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7400000003

第3章 童智篇(1)

蔡锷买笔

蔡锷是湖南省邵阳蒋河桥乡人,6岁启蒙读书,11岁师从邵阳阳名人樊椎,12岁中秀才。1895年春,湖南省学政江标到宝庆(今邵阳)举行岁试。蔡锷跟随父亲蔡正陵从乡下来到宝庆城里。

一天,蔡锷到着名的宝元文具店买笔。老板见他小小年纪便来府城应试,十分高兴,拿着一束笔说:“我出个上联,你若能对着上联,这束笔就送你。”老板的上联是:

小学生三元及第。

蔡锷摆着小脑瓜,对曰:

大老板四季发财。

说完,拱手作揖,接过笔束,笑嘻嘻地离开了文具店。

可惜了一园竹子

解缙家的房子恰好与曹尚书的竹林相对。某年除夕,十二岁的解缙在大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此联不悦,心想,炫耀自家的几本破书,还要拿我的竹林作陪衬,没门!于是叫人把竹子砍掉一半,有意使解缙无法作联。

解缙见此情景,便在联末各加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一见更加恼火,干脆把剩下的竹子全部砍掉,看你解缙如何再写?可是解缙安然自若,只是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解缙两次在联尾加字,表面上看很有些“无理”。从内容上讲是画蛇添足,语法上也有些不通。但在这则故事具体情况中,这种“无理”却是绝妙的“有理”。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曹尚书终于再也无计可施,只可惜了那一园好竹子!

万里长江作浴盆

解缙九岁时,父亲带他到长江里游泳,将衣服挂在老树上。父亲出上联:

千年老树当衣架;

解缙马上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气魄之大,很难想像是出自一个9岁孩子之口。

林则徐应考

清代爱国英雄林则徐,幼年时参加科举考试,他父亲怕他远行疲劳,便让他骑在自己的肩上,驮着他走到考场。

主考官见他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便有意跟他开个玩笑,说要他对上一句上联,方准进入考场,并即景出上联说:

以父作马;

林则徐的父亲一听,立刻羞得面红耳赤,觉得受了莫大侮辱。但林则徐眼珠一转,立刻应对说:

望子成龙。

主考官听了,觉得这对句不仅为其父解了嘲,而且把原来的贬抑戏弄化为褒扬赞美,很是满意,于是便高兴地放他进了考场。

小蒋焘切瓜分客

明代文学家蒋焘,幼年才思敏捷。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又有一次,他父亲的几位朋友来访,适逢秋雨淅沥。在闲谈之间,一位友人即景出了一句上联让大家应对,那上联是: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在座的见此上联拆“冻洒”二字,道眼前秋景,别具匠心,一个个绞尽脑汁,苦思冥想,都无以应对。

蒋焘见父亲和朋友们在吃西瓜,触景生情,于是脱口对道: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满座宾客见此下联拆“切分”二字,也叙目睹之事,妙语双关,理趣天然,无不叹服。

先生与老子

古时候有个秀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一日,他经过一所学堂门前,看见一群学童在兴致勃勃地交谈,就想要他们的先生出来,听自己高谈阔论一番,以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学。他一语双关地问:

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些是先生?

众学童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学童走了出来,不慌不忙地答道: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众学童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狂秀才羞得满脸通红,灰溜溜地走开了。

于谦讥僧人

于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从小聪慧好学,机敏出众。七八岁时便能出口成对,挥笔成章,人称“神童”。

某年盛夏,酷暑天热。于谦要去学馆念书,他的母亲为他把头发梳成两只上翘的羊角辫。于谦提着书包,兴冲冲地去上学。刚走出家门不远,便碰上一位和尚。这和尚见于谦的两条辫子恰似一对小角,便和他开玩笑道:

牛头且喜生龙角;

和尚本来是出于对幼童的喜爱,并无恶意。谁知于谦听了,以为和尚在取笑他,立即对和尚翻了白眼,反唇相讥道:

狗嘴岂能吐象牙。

和尚讨了个没趣,满面羞愧,灰溜溜而去。

第二天,母亲又把于谦头上的辫子散开,梳成三角发结。于谦上学途中偏偏又碰上那个和尚。和尚一见小于谦头上改了发型,又念出一条上联来逗他,联曰:

三角如鼓架;

于谦见和尚又在取笑他,非常生气,他也不甘示弱地回敬道:

一秃似捣锤。

和尚连续两次挨骂,才知少年于谦的厉害。

巧对识神童

一年夏天,唐伯虎手摇折扇往访友。午后天气炎热,他在大树下乘凉。忽见一个牧童赤身露体跳入荷塘之中摸藕。唐伯虎看得有趣,拍手大笑。

那牧童说:“相公,想吃藕吗?”

唐伯虎笑道:“正是。”

那牧童道:“相公乃读书人,如敢与我对句,当以此藕相赠。”

唐伯虎惊奇道:“原来你会对句,快快道来。”

牧童举藕吟道: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唐伯虎听后感觉出句不凡,不知是谁家儿郎如此有才华。他见荷花盛开,亭亭玉立,笑道: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牧童拍手笑道:“相公对得太妙。”说完将手中莲藕洗净放在塘边。

唐伯虎忽听枝头鸦鹊之声,笑道:“我也有一联,你若能对,我以折扇相赠。”

牧童喜道:“当真?”

唐伯虎说道:“君子一言九鼎。”即刻说出上联: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祸福;

牧童沉思一会,笑道:“你的折扇输定了。”说毕大声吟道: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唐伯虎也拍手笑道:“你真是个神童,折扇归你。你如此聪明,为何不读书?”

牧童闻言,神色黯然。唐伯虎拿出廿两银子,说道:“途中所带不多,就作你求学之用吧。”

陈洽巧对谐音联

明代陈洽幼年聪慧,8岁那年,与父亲在江边散步,见江上两船齐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居先,陈洽的父亲即景出上联曰: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此时,恰好远处有个牧童在弄笛,近处又有一人在吹箫,此景触发了陈洽的灵感,即拟句对曰: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他的父亲听了大加夸奖。

“橹速”与三国时东吴大都督“鲁肃”谐音,“帆快”与西汉大将“樊哙”谐音;对句中,“笛清”与北宋大将“狄青”谐音,“箫和”与西汉宰相“萧何”谐音。

以古人名谐音成联,不仅道出眼前之景,又叙出古人之事,鲁肃不如樊哙之勇,狄青也难比萧何之智。

解解元妙对乐乐府

有一次,解缙游山口渴,走进一家草庐要茶喝。一位白发老人问他是何人,解缙出口答道:“吾解缙解元是也。”

老人笑道:“你就是号称神童、善对对联的解缙?想喝茶,好,请你先对下联。”

解缙说:“老丈请讲!”

老人即出句道: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解缙一听,觉得这三个解字连用,还真不易对出。茶且慢喝,先聊了起来,他得知老人姓乐,过去是朝廷乐府的官员,又见壁上挂着七弦琴,便说:“请老丈抚琴,我自有对。”

“好!好!”老人取琴,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解缙笑着说:“请听下联!”接着高声念道: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妙!妙!绝妙!”老人赞不绝口,于是捧了上好的清茶让解缙品尝。

原来,老丈出句的“解解解”三字,三音三义:第一个是动词,解除的意思;第二个是解缙的姓;第三个是解缙的身份,解元。

解缙对句的“乐乐乐”三字,也是三音三义,恰好与“解解解”为对:第一个是动词,喜欢的意思;第二个是老丈的姓;第三个是指老人的身份,乐府,在乐府供职的人。巧出巧对,留下一则联坛佳话。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5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9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着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

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

张都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个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都宪出的上联是: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果不食言,让施盘进私塾念书了。

小于谦妙对

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

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马上应对:

他年独占麒麟阁。

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着三个字:

癸辛街。

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要对个地名对,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

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讶欣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学者邱浚,字仲深,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子。”接着念道:

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

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

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戴大宾答对如流

明代学者戴大宾,正德年间进士,从小聪明多智,勤奋刻苦,小小年纪就会对对。有一次,私塾老师指着椅子出句:

虎皮褥盖学士椅;

戴大宾应声对道:

兔毫笔写状元文。

老师听后,赞叹不已。

戴大宾的家乡有一显贵善于钻营,小大宾对他的行为甚为鄙视。有一天,这个显贵来求见戴大宾的父亲。他为了讨好戴家,便故意出对子让小大宾对,想藉此夸奖小大宾,以取得好感。显贵出对:

月圆。

大宾对道:

风扁。

显贵问:“风怎么是扁的呢?”

大宾答:“见缝就钻,不扁怎么行?”

显贵听了,很不是滋味,但并不就此罢休。

他又出:

凤鸣。

大宾对道:

牛舞。

显贵诧异地问:“牛怎么会舞?”

戴大宾说:“自古道:百兽齐舞,牛不也在百兽之中吗?”

说得显贵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智讨风筝

蔡锷是民国初反袁将领。他出身贫寒,小时候没钱上学堂求学,只好自己在家刻苦自学,小小年纪,就显露出了不起的才华。

有一次,蔡锷和小伙伴们外出放风争,玩得正高兴时,风筝断了线,掉进了知府家的花园中,小伙伴们都不敢去要,惟有蔡锷不怕,他翻过花园的围墙,跳进园中,准备捡回风筝。

正好知府在园中散步,看见一个小孩跳进来,便叫家人上前驱赶。蔡锷大声嚷道:“我的风筝掉到这儿了!”

知府向周围扫视一番,果然发现小亭子旁边有个断了线的风筝,也就消了怒气,慢悠悠地说:“如果你能对得上我出的对子,风筝就还给你。”

蔡锷一扬头,自信地说:“对就对,你快出上联,他们还等着我呢!”

知府忽见墙外又冒出几个小脑袋,他触景生情,马上吟出一句上联:

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

这上联的意思是:在这六、七个孩子中,数你心眼最多。

蔡锷一听,立即对出下联:

知府二千石,唯有公……

蔡锷故意留下一个字,不说出来,并调皮地贬了眨眼睛说:“我已想好两个字,现在,由你来挑。如果你还我风筝,那就对‘惟有公廉’,如果不还,那我只好对‘惟有公贪’了。”

知府没有想到,一个小孩子竟如此足智多谋,面对这一“廉”一“贪”的选择,他当然将风筝送还给蔡锷。

九节虾与五爪龙

明朝时,福建省晋江县陈家出了个聪明的孩子,姓陈名紫峰。陈紫峰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当地有“祭冬”的风俗,每年“祭冬”时节,陈紫峰看到有钱人家买鱼买肉,大办酒席,而自己家里却什么也没有,心中不乐。

9岁那年,“祭冬”又到了,小紫峰大胆地坐在祭祖的筵席上。几个乡里的老人见陈紫峰虽然衣衫单薄,但眉清目秀,活泼伶俐,便指着桌上一盘“九节虾”,开玩笑地对他说:“用这盘九节虾作对,对上了,你拿去吃,对偏了,就不能吃。”

小紫峰听了,大眼睛一转,便大大方方地伸出一只手,抓起九节虾,就往嘴里送,众人见了,忙加阻止,并问:“还没对上,怎么就抓虾吃呢?”

“怎么没对上?”陈紫峰面朝这几位老人,伸出小巴掌摇了摇,理直气壮地回答:“五爪龙,不是对九节虾吗?”

几位老人听后连连点头,称赞他对得好。这时,外面传来“砰、砰、砰”的“祭冬”炮声,这几位老人又出一上联:

枪装药,药装枪,射去浓烟散雾;

小紫峰听后,走到厅中央,转动着水灵灵的眼珠子,抓起八仙桌上的花瓶,摔个粉碎,随口答出下联:

瓶插花,花插瓶,打破落花流水。

众人听了,又惊又喜。

杨溥巧对免父役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年纪虽小,文才却不凡。

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当时,他的父亲有病在身,杨溥到县衙里,再三恳求,请求免除劳役,县官看他是个小孩子,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可以释放你的父亲。”

接着,出了上联: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图的繁体)字的结构,拆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

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拆开“伞”(伞的繁体)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又恭维了县官,而且对仗工整,表达适切。因此,县官不得不点头称赞,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

豆角与石头巧对

从前,有一位私塾先生因事外出,行前给学生留下一道对对题,上联是:

风吹豆角豆角与豆角斗角。

先生走后,学生苦思苦想,总是对不出来,便跑出门到后山山泉里去洗澡,看到泉水冲石,忽有所悟,于是凑出下联:

水冲石头石头与石头实头。

实头为北方方言,即以撞地。晚上,先生办完事归来,一见学生的对何,大加夸奖,说是对得好!

李自成属对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陕西米脂李继迁寨人。据说他六岁那年的夏天,一天傍晚,雨过天晴,星月皎洁,他的老师乘兴叫他来对句。

师出上联为: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同类推荐
  •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本书研讨了生肖蛇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外地人说四川人“不成器”,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到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他们也爱自由,诚如裴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四川人并不是默默无闻的,试看当今文化界、娱乐界乃至企业界,哪里没有四川人的身影。
  •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格。所以,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便成了至理名言。然而,是否能够由此而引申出人的外貌与性格之间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却很难轻易地下结论。但是,自古以来,外貌与性格两者的相关性说法较多,同时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偏重于感性的模糊经验型思维方式。《外貌与性格》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热门推荐
  • 蜗牛等等我

    蜗牛等等我

    即使我身边的人都比我富有,比我聪明,比我幸运。只要我知道,自己很好,当个蜗牛也无妨。章节片段一:她很讨厌这个邻家的小孩,不知道这是否已经称得上恨。也许这个年纪说恨,有点幼稚。但她十多年来,恨她恨得咬牙切齿。不过,在经历过中考和高考之后,她开始同情这个邻家的小孩了。章节片段二:恍然间发现,父母已经衰老得不成样子,才醒悟到亲情的可贵。她忍不住缩进被窝里,用白净的手指拉高薄被,任由眼泪泛滥成河。但她不敢发出一点儿声响,因为强烈的自尊心阻止她被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章节片段三:当朋友问她,为什么一直单身时。她词不达意地答道,一个人也不错,好歹自由。拥有再多的非单身朋友,也改变不了她一心追求真爱的执念。
  • 三教偶拈

    三教偶拈

    此书是由写儒家王阳明靖难,佛家济颠显圣,道家许真君斩蛟三篇小说合编而成的,借以体现编者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所以取名《三教偶拈》。现存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首有署东吴畸人七乐生的序。
  • 墓奠谁

    墓奠谁

    一个张姓少年,究竟牵扯出多少恩怨往事。“这不是你的宿命,你可以选择离开。”“苏老板,我想好了,让我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 碧游灵宝

    碧游灵宝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话说鸿蒙未判还是混沌的时期,在这个空间里没有任何的生命到处是狂暴的混沌黑洞,吸收着宇宙的力量。因有数不清的混沌黑洞不停的吸取混沌世界的力量,混沌世界开始完结流露出新的篇章……
  • tfboys之玫瑰的海

    tfboys之玫瑰的海

    你们每个人的遇见都是一个意外,但是谁也不想让这意外刘诗,都紧紧的抓牢。不管发生什么样的误会,你们都会相信对方,一步一步走下去。因为你们心中坚信他是爱着自己的。永远,直到天荒地老也不会改变。但如果他喜欢上另外一个女生怎么办?但你要有心中的信念,因为他爱着你,而不是别人,不能就这样被否决。
  • 人生最初的邂逅

    人生最初的邂逅

    青春是一树一树的花开,花开花落,带有许多的碰撞。这是校园里关于爱与现实的故事。
  • 反唐演义全传

    反唐演义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窃国妖妃

    窃国妖妃

    她是楚国陵水之滨的青楼雅妓,只因容貌与异国公主相似,竟卷入纷杂混乱的后宫争斗中。她本无意争夺,性命却捏于他人手掌。她反击报复,誓要成为至尊红颜,朱笔判江山。她魅惑冷艳却无情残暴,她坐拥天下却孤身寂寞。她是决战疆场的将军,是运筹帷幄的谋士,是红颜祸水的妖女,亦是盛世蜀国的明君。她是乔焰雪,是闻名天下的冷血女帝。
  • 无上仙尊

    无上仙尊

    人间灵气匮乏,众生皆认为不可能成仙,但云峰毅然倔强踏上仙途,开始了一段奇幻的成仙之旅。
  •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当炸弹飞过头顶,当AK47指着肚皮,当狙击手瞄准脑壳,他仍然沿着炸弹的轨迹奔跑。《完美风暴》作者荣格尔的悲惨人间之旅,在死亡中体验生命,在生命中体验死亡。他是一名战地记者。他热爱和平,却总在寻找着战争和灾难。他在炮火现场,以生命为赌注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将战场上的流血与牺牲、杀戮与灾难直接呈现给远隔万里的人们。他雕刻着人们对世界、战争和自身的认知。他的伤亡概率高于战场第一主人公——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