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13500000004

第4章 文明曙光(2)

标本ME:023,材料为青沙岩,形如盘状石核,保留一个垂直于盘面的劈裂面用于手握,其余周边经双向打击,修理出S波状砍砸刃部,砍砸器保留一个卵石面,近握边处琢出一浅窝,便于大拇指按抓,卵石面相对的一面为劈裂面,用琢制法将四指按抓的部分修整光滑。砍砸器横18cm,纵15cm,厚6cm。

9.石钻

采集石钻1件。标本ME:001,材料为泥质岩,厚石片制成,石片保留台面,背面为卵石面,另一面为剥裂面,先以锤击法反向加工石片周边,使远端、左侧和右侧各出现一个尖角,后来选择左侧尖角进行加工,在尖角两侧用正向打击法修整钻头,使锥尖加长,再投入使用,钻尖留下使用的旋磨痕。石钻外体长7.5cm,宽6cm,厚2cm,钻尖长1cm。

10.打磨器

采集到打磨器8件。这类石器是用来打磨陶胎的,均选择卵块直接投入使用。由于长期使用,形成一到两个磨光面,体型较小,一般在3cm~4cm左右。

11.石网坠

采集到石网坠1件。标本MC:008,材料为泥质岩,外形作球状,少半残失,钻有一孔。直径6.5cm。

12.石铲

采集石铲1件。标本ME:009,材料为火山岩,双面磨刃,两侧亦经磨制,近尾端一侧残破,刃口局部残损,石铲长10.5cm,宽6cm,厚1.3cm。

在黑水国马厂文化遗址的磨制石器和彩陶遗存中,伴随着大量的细石器,这是我国考古学史上的一项重要事件,因此,下面单独介绍。

细石器在近代曾被称为幺石器,简单地说,就是打制的细小石器。按照考古学分类严格地讲就是: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而产生微型石器,它们是作为装备骨、木等复合工具的刃部而使用的。细石器在考古学史中曾被独立地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或特征来看待,它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广泛的分布,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经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发展到顶峰,其传统在某些方面甚至延续到公元200年左右。细石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的历史时代后,特定的生产方式下的产物,即狩猎生活对生产工具的特殊要求,历史学上称之为“渔猎文化”。我国细石器自梁思永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在昂昂溪发现以来,华北、东北、北方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现了细石器遗存,甘肃仰韶文化的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的遗址中都发现过细石器,如20世纪50年代在兰州雁儿湾、武威郭家庄,60年代在酒泉下河清,70年代在永昌鸳鸯池、景泰张家台等地均发现少数细石器。黑水国马厂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张掖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和细石器在记录上的空白,这里大量的细石器文化遗存必将在我国同类考古学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石核

石核标本共19件(包括修整后未剥片的石核),按技术类型可分为间接剥片石核(典型细石器石核)和直接锤击剥片石核两类,根据石核形态特征也可分为锥状石核和楔形石核两类。本文按石核形态特征分类。

黑水国细石器遗存调查

(1)锥状石核9件。这类石核一般都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台面,核体短且呈锥状,核体有一个相对平整而不被剥片的侧面,其剥片方法为间接打击剥片法。

标本EX:001,材料为灰色硅质岩,核体呈短锥状,有一个未经竖向剥片的侧面,侧面留有横向修整核体时打制的疤痕,可见在不断剥取石叶时,也存在修理核体的现象,其余圆弧面留有密集排列的石叶疤痕,形似铅笔头状石核。台面呈扁圆形,经打击修整,相对平整,核底较尖锐。台体长2.7cm,台面宽1.7cm—2cm,石叶疤痕宽0.3cm—0.5cm。

(2)楔形石核10件。这类石核都有一个似椭圆的台面,核体作上厚下薄、上宽下窄的扁楔形,剥片在两侧或一面展开。

a.间接剥片石核,核体较小,作楔形,剥片(石叶)主要集中在核体一侧,共3件。

标本EX:003,材料为黑色硅质岩,石核台面为平整的剥裂面,近似椭圆形,核体作一侧厚、一侧薄的扁楔形,核底为斧刃状。核体保留一个平整的剥裂面,未经修理或剥片,背面有沿两侧沿及核底向内锤击剥片的疤痕,其目的是为了修整核体,打击点明显,且有破碎的碴,两侧有纵向排列的石叶剥片痕,核体右侧宽厚,剥片也较宽,核体左侧窄薄,剥片较为细小,不甚理想,右侧两次剥片中途损断,石核停止加工。

石核长2.2cm,台面长2.4cm,台面宽0.8cm~1.3cm,核底脊线宽1cm。

2.石叶

也称细石叶,是从石核上采用间接剥片法剥下的长条形薄石片,石叶一般为柳叶形,两侧缘基本平行,横断面呈梯形或三角形,其侧缘锐利,适于切割或刮削之用,也可加工成其他器物(如尖状器、刻器等)。黑水国史前文化遗址一带共采集到石叶61件,从材料质地来看,除少数为凝灰岩和燧石之外,大多数为玛瑙石和硅质岩;从造形上看,有4片为尖叶形,其余均为长条形;从长短度来看,有接近半数的石叶为断损石叶,长宽比在1∶1和1∶1.5之间,其余长条也均有远端失缺或中间断损现象,但长宽比大都集中在1∶2.5到1∶4之间,个别石叶长宽比达1∶5;从利用程度来看,有4片石叶未见使用迹象,其余均有使用后刃缘留下破损痕迹,或被反复加工成边刮器、尖状器、锯齿等器型,可见石叶的利用率很高,下面作必要的介绍。

(1)尖叶形石叶,共4件,平面为长三角形。

标本EX:007,材料为燧石,正面(剥裂面)平整,近端处有微凸的半锥体,石叶两侧缘作弧线状,聚于远端石叶尖,使石叶体平视若牛角状,背面有先剥取的尖叶状石叶疤一片,使该石叶背脊线呈V状,石叶近端硕厚,远端窄薄且尖部损失。石叶长2.5cm,宽1cm,厚0.4cm。

(2)长条细石叶,共57件。作直长条形,横断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正面(剥裂面)平直,极少数正面远端向内稍弯曲,有个别石叶背部脊线不稳定,侧缘也不尽平行,这种石叶是属于在细石核上初次剥下的产品,就是说,细石核用于剥片的侧面,经修整后不尽平齐,所以外层剥片也达不到标准细石叶的水平,但这种石叶同样也算作细石叶,我们可以称之为初剥石叶或毛石叶,即细石核的试产品。直长条石叶中有部分较短,或只保存近台面的一段,或只保存原石叶中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者是在使用过程中损失所为,或者是使用时需要加工短截,以适于镶嵌在骨质或木质柄上做复合工具的刃部。这种石叶宽度一般在0.5cm—0.7cm之间,最细的宽度为0.3cm,最宽的1.1cm,最长的为3.8cm。

(3)石叶石器,共23件。为了便于使用,或将石叶侧缘加工成细锯齿状,或将石叶一端加工成尖状。石叶侧缘一般都异常锋利,为什么还要加工成细锯齿状呢?原来,这种利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刃部变得圆钝,切割效果变差,经适当加工成细锯齿刃后,切割效果则极为理想,甚至超出原来利刃的切割效果,应该说,早在细石器雏形形成时代的原始人类,已经懂得了这个科学原理。

a.侧缘加工石叶,共15件。特点是以从背面向正面(剥裂面)的正向加工为主,个别为从正面向背面的反向加工,或只加工一侧缘,或加工两侧缘,个别石叶采用了错向加工方法,即在一侧缘实施正向加工,在另一侧缘则实施反向加工,或者是同一侧缘的一段实施正向加工,接下来一段再实施反向加工,然后再用正向加工的错向加工,加工方法为压剥法。在所采集到的石叶当中,极少有双向加工的标本。

标本BX:009,材料为白色燧石,石叶远端失缺,近端窄于远端,背面有一条置中的脊线,在石叶的左侧缘近端处,进行了长度约1cm的双向加工,接下来又进行了长度约1.2cm的正向加工,然后实施反向加工到底端(远端),在右侧缘先进行了长度约2.2cm的正向加工,其间有两个反向加工留下的疤痕,接下来又进行了长度约0.8cm的反向加工,然后再实施正向加工到远端。

在这件石叶中,左侧缘从双向加工开始,两次改变加工方向,右侧缘从正向加工开始,两次改变加工方向,奇怪的是,好像是无意改变方向的错向加工,而左侧缘双向加工及正向加工在石叶正面留下的疤痕与右侧缘起初正向加工在石叶正面留下的疤痕长度完全一致,都是2.2cm,这可能是某种使用需要。加工方法同样是使用了压剥法,所留疤痕较为细微浅薄。石叶长3.8cm,宽0.8cm,厚0.3cm。

b.细石叶尖状器,共8件。其方法是在石叶两侧缘均采取正向或反向加工,至远端聚成一尖,尖端有锐尖和钝尖之分。

标本EX:012,材料为黑色硅质岩,石叶原为直条形,背面有一条纵脊线,在石叶上半部开始加工,右侧缘采取了反向压剥法,左侧缘采取正向压剥法加工,尖部作一长直条形,尖端平齐,且圆滑。这件器物可能作为锯齿镶嵌在骨质或木质柄上经较长时间使用,所以尖端形成明显的散光面。器物长2.3cm,尖身宽0.4cm,厚0.3cm。

3.圆头刮削器

圆头刮削器属刮削石器类,刮削石器按形态区分,有圆头刮削器(包括指拇盖刮削器)、盘状刮削器(包括龟背刮削器等)、端刮器(包括正端端刮器和歪端端刮器)、复刃刮削器、弧刃刮削器、直刃刮削器等。黑水国史前文化遗址中所发现的刮削器,形成该遗址细石器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型庞杂,为了详细说明,所以按类进行逐一介绍。

黑水国史前遗址共发现圆头刮削器54件。这类石器的特点是:用石块、石屑或石片打制成舌状或指拇盖状,其中以石片加工者居多,即沿石片台面两侧边连续加工呈圆头形,保留原石片台面及剥裂面;以石块或石屑制作时,也同样保留一个相对或完全平整的劈裂面;加工方向均为反向加工,即从平整的劈裂面侧缘向背面加工;加工方法一般采用压剥法进行较精细的加工,个别圆头刮削器则是用打制法进行粗加工,使之大致形似。在这类石器中,宽度或长度够4cm的有10件,够3cm的有7件,其余37件均在1.5cm~3cm之间,可见圆头刮削器以小型者居多。圆头刮削器按形态再可分为厚背、薄背、长条和异形四个类型。

(1)厚背圆头刮削器,共20件。这部分石器背面高隆,个别器形高度与宽度相当,加工面陡直,几乎与劈裂面(器物正面)垂直,因此,刃部钝厚,通常称作指拇盖刮削器,比较形象。也有称作厚脊圆头刮削器的,大致相同。此类刮削器指拇盖特征最明显。

标本EX:015,材料为黄色燧石,台面与正面平坦且相互垂直,侧缘及远端经粗略加工,脊棱高隆。器身纵1.4cm,横1.8cm,厚1cm。

(2)薄背圆头刮削器,共25件。以薄石片制成,背面较平坦,个别器物在修整时,有意剥去背面脊棱,这类器型一般刃部较为锋利,也有个别器物器身较薄,而刃部陡直厚钝,加工方式如同厚背圆头刮削器者。

标本BX:015,材料为玛瑙石,圆石片制成,剥裂面及台面平整,背面正中有一条纵向剥裂的石片疤痕,右侧缘一小段用正向加工,其余刃部以反向压剥法制作,加工面陡直,与厚脊圆头刮削器的方法一样,形成厚钝的刃缘。器身纵1.5cm,横2cm,厚0.5cm。

(3)长条圆头刮削器,共7件。这种器形突出了器身的长度,也可能是某种需要所致。器物除长度超出宽度之外,也有薄厚之分,刃部也有锋钝之分,这里不作分类介绍。

标本BX:016,玛瑙石质,长条石片制成,将远端反向打击成圆头刮削器,刃部加工面与正面垂直。器物长2cm,宽1.1cm,厚0.5cm。

(4)异形器,共2件。圆头刮削器均以反向加工制作,只有个别器物的局部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正向加工法制作,但制成的器物必须保持一个平整的正面,或可称作卧面。异形圆头刮削器则采用了双向加工制作,所以刮削器的两面都呈弧面,其他特征不变。

标本EX:017,材料为红色玛瑙石,台面为瓦槽状石片剥裂面,两侧缘及远端连续双向加工成尖舌状,加工方法为压剥法,剥片疤痕浅薄。纵1.6cm,横2cm,厚0.5cm。

盘状刮削器

共发现盘状刮削器56件,与圆头刮削器相当。其特征是:将薄石片或厚石片加工成圆盘形,利用周边侧缘刮削;多数盘状刮削器是选用圆石片略加修整即成,一般不作精细的加工;少数盘状刮削器作厚背形,如龟背状,也有个别背脊高耸,呈笠状;在加工方向上,除龟背状盘刮器一律用反向法加工外,其余器物没有严格的定式,只要形成圆而较锋利的侧缘即可,加工方法也多采用锤击法,极个别使用了压剥法。在采集到的盘状刮削器中,直径足3cm的有13件,足2cm的有17件,直径小于2cm的有26件,可见,盘状刮削器仍然是以小型器居多。可以这么讲,片状盘刮器由弧刃刮削器和多边刮削器发展而来,龟背刮削器从指拇盖刮削器发展而来,二者均体现了对石器利用率的提高。

(1)龟背形盘刮器,共12件。这类器形脊部高隆,纵切面呈半圆形或三角形,均有一个相对平整的正面(卧面),制作时也是从正面向背面打击或压剥,最后成圆盘形,龟背形刮削器若切去一半,便成为典型的指拇盖刮削器,它与指拇盖刮削器惟一不同的就是一个侧缘刃呈圆形,一个侧缘呈半圆形,更长则呈圆顶碑面形,更短则呈新月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指拇盖形散光刃口刮削器歪端刮削器刮削器必须有一个相对平整的尾端,或者是原石片台面,或者是在制作时重新修出的一个截面,而盘刮器中的厚脊型却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制作时,将原有台面也进行修整,成刃状。但是这两种形制不同的器型都特别突出脊背,可能是为了在使用时便于把握或镶嵌。

标本BX:017,灰白色粉沙岩,底部(卧面)有一条浅薄的石片疤痕,可能是为了修平底面而留下的,制作时,沿周边从底面向背面剥片,形成龟背状。直径1.8cm,厚0.7cm。

(2)石片盘刮器,共41件。在所有的盘状刮削器中,以圆石片或短石片制成的盘刮器数量最多。这类石器的特征是:在选料时,只要是圆石片或接近圆形的石片均可,经粗略打制呈圆盘状;加工方向也无定式,加工方法以锤击为主,一般不作精细地修整;刃部较锋利;不保留石片台面,石器无严格的正面与背面之分。石片盘刮器与圆头薄背刮削器一样,都是粗加工石器,二者不同的一点也是前者不保留台面,后者保留台面作尾端。

标本EX:019,材料为白色燧石,这是由一件半锥体非常突出的圆石片制成,石片背面为前一次剥裂面,这是在石核台面的同一个部位连续两次剥片形成的无脊石片,似瓦面形,打击石片远端和左侧上部即呈圆形,因为这件石片台面近似线状,故未进行修理。直径2.5cm,厚0.6cm。

同类推荐
  • 一二九学生运动

    一二九学生运动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秦图

    秦图

    公元前241年,六国结盟,集而图秦。然,秦王始登五年,吕贼掌政,嫪毐弄权,成蛟谋乱。一时间,大国内外,风雨飘摇,危机四起。同此年,少年初醒,带着千年后的记忆,顶着一张同秦王政相似的面孔,踏临九州。“哥,我不想打战。。。”"哥,我想娶赵国公…
  • 财覆天下

    财覆天下

    大不列颠是温莎家族的,小日本是三棱家族的,美利坚是洛克菲勒家族与摩根家族的,但温莎家族、三棱家族、洛克菲勒与摩根家族都是胡家的!胡晓,一个没落的富二代,穿越到大清末年,他如何以商场主导官场,如何以金融战场代替短兵相接……财富在手,天下我有!!!请看《财覆天下》!书友群:二十一军军部:101047500兄弟姐妹们速度加入!!!
  • 烽火燃

    烽火燃

    一场意义重大的战役背后不为人知的一段秘辛;一起灭门惨案引出皇室储位争夺黑幕,继而有了一场小人物奋斗史,百死不悔的兄弟情义纠葛住两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旌旗所指十万忠魂剑锋所向,苍生福祸就在一念之间。解析宋初史实延伸合理剧情,且看唐齐如何纵横天下!
  • 唐朝是这样说的嘛

    唐朝是这样说的嘛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说不仅在唐朝,甚至在古代中国都是公认的黄金鼎盛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君德消政易,宰相专权误国,边将包藏祸心;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境况因之而急转直下,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割据,内庭宦官专权,朝中朋党相争,边将报警不已;在纷繁的矛盾中,藩镇连兵可使朝廷流亡,宦官弄权能够废立皇帝,强盛的唐朝帝国没有能够再度辉煌起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热门推荐
  • 灵机道

    灵机道

    有所得乃喜,有所失致怒,有所虑曰忧,有所盼为思,镜花水月终成悲,震怖战栗是为恐,临渊履冰则生惊。此七情,乃真人有别于万物之因,仙家称“灵机”是也。(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刀破虚阳

    刀破虚阳

    曾经显赫一时的天刀门彻底覆灭了——被他们的少掌门用两张兔子皮给卖掉了!这个败家子,说是要去找他爹……而此时众人口中的败家子方绝已经踏上了艰难寻父的路途。被别人算计过,也算计过别人;被别人追杀过,也反杀过别人。挡我者死!怒我者杀!且看少年方绝如何凭借手中长刀,用尸山血海铺就自己一代巅峰强者的伟大征途。
  •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本书记录的二十几个人物,既有中国顶尖的商业领袖,也有大名鼎鼎的社会名流,还有在天津这座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开拓奋进的领军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巨变,很多普通人的命运也赢得了转机。他们以特有的机智与洞察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
  • 乱武争锋

    乱武争锋

    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故文人相轻。那武无第二呢?武人相轻?还是相重?封钦说:武者相重,故而狭路相遇,必争锋。这是一个穿越到玄幻大陆的武者与玄幻大陆武者乱武争锋的故事。
  • 彼岸天涯

    彼岸天涯

    兜兜转转,两度穿越,终于还是在最好的时光里回到他身边,渔舟唱晚,细水长流,这样的幸福也不枉她历经千辛万苦再度穿越……
  • 奔流岁月

    奔流岁月

    江高丽摸着头上的青茬,一双眯缝眼一眨不眨的盯着上铺的床板子有半个多钟头了,不死心的爬起来翻了翻右手边的抽屉,借着窗外惨淡的月光,里面的东西被拨拉的乱七八糟,一盒比豆腐块儿大不了多少的象棋,一瓶老干妈,外加几张揉巴的皱皱巴巴的角票儿,连个手机都没有。“妈的,还是大一啊。”
  • 怒天忤帝

    怒天忤帝

    听天命尽人意乃人皇之道忤天命逆人意乃天帝之道天意赐我重生,却戏弄于一具废柴身躯苍天嘲笑,同门欺凌,即便体无完肤,只要我尚有一丝气息,我便要逆了这天,改了这命!
  • 江山小雪

    江山小雪

    天元殿上,清冷仙子泪痕满面,沉默不语。三尺青锋斩断痴念!她拔剑,一剑决绝!于是九霄低吟,天音共鸣,碧落黄泉一剑倾!“对不起。”三千个日夜,换来她一句对不起。悲怆琴音掩不住他痴狂的笑,漫天剑影也只身去闯!那一日,恰逢江山又小雪。可世间,再也不见昔日少年……
  • 异世禁爱:家有面瘫美男

    异世禁爱:家有面瘫美男

    会杀人的不一定是活人,还有可能是人偶。天然呆笨得可爱,面瘫男冷酷无情。看见帅哥了么!咱就买个帅哥模特回家,同样养眼。塑胶模特只会眨眼睛?她就来教他如何走路,如何吃饭,如何睡觉,如何接吻……额……异世界的人偶们,这么像人类,比普通的人偶灵活性更强,可是,你知道科学家们是怎么做出来的么?没有感情,杀人从不留情,杀她也一样!K,我愿意用我的一切来取代你的不幸……
  • 淡定让你的人生不寂寞

    淡定让你的人生不寂寞

    淡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超然的智慧。我们只有以淡定的人生态度,用心去发现生活,将一些不该背负的重量卸下来,才可以为自己绘制一张详尽的人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