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9400000008

第8章 生活道德艺术(4)

我自己过去的经过,大家于我《自述》一文中可以见到一个大概;不过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说。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曾有两度的自杀,那都可以表现出我内心的矛盾冲突来。就是自己要强的心太高,看不起人家,亦很容易讨厌自己;此原故是一面要强,一面自己的毛病又很多,所以悔恨的意思就重,使自己给自己打架;自己打架,打到糊涂得真是受不了的时候,他就要自杀。

如何才能够使内心的矛盾冲突平下来呢?在这个地方,本来宗教很有力量,他能够帮助着人忏悔,帮助着人自新。也只有忏悔、自新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我说,却不是得到宗教的帮助,所以也不能以宗教指点人。不过忏悔、自新,是大家要刻刻在念的。如果谁能够对自己的责备越严,其忏悔也越深,这种人大概都是好人。不过在他心里有极烦闷复杂的问题而不得解决,所以容易出于自杀之途,这时候最要紧的是:帮助着他忏悔、自新。

我的忏悔、自新,不是从宗教来,可以说完全是对人类生命有了解,对人类生命有同情这个地方来的,所以也每每从这个地方去领导人忏悔、自新。所谓对人类生命有了解是什么?就是了解人类生命当真是可悲悯的。因为人类生命是沿着动物的生命下来的:沿着动物的生命而来,则很近于一个动的机器,不用人摇而能自动的一个机器。机器是很可悲悯的,他完全不由自主。我之所谓可悲悯,就是不由他自主。很容易看见的是,我们活动久了就要疲劳睡觉,不吃饭就饿,很显著的像机器一样。其他好恶爱憎种种****,多半是不由自己。看这个贪,看那个爱,怠忽懒惰,自甘堕落,不知不觉的他就那样。照我所了解的,人能够管得住他自己的很少。假如好生气,管住不生气好难!在男女的关系上,见面不动心好难!他不知怎的念头就起了。更如好名、出风头等,有时自己也知道,好歹都明白,可是他管不了自己。

因为我对人类生命有了解,觉得实在可悲悯,可同情,所以对人的过错,口里虽然责备,而心里责备的意思很少。他所犯的毛病,我也容易有。平心说,我只是个幸而免。例如在男女的关系上,发生什么不规则的行为,不对的事情,我回头看我自己,只是幸而免;因为这样的念头我都动过,不过没有成了事实,仅是幸免而已。这样对人类有了解,有同情,所以要帮助人忏悔、自新,除此更有何法!人原来如此啊!你自己原谅你自己吧!大家也都各自原谅自己吧!"过去的不说了,我们再努力开拓新生命吧!"只有这么一句话。

在中国古人袁了凡有两句话说得很好:"以往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个话实在说得好!如果内心有矛盾冲突的人,我们可以告诉他:"你忏悔自新吧!""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啊!"可是当真去忏悔自新,又必须看透自己过去所犯的毛病是机械、可怜、糟糕!这时他才能针对自己生一个悲悯心,把悔恨转为悲悯,自己可怜自己。到了悲悯的心境,自己就高超了一层;自己不打架,不矛盾冲突。这是就无物挡住自己,于是真能够忏悔、自新,开拓新生命了。

在新生命开辟出来的时候,他与从前不同的是在什么地方呢?即是从前这个也贪,那个也爱,小的舒服,小的便宜,以及物质享受。这样的私欲私意多,心动的地方太多,没有走上一条大道,因此心才这儿跑,那儿跑,鬼鬼祟祟地乱窜乱穿。在自新的时候,就是回头一看,看清了许多都是机械、可怜、糟糕、要不得!把好恶的心,真的好恶的心透露出来,觉察出从前的杂杂碎碎,真是臭的,所谓"如恶恶臭"。由恶才能知其臭,才能看不上,才能够舍弃。如果真的对于这个东西恶,知道往好处去用力,生机就能够透露出来,仿佛鼻子闻出臭香来一样。闻出臭香来,就是鼻子的聪明。这样知道臭香,他才能自新。孟子很发挥指点这恶绝的意思,"毋为其所不为,毋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这话说得实在到家。人原来分得出来是非--因人都有不偷东西的心思,不要做的就不做,这就是义;人都有不忍害人的心思,在此扩充,就是仁。都是指点在亲切的地方去自觉。好恶让他明显,让他有力量。

各个同学赶快反省吧!自己从前所犯的毛病赶快检点一下吧!不要说我没有较重大被人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夸张、好出风头的心,都是要不得。这种心不死不行!此心不死,不能做乡村工作,即使旁的毛病没有。可是懒散不振也不行!这种懒散不振,就是机械性,不由自主的下贱性,是从内心的矛盾冲突来。自己虽然也有要强心,但是自己和自己一打起架来,就憧憧无凭,把不住舵,很容易懒散。懒散是不行的!我们做乡村工作,必须把大毛病小毛病都要杜塞。发挥真正的生命的力量,很顺地发挥生命的力量,对自己有办法,自己先不成问题,这样下去做乡村工作才有办法。

然而如何杜绝毛病的流露呢?只有忏悔,只有自新。在忏悔中一面是深深的痛责,一面也要同情人类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不要怪他。能在这里用力,气才壮,志才坚;所有过去的毛病,不拖他,不带他,务期崭然一新,如用过的纸张一样,毅然把他烧掉,另立日记本,重新开头。非如此不可。

我所说的话大概是这样。须大家在清净无人时,自己反省,鉴察过去;把从前不对的地方,深自忏悔掉泪,抛开过去。不忏悔,不抛开,不打主意,是不行的!越是自己要强的,越应要求解决这个问题。自己的问题,自己知道的最亲切;也就是说自己的问题,必须自己知道去解决,才能够下去做乡村工作。

品读感悟

道德态度

在《一般人对道德的三种误解》中,梁先生认为,每一个举动都不是毫无由来的,而是有情感深藏其中。生命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就像种子向上生长并非是因为土壤在推动,而是因为心中有对阳光的渴望,所以才努力汲取营养不断成长;当你喜怒哀乐,与人交流,并不是有谁规定你非得如此做不可,而是心底的情感在外的一种释放。

他指出,"情感要求越深细,越有味道"。反过来说,情感若是很粗,便没有味道。而梁先生所指的粗细,也是真诚度的高低。也就是说,情感越真,便越细;而越假,便越粗,甚至没有情感。

因此,真情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呼之欲出"的萌动。一个人有了真情实感,才会有情动,所谓"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指的也正是这样的情况。比如,有敬爱父母的情,才会有尽心尽力孝敬父母的情,进而才有侍奉父母、孝敬父母的切实行动。再如,对待朋友能忠,能信,才能真正做到为朋友竭尽心力,甚至两肋插刀。

那么,人生于世,我们要怎样才能做真实、真诚的自己,让自己"有情动于中,有力发于外"呢?对此梁先生建议人们要"培养开发自己的"愿力"(发心与立志都是愿力)"。

梁先生说:"我们都是力量不够的人,要去可怜旁人,先须可怜自己。"可怜自己,实际上就是反观自己,寻找自己行动的动机,扪心自问自己当时的意思真切与否。所以说,要循着"愿力"去掂量自己最初的动机与情感,这样一来,才能杜绝虚假的情意,终止虚伪的行动,以达正心、正力的目的。有这样的反问,若是当时的情谊真实,那便能继续"将原来的真情真愿因反求而开大。当痛痒恻隐之情发露时而更深厚之,扩充之,则正念有力,杂念自可减少"。如果懂得了一个人内在的心思,就会知道并没有"莫名其妙"这回事,每个人的举动都是由自己内在的情感在支撑的,都是有理由的。而顺着自己的情感去生活,生命才能变得充盈。

因此,人生中,做人之道,终究还是离不开"真",要成己之真,才能有情动于中,有力发于外。不然,一切都是枉然。

道德本就是与生活一体的,很多看似高明的外在教导也许本就不必在意。就像梁漱溟先生说的,庸言庸行即好,只要自己能品得其中滋味,不亦乐乎?

在《道德为人生艺术》中,梁漱溟先生认为,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在于他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发挥得精彩,因为滴水藏海,每个瞬间都蕴藏着生命的意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把无限放在手上,永恒就在刹那间收藏!"生活本就在刹那之间。

梁漱溟先生最讲究生活的情趣,在他看来,能够在当下活得如此精彩有趣,生命就有了意义。他认为这种生活就是道德的--可见道德并非怅然所认为的那样枯燥。他说,"我们所谓道德,绝非现有客观的道理存放在那里,然后我们遵循着去走",而是"听任直觉的冲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失之东隅,便只能收之桑榆。逝者如斯,人不可能再回到从前去更改不满意的既定事实。

但是生活的趣味从何得来?人们常能"自得其乐",懂得发现或者是寻找生活中的普遍乐趣。但是,往往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方面,那就是道德上的趣味。正因为一般人对道德有着或轻或重的误解,所以,人们通常认为道德是拘谨、枯燥的,是格外之物。但是,事实上,道德与我们的生活趣味密切相关。因为它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体现个人的为人与品行。因此,人生于世,做人之道,不可不讲道德。生活中,讲道德与守规矩不相等。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守规矩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讲道德,尽管也有一定的社会舆论的压力在其中,但是它更多地强调的是个人主观的意志与愿望。处世为人中,若以道德要求自己,必将无愧于心,与此同时,还能不断地收获人生乐趣,保持自己的本性,至真至纯,何乐而不为?长此以往,"一颦一笑、一呼一吸,无时不精彩"的人生理性,也将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普通人之所以觉得道德无趣,是因为把规矩当作了道德。所以,道德就成了人定下来的在某种情况下人应该做的举动,如士大夫上朝往往要沐浴更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矩很有可能就落伍了,变成了束缚手脚的镣铐。规矩因此变成了一个不太好的词。而事实上,道德是最为合情合理而有趣的。

尽管说,没有规矩,不成体统。比如我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亲疏贵贱有差别,进而以此为规矩,严格规定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营造和谐社会的有力武器。但是,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也算是一种糟粕。

要知道,这世上的规矩,多是人规定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很多时候,规矩不等于真理,恰恰可能是谬论。为什么当年鲁迅会不断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其缘由不外乎其不合理性与错误性。

人们称梁先生为"中国的脊梁",因为他真。可以说,梁先生一生认真做事,认真做人,不违心,不虚伪。他痛斥陈规老矩对人的戕害。而他本人也敢于打破规矩,从自己的心,说真话,说实话。

人生于世,做人之道,不可失真。规矩面前,也要敢于挑战,敢于跟着自己的心走。这样,才算是一个真诚的人。否则,其虚伪昭然若揭。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切规矩,都摒弃,都不放在眼里。相反,要有分寸与取舍。这样,方为一个知书达理,却又真诚的人。

梁漱溟先生认为,狂狷之人,在行为上虽然有偏,偏也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他们真诚,"真的就好。"

梁漱溟先生自己也是个狂狷之人。文质彬彬之人自然好,把自己生活的进退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能表现出自己的真性情,也不会招致他人的不满或者误解。但是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最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认为的"孔孟学派的真精神真态度"。

同类推荐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幸福的哲学

    幸福的哲学

    "这本书是周国平1996 -2012年,数十载间,慢慢沉淀下来,对世界的智慧思考。一本全新的力作,哲学入门的桥梁书。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幸福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一本让你从平时过的具体日子和做的具体事情里面跳出来。放下社会的身份,回到人这个原点,去思考作为一个人所面对的问题。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这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指向。"
  • 百孝经

    百孝经

    本书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热门推荐
  • The Lily of the Valley

    The Lily of the Valle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妻欲动:纯禽总裁逼婚来

    萌妻欲动:纯禽总裁逼婚来

    "结婚多年的丈夫与亲妹妹滚到一张床上,她大着肚子现场捉奸,被亲妹妹狠心推下楼梯。再睁眼,卷土重来,她势要让这对渣男贱女得到应有的代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报告王爷,王妃是只猫

    报告王爷,王妃是只猫

    史上最悲催的事,不是嫁错郎入错行,而是稀里糊涂拜错师。米小七托了自己糊涂师父的福,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一只小白猫的身上,更悲催的落在王爷北宫炎的床顶上。被霸道王爷吃干抹净困在身边,意图逃跑,好,抓回来,锁床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同名网剧正在腾讯视频热播!!
  • 爱要沉淀

    爱要沉淀

    王橙和施美,大学同寝室的好朋友。毕业之后,浪漫的心情,浪漫的思想使得她们寻找天涯海角之梦。国际旅游岛,海南岛,记忆库里的一杯海水,杯子是透明的玻璃杯,很薄的玻璃杯,海水,是夹着海砂和海腥气的海水。这杯海水慢慢沉淀,浑浊下降,固定,不在浮在杯子的上面。混浊物上面清澈的海水,是最不后悔的记忆。感谢点击,群qq已建立,182712512,有事q我。已参加pk,希望多多支持,谢谢了!不能调换章节顺序,所以和首发站上的可能会有点点的区别,比如把(3)归到(2)里面了。
  • 冷少宠婚:首席霸主追妻

    冷少宠婚:首席霸主追妻

    千沫因一次鲁莽,在五彩缤纷的,人来人往的繁华的大街上,撞到了冷少冷胤安,当千沫跟他说对不起的时候冷少冷漠无血没有一点表情,直接无视了她的存在,便用居高临下的口气甩了她的肩膀,远去,她不知道做错了事情,一次次的相遇,让他们的爱情更加坚定。。。。。。
  • 乱世血凰:失忆公主很倾城

    乱世血凰:失忆公主很倾城

    “九儿,我便挑明了说吧。我可赋你情深,也会予你一世恩宠,为你戴上那凤冠霞帔,送你坐上那万千女子梦寐以求的位置,但我却不会为了你放弃了这锦绣山河。这样的恩宠,你要,还是不要?”“我叶桢虽只生作了一介女流,却也最是看不起为了美人而空负江山之人。父皇曾说,为帝者,最忌讳的,便是情之一字。我叶桢堪不透,所以这皇位,就算父皇曾经捧到我面前,我亦不曾取。但倘若有人为了江山而负了我,虽知晓那人做的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我却依旧会生了那怨怼之情。我便是这样,口口声声说着世俗女子的缺点,自己却又沦为了那一类人。这样的我,你要,还是不要?”
  • 花未开的世界不曾美好

    花未开的世界不曾美好

    还在寻找的一个人,藏在了内心的深处,却是在多少年后,步步算计,哪只后来伊人不在,一切归零。
  • 鬼眼少女

    鬼眼少女

    有一天,风雨交加的夜晚,孤儿院的大门被敲开,一名警察领着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小女孩来到孤儿院。她有一双红色的眼睛,还有那一头红色的头发。
  • 晋曰

    晋曰

    世上真有所谓的大自在?李晋想,他父皇不能,天下人怕都是不能的,或许那些虚无缥缈的仙可以。人是不自在,连自己都控制不了,自然是不自在的。他们全都在变。他叫白曰,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纯白之物,染而不黑,但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保持不变,那就是比所有的一切更强,翻手云覆手雨,变与不变,只在一念之间,总归,他是不必变了。
  • 龙踪

    龙踪

    多年前老家留下的废书,多年后地震现场的种种异象,在华夏大陆上,真的有龙这种生物的存在吗?它们为何而生,又为何销声匿迹,它们真的能翻云覆雨吗?澳大利亚神秘的巨大骸骨,天山雷雨夜的巨声咆哮,这种传说中的生物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跟随作者一起进入一个你不知道的神奇世界吧,还你一个恒古洪荒的巨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