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5300000002

第2章 科学家的故事(2)

《水经注》一书中拥有大量的历史资料,许多当时人的行动,当时的事件在《水经注》中都有记载。例如,《水经注》中介绍了当时的一种酒——桑落酒及其具体制作过程。后来人们经过与其他文献的核对,知道了这种酒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的确十分有名,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酿酒技术及其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对考古学的研究,《水经注》也有帮助。1980年初,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阴山西段发现了成千上万幅岩画。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岩画中一部分虎、马图形和鹿、马蹄印是在北魏以前雕刻的。这些岩画的再次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水经注》。在古代曾有大量佛塔建筑,后世多有毁坏。《水经注》这方面的记载在考古发掘工作中帮了大忙。如《水经注》卷十六曾详细记载了洛阳永宁寺的九层浮屠塔,在20世纪70年代的发掘中就利用了《水经注》的资料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考古结果的数据与《水经注》的数字材料基本吻合,再次说明了《水经注》内容的翔实可靠。

《水经注》自成书后,经过了北魏末到隋朝统一这一段战火年代得以保存下来。隋唐时期一直作为官书藏书,唐朝中期以后逐渐流入民间,以后历代研究者层出不穷,到了明末清初形成了一项专门的学问——“郦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学者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有几种新版本的《水经注》问世,白话全译本的《水经注》也已经出版发行。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对这本书产生兴趣,进而把“郦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为我国的建设发展服务。

《水经注》不但是研究我国水系的专著,而且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地理文献,同时还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它的文学价值使其作者郦道元被认为是我国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其文风对后世,特别对柳宗元等人山水游记写景手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郦道元正是凭着自己的行动以及坚韧不拔的求实精神,不轻信盲从古人、对大量山川进行实地勘察,才写出了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水经注》。

玄奘西行

2003年,考古人员在尼泊尔西南部发现了一座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古代都城遗址。经鉴定,该遗址就是我国1300多年前的著作《大唐西域记》中所记载的著名的科利雅王国的都城,这里的国王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叔叔。此前,《大唐西域记》也曾被用作考古发掘的文献指导书,根据它所提供的线索,考古人员对著名的印度那烂陀寺、圣地王舍城、鹿野苑古刹等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

玄奘是隋末唐初人,12岁时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当时,佛教内部派别甚多,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解释分歧甚大,长期争论不休。玄奘为了钻研佛经,曾到河南、四川、陕西、湖北、河北等地,向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高僧请教,成为国内有名的佛学家。但他仍深感要改变佛教界众说纷纭的局面,必须到佛家发祥地——印度去取得佛教经典。

公元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孤身踏上万里征途,开始了他的西行。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五天四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大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受到高昌国王的礼遇和赞助。此后,玄奘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沿大清池(今古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来到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在这里,玄奘巧遇西突厥叶护可汗,并得到可汗的帮助。玄奘继续前进,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吐火罗(今阿富汗北境内),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迦毕试国(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健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了印度。

当时的印度小国林立,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分,史称五印度或五天竺。玄奘先到北印度,在那里拜望高僧,巡礼佛教圣地,跋涉数千里,经历十余国,进入恒河流域的中印度。在中印度,历史悠久的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拥有全印度规模最大、居印度千万所寺院之首的那烂陀寺,这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玄奘西行求法的目的地。

玄奘在那烂陀寺留学5年,向寺主持、当时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瑜珈论》等,又研究了寺中收藏的佛教典籍,兼学梵文和印度很多的方言。后到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游学,足迹几乎遍及全印度。玄奘的学识受到印度僧俗的极大敬重,也引起了许多国王的景仰,这其中就包括印度史上著名的戒日王。戒日王召见玄奘,下令在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卡瑙吉)举行盛大的****,命玄奘为主讲人,五印度18国国王、官员及僧人6000人前来与会,大家倾听玄奘的议论,深为他的精辟而渊博的知识所折服,玄奘因而获得了“大乘天”的尊称,名震印度。

公元643年春天,玄奘谢绝了戒日王和那烂陀寺众僧的挽留,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

玄奘虽然是出于宗教的目的前往印度的,但是和他本人的初衷不同的是,后代的学者最感兴趣的却是他的旅行。在19年中,玄奘行程5万里,游历了110个国家,特别是回国后,应唐太宗要求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最后经玄奘亲手校订的一部伟大著作《大唐西域记》,是这位旅行家对世界探险史的重要贡献。这部著作共12卷,10万多字,真实地记述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和由传闻得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的地理位置、山脉河流、地形气候、交通城市、风土习俗、物产资源、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等情况,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地区及我国新疆的最为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一个人要想成功,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是必不可少的。正因为怀着执著地追求,玄奘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壮举,并最终成为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史的一个象征。正因为怀着坚定的信念,玄奘从一个小和尚成长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宗教家、大旅行家、大翻译家。

沈括的地理学成就

在我国北宋时代,出了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沈括。

沈括于公元1031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镇江)、四川简州(今简阳)和京城开封等地,有机会接触社会,对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有所了解,增长了不少见识。

沈括24岁开始踏上仕途,做了海州沭阳县(在今江苏省)主簿。在这里,沈括主持了治理沭水的工程,他组织几万民工,修筑渠堰,不仅消除了当地人民的水灾威胁,而且还开垦出了七千顷良田,改变了沭阳的面貌。此后,沈括历任东海(在今江苏省)、宁国(在今安徽省)、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等县县令。在任宁国县令的时候,他积极倡导并主持在今安徽芜湖地区修筑规模宏大的万春圩,开辟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良田,同时还写了《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关于圩田方面的著作。

沈括33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被推荐到京师做官。因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他有机会读到了更多的皇家藏书,充实了自己的学识。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变法运动。沈括积极参与变法运动,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担任过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许多重要官职。几年后,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也被诬劾贬官。

在延州(今陕西省延安一带)做地方官时,沈括曾经考察研究过那里的石油矿藏和用途。他利用石油不容易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的特点,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比以前的石漆、石脂水、猛火油、火油、石脑油、石烛等名称都贴切得多。

公元1072年,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建设并亲自测量了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共840多里河段的地势。他采用“分层筑堰法”,把汴渠分成许多段,分层筑成台阶形的堤堰,引水灌注,然后逐级测量各段水面,累计各段的差,测得开封和泗州之间地势高度相差是19丈多。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准高度测量,比欧洲18世纪初开始进行的水准高度测量早了600多年。

公元1074年,沈括察访浙东并游览雁荡山。在观察了雁荡山诸峰的地貌特点后,沈括分析了它们的成因,明确地指出这是由于水流侵蚀作用的结果。沈括还观察研究了从地下发掘出来的类似竹笋以及桃核、芦根、松树、鱼蟹等各种各样的化石,明确指出它们是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迹,并且根据化石推论了古代的自然环境。

公元1076年,沈括奉旨编绘《天下州县图》。他查阅了大量档案文件和图书,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制图史上的巨作——《守令图》。这部图集共有20幅地图,包括一幅高一丈二尺、宽一丈的大图,一幅小图和18幅各路图。各路图的分幅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十八路制划分,每路一幅,比例尺为二寸折百里,约合九十万分之一。图的地域范围为当时朝廷实际控制的区域,图名《守令图》即由此而来,也就是设有守、令等官职的地方的地图。在制图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等九法,这和西晋裴秀发明的制图六体是大体一致的。他还把四面八方细分成24个方位,使图的精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我国古代地图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1089年,沈括定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东郊)梦溪园,在此安度晚年。沈括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这部书是沈括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等知识共600余条。其中200余条属于科学技术方面,记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在书中,沈括正确论述了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是远古时代的海滨,而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漳水、滹沱河、桑乾河等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

实践出真知。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只有当自己亲自去实践过才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正是凭着钻研精神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沈括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人物。他的《梦溪笔谈》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库,像活字印刷、水法炼钢等重要成果,就是由这本书记录并留传下来的。

郑和航海图

600多年前,在绝大多数国家还视海洋为畏途、视远航如梦想的时候,我国历史上的著名航海家郑和就开始了史诗般的航程。

郑和出生于1371年,原姓马,字三保。12岁时被抓入宫中给燕王朱棣当侍童。朱棣当皇帝后,被升为内宫监太监,并赐姓郑,又称“三保太监”。明成祖朱棣为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扩大其政治影响,恢复了元代中断的海上交通。郑和懂阿拉伯语,受到朱棣的重用,派他率船队七下西洋。那时所谓西洋,是泛指我国南海以西的广大地域,包括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区在内。郑和多次统率水手、军卒、医官、买办等约两万人,分乘宝船百余艘,浩浩荡荡,比起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三艘载重不到百吨的船,规模大得多。从1405年到1433年,七次航行前后用了28年时间,历经37个国家。郑和是我国第一个横渡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的人,比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71年葡萄牙人达·迦马沿非洲南岸绕好望角到达印度洋,要早半个世纪以上。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上万人的船队远航,要与大海波涛、明岛暗礁及变化万千的恶劣气候搏斗,必须准确地测定船舶的地理位置、航向和海深等。那么,这样大的船队航行,靠什么来导航呢?这就是古代的天文定位技术。我国古代很早就将天文定位技术应用在航海中。东晋僧人法显在访问印度乘船回国时曾记述:“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到了元、明时期天文定位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当时采用观测恒星高度来确定地理纬度的方法,叫做“牵星术”,所用的测量工具,叫做牵星板。根据牵星板测定的垂向高度和牵绳的长度,即可换算出北极星高度角,它近似等于该地的地理纬度。郑和率领的船队在航行中就是采用“往返牵星为记”来导航的。

在航行中,他们还绘制了著名的《郑和航海图》。我国的航海图虽然宋代就已应用,但多只是以近海为主,不能满足大船队的远航需要。郑和与他的助手王景弘依据多次航行所得的海域和陆地知识,制成了远航图册,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国》,后人称之为《郑和航海图》。该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达非洲东岸的图作蒙巴萨(今肯尼亚蒙巴萨)。全图包括亚非两洲,地名500多个,其中我国地名占200多个,其余皆为亚洲诸国地名。所有图幅都采用“写景”画法表示海岛,形象生动,直观易读。在许多关键的地方还标注“牵星”数据,有的还注有一地到另一地的“更”数,以“更”来计量航海距离等。可以说,郑和航海图是我国古代地图史上真正的航海图。

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郑和航海图》仍采用传统的绘画方法,图中的地域大小﹑远近比例,都只是相对而言的,有些地方的方位甚至有错。但只要了解其绘制方法,结合所记针路及所附的《过洋牵星图》,并以今图对照,便可发现该图在描绘亚非沿海各地形势以及在认识海洋和掌握航海术等方面,在当时都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水平。《郑和航海图》不仅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图籍,在世界地图学﹑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和下西洋是实现个人精神追求的一大步,更是中华民族迈向文明的一大步。这位航海先行者以智慧为舵、意志作桨,扬起和平的风帆,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7月11日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日子。自2005年起,我国将每年的7月11日作为“航海日”,其宗旨就是要弘扬郑和这种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精神。

罗洪先和他的《广舆图》

同类推荐
  • 令人惊叹的奇迹(奇妙的大千世界)

    令人惊叹的奇迹(奇妙的大千世界)

    《奇妙的大千世界:令人惊叹的奇迹》讲述了自然、建筑、艺术、遗址、宗教、发明、发现和生物9个方面中各式各样的奇迹,有序地将自然人文、古今中外最激动人心的奇迹展现出来,以最有宽度的视角,展示最有深度的奇迹知识,自然与人文相互交织,现代与古老更替有序,孕育出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 语文探谜

    语文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语文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红楼梦故事

    红楼梦故事

    本书是孩子成长必读的《红楼梦》故事,书中讲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故事。
  • 大地的哭声(TATA侦探组)

    大地的哭声(TATA侦探组)

    罗文欧、谷笑笑、朱健康和孟李江南四个人不但是同学,更是探险的好搭档。他们有勇有谋,机智灵活,揭开了“会说话的骷髅”的奥秘,闯入了“死亡森林”,也在神秘的将军府发现宝藏,更中止了一场人类掠夺大自然的悲剧。校园、探案、冒险相结合,并在故事中穿插科普知识。
  • 狐狸克隆了自己以后

    狐狸克隆了自己以后

    先秦寓言《买椟还珠》家喻户晓。笔者认为,写寓言当效楚商之美椟丽珠,避郑人之喜椟弃珠。文面是美椟,要新、特、趣、雅,给人审美愉悦,寓意是丽珠,应深、高、独、正,导人意诚行智。二者皆备,方出佳作。笔者当笃行之。
热门推荐
  • 逆灵修仙录

    逆灵修仙录

    他是个废材,但在某种方面他又是天才,一个二品灵根弟子,从修真界的最底层一步一步往上爬,名动千阙,独战太一宗,脱身天魔之地,单枪匹马,闯荡南珩妖族大陆,且看林易如何在强者横行的修真界找到自己的仙途大道。
  • 情动好莱坞

    情动好莱坞

    电影不是赚钱的工具,而是一种让人着魔的艺术。当然,如果能在保证拍出一部好的电影前提下,去争取一下票房,也不是不可以。打开这本书,也许这就是你想要的故事。
  • 爱如漩涡

    爱如漩涡

    遇到那个人之前,从来都没有归属感。遇到那个人之后,他就成了她的信仰。霍君爱是萬岛富豪的私生女,作为霍家多出来的一个人,她常常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欺凌。18岁那一年,靠山父亲病倒,一切变得不可控制,她终于忍无可忍,逃了出去。结果遇到了那个改变她一生的男人陈启正。面对那个高高在上的神秘男人,开始了一段看似无望的暗恋。搞笑文案:说到底这就是个别扭腹黑男把矫情白富美养熟了之后,犹豫着要不要吃?什么时候吃的故事。
  • 雨落晨曦,花非花

    雨落晨曦,花非花

    还记得年少的你吗!你是多么的耀眼,我的视线从没有从你的身上移开,直到化为尘土……提及年少,你是我最美的回忆,但我却深深地伤了你。我说:“下辈子别再遇到我了。”而你说:“遇见你是我的幸运,无论今世来生!”如果时光可以重来,我愿不在遇见你。只求平平淡淡,直到化为尘土。可,时光真的可以重来吗?如果可以,我愿放弃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只求时光荏苒……(第一个你和第二个你不是一个人)
  • 千络流苏

    千络流苏

    “是的,你没听错,我要嫁给墨千流。”上位者眉头一皱,又随即释然:“即便他可能会亲手了结你?”“是。你只需要负责下旨,至于他如何,是我苏络的造化。”“那朕,祝你美梦成真。”究竟是美梦一场,还是冥冥之中情缘已定。
  • 以贱之名

    以贱之名

    本着能占便宜绝对不吃亏的原则,王小明坚定的走出了将捡到的钻石戒指往身上藏的一步,但带来的结果却是他从未曾想到的,异世大陆,魔法玄幻,萝莉,女王,熟女,各种缤纷的世界开始向他展开。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大叔无聊之极的玩笑之举,大叔又该如何挽救他的失误,以避免被放逐的命运呢......请大家尽请期待。
  • 驭兽狂妃

    驭兽狂妃

    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驭兽师,却附身在一个柔弱无能的弃妃身上,刁蛮侧妃随意践踏,阴险侍妾暗算,刁奴爬上头来欺负。且看一代驭兽师怎么惩刁妃,罚姬妾,踢恶奴,一个个只能被玩的团团转。就连那个对她一点都不屑的,高高在上的王爷,都只有对她俯首称臣了。阴谋,阳谋,通通踢开,只有她能主世间沉浮。
  • 佛说十地经

    佛说十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御剑至圣

    御剑至圣

    一把残破的古剑,一个奇怪的少年,任尔有千般法术,万般神通,我只问,你能挡我青尺一剑否?在这武道通神的世界,我只出一剑。修剑者,一颗剑心,一身剑骨,剑者,宁折不弯。任敌手三千,怎敌我手中三尺青锋。
  • 不昧星光与夏阳

    不昧星光与夏阳

    枫城小镇警察颜泽刚执勤抓获‘小偷’苏阳,后确认被诬陷将其领回家中,成为女儿初夏眼中形象伟大的‘苏阳哥哥’。一场大火让他们的命运充满变数,也是她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十五年后初夏悲愤落下泪水:“方晋扬我恨你,但愿从来没有认识过你。”而方晋扬却义正言辞地说道:“这辈子我们都躲不掉的。因为我没有退路的爱上了你。“方家二少能否拾起丢失十五年的感情,他们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