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0100000006

第6章 李白传(5)

《请都金陵表》和《荐李白表》又出现在唐肃宗的御案上。唐肃宗拍案大怒,将李白为宋若思所写的《请都金陵表》掷于阶下。“真是荒唐之极。宋若思要我迁都金陵,这不是要我做偏安之君吗?”他又拿起了另一篇,向众臣展示道:“这一篇更是胡闹。竟然还推荐李白当什么京官。李白乃朕亲点的钦犯,没有经过朕的批准,崔涣和宋若思竟敢擅自释放出狱,真是胆大妄为!”肃宗向李辅国说:“传旨,崔涣出使江南,惑于下情,滥进者非一,今又擅自释放钦犯,实是有负于朕望,不称厥职。今罢去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相位和江淮宣慰使的职务,贬为余杭太守。宋若思举荐不实,犯有同罪,今罢去御史中丞一职,贬为宣城太守。罪犯李白,附永王作乱,大逆不道,罪不容赦,诏令收监,秋后处斩!”

这时,左仆射、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左拾遗杜甫出朝列,上前跪奏。郭子仪奏道:“臣郭子仪启奏陛下,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收回成命。”杜甫也跪奏:“臣杜甫进谏陛下,窃以为此旨不可。”

唐肃宗怒道:“朕旨有何不可,讲!”

郭子仪谏曰:“李白跟随永王实属胁迫,非是出于自愿。况在永王东下的途中多次劝谏永王,不要擅自出境,不可抗拒王命。无耐永王不听,自取其患。”

杜甫也极力为李白辩解:“李白忠心报国,志在平胡。他原不知永王另有所图。只以为永王东巡是奉旨行事,意在从扬州沿运河北伐中原,扫胡尘于河洛;又从海上出兵直捣胡虏的幽燕老巢。说李白是附逆作乱,实属冤枉。”

郭子仪手托官帽向皇上请求:“臣郭子仪,愿请贬官三级,并敢以臣的官职和身家性命为李白担保,李白决无叛朝廷之心。”杜甫也脱下乌纱帽为李白求情:“臣杜甫,愿以身家性命和官职担保,李白决不会犯上作乱,是忠心为国的!”

众朝臣此时都纷纷跪下为李白求情。唐肃宗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不过李白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传旨,将李白长流夜郎!”

乾元元年(758)春,李白被以“从附逆”无罪名,“长流夜郎”,时间是三年。

十、客死当涂

长安、洛阳,这东西两京收复以后,朝廷以为天下大定,就忙着上尊号,封功臣,享九庙,祭山川,……几乎全是虚文浮套,居然装点出一片中兴气氛,一派太平景象。中书舍人贾至的《早朝大明宫》一诗以及王维、杜甫、岑参等人的和诗,特别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佳句:“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伴君王。”……更把中兴幻影装点得煞有介事,更把太平假象渲染得富丽堂皇。江夏,当时是南方的政治中心,自然也是熙熙攘攘,一片繁忙。忙的是欢庆中兴,歌舞升平,忙的是攀龙附凤,登朝入阁。竟至忙得忘记了叛乱并未完全平定,天下并未太平。安禄山死后,他的同党史思明又自为大燕皇帝。

当时朝野上下都做了一场中兴梦,李白自不例外。他在江夏也大肆忙碌一番,到处参加庆祝活动,赶赴宴会,四下里求人,八方外张罗,接连写了不少诗送给这个,送给那个。满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奉诏入朝,再次待诏翰林。结果却是自讨没趣,甚至自取其辱——一个长流释放犯,有谁会荐举他,有谁敢荐举他呢?何况他已年满六十了,就是在位的人也该退休了。

李白只好又到处飘流,顺长江而下,重游金陵。金陵虽然江山依旧,但却已物是人非,几乎没有人还记得他是“赐金还山”的翰林学士,只知道他是一个又穷又乏的刑余之人。李白所遭的冷遇就可想而知了。

光阴荏苒,又是一年。暮春的一天,李白在街头遇到从甥高镇。虽是远亲,但在这人情似纸的金陵,也觉得分外亲热。特别是听说高镇当了多年进士,未得一官半职,正准备到陇西去从军,李白越发动了感情,便邀高镇到酒楼一叙。到了酒楼上,两人边谈边饮,边饮边谈,李白便将近年来受的窝囊气对着高镇一一诉说,而且越说越上气:“都说天下太平了,国家中兴了。可是你这个进士却长期闲着,无事可干;我呢,又老又穷,几乎是乞讨为生。不仅你我,好多贤才仍然不得其所。假若廉、蔺复生,恐怕三尺儿童都可以随便唾他呢!我们戴着这顶头巾干什么?还不如把它烧了!”说着,一把抓下头巾就丢在地下,又一脚踢了开去。高镇连忙给他拾起来,安慰他半天。最后酒保前来算帐,李白一摸身边,分文无有,只好把腰间的宝剑解下来抵了酒钱。又向店里讨了纸笔,写了一首《醉后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蔺。匣中盘剑装鱼昔鱼,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昊专诸。高镇看到最后一句,“醉归托宿吴专诸”,以为李白真要去结交游侠,找人来替他报仇雪恨。欲待劝他,又见他已大醉,只好扶他回去休息。第二天,高镇放心不下,又去看李白。此时李白酒已醒了,苦笑道:“这不过是醉后写诗,你竟当了真!”高镇说:“你不是说过诗以真为贵么?”李白说:“诗中之真贵在情,而不必实有其事。”过了一会,他又说道:“即使专诸再生,聂政复活,一柄宝剑,或一把匕首,就能削尽世上的坎坷,消却我胸中的不平么?”

这年初秋,贼势复炽,睢阳再陷。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出镇临淮,准备去收复睢阳,阻止贼军南下。睢阳(今商丘)是李白多年往来客居之地,特别是和宗氏结婚以后,这一带更成了他的家园。因此消息传来,他不禁热血沸腾,忘记了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竟决定马上赶往彭城行营,请缨杀敌。他想:“李光弼军纪严明,战绩赫赫,不啻是汉代的周亚夫。若能在他帐下效力,哪怕把我这副老骨头抛在沙场也是快事,总算偿了我报国的心愿,也雪了我蹭蹬一世的耻辱。”于是他把从酒店赎回来的宝剑擦了个雪亮,又把从古董店买来的戈矛上拴上一把红缨,还特地穿上待诏翰林时赐给他的宫锦袍,跨上从朋友处借来的一匹老马,就雄赳赳、气昂昂地从金陵出发了。他想,到了彭城,李光弼一见他,一定会像汉代名将周亚夫得到大侠剧孟一样,高兴地喊道:“李太白已在我幕中,我料定敌人的末日不远了!”……谁知“亚夫未见顾”,“天夺壮士心”,李白走到半途,就连人带马都病倒了。

李白勉强挣扎着回到金陵,竟然无处可去。想来想去,只好就近投靠当涂县令李阳冰。李阳冰官虽不大,却以篆书名闻天下。李白和他非亲非故,但彼此都闻名已久,估计不会遭到拒绝。

李阳冰热情的接待,使李白在穷途末路之际感到莫大的安慰。但潜伏已久的“腐胁疾”终于使李白倒床了。阳冰不惜重金延医诊治,但由于病已深沉,一时难见速效。自秋至冬,李白淹卧病榻之上,眼看就快到年底。偏偏这时李阳冰任期已满,要离开当涂了。

李白自感不久于人世,便将后事托付给了李阳冰。李白唯一需要托付的后事就是他的诗稿,他希望阳冰为他编成集子,并为他写篇序文。

李阳冰也觉得这是李白的临终嘱托了。他听了李白的身世,深感同情,他读了李白的诗稿,深受感动。他觉得李白的诗言浅意深,言近意远,言小指大,充分地继承和发扬了《诗》《骚》的优秀传统。这样的诗歌,非同凡响!所以他在序文的最后写道:“论《关雎》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显然是把李白的作品比作是当代的《诗经》和盛唐的《春秋》了。

李阳冰这篇序文最后署明的时间是:“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指的是序文定稿之曰,并非李白逝世之期。

次年春天,传来了安史之乱完全平定的消息,李白居然战胜了病魔,从病床上起来了,而且接受了田家的邀请,拄着手杖,游了城南的青山,还在归途中口吟小诗一首:“沦老卧沧海,再欢天地清。……”

天地再清,李白却面临绝境。他既无俸禄,又无恒产,李阳冰临去时给他留下的生活费也快用完了。于是李白拖着衰病之躯又出游附近郡县,借以维持他短促的残生。

李白究竟死于何年何月何日,至今难以确定。只知道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月,朝廷下诏,命天下各州府县荐举人才时,他曾受到荐举,官拜左拾遗,但诏书下达之曰,他已离开了人间。范传正所撰写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有这样的记载:“代宗之初,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制下于彤庭,礼降于玄壤,生不及禄,殁而称官。呜呼,命欤!”据此估计,李白大概是在广德元年(763)冬天去世的,终年六十三岁。

李白在他最后一首诗《临终歌》中写道: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凤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在这首绝命辞中,他仍以大鹏自喻。虽然为自己的壮志未酬发出悲叹,却对自己的诗歌作了豪迈的预言,预言他的诗歌将永垂不朽。

如今,这预言已实现,李白已成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诗歌已传遍全世界。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天纵神武:李渊

    天纵神武:李渊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并因之得到了后人的褒扬;他也因无力阻止亲生骨肉的相互残杀,无奈地被其子李世民“请”下了丹墀,而令后人悲叹与哂笑。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
  •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 中华帝王(第二卷)

    中华帝王(第二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4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 刘备发迹史

    刘备发迹史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热门推荐
  • 鬼节夜谈

    鬼节夜谈

    你们听老一辈讲过灵异事件吗,我相信大部分人没有!本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各种灵异事件,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如果你信的话那就好好看吧,如果不信那你就当做故事看吧。
  • 剑与葫

    剑与葫

    倒霉的考古家穿越高等位面成猴子,不懈奋斗之后,凭着手中的剑和葫芦,逍遥长生。
  • 你不能承受的如此之轻

    你不能承受的如此之轻

    平凡的出身,平凡的样貌,平凡的环境……一个平凡女孩不为人知的平凡经历……或许曾经懵懂无知,或许曾经年少轻狂,或许曾经迷茫彷徨……但是,一旦确定方向,再大的风浪也不能将我阻挡……我承认我平凡,但我始终在拼命追赶。献给所有默默努力着的平凡女孩……
  • 暖伊传奇

    暖伊传奇

    “姑苏城外有碧玉,分分离离半生浮。一朝得遇真天子,艺冠群芳谁不服?”羽暖伊,姑苏城外的小家碧玉,天生丽质、聪慧活泼,却因家境窘迫,落入红尘;“潇湘阁”中的她,貌可倾城,才比子建,上有王侯公子甘拜裙下,下有好汉俊杰宁愿卖命;然而,她至始至终只爱一人,纵然他阖然仙逝,她依然辅君忧民,完其夫志。赌馆失足、书院习文、道观修炼、绿林弄兵、宫闱攻心…尽在《暖伊传奇》。
  • 仙人凡心

    仙人凡心

    一个杀手,武道的天纵之才。因为仙人争斗而被带上了修行之路。却不想,在武道之上惊才艳艳;于修行之路却是废材。是红颜一怒,是生死与共,是良心未泯,或是复仇心切。他走上了一条从未有人敢走的道路。移山填海,崩天裂地。为红颜,可以面对整个天地。为情义,可以牺牲性命。他的传奇,在开始。
  • 神秘塔楼

    神秘塔楼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座神秘的森林,这座森林被称为”紫雾森林“,不过,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静寂森林“,而且最为奇特的是,这座森林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在这座森林里,有一座塔楼,这座塔楼没有名字,就叫做——神秘塔楼。塔楼有自己的主人,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来自何方,又活了多久。然而,有一天,一个女孩儿,突然闯入了这座森林,来到了这座神秘塔楼的面前。按理说,只有有缘人通过梦境才能进入森林,由提灯人指引方可进入塔楼,可是女孩儿的意外到来究竟意味着什么,没有人知道。此后,女孩儿作为塔楼主人的徒弟,与塔楼结缘,穿越于现世与异世之间,经历了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女孩儿的真实身份也一天天显露了出来……
  • 阎王虐爱

    阎王虐爱

    血腥世界的恐怖,黑暗笼罩的人生,背叛的痛苦,是他的人生。高高在上,不可触摸,是他的世界,而不是她。她是平凡的小女子,渴望得到的只是一份心的平静。无意之间的相遇,交缠的世界。被神背弃的两个人,到底是他的骄傲和阴冷恋上了她的温柔和平凡还是她的平凡和温柔得到了信赖。喋血的温柔,到底心是谁的归属?他对她说,“女人就像钱一样的肮脏,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择手段。”[br]
  • 冤家缠上瘾:总裁的痴缠妻

    冤家缠上瘾:总裁的痴缠妻

    丈夫的冷漠让她痛心,离婚后遇到的他,本以为会是她的最终归宿,可两条诡异的短信,改变了一切,那一座孤坟,一张巨幅照片,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神秘的前夫再次出现,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阴谋?
  •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 佛养心 道养性:心中有佛人自安

    佛养心 道养性:心中有佛人自安

    本书共分十篇,分别是:慈悲为本,为善心安;诸恶莫作,无恶心安;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超然洒脱,豁达心安;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常怀感恩情,心中自然安;看透释然,自在心安;随缘而行,随遇而安。本书以佛的理念通俗而又深刻地阐述了“心中有佛人自安”这个主题。书中还着重例举了一些生活中让人难以心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俗之事,并指出了解决之道。另外,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佛理知识,书中还穿插了“拈花一笑”、“佛心慧语”、“世俗佛理”、“佛心故事”、“佛语今译”、“佛趣轶事”等版块内容。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感到:只要我们心中有佛,佛就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