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7100000051

第51章 千古谁识汉贾生

千古谁识汉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唐人李商隐用这一首《贾生》诗道出了千百年来知识阶层为贾谊鸣不平的心声。在历代士人眼里,汉人贾谊是个怀才不遇的典型。而且他这个才不是一般的才,是一种足以为帝王师的才。为帝王师,为皇帝老爷支招、出谋划策,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何等的荣耀。大概就是因为贾谊,也不知引发了后世多少读书人为帝王师的无限遐想。贾谊生前支了不少招、出了不少谋,但后人公认其招其谋见用者稀,于是便由李商隐来发一浩叹。而为贾谊叹惜并不始于唐人,早在汉代,刘歆就对贾谊推崇备至,其曰:“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而其父刘向更为其深道惋惜,其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汉书?楚元王传》)

是不是因为贾谊的才华众望所归以及为其鸣冤叫屈者众,我们就应该认定贾谊受了天大的不公?会不会因为在后世的知识分子眼里,贾谊是他们的同道与榜样,便先有了一定的倾向性,所谓同气相求,在评价的时候免不了会感情用事,不问是非地向着自己人?不能排除这些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判研,应该经过充分考察,来看其生前究竟为皇帝出了什么谋,支了什么招,是否当得起后人的如此推崇。经过初步考察,菜九认为,贾谊的所谓遭遇不公,对汉代百姓来说,没准是一件大好事。

那么,贾谊的所谓不遇是怎么回事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得很清楚: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而《汉书?贾谊传》基本沿用了《史记》并下判断道:“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看来古人对贾谊的遇与不遇已没了定见,如果客观一点,不妨认可班固的看法,即谈不上遇与不遇。毕竟他出的谋、支的招,是有一些被采用了。而欲其所有的主张都被皇帝接受,那运气也太好了点,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

贾谊刚入朝廷,就在朝廷大事中取得话语权,频频为新即位的汉文帝出谋支招。按司马迁的说法,汉文帝即位之初的多项法令都是按贾谊的主张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不能算是不受重用。而当时贾谊也只有二十出头的年纪。在贾谊短短的从政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干政文字。只要仔细研读就不难发现,贾谊的进言无论其怎样千变万化,但可以一言以蔽之,即为皇帝好。而为皇帝好,是不是真的能达到目的,是不是为天下好,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其变着法子进言的核心就是为了巩固并扩张皇帝的权势,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进言与历史上的前辈韩非、李斯没什么区别。巴结权势,乃人性使然,孔夫子也说过“畏天命,畏大人”嘛。在《史记》中就有不少出于为当局着想而进言的记载,但给人的印象却是坏事多,好事少。因此,每逢菜九看到有人向当局进言,总要戴上有色眼镜看一看,还真看出几个心术不正的家伙,并认定贾谊也是其中的一个。也正是这个贾谊,不知让多少人被菜九扣上了读不懂《史记》的帽子。

菜九印象中《史记》记有几处小人进言坏了人主大节的事大致如下:周公归政成王后,有人对成王说周公想造反,陷成王于不义;有人对陈胜说故旧太放肆,有辱尊严,弄得陈胜众叛亲离,最终兵败被杀;太公家令对太公说,应该对当了皇帝的儿子行臣子礼,太公照此办了,而刘邦受之坦然,坏了皇帝自己的形象。再一个可能就是贾谊对汉文帝进言,但未能得逞。那么,贾谊的进言都是些什么呢?无非是让汉文帝削藩,众建诸侯少其力。此事因日后的吴楚七国之乱而显得非常英明。其实读书人大概忘了,天下之分还是合,在秦始皇并天下时就争论过了。李斯等人得出的结论是,周王室为什么衰落,原因就在于分封太滥,最终弄得王室本身没力量。而汉人在总结秦亡原因时,则将不分封子弟作为重要原因。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无论分也罢,不分也罢,都有各自的问题和麻烦。换言之,即使按贾谊所说去做,也未必能讨到什么好。大明王朝的建文帝就听了臣下削藩之策,弄得身败名裂。好在汉文帝没听贾谊的,否则什么下场还真不好说。再仔细分析贾谊的削藩建言,其重点是要削汉文帝叔父、堂兄、侄子们的封地,而对汉文帝的子嗣,贾谊的主张却是增加封地(《谏立淮南诸子疏》)。这种主张似乎与他再四强调的末大不掉的吁求相矛盾,其实两种主张的核心是一样的,即玩弄词藻,变着法子扩大并巩固现任皇帝的权限。因此,贾谊的小人特色,就是孜孜不倦地鼓动汉文帝将国家最大的利益划到自己名下。一言以蔽之,贾谊反对各诸侯占地多的主张不是一种制度上的改进,而是要形成怎样让与最高当权者关系最直接的亲属多占地的制度。所以说他巴结权势,一点也不冤枉他。

应该看到,贾谊的这些削藩主张在朝中有很大的杀伤力,得罪的人肯定不少。但他仗着报效最高当权者的拳拳之心,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也许有人会认为,贾谊的这些言辞可能是在私下里说的。但根据其不依不饶的进言劲头来看,他不会对众人有太多的回避,这也是众老臣联合起来反对他的原因。一个新进之人,是不是会站到众老臣的对立面?这样做是否明智?天下没有无风险的投机,投机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日后汉武帝朝的江充为了讨得天下至尊的欢心,得罪任何人都在所不惜,连武帝太子都被他得罪而逼反。像贾谊这样求进心切,肯定也会公开自己的主张。如果贾谊也是没完没了地在皇帝面前推行自己的主张,众老臣联合起来反对他正是合情合理的事。而贾谊的进说常常是不顾客观事实危言耸听地胡说一气。比如他说“今汉兴三十年矣,而天下愈屈,食至寡也”(《忧民(事势)》)。需知,秦收太半之赋,民不堪重负而反。至汉兴至文帝,始终贯彻了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赋税率约为十五分之一,远远小于孟子主张的十分之二。贾谊并非不知道这个情况,其之所以要将问题讲得严重,无非是想吸引皇帝的注意。

对贾谊的反复进言,人们不妨可以说他报国心极强,但同样也可以说其心术不正,谄媚邀宠心极盛。阻挠贾谊得势的朝臣,就是持后一种议论。现在人喜欢将贾谊策不受重视归结为保守派势力强大,那些使贾谊不遇的罪魁祸首,即司马迁所记的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往往被后世尤其是被现代学者当做是保守势力。这其实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可以肯定,绛、灌等人确有保守的倾向,而这些所谓的保守势力的话有没有一定的道理,似乎很少有人论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我们应该承认,他们反对贾谊的言辞却更切合当时的实际。之所以说以周勃、灌婴为代表的反贾言论也有更多合理的成分,就是萧规曹随原则在起作用。萧规曹随的故事最能体现汉初崇尚无为而治的精髓。联系到贾谊事件,这个故事的意义也非常大。当年汉惠帝责怪曹参不问政事,曹参问,皇帝与高祖相比谁更高明,皇帝说自己不敢比高皇帝;曹参又问,皇帝认为曹参与萧何相比谁更高明,皇帝说似不及萧何。曹参说,这不就结了,你不如高皇帝,我不如萧相国,他们俩定下的章程在运行就行,何必去干涉呢?换言之,刘邦定下来的章程,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臣子们是不想做变更的。他们自己比不了萧何,汉文帝也未必高明过刘邦,为什么要动先帝留下的政治遗产呢?在他们看来,贾谊年少轻进,想哗众取宠,乱祖宗成法,罪无可赦。因为贾谊所论,不过是李斯、秦始皇的陈词滥调,不足为奇。在当时并没有让中央政权受到外在力量的威胁的情况下,主动挑起事端,显然是有违汉初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宗旨的。

汉代秦兴,有识之士就对秦亡之鉴作过总结,并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未能封建子弟。贾谊本人也对秦不分封不以为然,他认为:“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其远者不在五百里而至;公侯地百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远者不在五十里而至。输将者不苦其劳,繇使者不伤其费,故远方人安其居,士民皆有欢乐其上,此天下之所以长久也。及秦而不然,秦不能分尺寸之地,欲尽自有之耳。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耳,十钱之费,弗轻能致也。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陈胜一动而天下振。”(《属远(事势)》)如此说来,贾本人也是主张封建的。只是贾的进言,是战国以言干进的一套,其用心不外乎窥伺人君的心理,危言耸听,以期能展其才。而贾谊的进言,恰恰违反了汉初的思维定势。殷周分封,中央最终失势,但其仍能延祚几百年,较之秦二世而亡,更为汉人所能接受。在反端未现的情况下,突然提出要削藩,岂不是弄得天下大乱。而贾谊的一套,恰好是与无为相反而行的,皇帝和大臣不为所动,应该说是正确的,而不是什么忌才。那些老臣所说的“洛阳之人”也是有出典的,即当年的苏秦就是洛阳人,以鼓唇弄舌谋求功名利禄。在这些所谓的保守派眼里,贾谊就是苏秦之流角色,可能这个看法与事实相去不远。

可以断言,贾谊进言的出发点就是瞅准了汉文帝潜在的私心,窥测皇帝人性中的弱点,并激发之,以期一下子能平步青云。以前成王臣子、陈胜臣子、太公家令都是这样讨得当权者欢心的,苏秦、韩非、李斯辈,也正是通过投其所好结最高权力的欢心的。怎奈由于汉文帝英明,他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有很多人,包括菜九一向敬佩的人都以为汉文帝后来分齐为七、分淮南为三是受到贾谊的启发。这种观点显然是菜九以为没读懂《史记》的。汉文帝后来分齐为七、分淮南为三之前,齐与淮南都因为叛乱,经汉平叛后,被汉剥夺了封爵,土地归汉中央所有,齐与淮南已经不存在了。汉是将自己的土地拿出去分成十个国家,而不是把原有的大国划小,这里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贾谊从来没有主张汉把自己的地拿出去分给别人。贾谊就是强调末大不掉,如果没有末,就不存在什么掉不掉的问题。而汉文帝的做法,显然是特地做出些末来,怎么能说是受贾谊影响呢?知识分子的虚妄性,也正在于此——硬要把不是自己的功劳说成是自己的。

总而言之,尽管贾谊的主张未被采纳,但汉文帝并没有亏待他,他个人显然还是进言的受益者,否则他凭什么一下子就从一个平头百姓,当到了长沙王太傅?这说明汉文帝还是爱惜人才的。但贾谊还很不满足,郁郁而死,这又是何苦来哉,真是天晓得。司马迁将其与屈原同传,是指二者力求报效的执着相似,至于所求是否正当,并没有开展讨论。贾谊的事迹及史公的记载,赚得千百年无数同情泪,却为贾谊本人及司马迁始料未及。菜九以为,史公赞赏的也就是那种追求强烈而已。但强烈不等于好,不等于对这一点,各位看官应切记则个。

同类推荐
  • 盛世歌舞

    盛世歌舞

    蜚声海外的古典音乐学家梁萧穿越到了箜罄帝国一个老鸨的苦逼侄儿身上。重生青楼,吟诗作对,书法弈棋,弹琴说爱,歌舞升平。这个时代是一个东晋与盛唐混合的时代,这里有东晋女扮男装祝英台、绝色才女谢道韫、富可敌国王谢族等。这里还有中唐碧玉年华杨玉环、酒鬼诗仙李白、而立之年颜真卿等。模样酷似《变3》女郎罗茜的爱琴海公国女王被梁萧的音乐所倾倒,埃及艳后甘愿做他情人。他不孟浪,却放浪形骸。他不下流,却风流儒雅。乐圣李龟年是他的手下,小书圣王献之是他的小弟,中古世界是他的音乐舞台。
  • 权柄世家

    权柄世家

    不就是做了一个和松岛姐姐亲密接触的美梦么。这也有错?梦醒后的卫祈就这么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时代。本朝第一世家子的身体里从此有了一颗格格不入的狂放的心。而这身份的背后,又是一团团迷雾。皇室,世家,无休无止的权谋争斗。英雄心,庙堂风,朝廷雨,忠臣良将热血挥洒,夺一个倾权的天下。惜白头,世家子,千金女,一路只朝着彼此的方向行去,却抵不过一路的错过。叹终身,这世间的权,这世间的名,这世间的情,这世间的爱,种种种种,抵不过这流年时光。
  • 腹黑三国

    腹黑三国

    在腹黑大时代有谁能够独善其身!猪脚口含宝玉,扛鼎三国。是刨土埋人,还是蹲坑,这是一个问题!算了看你们那么懒向刨坑这种脏活累活还是偶来做吧。“吕布,别以为你认了三个爹,偶就不知道你姓虾米!”“刘备,别装了,想当皇帝就直说,偶不会笑话你滴!”“曹操,每天写好了圣旨,还要去小皇帝那里盖印多累啊,要偶说,直接放你家里好了,反正有米有虾米区别。”“哇塞,美女耶!等等偶,偶来啦!”。。。。。。。。。。。。。。。。。双杀新人,继续书友收藏,推荐,谢谢支持。
  • 大明神州重生记

    大明神州重生记

    一个80后金融从业者因投资失败而一蹶不振,在走投无路之际遇到一位神秘贵人,在贵人的帮助下穿越回明朝,从此踏上了平灭倭寇、建立私军、发展工业、占领朝日、制霸天下的别样人生路……
  • 历史忒不靠谱儿Ⅱ:大风起兮云飞扬

    历史忒不靠谱儿Ⅱ:大风起兮云飞扬

    主要讲述了西汉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包括斩蛇起义、智过鸿门宴、汉中蓄势、彭城之战、四面楚歌、刘邦建国,以及后来的吕后纂权、文帝即位以及抗击匈奴和削藩之策等。作者把主要篇幅用于对西汉王朝的描述,着墨较多的是汉高祖刘邦,在作者的笔下,读者可以看出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热门推荐
  • 问就问吧全集

    问就问吧全集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 神财富,然而,社会日新月异,现代人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中已经离 传统文化甚远了。许多人都有过因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而尴尬的经历,多 少人想狂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品位,却又不能平息自己浮躁的心, 静读那些汗牛充栋、枯燥乏味的历史典籍。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华收入一本书中,可以使读者兴致勃勃 且最大限度地获取历经时。空变幻却仍可鉴古知今的古代文化,尽可能地 提高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此乃本书的编辑宗旨所在。摈弃枯燥乏味的传统说教,以独特的提问形式将历史文化常识活泼有 趣地呈现出来,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 腹黑霸少迷糊妻

    腹黑霸少迷糊妻

    失恋买醉,却无意中撞见了他,并且被他吃干抹净。虾米?当他的女人?失贞的人似乎是她吧?为何鸭霸的是他?悲催继续上演,糊里糊涂地卷进一场豪门恩怨,最后才发现,她早已不能全身而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序号十三与双魂者

    序号十三与双魂者

    故事开始于一座叫寂连镇的小镇,男主角梦粱因为一封信而踏上了寻找灵异事件真相的旅途,在无尽的迷雾中,他能找到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吗?一切,将会在十二卷故事中揭晓,你,准备好了吗?(梦粱:话说回来作者你之前的那部小说不写了吗?作者:哦,脚本被我的一位朋友弄丢了。梦粱:唉!可怜的肖凡桑。作者:这部小说才是真正的正戏,绝对比前一部小说精彩!梦粱:那就好,只要你不半途而废就行。)
  •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问:世人骗我,谤我,欺我,害我,何以处之?答:你便轻她,贱她,辱她,蔑她,看准时机弄死她!她是欧阳家族最小的千金小姐,前世的她被最好的朋友亲手杀死,重生归来,回到一切最初开始的地方,浴火重生,她誓要将所有的局面扭转,那些骗她,谤她,欺她,害她之人,她都要看准时机把他们弄死!“她是我的女人,刚生出来就贴了标签,只等二十年之后就过门,谁也别想抢!”某冷傲少爷一手楼着欧阳沫儿的腰,一边霸道劲十足的说着。“我喜欢的人,管她贴没贴标签,我抢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星星如梦的你

    王俊凯:星星如梦的你

    他,是圣光国的接班人,而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没有别人富裕,也没有别人高贵的气势。在一次魔法学院的偶遇,他们爱上了对方,但由于家世的背景,她知道,她配不上他,只好控制自己不在去想他,去爱他。而他,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他宁愿抛弃一切,也要和她在一起,但最后呢?他们能在一起吗?
  • 转身烈日炎炎

    转身烈日炎炎

    她以为这一生她所需要的只是亲情;她以为受过伤害的心再也不会泛起涟漪;她以为穿起男装走上朝堂将彻底摒弃女儿的多愁善感;她以为走出朝堂走向边疆将与情爱隔绝一生,却没想到是另一个开始。他以为远离朝堂会护一族平安,自己的抱负将永远只能埋葬在边疆,殊不知世事变幻莫测,一只千里外的蝴蝶震动翅膀,也会引起身侧的变化万般。他以为世间女子莫不在他的容貌下自惭形秽;他以为他这一生最大的愿望,不过有两个:一是世间庸俗的目光不再试图调戏他,二是打完仗还能找到回营的路。他以为只要找到自己牵念五年的女子,自己一定会夺得佳人芳心,最终鹣鲽情深,一生一世一双人。却原来命运总在你认为眷顾你的时候,早已将你推入深渊。
  • 影中侍者

    影中侍者

    潜伏于阴影之中,随时准备出击。栖身于黑暗之中,弹奏死亡的乐曲。刀尖上的舞者,舞出收割生命的节奏。在我们的眼里,目标永远是一具冰冷的尸体!我们是暗夜里的王者,我们是光明的送葬者!我们将正义踩在脚下。我们是刺客!
  • 商御天下

    商御天下

    他生在山村,却是豪门遗子;他身具异能,却从不欺凌弱小;他生活放荡不羁,却对所爱的人呵护备至;掌控那富可敌国的财团,在这个纷繁的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王国。
  • 红楼梦中梦之甄宝玉

    红楼梦中梦之甄宝玉

    主人公赵子涵是普通高中男生,超级迷恋红楼梦机缘之下穿越到了一个和红楼梦书中像极了的境界。可是却不是书中的贾府,而是甄府。他的新身份是甄宝玉。慢慢他发现,其他的女孩子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唯独缺少了林妹妹!这位绛珠仙草在哪里?种种谜团等他解开……在甄府赵子涵历尽繁华,在脂粉堆里面玩耍嬉戏,也渐渐感受到贾府式微,他明白大厦将倾之后的灾难后果,所以,借鉴当初熟读红楼梦的记忆,试图扭转乾坤,凭借惊人的预知能力和洞察力,加上超前的思维和有勇有谋的方略,不仅力挽狂澜,而且受到皇帝赏识,进而权倾朝野,大展宏图……
  • 缘来是你呀

    缘来是你呀

    女:我相亲都是同时聊好几个的。男:我跟你相亲后,只一心一意跟你在聊,你怎么那么不专心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