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7400000003

第3章 大乘菩萨发心分

大乘正宗分第三①

【原典】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②!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③;若有色、若无色④,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⑤,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⑥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⑦,即非菩萨。

【译文】

佛陀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摩诃萨,应当如此降伏妄心;对所有一切众生,不同生命形态的卵生、湿生、化生;有色身、无色身;有心思想念的、无心思想念的、不是有想不是无想的众生等,都要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了断一切苦报、烦恼,渡过生死苦海,到达不生不死之地。如此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其实并不见有一个众生为我所度。

这是什么缘故?须菩提!若菩萨妄执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对待分别,以为有个我能化度众生,又见有所谓的众生为我所度,这样就不能称为菩萨了。

【注释】

①本分是大乘的心要,佛陀回答须菩提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四心:一、广大心,不拣择优劣亲疏,一切众生皆度;二、最胜心,使众生皆断除烦恼,了生脱死,而入无余涅槃;三、无对待心,视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四、无颠倒心,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之分别计较。又菩萨若能用般若妙智,照了性空本无四相,名降伏其心,否则非菩萨。

②菩萨摩诃萨:即大菩萨,必须具备七个条件:一、具大根,二、有大智,三、信大法,四、解大理,五、修大行,六、经大时,七、证大果。

③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即四生,指三界六道有情产生之四种类别。一、卵生,由卵壳出生者,如蛇、鸟、鸡、鸭等;二、胎生,从母胎而出生者,如人、牛、马、羊等;三、湿生,即由粪聚、渠道、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如蚊、蚋、蛆,以至于水中极细虫等;四、化生,无所托而忽有者,如诸天、地狱、中阴。

④有色、无色:从有没有物质形体来说,众生可分为:一、有色,即有物质形体的众生,也包括欲界六道众生及色界四禅天;二、无色,没有男女之欲与物质形体者,如无色界的四空天。

⑤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系依情识之有无,而将众生所居分为此三类。一、有想,即于空无边处起空想,于识无边处起识想之意;二、无想,即于无所有处离少想之意;三、非有想非无想,则为有顶所摄。此系将三种有情众生,配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有顶等无色界之四处。

⑥无余涅槃:涅槃,译为灭度、寂灭等。可分为四种:一、自性清净涅槃,指人人本具的佛性,恒常清净而不染;二、有余依涅槃:小乘圣者虽已证入涅槃,不受后有,但仍有酬报过去世业因的身心存在,名有余依涅槃;三、无余依涅槃,比有余依涅槃更进一步,连酬报过去世业因的身心皆已灰灭,到达不生不死的境界;四、无住处涅槃,大乘菩萨以智慧力断除烦恼障、所知障,不住生死,但菩萨悲愿无尽,常于娑婆世界中救度众生,名无住处涅槃。

⑦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执著我为能度者,为真实的个体存在;人相,执著彼为我所度者,以他人为和我对立之存在;众生相,所度既非一人,各各善根又不一致,于是处处分别之,如阶级、种族等分别,即是执著众生相;寿者相,执著我、人、众生等诸事物为真实不虚、持续不坏,可以传之长久。这四相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我相”所开展出来,所以,佛教特别注重破除“我执”。

【讲话】

第三分进入到探讨大乘菩萨发心的问题。要发什么样的心?度化的对象是什么?度化众生的目的为何?菩萨行者如何检验自己的发心是合乎正知正见?这几项疑问,在第三分佛陀有周详的解答,并且提出四点观念,令发心菩萨者有修学的次第。

一、广大心平等观

二、灭度无住涅槃

三、众生本性寂灭

四、菩萨心无四相

这四点全而地指出,菩萨发心必须具备四种正观、四种次第、四种正见,以及四种成就。

一、广大心平等观

经文中的“诸菩萨摩诃萨”的“诸”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泛指一切初发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狭义,专指已登地的五十二位阶次的菩萨。前者是凡夫菩萨,后者是圣贤菩萨。不论是广义或狭义,佛陀教导付嘱本无圣凡的差别。

摩诃萨,是具有大心的菩萨。摩诃曰大,其义有七:

第一,具有大根机。

第二,具有大智能。

第三,信仰大乘法。

第四,悟解大乘理。

第五,修持大乘行。

第六,生逢大乘时。

第七,证得大乘果。

欲成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是具有大心的摩诃萨,这大心即菩提心。如《华严经》云:“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皆从菩提心而出生故。”《佛藏经》亦云:“菩萨为因,佛为果。”从经典中可以印证,发菩提心是三世诸佛成就的根本。发菩提心者慈爱护念的对象是什么?《金刚经》的经文:“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所有一切众生之类,都是我们拔苦予乐的对象,这就是菩萨发心要具备广大心平等观。这一切众生之类,横为三界,竖为九地,是一切众生依存的所在。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仍属“迷界”,系难免生生死死轮回之苦,为圣者所厌弃的。因《法华经化城喻品》云:“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亦即令三界众生勿以三界为安乐,当勤求真正的解脱。

(九地):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初禅)、定生喜乐地(二禅)、离喜妙乐地(三禅)、舍念清净地(四禅)、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二十五有):四恶趣(四)、人四洲(四)、六欲天(六)、四禅天(四)、梵天(一)、五那含天(天)、无想天(一)、四无色天(四)。

(六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

对于发广大心平等观,慈爱一切众生之类,我们在佛陀本生故事中,看到佛陀因地修行时,不论为人身,有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的悲怀,纵使为鹿王、鱼王身,遇众生有难或有所求,都能广大平等的布施。欲发起“广大心”,必须具有平等的正观,才能不分怨亲、人我一切喜舍。

祇劫园有座大树林,树林里住着许多的鸟兽。有一天树林三面都着火,只剩下一面还没燃起火苗,却又偏偏给一条河截断了出路。林中的野兽恐慌的逃生到此,望着宽广的河,束手无策。眼看着火舌不断的蔓延过来,正当千钧一发之时,一只身强力壮的大鹿,用他的前脚和后脚跨踞河的两岸,让野兽们踏着大鹿用身体架成的“桥梁”,陆续逃过河去,到达平安的彼岸。大鹿的背脊都被踩得血肉稀烂,眼看着群兽都过河了,突然又跑来一双兔子。这时鹿的气力微弱,但仍拼命忍耐着,让兔子渡河到彼岸。所有的野兽都渡到彼岸,鹿的背脊也应声而断,最后落入水中身亡。

鹿王救渡群兽到达彼岸,没有大小、亲疏的差别,不就是菩萨的广大心平等观的示现吗?

二、灭度无住涅槃

经文中云:“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依溥畹大师之注解,涅槃之义有四:

凡夫为性净涅槃——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

声闻为有余涅槃——烦恼虽断,但业报之身尚存,仍未解脱饥寒老病之苦。

缘觉为无余涅槃——无学罗汉舍身悟入法性,不再有自他、物我、身心等质碍。

佛菩萨为无住涅槃——了知生死涅槃,体本如一,没有烦恼的生死相可断除,也没有菩提涅槃处可证入。因此不住生死涅槃二边。

经文云:“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无余涅槃实乃佛菩萨方便之用,先设有无余涅槃之乐,令众生生起欣羡慕求之心,再摄化众生人大般无住涅槃。据《方等般泥洹经》卷二载,涅槃是大灭度之义。“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涅槃之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纵令驴腹马胎,涂炭吞火亦不减损半分。涅槃在经典上具有八种法味:

(一)常住:通彻三世而常存,圆遍十方而常在。

(二)寂灭:生死永灭。

(三)不老:不迁不变,无增无减。

(四)不死:原本不生,然亦不灭。

(五)清净:诸障永除。

(六)虚通:虚彻灵通,圆融无碍。

(七)不动:寂然无为。

(八)快乐:无生死逼迫之苦,而有真常寂灭之乐。

经典里把涅槃喻有八种法味,然而涅槃的真貌到底是什么?这则“不在别处”的禅门公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意会。

洞山良价禅师有一次问云岩禅师道:“老师,如果您百年后,有人问起您的道貌风姿,我要怎么回答?”

云岩禅师答道:“我不在别处!”

洞山禅师闻言,沉吟许久。

云岩禅师喝道:“你以此思量心忖度,可要慎重小心!”

洞山不解老师的真意,难道慎思明辨也错吗?

直到有一天,洞山禅师在渡河时,看见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才廓然省悟,作了首偈: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涅槃如影相随,不在别处,更无须他觅。

三、众生本性寂灭

从发广大心平等观,灭度十类众生入于无住涅槃后,菩萨继而要有最胜心“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大乘起信论》云:“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异故。”又《大般若经》云:“以一切众生本性寂灭,无灭可灭,本来是佛,无佛新成。”

由此知菩萨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也不执著有一切众生为我所度,自己是能度之人。菩萨应发最胜心,泯除妄想的对待,没有所度的众生,更没有能度的菩萨之名。菩萨修行的事业,有事理的分别:

(一)事相:觉悟发心,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

(二)理体:生佛平等,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

菩萨欲圆满菩提,着重发心要广大,要具备生佛平等观,更须别具慧眼,了透胜劣假名,能度所度随顺世谛的真相。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服务他三十年的侍者,想帮助他开悟。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国师唤道:“侍者!”

侍者立刻回答:“国师,做什么?”

国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又叫:“侍者!”

侍者又回答:“国师,做什么?”

国师又无可奈何的道:“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国师对侍者改口道:“佛祖!佛祖!”

侍者更茫然不解的反问:“国师,您叫谁呀!”

国师不得已,就明白开示:“我在叫你!”

侍者不明所以:“国师,我是侍者,不叫佛祖呀!”

国师此时慨叹道:“你将来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了我!”

“国师三唤”的公案,无非要吾人直下承担“我就是佛!”而众生不知自己和三世诸佛寂灭本性是一如的,只痴心认可自己只是个侍者,辜负了诸佛的一片真心。

四、菩萨心无四相

经文中:“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四相即:

(一)我相:执著有个我能度众生。

(二)人相:执有彼为我所度。

(三)众生相:执有能度所度,历然相对。

(四)寿者相:执有法授受,恋著不舍,犹如命根。

菩萨如果有此四相的执取,于此就会生起颠倒之心。要怎样远离四相的颠倒梦想呢?先以“我相”的我来说,我的身体是五蕴和合,没有主宰性;是缘生幻有,没有常住性;是业报所感,没有自在性;是处处有障碍,没有普遍性。所以五蕴假聚的我,实在是缘生缘灭的,如此,我相即除,也就没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结缚。

扫荡四相,要有般若的大雄大力,就如同《般若心经》所言:“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因此,菩萨行者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先借助般若力,空去五蕴相,才能降伏执取“四相”的妄心。“我相”不除,嗅不到般若花开的幽香,自然也听闻不到诸佛淳淳的八万四千偈,不舍昼夜的吟唱。

有一个人请教一位禅师,问道:“禅师,经典上说,无情说法,我要怎么能听到呢?”

禅师回答道:“有个我,当然听不到。”

那个人反问道:“那么请问禅师,你听得到?”

禅师哈哈大笑:“有一个‘我’,再加上有一个‘你’,当然更听不到了!”

有你有我的相对,怎能彻听三千法界的只手之声?怎能识见青竹黄花的般若法身?在菩萨耕耘的田地里,要广大遍布菩提种,平等护念一切众生的慧苗,以无有四相的真心为枝干,获证空花佛果。

此分以菩萨发广大心平等观,真心供养一切众生,大菩萨的心量,令我们心生向往,凡夫虽不易做到,但可以在生活中,从少分的发心累积成菩萨满分的成绩。比如,一瓣馨香,给人信心的祝福;一脸微笑,给人温暖、欢喜;一句好话,给人亲切、赞叹。用善心、微笑、好话等来供养身边有缘无缘、有情无情的一切众生,把佛法的真善美实践于人间的生活。万德庄严的菩萨,不会轻视这随手、随口、随喜、随心的点滴功德。

习题:

1.行菩萨道要发什么心?

2.菩萨为什么要灭度一切众生到涅槃的地方?

3.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为什么是没有一种众生得灭度者?

4.如何降伏我们执著四相的妄想心?

同类推荐
  • 最伟大的智慧书

    最伟大的智慧书

    葛拉西安,以洞穿一切的目光、过人的智慧和绝伦的仁慈,用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与客观,看透叵测的人心和纷繁的世事;马基雅维利,手执一支锋利的笔,给西方政治学划开丁致命的一刀;孙武,凭借博大精深的学识、精邃,写下了一部为军事家视为必读的教科书……
  • 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

    不忘初心,换一生平心静气

    记得,有人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是的,如果我们心静了,就无须真正远离喧嚣,无须真正远离纷扰,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寻得桃源入口,头枕清风,尽享人生美丽风景。
  • 人生无需太苛求

    人生无需太苛求

    雨果有句名言:苛求等于断送、现实生活中,对人、对事、对自己都不宜过于苛求。人生会有缺憾,人生无法完美,人生要经历一些磨难,我们应该包容和接纳这些,否则我们只会生活在烦躁之中,过得闷闷不乐,葬送对人生的美好感觉。
  •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就得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玄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展现关系资源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用理性的思考,深度剖析关系的种种潜规则;用现实的观点,反思人们对人脉关系的种种误区。从最具典型的九个关键点出发,在讲述现象的同时,力求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去探讨搞好关系的成功玄机。
  • 心灵的力量大全集(超值金版)

    心灵的力量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果你已经是一位成功者,那么本书将告诉你怎样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保持成功,永不言败;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失败者,那么本书将帮你跃出失败的泥潭,摆脱过去的阴影,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去成就你的未来;如果你信心不足,还在犹豫不决,踌躇不前,那么本书将帮你打开心结,透析你的强弱,提升你的智能,运用这些心灵的力量去实现你的愿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热门推荐
  • 平笑天下

    平笑天下

    未明原因,天道破碎;道陨之役,洪荒九分;阴差阳错,携天而生。自道陨之役后,洪荒九分为三界六道,亿万年的演变,冥冥之中自有天数,主人公平中央携天道碎片而生,且看他如何与那一帮怪咖朋友,闯荡三界六道,笑傲天下。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专家篇》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著名专家,以及为航空工业服务、或在某一领域为航空工业服务、并做出成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三大院校)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共计40名)的生平、工作业绩与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本书内容翔实、生动,实为记录航空系统专家院士的全面生动的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 蔷薇如雪

    蔷薇如雪

    菩萨我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故意的。说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她心中的一句戏言竟然成真,一觉醒来她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朝代,成为有夫之妇。在这乱世中,她苦苦追寻着回家的方向,谁知竟然爱上了一个她不该爱的人,她到底该何去何从?
  • 蜀山战纪剑侠传奇后续

    蜀山战纪剑侠传奇后续

    这本书是后续蜀山战纪。在某一天,丁隐归来后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弃妃俱乐部

    弃妃俱乐部

    【起点女生网一组B班签约作品】穿成皇帝的小妾,还万分悲摧地成为了冷宫弃妃,白素素被囚禁在方寸之地的冷宫里,却淡然以对。没衣穿没饭吃怕什么?我就借皇帝的后\宫种种菜、养养鸡,吃饱喝足之余还能凭借现代女的聪明才智赚点零花钱!岂不比深宫里那些为了一个男人天天勾心斗角的女人来得逍遥自在?只不过,吃饭事小,自由事大。她是被囚在高墙之下的稚鸟,何时才能羽翼丰满,飞向那自由幸福的蓝天……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哲学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哲学故事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河边,让青年人跳下去。河水很深,淹没了青年人。为了活命,青年人奋力挣扎,才将头伸出了水面,爬上河岸。
  • 侯门小毒妃

    侯门小毒妃

    她,大秦中山侯府庶出七小姐,自小被亲娘抛弃,一场高烧烧坏了脑子,从此成为侯府人人唾弃的小傻子。一心爱慕自家表哥,却被姐姐设计在大雪中待了一个晚上,以致活活冻死。她,来自现代的一缕幽魂,新世纪的独立女性,因为相亲路上遭遇碰瓷,不幸在纠缠过程中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死。从此以后,她成了她。一朝重生,二世为人。你的冤,我来伸,你的仇,我来报!中山侯府,庶女重生,恶女归来。奴仆凶恶?竟敢以下犯上,分明就是作死。嫡母狠毒?赠你中风外加瘫痪大礼包。姐妹无情?那就别怪我无义,正好一个个打包送你们上路。既然一个个都不想让我好过,那大家谁都别想安生。谁知道男人心,海底针,猜不透,摸不着。
  • 帝菲瑞安的幻想大陆

    帝菲瑞安的幻想大陆

    帝菲瑞安大陆,浩瀚银河中,离谱而又奇葩的存在。荒芜的浅滩上,一个少年和一条狗并排走在一起,“把身体给我用下吧。”狗是这么说的。“别想。”“那把石头还给我吧。”“不给。”“至少把那个岛国妹子介绍给我吧。”“闭嘴。”“...老子饿了!”“小爷我比你饿得多!”少年和狗都不说话了,路还很远。求关注!求推荐!求收藏!!!
  • 若归来

    若归来

    由于一场车祸,我失去了爸爸和哥哥,虽然我幸存下来,却由于面部受到重创几乎毁容。原来凶手竟然是平日里视我如己出的小叔和继母。我假装顺从的继续生活,偷偷地整容并且试图摆脱二人对我的继续迫害。。。。我发誓我将会让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让他们血债血偿。
  • 少爷不哭

    少爷不哭

    他是少爷!所有人都爱他,因为他是少爷!所有人都怕他,因为他是少爷!少爷不哭,受欺负了回家叫人!你们给我等着,有种别跑!我是少爷,就是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