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7100000031

第31章 才高九斗说项羽1

才高九斗说项羽

看了这个题目,人们可能会说啦,菜九是不是老糊涂了,成语只有才高八斗,怎么被篡改为才高九斗了啊?菜九老是老了,但自认为还没有糊涂。成语确实是才高八斗,但楚霸王项羽毕竟为我们庞大的成语库贡献了取而代之、衣锦还乡、肝脑涂地、决一雌雄等众多成语,那么,为他单独创造一个新的成语,也不算太离谱。成语才高八斗,是用以比喻极高的才华。据《南史?谢灵运传》:“谢灵运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这个以比划文字见长的谢灵运,在这里所说的才,应该是文学功底,而不及其他。而即使是文学功底,谢氏可能也把自己看得过高了。谢氏叫得响的诗句,恐怕当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最。菜九很菜,且不懂文艺理论,无法分辨出文学作品的水平高下,对于许多古代名句实在看不出个好来,其中也包括谢氏的这个名句。总之,谢氏是个写诗的,项羽不以写诗见长,但也写过诗,应该算是同行。以菜九无知胆大的推测,今天知道项羽《垓下歌》的人,其数量也不知NN方倍地多于知道谢灵运任何诗歌的人。当然不能仅凭知道者多来评定作品的高下,但知道的人多,肯定不是一件失分的事。菜九小时候正在闹文革,没书可看,有一回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台湾的中学国语课本,其开卷第一篇就是项羽的《垓下歌》。推想起来,项羽的作品还是蛮受推崇的。往大里说,我们任何活着的人,可能都不敢奢望自己的作品能上到任何课本的第一篇。不仅谢灵运的作品没上过任何课本的第一篇,可能就连李白、杜甫的作品也没上过任何课本的第一篇。仅此一点,任何自视甚高的人,站出来对项羽的才能及水平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就大大地不合适嘛。

当然,菜九认为不合适又有什么屁用,世世代代的各色人等还不是发情似地在不住口地奚落项羽为天下第一大傻。而人们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印象,完全是因为鸿门宴。因为项羽在鸿门宴上没有杀了刘邦,以至于最后让刘邦逼到自刎乌江。有关鸿门宴的事,菜九说得多了,在这个地方不准备再说了,如果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鸿门宴结论与两个凡是的关系》及《鸿门宴结论与李宇春的粉丝》等篇什,方便得很哪。持项羽是个大傻瓜之论的人通常会这样说,因为这样,所以那样,于是,你就一定是个大傻瓜。其实类似的所谓逻辑推定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对待鸿门宴,就事论事可矣,推及其他、推得远了就没什么意思了。比如,人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因为菜九出生了,所以注定了他以后要死。这话绝对不会错,但又有什么意思呢?至少没什么高明可言嘛。所以,即使大家不懂鸿门宴,用这件事来推导出项羽水平低的结论也非常不合适嘛。项羽也不是神仙,他不知道后事会如何,只能见招拆招,好不容易才将一个复杂场面应付过去;而后世的这些不懂鸿门宴的人,因为知道最后的结局才异口同声指责项羽犯傻。放眼望去,人人都是诸葛亮,而仔细一推算,不过都是事后诸葛亮。看来人类的某些天性还颇可爱,这些个天性就是非常容易自满。这不,也就当了个事后诸葛亮,感觉就这么爽;如果真让人们说对了什么,那尾巴还不得翘到天上去了。就像文革我们人人都参加了,可能当时还相当来劲,知道不对头,则是在遥远的以后的事情了。只因为身在其中,脱不了干系,所以基本上没人出头当这个事后诸葛亮。

项羽的水平究竟如何,应该以司马迁所说为准。司马迁是怎么说得呢?四个字,“才气过人”。可能有人会对此直撇其嘴,轻飘飘地说啦,才气过人也好,才华横溢也好,我们平时都说惯了,没什么了不起。须知,吹捧与自我吹捧之流行,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我们今天搞年终总结,确实会非常轻易而慷慨地就说某某某高瞻远瞩啦、眼光独到啦、技艺超群啦,但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也都没把这些评价当一回事,也不应该当一回事,毕竟只是个应景的东西嘛。而司马迁下评语可不像我们今天如此随便,他老人家是深得孔夫子一字褒贬之精髓的,任何评价都是能经得住事实与历史检验的。司马迁作史,阅人无数,在菜九的印象里,得此四字评价的,仅项羽一人。而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所记的数百千人,在其所记上千年的历史中也都是可圈可点的人物,独独项羽一人得此之评,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与才高八斗相比,才气过人这几个字确实显得过于朴实了。但在司马迁那里,才气过人的含金量,决不在才高八斗之下。当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思想家评传,其中一些人闻所未闻或丝毫不与思想沾边,这就很有拉郎配凑数的意思,而这二百个思想家里居然没有刘邦与项羽,当时菜九就觉得不爽。像什么李清照、海瑞,乃至詹天佑,都列入思想家之列。对这样一个思想家评传系列,我们又能说什么呢?菜九以为,也无须多说什么了,直接改称中国杰出人物评传即可。

提到项羽,还会有人说一些大而无当、莫名其妙的话,比如项羽是个出色的战术家,但却是一个蹩脚的战略家。说这些话的人仿佛对战略战术都很精通似的,其实与菜九一样,只不过认识战略战术这几个字罢了。菜九好歹还知道,战争是人类最高级的活动,能成为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成为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其才能其智能水平之高,较之于不知战略战术为何物,只会拿其当经念的各色人等,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各位深不以项羽为然者,都应该像菜九这样,只管去对其顶礼膜拜可矣,如果要指责其水平低以显示自己水平高,最好闭上鸟嘴。

最可气的是,甚至很多讥讽项羽是个傻瓜的人,也承认项羽是一个军事天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这就有点让人看不懂了。杰出统帅是什么人啊?只能是人精啊,非凡人也。而我等这些凡人生来就是要让这类人精领着走的。为什么我们要跟着杰出统帅走呢?因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应该具有缜密的心智,这样才能保证其常常料敌机先、棋高一着;还应该有超凡的领导能力、领导艺术,这样才能知人善任、用人之长;还应该有领袖魅力,这样才能确立个人威信,使干部群体能紧密团结在他的周围,实现其战略意图;还应该有钢铁意志,过人的胆略胆识,这样才能从容面对巨大的困难而取得成功;当然还有雄才大略、明察秋毫等等非我等凡人所能尽述的品质。而项羽就是这样的人,一个杰出统帅,一个战争天才,这样一个人,即使其他方面算不上顶级高手,但比起其他人来,肯定也高出许多。大家都是人,差别咋就那么大咧?没办法,这是其才气所决定的,不服不行。有些莫名其妙的学说会无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这类差距,而这些差距并不因为你无视或漠视而消失。

可能人们又会说了,与项羽同时的韩信就比项羽高明的多。这也只能是你的想法,而不可能是项羽的或韩信的。如果韩信有把握拿下项羽,他应该怎么做呢?直接跑去跟刘邦说了:大王,你用不着与项王打得这么辛苦,我一出马就能搞定他。刘邦不是傻瓜,韩信也不是瞎子,这么简单的题目能看不出来。之所以没出现这一幕,不是古人脑筋不好使,确实是因为任谁上去都是白搭。项羽这块硬骨头,只能让刘邦拼着牙齿全崩光,也要硬着头皮啃下去。

对于这样的人,还有如此多的人说他是个大傻瓜,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说瞎话也不怕闪了舌头。因此,将项羽界定为个傻瓜的评价,如果是笑话,一定是天大的笑话;如果是误会,一定是天大的误会。所以,基本上可以将这类语言归于不是无知就是无耻之类,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而今天这类无知无耻的话居然大行其道,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耻辱。

菜九以为,其实只需举一件事,就足以说明项羽是否才高九斗。这件事就是项羽起兵之初的屠襄城之役。秦二世二年二月,项羽与其叔项梁奉召平所传的陈胜号令率部过江击秦。估计过江后,项羽立即率部西征,目标是襄城,至此年的五月,完成任务,回来销号,行军作战来回共三个月。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绩。此襄城,即今河南襄城,其地在许昌西边,距项羽渡江之处恐怕真有千里之遥。不仅路途远,而且这个地方基本上是陈胜部与秦军最后决战的地带,属于彻底沦陷的敌占区。陈胜失败后,反秦武装基本上处于守势,如果有过什么胜利,如吕臣与黥布合兵胜秦,也只是属于反围剿的胜利。项羽的胜利,则属于远征式的胜利,相当于日后刘邦战略远征的预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胜利的意义无论怎么高估都不过分。为完成这个任务,项羽所率兵马多少不详。项羽临死前说率八千子弟过江,不知这八千是与项梁所率之总和呢,还是由他带领西征的数字。在没有明显证据说明项羽率兵八千西征之前,我们不妨姑且认为项羽所率人马只是八千人中的一部分,估计这支西征队不得少于两三千人,因为,人手过少,将不利于完成任务。而两三千人,在当时只能算是一支小部队。试想就是这么一支小部队,要在人生地不熟,前无接应,旁无友军配合的情况下作战,其困难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想想项羽要在从敌占区里一路杀将过去的同时,还要自己筹措粮饷,安排宿营,这些事连想一下都觉得头大,更不用说去办了。而此时的项羽,不过二十四岁的年纪,居然一手抓生活,一手抓作战,而且两手都很硬,把这一切搞的妥妥帖帖,想不佩服都不行啊。可能有看官以为,古代行军打仗不过小菜一碟,让自己去只会干得更好,从而对项羽取得的成绩不以为然。我们姑且不说这个看法是否无知啦,但至少是犯了看人挑担不吃力的毛病。如果拿我们熟悉的事来类比,大家对这个非常不容易可能会更好体会了。试想,如果你们搞上个百把号人的旅游团队,也用不着徒步从苏州走到襄城了,徒步走到南京就可以了,还一路上有各地的导游接应,口袋里也有足够的钞票保证可以吃好喝好。结果会怎么样,估计一定狼狈不堪。一个人的成长,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以带兵而言,总要先带一个班,然后一个排、一个连、一个营、一个团,然后才能成为一个统帅。项羽起兵之前,还没有当过头头的经历,其西征时所拥有者,乃一群乌合之众,纵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其作战能力应该非常有限。而项羽就带着这群训练不足的士兵远征千里,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行军作战,部队不仅没有散伙,反而能凯旋而还。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如果才能不足以服众,部下又岂能把性命托付给你,死心塌地地跟随你流血牺牲。而项羽才能足够,所以能领着一支可能是历史上最袖珍的远征军,向敌人兵力最雄厚的地方去,并凯旋而还。这样看来,司马迁对项羽“才气过人”的评价,岂虚言哉?

同类推荐
  • 红墙见证录(二)

    红墙见证录(二)

    本书是一本中国现代史的史料。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
  • 晚清攻略

    晚清攻略

    一觉醒来,我成了李鸿章的儿子,我也成了起点的穿越一族.甲午战争还有一段时间才爆发,我还有时间,我能够像其他穿越者一样扇动蝴蝶翅膀吗?有架空却也很接近真实!
  • 中华上下五千年(2)

    中华上下五千年(2)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生在乱世

    生在乱世

    生在乱世,天降奇灾;生在乱世,帝国倾颓;生在乱世,诸侯并起;生在乱世,江山一统。新人新书,希望大家喜欢!
  • 雍正即位之谜

    雍正即位之谜

    本书是讲述清兵入关定鼎中原后的第三代皇帝。后世围绕其继位、暴死等事件传说甚多,多悖谬不实。其为政方略遭人议论处亦多,但他在位十三年,勤于政务,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不愧一代英主之名。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实离不开雍正承前启后的功用。雍正皇帝1723年至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在清朝的历史上,雍正是一个极具争议、极具传奇色彩、极具才华与胆识的帝王。雍正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实行的严厉治国政策让人评说不已,他的突然暴死,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雍正的继位,历来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你知道,我爱你

    你知道,我爱你

    放荡不羁的少女,从小生活在黑暗里,谁会来拯救她?
  • 武翎天下

    武翎天下

    是废材?还是天才?逆流而上,被上天遗弃的宠儿,看猪脚如何逆流而上,武翎天下。
  • exo之腹黑女配重生

    exo之腹黑女配重生

    当一位女生穿越到小说里当女配,还要逆袭成女主,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看文吧!
  • 海贼之幸运小丑

    海贼之幸运小丑

    黄金杰克森号上:“巴基你的红鼻子睡了一觉好像变的更红了。”by香克斯“可恶的香克斯不准叫我红鼻子,啊,又是谁在叫红鼻子?我要宰了他。”by某个小丑“哈哈哈哈!”by罗杰雷利
  • 佳人迟暮

    佳人迟暮

    她的到来,究竟是巧合,还是安排?为何她与五皇子定下了婚约,却与七皇子海誓山盟?为何她对七皇子柔情蜜意,却又帮着大皇子争权夺利?她究竟是怎样的女人?几个皇子面对权势,面对爱情,面对手足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几个人的命运,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 子夜,白昙花开

    子夜,白昙花开

    温润的脸庞,舒心的微笑,儒雅的风度。欧白昙第一次见到夏子夜时的唯一感觉便是:君子当如是。莹白的白昙花盛开在子夜,柔和的光晕,淡雅的清香,神似那如风的女子,那一瞬间的心动在心底悄然而至,一眼万年,夏子夜知道这次他是真的逃不过了。
  • 腥红之眸

    腥红之眸

    肃杀的月夜中令人恐惧的葬歌响起,随风飘荡的银发,腥红颜色的双眸,半锈的直刀,青色的苹果,金黄的残月之下,死亡在无息的涌动。
  • 橘子君女神

    橘子君女神

    “我不要,你别当我的男友。”谁见过一个帅的掉渣的鬼神大人非要你做他女朋友。“我不要帮你弄人血,鸡血可以不?要不鸭血,鸭血很补的”“我不要当女神啦!鬼神大人饶了我吧!”“一千米,我不要跑?带我飞好不好”。。。某女在鬼神大人的威逼利诱下总算成为了女神!“跟我一起走吧”鬼神大人居然让她跟他走,不要啊,我还不想死啊?。。。
  • 浮生六记∶浮生与温暖

    浮生六记∶浮生与温暖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