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9300000004

第4章 藏着乖的卖傻的——瞅准时机再发飙(1)

谋权之术,下者以力强求;中者徐而图之;上者则韬光养晦,匿强显弱,一旦时机成熟,就快速下手,一击致命。

韬光养晦的隐智之术要求运用者必须具有强大的忍耐力和承受力,争强好胜者是绝对做不到的。尤其是在面对权势比自己大的对手时,如果一味强打猛攻,只会功败垂成,甚至粉身碎骨。所以,聪明的取谋者往往会隐藏实力,静待时机,一击制胜。

1.披着狼皮的羊才是好羊——卢蒲癸兄弟忍辱偷生报大仇

披着狼皮混迹狼群,让狼对自己掉以轻心,让狼完全把自己当作同类,然后再找准时机大动干戈,为被狼残害的羊们报仇,这样的羊才是真正的好羊。当然这种现象在动物界是不存在的,但在古代封建官场中,这一现象却屡见不鲜。

周灵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49年),齐国相国崔杼联合庆封诈病杀了齐庄公,拥立齐景公。齐庄公的一干亲信旧臣则多遭屠戮,只有王何、卢莆癸等“勇爵”苟且偷生。

有一次,王何为了试探卢莆癸的真心,对卢莆癸说到:“主公一向对咱们不错,现在他给人害了,咱们也应同死,才能报答主公对咱们的情义。”

卢蒲癸本就气恨难平,只是忍辱偷生,听闻此言,说:“死有何用?要想真心报答主公的情义,我们不如从长计议,暂且逃到别的国家。等将来有机会,再替主公报仇。”

于是这二人便对天立誓,相约以后定要为齐庄公报仇,然后二人各自离去。卢蒲癸跑到了晋国。

卢莆癸为人极有智谋,他知道凭一己之力很难扳倒崔杼和庆封,便在临走前对兄弟卢蒲硅说:“主公设立勇爵之位,就是为了自卫。现在主公被崔氏所害,我们要是再死了,对主公有什么好处?所以我决定暂时躲避。我走后,你一定要想办法接近庆封,并取得他的信任,然后再想法让他召我回来。这样,我们就有办法替主公报仇了。”

卢蒲癸走后,卢蒲硅便投靠了庆封,对他处处迎奉,很快便取得了庆封的信任,成为庆封的心腹。

在谋杀了庄公之后,崔杼大权独搅,专恣益甚,庆封看在眼里,气在心中,有了要除崔杼之心。恰巧崔杼家中有了内乱,崔杼前妻的两个儿子崔成、崔疆因不满父亲宠信东郭堰、棠无咎和崔明,想将他们杀死。

卢蒲硅看准时机,出谋要庆封乘机除去崔杼。崔成、崔疆在庆封的帮助下,杀了东郭堰、棠无咎,而庆封反过来又杀了崔成、崔疆。崔杼见自家内乱,家破人亡,便自缢身亡。庆封从此独揽齐国大权,对卢蒲硅也更加信任。

庆封在逼死崔杼,掌握大权之后却变本加厉,比崔杼更为荒淫元道。庆封有一天在卢蒲硅家中作客时,卢让其妻出来劝酒。庆封见其妻年轻美貌,便有心与她私通。卢蒲硅一心想让庆封把他哥哥卢蒲癸召回来,所以在这种事上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看到朝中再无对手可与自己相争,庆封就将军政大权交给了儿子庆舍,自己天天沉缅于酒色之中,还让妻妾搬到卢蒲硅家中去住,与卢蒲硅来了个****大会,庆封与卢蒲硅的妻子同眠,卢蒲硅也与庆封的妻妾同宿,互不禁忌。有时两家妻小合做一处,就像一家一样,饮酒作乐,醉了便胡天胡地,乱做一团。旁人见了都掩口偷笑,庆封与卢蒲硅也不在意。

有一天,卢蒲硅乘庆封高兴,就请求他把自已的哥哥召回来,庆封自然答应了。

卢蒲癸回到齐国后,庆封见他挺有本事,就叫他去伺候儿子庆舍。

庆舍是个大力士,见曾是齐庄公“勇爵”成员之一的卢蒲癸也能力举千斤,就非常喜欢他,并把女儿嫁给卢蒲癸,从此二人翁婿相称,更加亲热。

庆舍常常带着卢蒲癸出去打猎。卢蒲癸乘机显露本事,庆舍直夸奖他的能耐。

卢蒲癸说:“这算什么?我的朋友王何比我强多了。”

庆舍一听,立刻叫卢蒲癸把王何请回来。

自从崔杼联合庆封杀了齐庄公后,庆舍惟恐自己被人暗算,每逢出门,都带贴身卫士防卫。所以,有了卢蒲癸与王何两勇士后,庆舍便让他二人做了自己的贴身卫士,不离左右。

卢蒲癸、王何逃亡数年后,终于又回到了齐国,并取得了庆封、庆舍父子的信任。后来,他们乘庆封外出打猎,联合几位大夫,杀了庆舍。庆封逃到吴国,后被楚灵王所杀。齐庄公的大仇也终得报。

在自己处于劣势时,韬光养晦,委曲求全,暂时隐藏势力,讨好、蒙蔽敌人,暗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伺机待发,往往能一击致命。然而这一点在封建官场的忠臣义士身上却很少发现,究其原因无非是在传统儒学熏陶下受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只知为尽忠义可慷慨赴死,却不懂得隐忍变通之术,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相反,在这一方面,那些奸臣贼子由于不受这些思想包袱的束缚,反而能混得风声水起。忠臣之所以很少斗得过奸臣,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卢蒲癸兄弟在与逆臣崔杼、庆封的斗争中的这种“隐智”功夫无疑要比那些只知“死忠”的名臣、义臣要高明的多。

2.不疯魔,不成活——孙膑装疯卖傻逃得性命

伪善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杀机!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伪善的面孔很容易让人信服,有的人甚至在被人骗了之后,还认为别人对自己实在是仁至义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就很能证明这一点。

事实上,孙膑如果不是遇到好心人告知详情,估计他到死都会对庞涓感激涕零。

战国初期,齐人孙膑(?~公元前316年)与魏人庞涓同为鬼谷子弟子,在一起学兵法,结为异姓兄弟。庞涓为人刻薄寡恩,孙膑则忠诚谦厚。有一年,庞涓听说魏国正在招贤,他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博取功名了,就辞行下山。临走时,孙膑相送话别,庞涓向孙膑表示一旦有出头之日,必与孙膑共享荣华,他对孙膑说:“我与兄弟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若有进身机会,一定力荐兄弟你,咱哥俩一起共创大业。”

庞涓到了魏国。魏惠王见他一表人才,韬略出众,便拜为军师,对其极为信任。庞涓也没辜负惠王所望,他东征西讨,屡建奇功。败齐一战,声镇诸侯。诸侯忙相约联袂来朝,庞涓之名,震惊各国。庞涓虽显赫不可一世,却还妒忌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师兄孙膑。庞涓认为孙膑有祖传的“孙子十三篇”兵法,胜己一筹,一旦给予机会,必将会压倒自己,故始终不予举荐。

鬼谷子与当时墨派开创人墨子关系非同一般,相交甚密。有一次墨子来探访鬼谷子,见到孙膑,交谈之下,叹为兵学奇才。墨子到了魏国之后,在魏惠王面前举荐孙膑,说他独得其祖孙武秘传,其谋略天下问无有对手。惠王大喜,知孙膑与庞涓是同窗好友,就命庞涓修书聘请。庞涓知若孙膑一来,必然夺宠,但魏王之命,又不敢违抗,只好遵命修书,遣人送去。鬼谷子深通诡道之术,算知孙膑之去凶险难测,但天机不可泄漏,只好在他名“宾”

字上加一“月”字,即“膑”(孙膑,原为孙宾),并给其锦囊一个,吩咐他必须到危机时方可拆看。

孙膑拜辞老师,随魏王使者下山赶赴魏国。孙膑见了魏王,纵谈兵法谋略。魏王大悦,欲拜其为副军师,与庞涓同掌兵权。庞涓却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膑实臣之兄,岂可以兄为副?不如权拜客卿,候有功绩,臣当让位,甘居其下。”魏王大喜,于是拜孙膑为客卿。孙膑对宠涓更是感激涕泠,引以为知己。却不知,这番义气之中暗藏着杀机,这时庞涓已心怀陷害孙膑之心。从此,孙庞俩人频繁往来,但彼此相处,庞涓却失去了当年的真挚。

庞涓心怀鬼胎,欲除义兄而后快,但因孙膑熟读兵法。想待其传授后再下毒手。

有一次,孙庞二人在惠王面前演练阵法。孙膑是个直诚之人,不知道藏机,在魏王面前大胜庞涓,这更让他的这位“好师弟”怀恨在心。经过一番策划,他制造了孙膑私通齐国的假象,并报告魏王。魏王一听,雷霆大怒,削去了孙膑的官职,发交庞涓监管。庞涓又进一步落井下石,私奏魏王,将孙膑的一对膝盖骨削去。

孙膑并不知这一切都是庞涓所为,他还为庞涓在魏王面前为自己求情而感激万分呢,同时还答应庞涓的要求,为其在竹简上刻祖传的《孙子兵法》。不料,庞涓派去照料孙膑的仆人成岸是个仗义之人,把这一切全都告诉了孙膑。孙膑大吃一惊,兵法当然不能继续刻了,但若不刻,必死无疑。情急之中,打开了临别时鬼谷子送的锦囊,见里面有副黄绢,上写有“诈疯魔”三字。孙膑顿时有了主意。

晚上,饭送了上来。孙膑举起筷子,忽然仆倒在地上,作呕吐状,一会儿又大声叫喊:“你何以要毒害我?”接着把饭盒推倒在地,把刻写的竹简全扔进火炉,口里不断地说着胡言乱语。看守不知是诈,慌忙去禀报庞涓。次日庞涓来看,见孙膑痰涎满面,伏地哈哈大笑,忽而又大哭。庞涓问:“兄长为何又哭又笑呢?”孙膑说:“我笑魏王想害我命,而不知我有十万天兵保护。我哭的是魏国除我孙膑之外,无人可当大将。”说完,瞪眼盯住庞涓,复叩头不已,口叫:“鬼谷先生,您救我一命吧!”庞涓说:“我是庞涓,你不要认错人!”孙膑抓住他的袍子不肯放手,乱叫:“先生救我!”

庞涓见孙膑这样,心里还是很怀疑,认为可能是孙膑诈癫装疯。他想试探其真假,就命令左右把孙膑拖人猪圈里。猪圈里粪秽狼藉,脏臭不堪,孙膑披头散发,若无其事地躺在屎尿中。不久,有人送来酒食,说是哀怜先生被刖之意。孙膑一看就知道是庞涓耍的花招,怒目大骂道:“你又来毒我么?”一把把酒食打翻在地。使者顺手拾起一节猪屎给他,他拿起后有滋有味地嚼起来,吞进肚里。使者把情况回报给庞涓,庞涓这才相信孙膑真的疯了,从此对孙膑不加防范,任其出入,只派人跟踪而已。孙膑这“疯子”行踪不定,早出晚归,一直住在猪圈里,有时爬不动了,就睡在街边荒屋里,随便捡到什么就往嘴里塞,魏国人都以为他真的疯了。

过了一段时间,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拜访。淳于髡在知道了孙膑的处境后,就设法将他营救到了齐国。孙膑归齐后,受到齐王重用,被拜为军师。后他用“围魏救赵”之计大败宠涓,以“减灶”之法在马陵道射杀庞涓,终报得大仇。

《孙子兵法》说:“形人而我无形。”这句话就是说用欺骗的手法使对方暴露企图,而自己却不露形迹,自己无形而对方有形,自然无往而不胜。

试观庞涓与孙膑的斗智过程,起先庞涓之所以能胜,就是因为其能隐藏本性,无形于孙膑,使其不加提防,然后再巧设陷害;孙膑最后能逃得性命也是因为其假装疯癫,让庞涓对其掉以轻心,再俟机觅得机会逃脱牢笼,报得大仇。

“装疯魔”可以说是古代政治战争中最常用的一种谋略,但若想用好却绝非易事,不仅要能忍辱负重,还要能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实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3.老虎扮病猫——司马懿装病夺兵权

当自己的力量处于弱小时,要及时改变策略,暂停进攻,先休整并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后再采取行动。“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之雷屯也”,即宁可装作糊涂而不行动,也不可冒充聪明轻举妄动,暗中筹划而不露声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而不发。这才是置敌于必败的斗争要诀。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北人。出身世家大族。其祖父司马儒为颖泌太守,其父司马阮为京北伊,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重要的军事家、政治家,善于运用谋略,克敌制胜,这使他成为曹魏后期最有声望、最有权势的大臣。

魏明帝曹睿逝世后,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魏明帝临终前委托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朝政。当时魏少帝年纪还小,不能亲理朝政,这就给司马懿与曹爽相互争权夺势创造了机会。

司马懿曾为曹氏家族谋得帝位、统治天下立过汗马功劳,因此在朝中有很大的势力。而曹爽是皇亲国戚,颇得魏明帝的宠信,权势很大,与司马懿不相上下。

开始时,二人共同执掌朝政,同心同德。曹爽很敬重司马懿,遇事多向司马懿请教,从不专权。后来曹爽逐渐独揽大权,架空司马懿,让他挂职太傅,明升暗降。久而久之,为了权力之争二人发展到水火难容的地步。

曹爽骄横专权,不可一世,惟独担心司马氏,所以总在寻找机会以图扳倒司马氏,而司马懿老谋深算,深知曹爽大权在手,一时问难以抗衡,只好暗中蓄势等待机会。为防迫害,司马懿称病居家,对朝政不闻不问,并告诫二子司马昭、司马师安分守己,不可与人争强斗胜。没过多久,东吴分兵两路进攻六安和淮南,边关告急。曹爽原是纨绔子弟,遇变故便不知所措,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还未等商量出对策,樊城又遭东吴攻击,更使曹爽如同火上浇油,无计可施,只好派人去请司马懿来朝议事。

司马懿对战局了如指掌,也料定曹爽必来相请,认为借此时机出战,对自己很有利:第一,可以打击曹爽的气焰,灭其威风;第二,还可以树立自己的威望。

最后,司马懿决定亲自带兵出征。满朝文武见司马懿亲征边关,人心大振,为司马懿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司马懿率军出击,很快就解决了边关之危,班师回朝,声望日盛。

然而,司马懿得胜回朝后,兵权又被曹爽剥夺。司马懿深知曹爽的妒恨之心,于是采取忍耐退让的策略,称病居家,不问政事。

这样以来曹爽则气焰更加嚣张,开始排斥异己,安置亲信。朝中大臣对曹爽的专横敢怒不敢言。曹爽惟一的顾忌就是司马懿。他命心腹河南尹李胜,借出任荆州刺史之机,让他以向司马懿辞行为由,前去探听其虚实。

司马懿洞悉实情,便对两个儿子说:

“这是曹爽派人以探病为名,来探听我的虚实啊!”于是摘去帽子披散着头发,盖着被子坐在床上,并让两个侍女服侍,做完这番准备之后才请李胜人府。

李胜来到司马懿的床前。这时司马懿正在侍女的服侍下更衣,只见司马懿浑身颤抖,久久地穿不上衣服。

李胜说:“一向不见太傅,谁想您竟病成这般模样,现在,我被圣上委任为荆州刺史,今天是特来向您告辞的。”

司马懿佯装有气无力地说:“我恐怕活不了多久了,你调任并州后,要多加防范,不能给胡人制造进攻的机会啊!’’

李胜说:“您听错了,我出任荆州,而不是并州!”

司马懿又问道:“你不是说并州吗?”

李胜大声重复道:“是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大笑说:“你从荆州来!”

李胜说:“太傅如何病成这样?”

左右说:“太傅耳聋。”

李胜说:“取纸笔来。”

李胜把要去荆州的意思写在纸上递给司马懿。司马懿看后笑着说:“我耳聋了,没有听清楚你的话。希望你此去保重。”说完,以手指口,意思是口渴。待侍女捧上汤来,司马懿以口去接,却将汤弄翻,流了一身。

稍后,司马懿又哽噎着对李胜说:“我们今后再难相见,拜托你今后替我照顾两个儿子。”

李胜拜辞回去,将情况报告给曹爽。曹爽大喜,说道:“司马懿不过是一具没有断气的躯壳而已,如此我还有什么顾虑呢?”从此对司马懿消除戒心,不加防范。

司马懿见李胜走了,就起身告诉两个儿子说:“曹爽这下掌握了朝政大权,对我他真的放心了,我们就静候时机,到时再让他知道我的厉害。”

不久,魏少帝曹芳前往洛阳南山拜谒魏明帝高平陵,曹爽以及他的两个弟弟和心腹一同随行护驾。

同类推荐
  • 独立(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独立(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精编成十本故事集。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
  • 人一生应具备的12种黄金心态

    人一生应具备的12种黄金心态

    拥有黄金心态,在顺境中,瞳得感恩,在逆境中坚守快乐,让你获取财富和成长的空间,赢得和谐、健康、富足的如意人生。12种黄金心态为你提供成功的驱动力和竞争力,引领你的命运轨迹,成就你的一生。
  • 影响力的本质

    影响力的本质

    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发现、发展和利用自己的那些潜伏未用的才能。经常参考这本书,将本书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本工作手册,会使你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
  • 孔子做人做事的中庸之道

    孔子做人做事的中庸之道

    中庸是做人走正道,做事留空间。它是讲原则的,不是折衷主义,更不是骑墙。世人误读中庸一词很久了。本书发扬孔子中庸之道,全据《论语》、《孔子家语》、《孟子》、《史记》、《左传》、《公羊传》及钱穆先生《孔子传》,分四十八篇专讲孔子之道与孔子之学,必有益于人心。
  • 淬炼金牌优秀员工:职场制胜的88个要律

    淬炼金牌优秀员工:职场制胜的88个要律

    本书通过生动浅显的语言、明白晓畅的叙述,结合精彩纷呈的案例,以及点睛之笔“要律箴言”,针对事业起步期最容易犯的88个错误,从人际关系、工作方式、自我修炼、晋升道路等方面入手,剖析了成为优秀员工的必备特质,旨在引领奋斗在职场之上的你,成为受企业倚重、让老板喜欢的金牌优秀员工。
热门推荐
  • 银眼里的泪

    银眼里的泪

    在一块新大陆上有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把人类的小女孩与妖魔进行身体融合,就这样,被融合者成为了“大剑”,她们以斩杀妖魔为主要生活内容为组织工作着。洛丽塔的父母都惨遭妖魔的杀害,于是她和一起幸存下来的姐姐一起加入了这个“组织”,立誓要为父母报仇,她们的命运将会何去何从?
  • 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

    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

    “空”是佛家宣扬的一种空灵、豁达、开阔、清明的境界,同时也是一种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修行者安顿身心,得道出悟。《禅悟人生系列·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正是通过悟空之法助世人求得幸福之道。本书秉持“先空身,再空心”的修禅之法,从日常的行禅打坐到修习正念、破除执念,戒贪嗔痴,层层深入地引领读者悟得空的至性,回归生命的本源,拥有内心的安宁和悦,走向人生的幸福大道。
  • SECRETS OF THE WOODS

    SECRETS OF THE WOO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良涯

    良涯

    一个大学生因为父母出国,被迫到社会上去找工作,却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
  • 蓝少的宠妻:老公,轻点宠

    蓝少的宠妻:老公,轻点宠

    订婚的前天晚上,同父异母的妹妹去跟自己的未婚夫滚床单,气死她了!第二天,又酒后失性别人睡了。把自己睡了的男人,竟然是蓝天帝国的蓝夜轩。蓝夜轩说“你睡了我,怎么办?”夏怡心撇了撇嘴“凉拌!”蓝夜轩贼笑“我要你做我的女人!”说着,抱起夏怡心滚床单去了。
  • 淘气包比比扬历险记

    淘气包比比扬历险记

    一个淘气顽劣的小男孩,他不爱学习,不听父母和老师的教导,离开家和学校四处流浪。流浪期间他结识了长角的小魔鬼,结果被魔鬼陷害,换上了没有思想的泥巴脑袋,又误入魔鬼王国。在魔鬼王国中,他的智慧和善良慢慢苏醒了。《淘气包比比扬历险记》是埃林·彼林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描写一个顽劣的、不听教导的男孩,干了许多坏事,最后在小魔鬼咳克的诱惑下,被换掉了脑袋,骗入魔鬼王国。在魔鬼王国中,他的智慧和善良慢慢苏醒了,终于战胜了恶魔米里莱莱,冲出了魔鬼王国并换回了自己的脑袋,成了一个好孩子。
  • 花千骨之情缘深长

    花千骨之情缘深长

    上一世,她是花千骨,是世间仅存的一个神,他是白子画,没有七情六欲的上仙;这一世,她是六界之主,他却是只爱她一人的落寞上仙;这一回,他发誓不会让她在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这一次,他们是否能再续前缘,走在一起?
  • 女人好礼仪,职场好礼遇

    女人好礼仪,职场好礼遇

    礼仪是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以及人格魅力的最好展现,修炼良好的礼仪,能够帮助你瞬间凝聚人气、建立各种人脉;能够让你换取好感,赢得信赖;能够使你在各种环境巾温文尔雅,如鱼得水。尤其是在职场当中,竞争也许是激烈的,但是那些进退有度、彬彬有礼、懂得职场礼仪的女人却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她们用最优雅的姿态、最得体的语言,在职场的竞争中游刃有余。因为,成功的女人未必就一定是强势的,仪态万方的女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
  • 富家子弟之残少

    富家子弟之残少

    一富家子弟因父母在生意上的作为,意外的遭人谋杀,可是他却没有死,而是残了,因为他的身残,父母在去医院的路上彻底的被杀死,一残废的富家少爷,带着怨恨、带着富豪家族其他人的嘲笑,崛起了······
  • 次元伏魔史

    次元伏魔史

    “当黑暗笼罩这颗星球,乾坤翻转,日月无光,甚至连星星都不敢抬头时,我会以全新的姿态站在你面前,不过,我希望你不要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