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4500000012

第12章 追溯灿烂的艺术文化(5)

第一个故事是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赛开始于公元前776年,起源于一场事关爱情和王位的争斗。波沙国的国王艾诺麦,只有一个女儿基皮达米娅。父王为给她挑选一位文武双全的佳婿,诏令应选青年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公主的恋人皮罗西获胜,因此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盛大的典礼,有战车、角力等运动竞技,由此就创立了古代奥运会。

第二个故事说,希腊的大力士赫拉克利斯击败了其他神以后,便在奥林匹亚举行体育比赛,以祭奠他的父亲宙斯神,由此形成了古代奥运会。

第三个故事说,赫拉克利斯与他的兄弟们因发生争吵,而在奥林匹亚山下比武较量,由此逐渐发展为古代运动会。

还有个传说是,有一个叫克库洛希的英雄打败了伊利伊王奥格亚史。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在奥林匹亚这个地方举行赛跑会,距离为600英尺,优胜者会被戴上一顶用橄榄枝编织的桂冠,以示奖励。这则神话故事就把古代奥运会说成是由克库洛希创办和开始的。

关于神的传说固然不足深信,但奥林匹克起源的真正原因,却也不得而知。

红十字会的标志来源之谜

国际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之红十字标志是否与宗教的十字架有关系?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

有的学者认为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是由古代流行于中东和欧洲的十字形木架演变来的。1985年8月25日《文摘报》公布了一篇资料,标题是《十字架的由来与发展》。这篇资料十分明确地指出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是从最早流行于古代中东和欧洲的处罚逃跑或敢于反抗的奴隶的十字形木架逐渐演变过来的。

《福建日报》1985年12月24日一篇题为《话说十字架》的文章,也指出了红十字会之红十字标志起源于罗马帝国的刑具。《话说十字架》说:“这样,十字架由刑具逐渐演变为基督教的标志,后又成为伤兵救护的徽号,代表了人道主义与中立。今天,它也成了医疗救护事业的标志。”照此说来,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与宗教的十字架确有关系了。

另一种说法是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与宗教的十字架没有关系。1986年1月的《中国红十字》刊物和同年同月的《福州晚报》均载文指出了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与宗教的十字架没关系。根据是《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第三十八条规定:“为对瑞士表示敬意,白底红十字旗样,系将其联邦国旗翻转而成者。”这确实充分证明红十字旗并非起源于宗教的十字架。

但是,不光是瑞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旗中,也包含有这种十字架图案。

至于瑞士国旗中的十字图案是否取自宗教的十字架,不得而知。如果不是,那自然证明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与宗教十字架无关;如果是,或者无有力证据证明不是,那么红十字标志还是间接地起源于宗教的十字架。

因此说,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到底与宗教的十字架有没有关系,仍需学术界深入探讨。

荷马及其史诗之说

约在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之间,古希腊产生了两部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的《伊利亚特》描述的就是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一般认为,对这两部史诗进行整理和加工的作者为公元前8世纪的荷马,他是一个到处演唱的盲人歌手。因此,后人把这两部史诗统称为荷马史诗。

尽管荷马所描绘的特洛伊古城已被考古学家所发掘,其真实性已不容怀疑。但是,对于荷马的有无以及两部史诗的形成,仍然没有公认的结论。

公元前7(或6)世纪留下来的一首古诗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荷马是)住在契奥斯岛(爱琴海中一个岛)的一个盲人。”可是这种说法无法考证,所以近3000年来,一直受到文学界的怀疑。在两部史诗中,有关荷马生平事迹的线索也少得可怜。

而关于荷马史诗的形成,目前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短歌说。德国学者沃尔夫指出:史诗从公元前10世纪左右开始形成,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口头相传,直至公元前6世纪,才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两部史诗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曾作为独立的诗篇由歌手们演唱。因此,《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最终写成时,当是许多歌手的集体创作,是一大批短歌的缀辑。

第二种是统一说。德国学者尼奇认为,荷马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吟唱诗人,因为史诗有统一的艺术结构和艺术风格。他认为,荷马史诗中的极微小的矛盾,不足以证明两部史诗是由几个人参与创作的。

第三种是基本核心说。这种说法认为,两部史诗既不是一连串的各自分开的民间诗歌的汇编,也不是出于一位大诗人的手笔,而是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由许多民间诗人对它不断地进行增删、修饰,最后似应由一位大诗人,比如说荷马,进行加工整理而成。

羊皮纸典籍的保存和流传之谜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既没有纸,也没有印刷术,人们用羽毛或芦管当笔蘸墨水在羊皮纸上写字,然后装帧成册。谁要想得到一本书,一般的办法就是抄。

公元6~10世纪,这是欧洲的黑暗时代,长期积聚起来的希腊罗马的书籍宝库,经过无数次兵燹、劫掠、焚毁、刮削、虫蛀、霉烂,其损失无法估算。尽管如此,多数古代希腊罗马羊皮纸典籍还是保存流传了下来,成为今天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

那么,这些古籍是如何逃过了无数次的兵燹、劫掠、焚毁、刮削、虫蛀、霉烂的破坏而保存和流传下来了的呢?

有一种意见认为,古希腊和罗马许多典籍得以保存和流传,这首先要归功于修道院的抄录修士。通过修士们的抄录和教会收集,很多古籍保存和流传下来了。

这种说法值得怀疑,因为:第一,有不少古籍早在日耳曼人攻占罗马城之前就佚亡或流失到外邦去了;第二,有些书,由于犯禁而没有抄写,或者即使抄了又被刮掉、销毁;第三,不少书在抄成后又散失了;第四,由于羊皮纸来之不易,也有刮掉库存古籍用以抄教会书籍的。

有的学者认为,阿拉伯人在保存希腊和罗马羊皮纸典籍上立了头功。自公元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扩张过程中,攻占了地中海沿岸大片原属希腊罗马统治的区域,直接接收了大量珍贵的希腊和罗马古籍。

还有人认为希腊古文献的最大保存者是拜占庭。在西欧黑暗时代,大量羊皮纸典籍遭毁,而无数古代书籍被拜占庭保存着。

上述各种说法对于解释“古希腊和罗马羊皮纸典籍是如何保存和流传下来的”这个问题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能作为最确切的定论。对于该问题的最终解答,还须进一步的考证。

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何意味

蒙娜丽莎嘴角的神秘微笑吸引了无数人,听说就连拿破仑和戴高乐都为之痴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女子的微笑有着不朽的魅力呢?

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利文斯通博士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的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的表情神秘莫测。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临摹《蒙娜丽莎》,描绘口部时便要望着别处。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回答则将此问题与画家的实际状况联系起来,他认为达·芬奇一直与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很怀念,他在模特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了母亲般的微笑,这微笑唤起了他的深情,画家最终将自己的感情用高超的技艺呈现在画布上,造就了画作非凡的魅力。

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儿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刚得过一场中风,请看,她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英国医生肯尼思·基友博士相信蒙娜丽莎怀孕了。他的根据是: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皮肤鲜嫩,双手交叉着放在腹部。

可是这些,也都仅仅是猜测而已。

《清明上河图》之谜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清明上河图》真迹是如何现世的?它的作者张择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厘米。根据专家统计,《清明上河图》共画有人物684人,牲畜96头,房屋122间,树木174株,船25艘,车15辆,轿8顶。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如此巨制一定是有寓意的。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

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清明节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即“清明盛世之意”。

研究《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就有这么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有什么含义呢?

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对于张择端的身世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北宋人,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南宋人,还有专家学者认为张择端是金代人。

看来,《清明上河图》确实是一幅多谜的作品。

同类推荐
  •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自古始,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其“五花八门”的知识海洋里,所包括的学问和知识,的确是多方面的,其内容,亦是非常丰富多彩多趣的。《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能够适应不同层次或曰多层次的需要,人们读了《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会感受到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是比较强的,并且会使人感到从书里能够得到许多有益而又有趣的知识。
  •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科普读物,它熔古铸今,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新疆传统饮食文化,从冰封雪域到沙漠绿洲,从千里草原到山区田园,书中以近千张精美的图片及优美的文字再现了新疆7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饮食风情,并展示了当代清真美食,绘就了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的发展画卷。
热门推荐
  • 噬魂神决

    噬魂神决

    人有三魂七魄,当一个背负仇恨的男孩,转世重生后先天多出一魂一魄,会走就怎样的传奇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弑天为尊

    弑天为尊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血染沙场气贯虹,捐躯为国是英雄。沙场男儿,血染长天,头可断,血可流,国家不能破,提起长矛,怒斩外敌,横扫千军,势不可挡。“杀!”“为了国家,为了荣耀,斩尽一切敌人,拼尽最后一滴血。”
  • 莫再恋那桃花姬

    莫再恋那桃花姬

    【+研墨Q1963236769,备注你是读者+你的昵称】十五岁,他认识了她。“你叫什么名字?”他问她。“桃花姬。”她淡淡的回答之后,他和她在一起就是八年。23岁,他起兵谋反,她为他招兵买马,为他出谋划策,为他上战场……甚至,为他去死。------------------------------------------------------------“只恨生不逢时,但愿来时再会。今生辜负,明世定相还。叹那声物是人非,许后日白头偕老。”他挥墨写下这首诗,不禁潸然泪下,又望着窗外,喃喃道,“我一直在这里等你…"
  • 重生之超商帝国

    重生之超商帝国

    醉酒之后马路狂奔,只为买一包香烟,却不了飞来横祸,重生回到两年前,为了不走上前世的悲惨道路,苏离利用自己前世经验,以及变异的灵魂,逐渐向着一个超级商人的道路前进!文化、娱乐、军事、殖民……金钱、美女统统霸占!更多精彩,更强大的苏离,尽在超商帝国!
  • 盗墓之终极与长生

    盗墓之终极与长生

    什么?他是张起灵的妹妹?!秘密人物暗中守护,新人物登场。吴邪经历人生性格大改变,是天真依旧还是杀伐决断。
  • 冷宫欢:暴君的逃妃

    冷宫欢:暴君的逃妃

    她行事谨慎,如履薄冰,但却为了那一丝出宫的希望,甘愿沦为他手中的棋子。“你说过的,你登基之日,便是我自由之时,君无戏言。”“朕是说过,可那时朕还不是天子。”一朝登基,他封了别的女子为后;立了心爱的女子为妃;而她却在天牢里命悬一线。他断了她所有的希望,只为把她困在自己身旁。身中利箭,万念俱灰,心里没有一丝光亮,她掉进了冰凉刺骨的潭水。紧跟在后面的他,伸手却没有抓住强风下狠坠的身影,那个阴晴不定,心狠手辣的男人,终于失声痛哭……再见,她的青丝却是化成了白发……一世相守,是梦,是幻,是魂飞魄散?
  • 逆战:启示录

    逆战:启示录

    暴风在广袤的大地上俯冲,堆积成山的血味钻进鼻孔。不愿抗争命运的人啊...却被斗争的血染的黑红。熟悉鲜活的名字都一个个的消逝了...可我到底有什么不同?只是想简单的度过这一生...却总是有人鼓动,逐鹿群雄。亦或许...一开始,就是那无形的手在拨动。那从中,自有窥视的瞳。PS:本文采用《逆战》官方背景,希望大家喜欢。
  • 光灵学院

    光灵学院

    星空世界会遭遇怎样的危机?和谐的十二宫星座又会发生怎样的异变?神奇异能、谷中基地,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教皇星的突变,暗黑联盟崛起。光灵学院的学生们遭遇重大考验。详情请看《光灵学院》~
  • 不完美的黑天使

    不完美的黑天使

    这个世界是否存有天使,如果有,和天使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我感觉忘记了什么……”“我不记得了……”
  • 上古世纪之狼孩

    上古世纪之狼孩

    海瑞斯有两个家庭,第一个家族他不确定在他们身边待了多久,也许是他刚出生就被他们遗弃。第二个家族他与他们之间本应毫无交集,海瑞斯却在它们身边感受到了温暖,可惜的是这种亲密的感觉并未持续多久就宣告终结,从此以后他是一个孤儿,更是王子身边的守护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