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7400000008

第8章 孤帆远影(1)

喧嚣的尘世,浮躁的当下,我孤帆远影,不愿随波,只想--

在紫陌红尘、似水流年里,筑一个青春的梦,并为之砥砺、雕琢,在生命的历程上留下一剪美丽的身影!

1.把人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

我一直在思索着,也常常问自己:教育是什么?什么是教育?也许让学生获得了高分就是教育,让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就是教育,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欣赏和褒扬就是教育,自己获得了虚有的名誉和可观的奖金就是教育……明眼人自是一清二楚,然而我们却一直在这样的观念里诲人不倦,在这样的环境中自鸣得意。

于是,学生便在我们功利的教育思想里为了分数忙碌着、竞争着,甚至失却了人情味,丧失了人性道德。

记得浙江一中学学生杀害了他的母亲,当记者去看守所采访他时,记者问:“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很冷静地说:“我想去读书!”当母亲惨死在自己的手里,竟然没有一点儿负罪感,毫无半点儿悔改之心,读书能有何用?

前不久听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博士的讲座,他说一位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了校长,他说,在集中营里他看见一个个高等知识分子用自己的知识学会杀人,学会解剖活人的身体,血肉模糊、草菅人命,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所以现在他当校长,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正义心的人。

其实教育很简单,就是两个字--立人。

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更好地发展。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就是孔子。这位中国伟大的民办教师,完全围绕“立人”目标展开施教之目的,是在即将到来的平民社会中养成“君子”,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也。

他的学生曾子也说:“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其实他们讲的还是一个立人的问题。也许有老师讲,此类“孔孟之道”都是过时的东西,不值一提、不屑一顾。我看啊,绝非如此。如今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忠诚、诚信、正义等良好品质,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一剂良药。

那么,当代中国应该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怎样的人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说:“教育的最高层次: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做自己。”根叔道出了自己的标准,他把教育和对学生的期望,做出了“金字塔”式的注解---最底层:爱国家、拥护社会主义,这是起码的要求;第二层,有文化;进一步:德智体美;再进一步:创造力。最高要求:自由发展。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苇草。

所以对于立人,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幸福一点、诗意一点、快乐一点、阳光一点、高尚一点、纯粹一点、无私一点、诚信一点、自主一点、自由一点、发展一点、个性一点。

其实教育就是让我们为学生做那么一点点小事情,把人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

只有把人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生才有尊严地活着。

然而据人民网报道,高考临近,湖北孝感一中惊现“史上最刻苦班级”--“吊瓶班”。对此,孝感一中称,学生打的是一种补充能量的点滴。

前不久,湖南省湘潭市的一所中学因晚自习时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学生们表示,这样做是想把心里积累的怨恨都发泄出来。

诸如此事,举不胜举。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出一群什么样的学生?它在敲打我们本已麻木的神经。

老师的生存状态如何呢?

据《燕赵晚报》记者杨伟广报道,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的一名高三年级老师赵某于2012年4月27日晚服毒身亡。赵某在遗书中透露,自己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感到压力较大。

2012年2月16日,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老师因病逝世。国内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随即撰文称“他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却很早就具有全球教育眼光”,“马老师不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具有行动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实践者”,但《南方周末》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个让我们为之愤慨的细节:一个学生看到家长会后,马小平老师被很多家长围住,责问他为什么不教课本上的内容,马老师显得很疲惫,甚至有些手足无措,他回到办公室之后一个人在那里泣不成声!

我们的老师到底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学生苦苦挣扎在题海中,焦躁、疲惫、不安;有教育赤子情怀的老师生活在亚健康中,苦闷、压抑、忧愁。尤其是语文老师,他们的生存状态更令人担忧,正如潘新和老师所说:“与现行的考试制度不合作的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大多在学校日子不好过,甚至连同行也不能相容。”

如果大家都意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人,那么为何不把老师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因为老师也是人,是亟须得到尊重的群体,他们也需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也需要诗意一点、快乐一点、阳光一点……简言之,只有有尊严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尊严的学生。

把人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吧!在把学生的发展写在教育的旗帜上的同时,也要把老师的发展大写在教育的旗帜上。

2.教育与人情

某日,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校长做了鼓舞人心的发言,言辞恳切、激扬慷慨,希望广大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发扬敬业爱岗之精神,努力践行学校办学之先进理念,还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典型事情加以表扬,其中一位老师的事迹让会场顿时骚动起来。话说我校某青年教师妻子即将分娩,当医务人员将该老师妻子送上救护车时,此位青年教师淡定地对医生说:“你们先去医院,我要去教室看看学生。”

首先我们不得不为这样的老师叫好,心系学生、恪尽职守、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不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啊。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做功利心岂不太重?不管怎样,这样的老师比起那些无故缺课、整日沉迷于牌桌的老师们来说,的确值得称道。

可据说英国首相布莱尔夫人怀孕那会儿,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劝休”活动,“唐宁街十号离开你没事,夫人孩子离开你不行”。这是所有劝休理由中最直接最有人情味的一句话。

然而,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当自己的妻子快要临产了,而不能前往医院照看,偏要先去教室看看自己的学生,是对学生的关心?还是教育的方法本身就有问题?莫非教育就是让老师整日守在教室跟学生形影不离?抑或教育本来就缺乏人情味?

无独有偶,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某某老师经常带病上课,某某老师父亲过世了因为学生都不愿回家奔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说一女老师为了毕业班的学生连孩子生病都顾不上,结果孩子不幸夭折。这样的老师自然会被评上校优秀教师甚至全国优秀教师,当然,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情无可非议,但这毕竟是悲剧,不免让人扼腕、寒心。缺了一节课,至少不能断送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夸大了教师的作用。一节课你能带给学生什么?带病上课效率高吗?现在不是提倡高效课堂吗?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老师必须要健康。亲人病故,孩子生病,这些都是在所难免之事,如果舍弃亲情而不顾去大谈教育,这样的教育岂不太残忍、太无情、太没人性化了!

春晖中学创始人经亨颐先生说学校不是“贩卖知识之商店”,教育应具备潜移默化的意义。老师树立精神丰碑、用人格去感染学生,远比那些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有用,影响更深远。一个没有感情的老师,一个不懂得灵活处世的老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可想而知。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真正的优秀教师,不是光靠身体去管理学生,而是用心去经营班级。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要敢于放手。相反,很多老师却忧心忡忡,生怕闹出什么乱子来,郭橐驼说:“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此话用来形容这一类老师再恰当不过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当班主任时好几个月都出差在外,而学生主动学习一如从前,可他从未说过:“飞机你先开吧,我要去教室看看。”此乃真、假教育之辨。

妻子临产先要去教室看看,至少说明你不是一位好丈夫,也不是一名好父亲。换句话说,你也成不了一名好教师,当然你可能会被评上一名优秀教师。

3.教育,在拐角处

语文课上,他突然嚎哭起来,时不时用手拭去眼角的泪水。

他的哭,真让人莫名其妙。我没有批评他,同学也没有欺负他,我紧蹙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

课后,我找他到小房间询问原因,他还是嚎哭,鼻涕流得老长,时不时地用手去擤一擤,然后往身上擦一擦。忽然他身子一紧,低着头,哀求着说:

“老师,我想转班,我实在读不下去了。”

“转班?”我心头为之一颤,“为什么要转班?”我问道。

“我不适应这个班,我实在待不下去了。”他仍是低着头,流着眼泪,鼻涕比适才更多了。

“你真要转班,那你就转吧,你想去哪个班?我给你签字就行!”我淡淡地说。

他离开了小房间,低着个头。

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了?我一直对他很关心的,他一定是遇上了什么麻烦,我暗想。

当我刚想下楼时,她母亲来了。这是一位身子单薄、皮肤黝黑、头发蓬乱的中年妇女,看见我想喊却又不敢喊,最后破口大喊一声:“吴老师你好!”整栋教学楼都听到了她的声音。我压着嗓门低声道:“你好,刚才你家孩子说要转学!”“啊,她想转到哪里去啊!”他母亲奇怪地大呼道。然后她又大喊一句:“干脆转到县城去算了!”

“市一中是最好的学校,没必要吧!”

“八字先生说过的,北边对他不利,他读书会越来越差的。”

“我们还是找你孩子说说吧!”我压着嗓门近乎嘘声。他母亲跟着我来到小房间,他也来了。

“你到底怎么想的,你要转到哪里去?”

“我就是想转班,这里我待不下去了!”

“你干脆别读了!”

“不读就不读!”

“那就跟我回县城!”

“要得!”

他们母子争吵的声音越发大起来,我再次问他:“你为什么要转班?”

“我不适应你!”他抬高了嗓门。

“高一时你说屈老师不好,现在又说吴老师不好!你到底要怎么样?”

“反正我要转班!”

母子俩又一次争吵起来。

“你们先商量商量,下午再来找我吧!”我怅然若失。一句“我不适应你!”像一把无情的刀深深地刺向我的心窝。

突然间,我有一种想放弃的念头。既然他选择转班或者转校,随他吧,我也懒得管了。但又想着自己曾对学生们的承诺,思想开始争斗起来。

下午,我来到学校主动去找了他。他跟我来到办公室后,便低着头站着。我说,你是我比较欣赏的学生,刚认识你时,你的那番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略略抬了抬头。

我接着说:“你的演讲激情洋溢、书生味浓。”此时他紧蹙的眉头开始舒展,显得不那么拘谨了。

“你文笔老练,阅读广泛,总能引经据典,我一直喜欢着你。”我笑着说。

他也笑了,并偷偷地望了我一眼,充满着惊奇。

我问道:“你真的要转班吗?”

他摇摇头:“不想了!”

之后,他跟我说了许多心里话,说我对他关心不够,没有把他放在心里,所以想着想着就哭了。还有一次,我在教室公开批评学生,他以为我在批评他,伤了他的自尊。

离开办公室时,他向我鞠躬,轻轻地说:“老师,对不起!”

学生的道歉,让我的内心翻江倒海。

傍晚时分,落霞映照着校园,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青春的味道,荷花池的夏莲正展露开迷人的笑容,我又遇见了她的母亲,我笑着说:

“你孩子不转班了!”

她的母亲似乎也很开心:

“谢谢你了,吴老师。他一直很尊敬你的,说你上课上得好,他很喜欢读书,就是想让你注意他。”

然后她面带愧色地说:

“我不会说话,只晓得骂他!”

听着这位母亲的话,几许自责涌上心头。还有多少爱,我没有表白;还有多少关心,从我眼皮底下悄悄地溜走。如果他真的转班了,我尽到教育的责任了吗?如果没有下午的谈话,也许他真的走了!他应是带着遗憾,带着误解,带着失望而走的。

其实,教育,它不是一张空头支票,它就在学生情感的拐角处,看你有没有爱心和耐心。

4.孩子,你为何丢失了人情味

这几日身体不适,不能给你们上课,于是安排你们自学课文。当我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教室里为何炸开了锅?你们怨气冲天,一改往日可爱的形象,“老师,你还不给我们上课啊!”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声音深深地刺痛了我,一种莫名的忧伤涌上心头。

我强忍疼痛,愤懑地对你们说:“同学们啊,当老师有病的时候,为何不说,老师你的身体好些了吗?为何你们没有一点儿人情味呢?你们成绩虽然很好,如果心中没有爱,不懂得给别人温暖,纵算考上清华、北大又有何用?”

也许我的话重了,教室里死一般地沉寂,我知道我的话也深深刺痛了你们。

忽然忆起曾教的一个班,一次,我也是身体不适,当要求他们自学时,他们关心地说:“老师,您好好休息吧!”当我听到这话的时候,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虽然他们成绩不很好,但他们很好相处。如今我不教他们了,偶尔在校园碰见,老远就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来哥好,您不要我们啦!”“老师,我们好怀念您的!”“老师,您太让我们难忘了。我们真喜欢您的课。”

你们成绩好,难道就意味着拥有成功和胜利了吗?难道你们的心里除了分数,就不再剩下一丁点儿人情温暖吗?

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老师与学生之间仿佛就是一场利益交易。在学生眼里,如果老师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获得高分数,你就是好老师,我们对你测评就高;在老师眼里,如果你们考试时能考出好成绩,你们就是好学生,我可以比别人优先晋升,这样的师生关系,不知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呢。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是漠视人的存在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学校寒暑假严禁补课,而全国上下又有多少学校不以各种借口“顶风作案”,在高喊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有多少学校不在疯狂地大兴应试之风。曾听一老师在班上公开宣讲,高分,唯有高分,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也曾看见一学生侥幸成了当地的高考状元,新闻媒体竞相采访报道高分秘诀;生源抢夺战越演愈烈,从小学一直蔓延到高校;陪读家养盛行一时……我们的校园到处弥漫了紧张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也难怪你们不对高分极度渴望了。

现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也无可厚非,但在一次校十佳学生竞选演讲上,一女生一句“眼睛一睁,开始竞争”直让人后怕,难道在你的心中除了跟别人竞争,就没有诸如感恩、感动之类的情愫了?当你睁开眼时,为何不说,感谢上苍我还活着,感谢父母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早餐,感谢老师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

如果,我们都怀揣着一颗功利之心去学习,忘却了感恩,丢失了人情,我们的教育还能走多远?

也许,我是在放大痛苦,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5.当教育遭遇现实的功利时

此时我端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

同类推荐
  •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回家人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当年的体温

    当年的体温

    本书系王开岭文集之散文随笔卷,包括“散文辑”和“诗档案”两部分,文字承袭作者一贯的温润的金属感的风格,表达对现实世界中灵魂温度的怀念与渴望,希望能将历年写就的抒写灵魂的文字结集,以献给自己逝去的父亲。作者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著有:《激动的舌头》《黑暗中的锐角》《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
热门推荐
  • 小猪弗莱迪:大侦探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大侦探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妖姬无颜境月轩

    妖姬无颜境月轩

    一至亲的背叛,让她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十年的信任与十年的爱,在一夜之间,全部破碎,只是因为区区的五亿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她可以理直气壮地恨他,可是,事情并不是如她想象的那么简单,长达十年之久的恨,只因十年前的一次洗礼而结下,多年的忍气吞声也只为今日的复仇,到底谁错了呢?爱与不爱之间的权衡,她终究选择了,仇恨。可命运再次与她开了一个玩笑,却把她拉进了一个又深又黑的泥潭,她想逃,可她越是逃,陷的就越深,于是她不再懦弱,也不再逃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当诛之。”……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他们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两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贝利为了吉姆的自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遗嘱里解放了他。
  • 链魂记

    链魂记

    不知道怎么说
  • 武破苍穹之巅

    武破苍穹之巅

    曾经沧海难为水,别人嘲笑我凌辰不能觉醒武体,那我就用我的力量,证明自己我可以破天。
  • 深海狂徒

    深海狂徒

    海边一个小小的人物,如何发现世界的真相。一步一步的行走这样的人物是否会成为左右世界的那个生物?当一切都已经明了之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慨
  • 八年后的我们——三叶草的幸福

    八年后的我们——三叶草的幸福

    一个由几位明星所领导的故事,有着那淡淡的爱情,用多字数少章节的方法编写(大约700一章),令读者读起来更加方便,优惠。
  • 北溟有玉

    北溟有玉

    无法补偿的空缺光明的碎片消失在茫茫世界之中最终的一切还是在忘川河上?在叹息桥上?无从知晓??但是,我还是回来了我的北溟。
  • 江湖客麒麟

    江湖客麒麟

    江路云低糁玉尘,暗香初探一枝新。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睡过春。【撕破虚伪伪装,重回荣耀之路,这是一个人自走自路的成长,也是一个另类的江湖】江路云,人称鬼见愁,佛见忧,恶霸让路,人人摇头。南渡后三十四年,王朝在暗涌流动下依旧有着勃勃生机,横空出世的少年一脚踢醒沉睡的江湖,往日的羞辱与荣耀逐渐浮出水面。镇西大将军为何身死金陵?杀手祖师爷身藏何处?不可一世的王朝大跋扈竟是皇帝的亲哥哥····庙堂睥睨,染指江湖。献上一个斗智斗勇,绝不唬人的故事。
  • 重生之江东孙伯符

    重生之江东孙伯符

    秦末群雄逐鹿,霸王项羽领江东子弟一时纵横天下。400年后,大汉王朝分崩离析,江东又出了一位盛极一时的‘小霸王’孙伯符。前有项羽乌江自刎,后有孙策遇刺。两位皆是当世英杰,却皆未成大业。惜呼!一个现代的少年,意外来到了东汉末年,并且成为了孙策。历史的车轮被这个小小的石子改变了行道,一个不只是用武力打天下的‘小霸王’,将会在历史的大潮中掀起怎样的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