齐行道。鲁齐表面上还是非常接近,或齐对鲁的一贯表现还是较为满意的,因此,在齐离开的情况下,是完全有可能让鲁替其主事的。从齐、徐两国曾联手伐厉不克一事看,要鲁以一国之力灭项,难度不小。但此时鲁终于抓住了齐委其主事的历史机遇,假盟主之号令,驱诸侯之师为之取项。

同类推荐
  • 盛隋风云

    盛隋风云

    历史进程悠悠,千古多少离愁。不知黑白颠倒,只是一味荒谬……是谁,解危势于倒悬?是谁,拯万民于水火?是谁,舍身家于济世?往事如烟,虽随清风荡尽,但却总有丹青妙笔,将往昔峥嵘岁月.
  • 一个好汉三百两

    一个好汉三百两

    重生北宋,身陷囹圄,人犯如何脱身?乡邻欺辱,草寇逞能,匹夫如何立足?本想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商贩,没想到却在官场飞黄腾达,面对内忧外患,张小宝表示压力山大……qq群:114079940
  • 隋末之江山美人

    隋末之江山美人

    世事终有定,离合岂无缘,且看一位现代青年的隋末行记。
  • 张子房

    张子房

    张良字子房,不过是很普通的一个名字,就像蒋平字富成一样的普通,但!如此的普通的名字,却孕育了如此不普通的人,把那所谓的强秦、强汉,都拿捏于股掌之中,真真演绎了一段旷世的历史传奇。《史记》汉高祖刘邦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诚哉斯言!
  • 读史有学问全集

    读史有学问全集

    本书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历史进行了解读:一、认识智者用智的学问;二、探求用权与治事的学问;三、研究创新求治的学问;四、考察帝王统驭的学问;五、反思进退方圆的学问;六、看待书生之勇与武夫之智的学问。
热门推荐
  • 德隅斋画品

    德隅斋画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涯

    天涯

    漫天的芦苇在西风中摇曳着,荡然如远方飘来的很箫声,每一片叶子上都被风打下秋的印记,他们不顾一切的舞动着,缺少了水份的腰肢互相地纠缠着,那样的摩擦在风中晃动着,发出一种如天如地如梦如幻如云如电如泣如诉如歌如慕的歌声,像极了行板和秦腔汉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我的星空

    你我的星空

    一段开展仓促但却维持了三年之久的恋情在一个多星期前画上了句号,“我”沉浸在了悲伤中,万般无奈之下,“我”下定决心出家,打算去往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做一个修行的喇嘛。一路上,我带着对上一段恋情的思念,途径几个地方,遇到了形形色色的过客,有可悲的人,可笑的人,可爱的人,最后我跟着寻找失踪男友的豪迈女子“V”和流浪歌手“阿呆”终于到达了松赞林寺。
  • 诸天烽火录

    诸天烽火录

    一个蹩脚魔术师,他的背后究竟藏有何种秘密?面对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物,正邪未定的组织,他该作何选择?精英人类、新神、上古之神、深渊众族、龙类、星界异兽之间永恒的战争他在其中扮演何种地位?
  • 丹武圣帝

    丹武圣帝

    炼丹,我为圣。武修,我称帝!丹武同修,大道永恒
  • 妖娆小师妹

    妖娆小师妹

    他,白日是世人敬仰的浊世佳公子。他,外面优雅,内心腹黑。她,曾是群芳榜上排名第一的奇女子。她,惊才绝艳,红颜绝世。前世,当爱情化为利刃,未婚夫竟亲手夺去她的性命。重生而来,妖娆如她,誓要改变不平的命运。当腹黑遇到妖孽,能否碰撞出爱的火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一种奋斗叫博弈

    有一种奋斗叫博弈

    人人都能读得懂的博弈策略,是在吃透了博弈论的要义,而特地为普通读者从博弈论提炼出来的精华。本书已经除掉了那些复杂地数学运算,基本上做到人人都能读懂,人人都能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书中总结了中外500位高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西文化的融合问题,试着提出的一套符合中国人特点的系统成功学,以供大家根据自己的利弊而参考之。本书就像一面让你看清自己的镜子,可以用来省视自己究竟在持续成长、原地踏步还是不断倒退?好好借此审度一下自己吧。
  • 凤女还朝,邪君宠入骨

    凤女还朝,邪君宠入骨

    谁说世上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就该躲在男人背后做柔弱小花?顾以安偏不走寻常路,驾驭神兽,炼制丹药,统统不在话下。当她在修炼的路上跌跌撞撞时,抱上了腹黑君主君洛离的大腿,从此扶摇直上。但是,这君主夫人好像不太好当?当各种麻烦找上门,顾以安大手一挥:“关门放狗!”斗贪婪伯父,斗渣男,斗各路牛鬼蛇神。顾家家主难做?顾以安偏偏要做给他们看。什么逼婚,什么纳妾,有问过她这位正牌夫人的意见?企图爬床的还没等顾以安腾出手收拾,他却一并给料理完毕了,美名其曰: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首领的甜心BOSS妻

    腹黑首领的甜心BOSS妻

    BOSS萌妻,立正稍息,跑步前进民政局,领证生娃,抱孩子……李叶桐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红本子!哎呀我去,她竟然和认识不到两个月的人结婚了?!还是个军婚?!虽然她是总裁,知道凡是要讲究效率,可是,这,也太快了吧……
  • 青春的伤口

    青春的伤口

    她声音哑哑的,在三月的夜里蔓延,透明的声线里,像是下着淡淡的沙。夕阳斜过廊檐,她站在光影里,我看不见她的脸,但我可以感觉到她脸上的忧伤,在风里,一漾一漾的。我追着火车拼命地跑,长发温柔地飞在风里。所有的无奈与忧伤都有杀那间汇成河流,滑出眼眶。卖气球的小女孩递约我水彩笔,让我在气球上写祝福,我记得我写的是:一间屋,两个人,三餐饭,风雨四季……每一次爱情都留下伤口,让青春日渐斑驳,每一页文字都给你凄艳之美,心痛,却无法停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