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2800000008

第8章 华服(3)

张爱玲时代是一个风气开放自由的时代,自由的风一如春天的风,吹开了群芳争艳的霓裳之花。五四以后,一批女性作家不但因自己的作品令人刮目相看,她们自身的衣食住行也像电影明星一样成为大众注目的焦点——不论陈衡哲、冯沅君、谢冰莹、凌叔华、陈学昭,还是冰心、庐隐、白薇、丁玲、萧红,她们大多有过白衣黑裙的纯真年代。随着社会地位和生活角色的变化,她们的着装也添加了更多的色彩,没有一种专门标志她们身份的服装,她们融入哪个人群,她们的服装就适应哪个人群。从一些回忆录中知道,冰心的衣着特别注重色彩的和谐与素净,她所喜欢的是“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萧红喜欢穿深色衣服,这与她在东北地主家庭长大有一定关系。有一次鲁迅对萧红说:红色的上衣要配黑色的裙子才好看。萧红与端木蕻良结婚时,穿着一件红纱底金绒花的旗袍,配了一件黑纺绸衬裙,在开衩处还镶着花边。萧红到大后方以后,又做了一件镶着金边的黑丝绒旗袍。

丁玲到延安后,毛泽东、张闻天、博古、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领导都十分器重她,夫人们争相请她吃饭。毛泽东还专门写了一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文小姐成为武将军之后,她们的时装就具有了“组织”的性质。丁玲本来也是喜欢深颜色,1920年代,她在上海与胡也频、沈从文同居时,喜欢穿红色和黑色。他们成立了“红黑出版社”,出版《红黑》杂志。姚蓬子回忆第一次见到丁玲时写道:这大眼睛的,充满了生的忧郁的丁玲,卷在一件厚重的黑大氅里,默默地坐在车窗旁边,显出一个没落贵族的寂寞和尊严——黑大氅后来演变成了灰军装,女性又一次穿上男人的衣服来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如茅盾在《风景谈》中所说,只有从发式上,才能区分出性别。丁玲、草明、宋霖、袁静、郁茹,她们先后穿上了列宁装、干部服,她们的人生价值已经不再依靠自己的衣装去体现,而是依靠“纤笔一枝谁与似”,依靠和男人一样的革命工作。

张爱玲嫌灰布军装不好看,曾经对弟弟说过类似的话:这种衣裳太刻板了,打死我也不能穿——命运又一次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服饰上反映出来,喜欢另类服装的她与那个火红的时代格格不入,只得选择离开,去了那个遥远的异乡。她晚年喜欢穿洒着竹叶的旗袍,她本人也像一片清幽的淡竹叶,从此淡出中国人的视线。

暗灰色薄呢窄裙

晚年的张爱玲最常穿一件轻便衬衫和一套暗灰色薄呢窄裙,这时候在她身上,你完全看不到当年上海滩霞飞路上那个宽袍大袖、标新立异的倩影,她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太太,用她早年对胡兰成的话说:离开你,我就只有萎谢了——她确实萎谢了,萎谢成一缕烟灰。

胡兰成曾经这样评价过张爱玲:如果拿颜色来比喻她的小说和散文,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其阴暗的一面是暗灰色——暗灰色是夜晚的颜色,是张爱玲家古墓似的清末民初老房子的颜色,是从高楼上眺望老上海时那种苍苍茫茫的颜色,这是不是就是她提到过的烟痕色?烟留下的痕迹?人生渺茫往事如烟,青烟一缕飘散之后是不留任何颜色的,烟痕色应该是烟灰色,还是灰色,一如张爱玲笔下的人生和她自己的命运。张爱玲曾经是恋衣狂,每个女人在条件许可的时候,都会有或轻或重的恋衣癖。生活在上海滩的世家,张爱玲的恋衣癖无可救药,她喜欢一切深艳明丽的颜色,那些蓝紫、赭黄、靛蓝、青黑、紫红,那些铁锈红、深粉红、苹果绿、中庸蓝、烟痕色——所有大自然的颜色在她眼里是不够的,她喜欢发现新的颜色,比如她常用一个词:珠灰——珠灰是什么颜色?是不是荷叶干枯的颜色,或者是隔夜煮蚕豆的颜色?

张爱玲是灰色的,她亦喜欢在小说中描写灰色——“曼桢在冬天去南京玩,爬山爬到一半,冻疮破了,因为她脚上只有一双瘦伶伶的半高跟灰色麂皮鞋。”暗灰色是令人厌倦的颜色,可在张爱玲笔下,它变得亲切起来,正像是她说的那句话:我爱你,是我的事,不关你的事——她不可救药地喜爱灰色,或者说是某个时段爱上它。林式同多年以后回忆他与张爱玲最后一面时写道:头上包着一块灰色的方巾,身上罩着一件近乎灰色的宽大的灯笼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飘了过来——一身灰色,而且还是无声无息地飘了过来,这多像一片纸灰。近几年,在有关张爱玲的所有书籍中,我喜欢北京出版社那一套,深色系封皮上浮动着暗灰色繁复花纹,与张爱玲的颜色十分契合。有风吹过灰色封面,拂起一页页文字,那些发生在香港、上海的红尘往事,一一沉凝于晚风中。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遗体被发现——她死得相当安静,仿佛只是睡着了,衣衫整齐,神态安详,躺在门前的一方蓝灰色地毯上,身边放着装有遗嘱的黑皮包——蓝灰色地毯,可能还有那套伴随她走过暮年的暗灰色薄呢窄裙。暗灰色,是张爱玲人生底色,在心头或是在眉头,她从来不曾明亮过。

生了冻疮的暗红薄棉袍

张爱玲曾回忆在继母管治下的日子:“只能捡继母穿剩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暗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这种伤心确实痛到骨子里,像浑身生满了冻疮的青紫与痛痒。对张爱玲来说,这是心灵的伤痛,随衣服颜色深入到身体里,“冬天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

如果不是永远的黯红,如果不是无休无止地就穿这一件,中国式的薄棉袍应该是一件很漂亮的衣服。有一张张爱玲小时候的照片,五六个本家姐妹兄弟搭肩并排,男女一律薄棉袍,每一个都非常可爱。她自己也多次表达过由衷的喜爱,“地下摇摇摆摆走着的两个小孩子,棉袍的花色相仿,一个像碎切腌菜,一个像酱菜,各人都是胸前自小而大一片深暗的油渍——”“在冬天,棉袄、棉裤、棉袍、罩袍,一个个穿得矮而肥,蹒跚地走来走去。”——就是一群毛茸茸的雏鸭?《金锁记》中长安长白是变态情欲的牺牲品,张爱玲通过衣着提前作了暗示:“在年下,一个穿着品蓝摹本缎棉袍,一个穿着葱绿遍地锦棉袍,衣服太厚了,直挺挺撑开了两臂,一般都是薄薄的两张白脸,并排站着,纸糊的人儿似的。”这使人很容易就联想到亡人灵前纸扎的童男童女,他们注定了要给那死去的灵魂陪葬。

张爱玲对暗红薄棉袍的仇恨源自于继母孙用蕃,在她的笔下,孙用蕃是一个恶妇,长年将一件暗红的薄棉袍套在张爱玲身上。文字的力量太强大了,所有的读者都认为这个后妈歹毒。我去过孙用蕃租居处,邻居反映老太太很高雅,晚年眼睛已经瞎了,却非常喜欢小孩子,靠寄卖家当过日子,却舍得给孩子吃蜜饯和糖果。不知道当年她为什么没完没了地让张爱玲穿一件暗红的薄棉袍,那些冻疮布满了张爱玲的心灵,使张爱玲在那么小的时候就写下这样可怕的句子:“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当然,华美的袍子不应该是暗红的薄棉袍之类,这类棉袍是实用的,贴心贴肺、给人温暖的那种。在《我看苏青》里她这样写道:“我有一件蓝绿的薄棉袍,已经穿得很旧,袖口都泛了色了,今年拿出来,才上身,又脱了下来,唯其因为就快坏了,更是看重它,总要等再有一件同样的颜色的,才舍得穿。”同一件薄棉袍,一件蓝绿,一件暗红,只因为不同的人给予,爱与恨便由此生发。其实张爱玲几乎没喜欢过任何人,她视世人如同路边荒草;却总有那么多人喜欢她,把她当成幽谷芳草——

赤刮剌新的宝蓝色绸袍

当年,柯灵为了张爱玲话剧《倾城之恋》的上演四处奔走,张爱玲感念在心,事后送了柯灵一匹宝蓝色的绸袍料。柯灵拿来做了皮袍面子,穿在身上很显眼,让导演桑弧很眼红,桑弧用上海话说:赤刮剌新的末——

想象中的宝蓝色应该是高贵的颜色,是比夏威夷蓝天还要深邃的那种蓝,生活中很少见到那种明媚的蓝,也许就是我女儿爱喝的百事可乐上的那种颜色。张爱玲爱死了这种颜色,爱屋及乌,她要把这片吉祥的颜色赠送给所有有惠于她的人。当年胡兰成来访,她就穿着一身宝蓝色绸衣,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脸像月光那样柔和——房间里家具虽然摆设简单,但很整洁,一种新鲜明亮几乎是带刺激性的色彩,非常华贵,这就是宝蓝色的感觉,这种贵族品位竟然使这位见惯豪华场面的伪政府官员惊诧。有一张照片,张爱玲站在常德公寓宽大无比的阳台上,一身宝蓝色的旗袍,头微微上仰,注视着斜上方那片蓝蓝的天空,用郭敬明的文字来形容,就是“以45度斜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一个才女的傲气与韵致,在这里发挥到极致。

宝蓝色应该不适合家居——有一次张爱玲去苏青家,旗袍外面罩件前清滚边短袄,颜色是宝蓝配果绿,把人看得两眼发直,她一向喜欢如此对照。电视剧《她从海上来》有一个场景:张爱玲刷的一声把窗帘拉开,整个光线泼洒进来,窗外是上海的天际云影,胡兰成一下子呆住了:今天未施脂粉的她清浅淡雅,还原了张爱玲本来的面貌。在窗前的云影霞光间,一袭宝蓝色衣裤,足以让满室生辉。李安的《色戒》亦是如此,忘不掉一个细小的情节,汤唯饰演的王佳芝,灰色大衣下穿着宝蓝色烫金旗袍,匆匆走过一条马路——之前看张爱玲的《色戒》原着,并没有想过有一天,真的会有这样的影像,完美地还原了小说中的细节。李安镜头里王佳芝的美不是那个穿着漂亮的旧式旗袍、坐在桌前打麻将的女人,而是那个戴着灰色宽边帽子、穿着灰色大衣、底下露出蓝色的旗袍裙边、大衣的纽扣全都扣紧、腰间的衣带扎紧、迈着细小步子的风姿绰约的女子。她的美是张爱玲给予的,无与伦比,像线装书上的词牌——虞美人或如梦令。

有人说诗词也是有色彩的,秦观是蓝绿色的,柳永是宝蓝色的,纳兰是银灰色的——如果这样以此类推,城市也是有色彩的,北平是赭红色的,长安是金黄色的,金陵是暗绿色的,而张爱玲生活的老上海,那肯定是“赤刮剌新的”宝蓝色。

翡翠绿天鹅绒斗篷

张爱玲在《茉莉香片》中写过翡翠绿天鹅绒斗篷,这种斗篷在《色戒》中也描写过,那种黑呢斗篷,是汪伪官太太在“孤岛”时期最时髦的装束。

翡翠绿天鹅绒斗篷穿起来应该比黑呢斗篷更大气,起码在张爱玲笔下是如此:“云开处,冬天的微黄的月亮出来了,白苍苍的天与海在丹朱身后张开云母石屏风。她披着翡翠绿天鹅绒斗篷,上面连着风兜,风兜的里子是白色天鹅绒。在严冬她也喜欢穿白的,因为白色和她黝黯的皮肤是鲜明的对照。传庆从来没看见过她这么盛装过。”其实,天鹅绒斗篷实质上就是一件漂亮的翡翠绿的风衣,张爱玲接下去写道:“风越发猖狂,把她的斗篷涨得圆鼓鼓的,直飘到她头上去,她底下穿着一件绿阴阴的白丝绒长袍,乍一看,那斗篷浮在空中,仿佛一柄偌大的降落伞,伞底下飘飘荡荡坠着她莹白的身躯——是月宫里派来的伞兵么?”

不管《茉莉香片》还是《色戒》,斗篷的出现都很漂亮很大气,李安可能深知汤唯的缺陷,就没有让她穿斗篷,似乎也知道她穿旗袍与《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别苗头”一定要吃亏,所以他很聪明地为汤唯加了一件风衣,这一加,就让汤唯风华绝代。

在很多导演的想象中,老上海的女人都应该穿旗袍。他们不知道,老上海的女人其实也爱穿洋装。如果仔细看过许多1930年代的老照片,你就会发现,当时时髦一点的中产阶级女性,最时兴的打扮是学外国电影里的女演员装扮,什么西裤、短袖的白衬衫、风衣,搭配西式的帽子,手套也是点睛之笔。那时候青年男女爱看的美国电影《卡萨布兰卡》里,英格丽·褒曼穿的就是一袭风衣。自信的女人应该都敢穿风衣,因为风衣把曲线都遮掩起来,比拼的全是气质。再明艳性感的女人,一穿上风衣,也会顿时幽婉几分,举手投足就会不一样起来。穿风衣的女人风尘仆仆,心事重重,不是那种等人观赏的穿旗袍的尤物,却像是一个随时随地愿意与心爱男子私奔天涯的情人。没过膝盖的风衣下摆,有一种大而无心的风雅,那份美是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随风起舞。

李安很聪明,她不让汤唯穿斗篷改穿风衣,这一招太聪明太懂女人,他六年的软饭没有白吃。汤唯烫着刚到颈项的卷发、露出美丽的额头、戴一顶小圆帽,再穿上那一袭风衣,一回眸的神态温婉动人、倾国倾城——她只有这样穿,只能这样穿,所以汤唯才能一红惊艳,换作任何女人都不行——经典的造型,就在那不可重现的一瞬间,不是谁都可以复制的。

喇叭袖唐装单衫

张爱玲从来没写过家中女佣的着装,无论是何干还是疤丫丫,我们都不知道她们穿什么衣裳——可能在张爱玲眼里,合肥乡下女佣的衣着乏善可陈——只是有一次,她自己也穿着一件喇叭袖唐装单衫,可能想冒充工农。那时她家女佣早已回乡下闹革命了,否则的话她完全可以向她们借一件。

那是1950年或1951年,正是“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年代,张爱玲还没有去香港,那时候实行配给制,配给布,发给她一段湖色土布,一段雪青洋纱,她就拿去做了一件喇叭袖唐装单衫,一条裤子。排队去登记户口,就穿着这套家常衫裤。街边人行道上撂着一张巷堂小学教室里那种黄漆小书桌,穿草黄制服的大汉伛偻着伏在桌上写字,西北口音,似是老八路提干。轮到她,大汉一抬头见是个老乡妇女,便道:认识字吗?张爱玲一愣,忍不住窃笑起来,咕哝了一声:认识——心里一时惊喜交集。她一点不像个知识分子,像个老乡妇女,这可能正是她想要做的人,工农群众那时候多吃香啊,知识分子远比不上,搁前几年,上海滩最出名的美女作家你把她当成老乡妇女,还问她识不识字?张爱玲不骂你小赤佬也会给你两白果——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生存是一种本能,就算张爱玲这样心比天高的人,也不得不低下眉眼,心里暗暗感谢那身喇叭袖唐装单衫吧——它成了她的保护装,一如战士身上的迷彩服。

那时候老乡妇女穿得就这么好吗?我颇为怀疑——喇叭袖,又是唐装,又是单衫,还是湖色的,尽管是土布,也够让人神往的。后来我想到毕竟是十里洋场上海滩,也就释然。其实中国民间,最重礼数,穿衣是最重要的礼节,再穷困的乡下妇女,也有一件出客衣裳,不是为自己,也是为尊重他人——胡兰成曾说:“中国是民间亦贵,因为人世有礼。我母亲在家着短袄长裤,但出台门到溪边浣衣必系裙子,在堂前纺棉花亦系裙子,不但对外客,连族中长辈、堂房叔伯经过台门外进来檐头坐坐,她亦奉茶尽敬。”

同类推荐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 江上抗倭

    江上抗倭

    这本绘图本《江上抗倭》(江上,江阴别称),描绘明朝江南(以江阴为主)抗倭的历史,着重描述嘉靖江阴知县钱錞率领兵民抗击倭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本书分主体和附属两部分内容,主体内容图文并茂,适合所有读者阅读;附属内容(褐色文字)是抗倭历史资料,和主体内容基本对应,适合爱好、研究明朝抗倭历史的读者阅读。这是一本老少咸宜、俗雅兼备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读物。
  • 绿叶对根的怀念

    绿叶对根的怀念

    “失去家园的人,将在何处安身?”这积于岁月,发于无端的感慨,与荷尔德林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意中构成了精神意义上的一问一答。尽管一个是文学界公认的大师,一个是身边的普通朋友,但有条秘密通道,似乎一直在中间沟通着这些共同漂泊的灵魂。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求索,唤醒了我们血液里骨髓里的故乡情结。
  • 徐志摩诗歌全集

    徐志摩诗歌全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热门推荐
  • 剑动诸天

    剑动诸天

    一个家境贫穷的少年,踏上武者之路,偶然间获得一把木剑,就此开始他的强者之旅,且看他如何剑动诸天!《剑动诸天》书友群欢迎加入《剑动诸天》书友群,群号码:541264436,欢迎各位加入。
  • 叩关问天

    叩关问天

    为何总有生死别离,万灵皆可数生息?为何始终归轮回路,而忘却前世今生?为何万古紧闭天门,杜绝所有飞升者?我要拔剑踏空前去,叩关......问天!一卷神秘兽皮,暗流涌动乱四方;一个虫洞隧道,空前绝后现荒漠;一滴极悲苦水,千古生灵来认主;莫邪自踏空而来,万千世界皆颤栗,各方诸侯皆讨伐,欲屠杀他而后快!为了她,莫邪搅乱三界六道,持剑指天,霸道直言:老天,也不能主宰我的命运!
  • 海国春秋

    海国春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本书将康熙皇帝教子理念的精华,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家教案例结合起来,分为五篇,其内容包括:治学态度、读书方法、道德修养、完善性格、待人处世等篇。
  • TFBOYS之深我十年

    TFBOYS之深我十年

    他们是TFBOYS,她古陌是世界首富的女儿,她来到来重庆,在这里和她小时候的两个朋友生活了下来,在这里发生了让她们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因为这样她们对他们有了爱恋,可是也有了恨,最后她们该何去何从?
  • 悲风世界

    悲风世界

    想看都市文,请点击这里;想看修仙文,请点击这里;想看无限文,也请点击这里。这里有你想看的一切!
  • 平妃

    平妃

    虽贵为天子,他却总是宠爱地看我,他总是温柔地微笑,他不嫌弃我的身体吗?他爱我这个人吗?男人与女人的爱情游戏中,我的心,开始心甘情愿的沦陷。后宫佳丽三千如何?只要你独宠我一人。宫廷险恶万千如何?只要你相信我一人。可是,原来一切都是可耻的阴谋,一切都是丑陋的谎言!他欺骗了我!我的身体、我的灵魂、我的心!我不但是众人手中争权夺利的棋子,亦是他手中稳固江山的筹码!迷雾散去时,真相如刀,刺得我鲜血淋漓,伤我最深,竟是我最爱的人。
  • 泣魂强者之路

    泣魂强者之路

    在岚风大陆上,人们都以学武为主,这个世界的气以灵气为主,只有修炼了灵力才能长生,更有甚者有移山填海之大能,所以形成了人人崇尚实力的文化,要想问鼎世界的巅峰,唯有强大的实力;要想不被别人踩在脚下,唯有有强大的实力;要想斜眼看世界,也唯有强大的实力。且冷泣魂如何体验人生百态,又将如何斜眼看世界,又如何走上强者之路。
  • 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

    温总理推崇备至的两本书:《沉思录》:给您浮躁的心灵带去宁静的思考的伟大著作;《道德情操论》:全面系统地剖析人类情感的传世佳作。在市场经济变革大潮中的今天,这两本书能给人们浮躁的心灵带来宁静和思考,本书将这两本书合而为一,一本在握,即可以领略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