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5800000002

第2章 医药学家(2)

“沉醉法”试用了一个时期,华佗觉得不理想,动大手术病人还感觉痛。他又苦思冥想地想点子,但是总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有一天,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来请华佗治病。华佗一看,只见男孩嘴流清涎,眼泪汪汪,不能说话。华佗认为这孩子中了毒,就给他吃清热解毒的药。那孩子吃了药,不多一会儿,就开口说话了。华佗问他:“你吃了什么东西?”“我在荒草地里挖野果,挖到蛋大的一块根茎,刚吃了一口,舌头根就发麻,不能说话了。”华佗一听,很感兴趣:“在什么地方?你快带我去看看。”孩子带着华佗到荒草地去挖了一个,华佗亲自尝了尝,果然舌根发麻,半晌不能说话。于是华佗便把这药命名叫“麻药草”。

麻药草用了一段时间,效果很好,可惜就是麻醉时间短,还不能完全解除病人的痛苦。有一天,华佗上山采药,见猎人抬了只死老虎下山,虎嘴上还横穿着一支长箭。华佗问道:“这么大的老虎是怎么打死的?”猎人指着箭说:“用毒箭射死的。”“噢!”华佗伸手去摸箭。猎人忙上前拦住说:“箭头上有麻药,危险!”麻药!华佗想:什么样的麻药能把老虎麻倒呢?为了弄清麻药的根源,华佗跟猎人交起了朋友,相处很密切。后来有一天,华佗问猎人:“麻药是几味什么药制成的?”猎人将麻药的成分告诉了华佗。华佗听了很高兴,把这几味药和酒拌成散剂,取名“麻沸散”。经过多次研究、试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世上第一种“麻醉剂”,终于被华佗试验出来了。

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了。有一次,华佗给一个船夫看病。这个船夫肚子疼得很厉害,华佗诊断他的脾烂了,需要手术割除。于是拿出一包麻沸散,和在酒里给船夫喝下,过了不一会儿,船夫就像酒醉一样,昏昏入睡。随之,华佗为他剖开肚皮,切除烂脾,再止血,缝合,在伤口处涂上生肌收口的药膏。过了一个月左右,船夫的病便痊愈了。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用这种麻醉方法,先后成功地做了开腹切肠,剖腹取胎,切除肿瘤等大型的手术。

华佗对麻醉学的贡献已得到国际医药学界的承认,可惜麻沸散的药方已经失传了。历史上不断有人对麻沸散的成分进行研究,有的认为它的主要成分是乌头、曼陀罗及其他一些草药的混合物;也有的研究者认为,麻沸散是由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菖蒲4味药组成的。不管麻沸散的成分如何,都不影响它的世界上最早麻醉药的地位。

近2000年来,华佗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所以人们称赞那些高明的医生时总爱用“华佗再世”的赞语。

麻沸散的发明是外科医学上一项划时代的贡献。历史上,欧洲人进行手术,用的是放血麻醉法。即把病人的血放掉,血放多了,人就晕过去,再做手术。这种方法非常危险,病人多半死亡。直到1844年,美国的摩顿才发明了用笑气——一氧化二氮做麻醉药。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我国同时出现了两大医药学家,一位是外科神医华佗,另一位就是被后世誉为“医圣”的内科神医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南阳郡(现河南南阳市)人。他年轻时就钦佩扁鹊的医术,愿当一名郎中为人民解除病痛。他在师傅的指导下潜心研究《内经》、《难经》、《胎胪药录》等书籍,广泛收集民间治病的验方。

公元196年,张仲景当了长沙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老百姓这一消息。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轰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看到百姓对他非常信任,便在医术上更加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他大量收集民间验方,进行认真研究。有时甚至不畏路途遥远,拜师取经。有一次他听说襄阳城里同济堂有个绰号“王神仙”的名医,对治疗扼背疮很有经验。他立即带着行李,长途跋涉几百里,去拜“王神仙”为师。对“王神仙”在药性、医道各方面的独到之处都用心学习研究,获益很大。

虽然张仲景的医术非常高超,但有些病他也不能医治。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不断的战争导致了瘟疫的大流行,很多人因之丧生,其中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多。如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张仲景对此万分感慨,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公元205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这时候,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官不能做,家也难回,于是他就到岭南隐居,专心撰写医书。到公元210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十六卷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它由两部分组成,其伤寒部分为《伤寒论》,杂病部分为《金匮要略》。书中,张仲景总结历代名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八法”,就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汗法就是用药物催病人发汗,排除体内病毒;吐法就是催病人呕吐,吐出积聚于胃内的宿食及毒物;下法就是使病人泻下,排出肠胃中的病毒;和法就是用药物和解体内病毒。张仲景认为,这8种方法,应该根据病情“辨证论治”:或者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方法配合使用。从此,历代中医都采用他的方法治病。

从古至今,中医学的处方用药,多数是以复方配伍的组合使用的,这种处方的学问就叫方剂学。方剂学因张仲景的总结和创造,有了更为显著的发展。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伤寒论》载方113个,《金匮要略》载方262个,使用药物达214种之多。张仲景因此被誉为“经方大师”,他的《伤寒杂病论》也被奉为“方书之祖”,直到今天,仍然是学习中医学必读的教科书。

张仲景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医学成就呢?他在《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说得清楚:一是“勤求古训”,遍学自古以来的医书,继承历代医学家的宝贵经验。二是“博采众方”,搜集一切有实践经验的人保存的药方。当然,这也是张仲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提高的结果。

葛洪与《肘后方》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重要的治疗学专著——《肘后方》。书中记载了多种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内外妇儿及五官急症的病因与症候以及治疗方药和急救措施。它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著名道教人士葛洪。

葛洪公元238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3岁那年,父亲病亡,家境也随之恶劣。葛洪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没有书,就到处向别人借书来读,无钱买笔墨,就拿木炭在地上练写字。葛洪经过长期的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葛洪不但重视学习书本知识,而且重视学习群众的实践经验,乐于拜有知识的人做老师。有一年,葛洪到了广东,拜南海太守鲍靓为师。鲍靓精于医药和炼丹的技艺,见葛洪虚心好学,年轻有为,就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葛洪,并且把精于灸术的女儿鲍姑也嫁给了他。在仕途没有找到出路的葛洪,后来逐渐把兴趣转向炼丹。他把家人安顿在广州,自己到罗浮山去修炼,开始了“神仙丹鼎”的炼丹生活。

葛洪在炼丹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是我国炼丹术发展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对炼丹方法的具体著述对后来的炼丹家影响很大,历代印染、酿造、颜料等行业均奉之为宗祖。另外,葛洪在炼丹过程中还发现了多种有医疗价值的化合物或矿物药。至今,中医外科普遍使用的“升丹”、“降丹”,正是葛洪在化学实验中得来的药物。葛洪的炼丹术,后来传到了西欧,成了制药化学发展的基石。

除了在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之外,葛洪在医学方面也很有研究。他的《肘后救卒方》堪称是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一部医生治疗手册,对于中国医学的普及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这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他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很便宜,改变了以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他尤其强调灸法的使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地注明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葛洪很注意研究急病。他所指的急病,大部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急性传染病,古时候人们管它叫“天刑”,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鬼神作怪。葛洪在书中说: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我们都知道,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起码要放大几百倍才能见到。葛洪生活的时代根本就没有显微镜,当然不知道有细菌这些东西。葛洪能够排除迷信,指出急病是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这种见解已经很了不起了。

葛洪在《肘后方》里面,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染上这种病的人闹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舒服,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葛洪描述的这种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核病。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肠和腹膜结核等,都是结核菌引起的。葛洪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

《肘后方》中还记载了所谓的“疯狗病”。人被疯狗咬了,非常痛苦,病人受不得一点刺激,只要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倒水的响声也会抽风,所以有人把疯狗病又叫做“恐水病”。在古时候,对这种病没有什么办法治疗。葛洪想,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有毒物,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了毒。能不能用疯狗身上的毒物来治这种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疯狗病”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疯狗病其实就是现在的狂犬病,葛洪对狂犬病能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欧洲的免疫学是从法国的巴斯德开始的。他用人工的方法使兔子得疯狗病,把病兔的脑髓取出来制成针剂,用来预防和治疗疯狗病,原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巴斯德的工作方法当然比较科学,但是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是恙虫病。葛洪在《肘后方》里写道:有一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起一个个的疱疮,起初是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疗,疱疮一边长一边溃烂,人会发高烧,而且十个会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瘢。小瘢初起发黑,一年以后才变得和皮肤一样颜色。葛洪描写的这种奇怪的流行病,正是后来所说的天花。西方的医学家认为最早记载天花的是一位阿拉伯医生,其实葛洪生活的时代,比这位阿拉伯医生要早500多年。

葛洪把恙虫病叫做“沙虱毒”。现在已经弄清楚,沙虱毒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叫“立克次氏体”。有一种小虫叫沙虱,蜇人吸血的时候就把这种病原体注入人的身体内,使人得病发热。沙虱生长在南方,据调查,我国只有广东、福建一带有恙虫病流行,其他地方极为罕见。葛洪是通过艰苦的实践,才得到关于这种病的知识的。葛洪不但发现了沙虱,还知道它是传染疾病的媒介。他的记载比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年的记载,要早1500多年。

葛洪一生著述很多,计有220卷,除了《肘后方》之外,还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医学著作。由于葛洪在中医药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且他有着淳朴的医德医风,因而被后人称为“葛仙翁”。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大都有一段艰难的求学历程,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他们以超人的毅力去探索和学习才最终实现了目标。葛洪的一生可谓精彩,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开拓出了医学上诸多的新领域,被认为是免疫学、养生学的先驱。

一代药王孙思邈

我国初唐时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就是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人誉为“药王”的杏林寿星孙思邈。

孙思邈大约出生于公元581年,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孙思邈幼年就非常聪慧,7岁入学,每天能诵读千言。20岁读遍诸子百家的书,对于儒家、道家、佛教的经典都已涉猎。之后,他开始精研医药学,一心拯救人民疾苦,甘愿隐于民间行医济世。

有一次,孙思邈在路上看到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前走,一位老太婆跟在后边,哭得非常伤心。他忽然发现有些颜色鲜红的血液从棺材缝里滴下来,便心中一动,赶忙追上去问。老太婆告诉他说,她的女儿因为生孩子难产,死了大半天了。孙思邈听了这话,又仔细察看了棺材缝里流出的血水,就认为这个产妇还没有死,忙叫开棺抢救。棺盖打开了,只见那妇人脸色蜡黄,没有一丝血色。孙思邈仔细摸脉,发觉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就赶紧选好穴位,扎下一根金针。不一会儿,产妇便苏醒过来,一个婴儿出生了。大家见孙思邈把行将入土的人都救活了,而且是一针救活了两条性命,都情不自禁地赞扬他是个能“起死回生”的神医。

孙思邈在药物学方面有较高的成就,他不辞辛苦,踏遍了太白山、峨嵋山亲自采药,收集民间验方,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他十分注重采药的时间和制作方法以及药品的产地,在药材学方面亲自做了大量的实践和调查工作,对于不同时间采摘、不同方法炮制、不同产地药物的各种细微差别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在组方配药时,就对此有了严格的区分和不同的要求。

在长年的行医生涯里,孙思邈发现,山区的穷人容易得夜盲症,当地人叫“雀盲眼”,就是说,患者像麻雀一样,白天什么都看得清,夜间光线一暗,什么都看不见了。他分析,山区穷人很少吃晕,体内缺少什么东西,就试验用比较便宜的牛、羊、猪的肝来治疗,还真见效。孙思邈又发现,就像穷人常得雀盲眼一样,富人却易患脚气病,病重起来,不但肿胀、疼痛,而且周身困乏。他又分析,富人同穷人不同,吃的细粮多,却很少或根本不吃粗粮,也许脚气病同这种饮食习惯有关。他发现,粗粮和细粮的区别,就在于夹杂着米糠、麸子。于是,他就用米糠、麸子来治脚气,让患者喝谷白皮煮的粥,再配以别的措施,此法一用果然大有成效。

同类推荐
  • 快乐成长的益智故事

    快乐成长的益智故事

    每一粒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都会发芽,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栋梁的种子。本书以努力用一种新鲜快乐的方式,把那些激励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品质深深植入到他们的心田。本书是以单编的故事形式出现,每一篇文章由一则故事和“智慧箴言”组成,高深的箴言内容变成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方便孩子们的思维习惯,从而改变一些说教的成分,改变箴言本身具备的严肃的成人化语气,更易让孩子们接受,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以至成长的快乐!故事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因此,看故事是孩子们塑造美好心灵的一种绝佳方式。这本故事书收集了让孩子更聪明的智慧故事几十个,并配以手绘图画。全书语言通俗,容易理解,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
  • 聪明工匠的故事

    聪明工匠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
  • 泰山和十字军(人猿泰山系列)

    泰山和十字军(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

    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怎样产生的?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又该如何解释?人类又是怎样一步步征服自然的……人们通过想象来解释这一切,于是便形成了早期的神话。这些故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最终形成了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通过本书中那些生动离奇的故事,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对宇宙与自然万物形成过程的奇妙想象。
  • 冰雪传说

    冰雪传说

    末小末是一个总是受人欺负的小女孩。有一天,她来到了小河边,哭诉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好被月亮女神听到了,月亮女神赐给她一只小鹅,小末欢天喜地,似乎生活从此改变。可是命运捉弄了小末,让她心爱的小鹅突然死去。月亮女神知道后再次产生了同情之心,告诉她,如果去往阿伯利亚找到复活之水,小鹅就能复活。尽管前往西伯利亚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小女孩为了救活小鹅,毅然前往。一个柔弱的女孩末小末穿越雪地,去寻找复活之水拯救她心爱的小鹅的故事。途中,她遇到了狼、野孩子、树精、小王子、风神等,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能让你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相信,不一样的“冰雪盛宴”,将为你带来震撼与感动!
热门推荐
  • 灵器进化大师

    灵器进化大师

    化神期高手?没关系,我有上品仙器乾坤印!合体期高手?没关系,我有超品仙器天罗索!渡劫期,大乘期居然一起来了!操,看老子的擎天尺,天魔剑,破穹弓,无极盘……各位,你们怎么跑了啊?喂!不管什么灵器,只要能够落到老子手上,都能够让它的等级得到进化和升级!
  • 江湖梦之梦江湖

    江湖梦之梦江湖

    她,本是S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却不应一个机缘巧合,穿越到了另一个七岁女娃的身上,到了另一个时空,却遭满门被灭,被路过的嗜血宫宫主所救........在一次次被最亲的人背叛之后,失望过后,等待她的是浴血重生。
  • tfboys之剩下生命我陪你过

    tfboys之剩下生命我陪你过

    我们用自己的歌声征服过无数歌迷,我们用自己的外貌迷倒过许多粉丝我们曾以为我们的人生已经很美满了,知道那三个女孩出现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的人生少了她们就不叫完美,我们的生命少了她们就没法再活下去......
  • 天乾地坤之问道

    天乾地坤之问道

    上古时期的奇珍异兽如何与一名刚入学的大学生联系到一起,传说中的洪荒大陆与现代大都市联系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 我从无限来

    我从无限来

    闯无限失败的宅男被投放在平行位面的生活,拍戏,治病,黑科技,想到哪写到哪
  • 佛说七佛经

    佛说七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重生之皇室长公主

    穿越重生之皇室长公主

    E国长公主殿下冰凌雪魅穿越来到千曦皇族成为千凌皇室的长公主千凌冉妍和各色美男展开一场爱情的游戏。陌风羽轩:”妍,我爱你。我想和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首不悔。“千凌泯:“妍儿你不会抛弃你亲爱的哥哥的是吧?"皇甫夜祺:”小妍,我此生非你不娶。“月无辰:“雪魅,我们可是有前世今生的情缘的,你不会抛弃我的,对吧。”抛了个魅眼。
  • 纯禽首席:守护甜心娇妻

    纯禽首席:守护甜心娇妻

    推荐挽君新文《限时契约:顽妻难训》十万被父母卖给个瘸子,席晚欲哭无泪!却在楼梯口撞到自己救世主。“给,这是十万,以后离她远点儿!”顾勤夹着支票递过去,从此他成了她的债主,给他当秘书,当保姆,当管家!等到终于转正的时候,席晚说:默哥,我只是秘书。顾勤:我知道,唯一的女秘书。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爹地的宠妻

    爹地的宠妻

    最初,她每天追在他的身后告诉他她爱他。面对她的纠缠不休他冷眼对她告诉她他不爱她。不久他被迫娶她。她拒绝嫁给他。她一别七年。七年之后,她携帅气儿子完美回归。他惜她如命。她弃他,面对他的种种,她选择不予理会。他重新追求.................他们将展开怎样的故事呐?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