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6900000004

第4章 容以宽广胸襟看世事(1)

成大事比拼的不是一两个梦想的实现,而是眼界和胸襟。原谅自己很容易,但原谅别人就很难,这是很多人遇到的谜题,究其根本是因为心胸狭隘。对于心怀天地的人来说,看到别人的不足而给予更正的机会,对自己也是一种进步。

1.宽以待人,公平之心服众人

一个每天以敌视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人,只会陷入孤独和痛苦之中。相反的人,却能在广泛的交际中获得最大的相融度。所以,宽以待人是灵魂内在的修养。

宽容是最大的美德。

宽以待人,是为官、为将、为领袖者的一项基本一品德。对别人宽容大度,看起来是别人获益,I刍己隐忍,实际上这也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必备过程。

处世之道,以和为贵。曾国藩认为:欲成大事,首先要有宽广的胸襟,平淡的心境,凡人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他的这种观点是教育后世之人要放开胸襟,面对每人每事皆能自制,做到宽容忍让,这样的人也是真正能让人从心里佩服的人。

要宽以待人,不可求全责备,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与拥戴,被宽容的人才会以德报德。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而尖刻待人则会气至伤身,惹祸上身。

曾国藩提倡“恕”,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与不足,如果过于刻苛要求他人,就没有朋友,自己有难时就无人可求助,也即“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而做到“恕”

就可以容人之短,甚至可以接受旁人不可容忍之事。视人为友则心宽气顺,能容难容之事者必有过人之处。

宽容不仅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也体现在公事里。在初办团练时,曾国藩手中无一勇一卒,但是他能够突破深厚的宗族观念、地域观念,敢于重用有识之士,使得好多人愿意为他忠心效劳,这些都得益于他坦荡的襟怀。知人善用,事分巨细,不苛责于人,是他对“待人以诚,宽人以恕”的最好诠释。

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一个人的胸怀会影响他的事业发展。凡是成大事者,都有着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不因为小事而耿耿于怀。

曾国藩主张严格要求自己、宽于对待朋友。在交友方面,他提倡交友要有雅量,如果朋友间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双方应该宽宏大量,这样才不伤和气。

曾国藩为人拙诚,语言迟讷,而左宗棠恃才傲物,语言尖锐,二人的性格反差很大。f电1门二人同在湖南,经常意见不一致,多起分歧,摩擦之事偶有发生。

有一次,曾国藩幽默地对左宗棠说:“季子才高,与吾意见常相左。”他把“左季高”三字巧妙地嵌了进去。左宗棠也不示弱,立即这样回敬道:“藩侯当国,问他经济又何曾”。也把“曾国藩”三字喻在其中,并嘲笑曾国藩不懂经济学问。这只是其一。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父亲病逝,他闻讯立即返乡。左宗棠认为,曾国藩在汀西瑞州营中不待君命,舍军奔丧的做法是很不应该的。于是,湖南官绅也都附和这一说法,这使曾国藩处于了十分尴尬的境地。这是其二。

尽管二人性情不同,经常意见不和,但都是关于“国事兵略”之事,而不是私人的权益之争。曾国藩认为左宗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不遗余力地向清廷举荐左宗棠,这也显示出他大度待人的精神。曾国藩对左宗棠始终有赞扬、无贬词,甚至说:“横览七十二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就是在这样的力保之下,左宗棠才有了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除了左宗棠之外,曾国藩对自己的弟子和僚友也很宽容。咸丰十年,曾国藩为杜绝王有龄分裂湘系的企图,在进至祁门以后,遂奏请咸丰皇帝将李元度调往皖南道。不久,李世贤攻克徽州,李元度没有逃往祁门大营,却败退至浙江开化,这表明李元度有倾向王有龄的迹象。曾国藩决心参劾李元度失徽州之罪,以申军纪。但文武参佐却群起反对,指责曾国藩忘恩负义。李鸿章声称“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曾国藩说:“我自属稿。”李鸿章表示:“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侍矣。”曾国藩闻此,非常气愤地对他说:“听君之便。”李鸿章便负气离开了祁门。

后来,几经辗转波折,他又想回到曾国藩的门下,曾国藩不计前嫌,大度能容,并且写信恳请李鸿章回营相助。

在曾国藩的眼里,没有永远的敌对,也没有解不开的难题。当有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深深自责,并且会立即改过。因为他雅量大度的为人,使其纵横官场几十年,声名大噪,称誉“完人”。

欲成大业者,胸襟坦荡、大度宽容,这不仅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也可以获得他人的支持和真诚相助,正所谓“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

2.谦而不欺,立身之本

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社会地位,谦虚做人的要求都是立身之根本。谦而不欺是一种低调的做人品格。谦是礼,不欺是果,与人为善但并不善被人所欺。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

骄傲自满的人,总把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自我满足,瞧不起任何人。而谦逊的人不仅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还能积极、虚心地向他人学习,集众人之长,补己之短。

《周易》中说:“满则招损,谦则受益。”谦虚作为一种美德,既表现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曾国藩说:

人若保持谦虚,自可进境无穷。自身的充实和完善皆由好心态开始。所以,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够谦虚,才能算作真正的君子。

《说苑·敬慎》中概括出六种谦逊的美德:“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由此可见,谦逊美德能使人获益良多,拥有谦逊就拥有了福气。

一个谦虚的人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永远怀着一颗上进之心。

曾国藩曾经这样说:人必中虚,不著一物,尔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态度,才使他在不到10年时间里,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守节闲官,逐渐升阶为权高位重的封疆大吏。他的受益可以用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谦以自持,严以驭下,则名位悠久矣。”谦虚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更是修养自我的保身之道。

谦虚之人必为低调之人,不招人厌恶,不引祸端,即使有祸也能避过。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认为“吾人为学最要虚心”,他以切身体验告诫弟子:“读书穷理,必得虚心。”

曾国藩曾经说过一句话:“天下无穷进境,多从‘不自足’三字做起。”他曾打过一个比喻:一个人埋头看书,即使每天不吃、不睡、不玩,而且坚持看到一百岁,在一般人眼里,可能算是知识渊博了。但是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即使有人认为他已经博览群书,而他所看过的书与整个史籍比较,却是九牛之一毛,大海之一粟。因此,一个人不能自满,天下之大,强中更有强中手。

在治军方面,曾国藩受命组建湘军之后,便常常自责,“惟有敬濯不敢师心,而务要虚心,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他。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古之得虚名而值时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思此不胜大惧。将具奏折,辞谢大权,不敢节制四省,恐蹈覆辙之咎也。”在那个年代,曾国藩能这样想是十分不容易的。他要求湘军内部自将领至兵卒,必须精诚团结,努力作战,有功不能骄傲。受他的影响,湘军虽然屡立战功,但从不自傲,这就是曾国藩作为一代圣贤的过人之处。

在仕途方面,曾国藩年少轻狂,经常轻议时政,因此,遭到了某些官僚的反对。经历过挫折之后,他改变了为人处世之道。在长沙城的绿营中,他主动地与当地官员交好,不仅给他人台阶下,也缓和了人际关系。

曾国藩视“谦”字为立身之本。若要做到以谦立身,首先要戒除骄气,因为骄傲自满是人生的大敌,盛气凌人是人际交往中的败德。曾国藩认为骄必然会导致败,他经常谆谆告诫子弟、部下不可骄傲。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戎其骄;欲禁于己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谦虚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体现,只有尊重他人,才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

当然凡事皆有度,不要夜郎自大也无需妄自菲薄,这两种做法都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不要过分谦虚,这样不仅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令人看不起自己。

谦虚要以事实为依据。本来自己做得不错,却说成是一塌糊涂;本来自己很有能力,却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这是一种过谦的表现,也就是虚伪。

谦虚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发自本心的由内而外的个人素质。

谦虚要把握一定的分寸,要分清什么时候该谦虚,什么时候不该谦虚,谦虚的对象和程度都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样的“谦”才是应该提倡和追求的。

曾国藩一生恭谦,他作为长房长孙,在家族面前展现了威严;作为三军统帅,在诸将面前展现了严厉。当然谈得最多的,也是他一直最为担心的,便是家族和三军的傲气。他在家书中劝诫幼辈要戒骄戒躁,军事上亦同。正是因为他的“谦”,使他的人生更加辉煌。他是低调为人、高调做事的典型代表,后人需要向他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3.雕琢性情,锻造气质

性情古怪之人必定难以接近,为人谋事也常会受牵绊,而个人的性情是可以自我掌控和完善的。璞玉当细琢,良好l的性情也是需要日积月累历练的。

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东方古典文化中,“静”的含义为:万物放下,心无杂念,有豁达光明的心境。

曾国藩一直学习古代先哲的智慧,并能不时地反思自己的得失,以史为鉴,以圣贤为镜,用各种方式雕琢自己的内在。他不仅以此律己,还不忘教育家人。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就有所提及,大意是说:以你现在水平,要每日多读书培养气质内涵,日积月累就会有所长进。这就好比建房子,有好的地基也要有合理的结构,再加上精良的装修,才能成为华室。所以,何必急急忙忙、六神无主呢?内在的修为是需要时间与耐心的呀。

信虽是写给弟弟的,但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心灵写照。

“静”是一种真实无妄、虚灵自然、无往无碍的境界,这种境界体现于道义,就是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体现于对生命的体验,就是庄子的逍遥游,既可以表现为波澜壮阔,也可以表现为小桥流水。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老子说“上善若水”,指的就是这种无所执着、顺物自然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内心的体验是一种无边的恬静和无牵无挂的快乐,人似乎已经达到了终极的满足,再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不会觉得辛苦了。传说孔子的学生颜回身居陋巷而不改其乐,现代人很难理解,其实只是没有尝过“道”的滋味的缘故,倘若了解“道味”之乐,应该也有孟子的正气和庄子的逍遥了。

所以,超凡的心境不是凭空产生而是需要培养的。

培养的方法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困难,其实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做得到。

或者说是否做到不在于环境条件,而在于是否有一种恬淡冲虚的意境。

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体会: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短时间或无妨碍,若时间一久,必致伤身害体。曾国藩对此也很清楚,他经常主动寻找快乐,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和培养性情的方式。

曾国藩投笔从戎,每天都在与太平军激烈的对抗中生存,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时他也不忘调节自己的心理,用诗歌和书法给自己带来快乐。

而最有益其身心的,或许是他幽默的性情。

曾国藩学问渊博,文学根底甚深,每日批阅的文件、书信虽多,但非常认真、仔细。他批阅公文喜诙谐,很耐人寻味。

咸丰十年(1860年)十二月,曾国藩驻军祁门。一日批阅公牍,内有浙江省建德县团练把总李元的文书,面用“移封”。

“移”是一种官方文书,分文移和武移两种。文移是谴责性公文,唐代以后成为官府平行机构间相互交涉的文书;武移是声讨性公文,跟檄文相似。

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集四省军政大权于一身。而团练把总最高为正七品衔,李元把总竟用“移封敌体”,是无知还是憨?曾国藩看后,于封面上题十七字令云:“团练把总李,行个平等礼。云何用移封敌体?”并自记:“见者无不绝倒。”对此事,他不怒反乐,说明曾国藩有着良好的性情与气度。由此可见,性情对一个人的重要。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受到多数人的认可或推崇,主要的还是来自自身的修养。由于曾国藩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熏染陶冶,经过严格科举考试而产生的一个典型的封建知识分子,所以他对儒家那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封建人生信条看得非常重要,视为自己平生待人接物、处世治事的基本准则。而曾国藩能够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并按三部曲来进行,自是他人生处世的高人之处。曾国藩主张,修身必须首先结合实际去进行。不管是读书做学问,还是待人接物;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为官从政,都有修身的大学问体现其中。要做到这样,曾氏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立足于精神修养。

精神是人生的本源,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曾国藩认为,精神的修养,全是内心所要做的功夫。所谓治心之道,如惩忿窒欲、静坐养心、平淡自守、改过迁善等等,都属于精神方面的修养。因而在他的日记和家书中,关于这方面的言论有很多。他主张精神修养必须按照静坐、平淡、改过这三个步骤去进行,心静自然平和,平和之后改进也能很好地进行,这三者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自东汉以来,儒家的积极入世人生哲学与老庄自然淡泊的消极出世人生哲学,始终是互为补充的。至于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则更是要求人们先有“静”的境界。因而,静坐也就成为中国士大夫阶层最基本的修养功夫。曾国藩综合儒、道、佛三家之说,把“静”字功夫看得非常重要。他的大概意思为:

心静很重要,圣贤们都能做到这一点。王阳明正是因为有这功夫,所以才不动心。若心不能静,即使反省自我也不能彻底,即使找到缘由也不明其理,无从下手,因为心是浮躁的。

曾国藩在强调“静”字的同时,还主张要有平淡的心境。他说:“思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并表示要把“世俗之功名须看得平淡些”。因为他认识到,一般人之所以胸襟狭窄,全是物欲之念太重,功名之念太深。若被私欲困扰住心,精神也就没有安静的日子了,自然也就不会感到快乐。曾国藩是想让自己做到心中平淡,不致为私欲所扰乱,务使精神恬静,不受外物之累,然后可以处于光明无欲的心境。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后的一系列行为都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同类推荐
  • 智慧谋略文库·中兴名家智慧谋略文库

    智慧谋略文库·中兴名家智慧谋略文库

    在东南沿海抗倭斗争中,最著名的抗倭英雄有两个:一个是戚继光,另一个便是俞大猷。俞大猷,福建晋江人,他出生在海边,熟悉沿海防务,家乡人民受到倭寇的侵犯他也耳闻目睹,十分痛恨倭寇的罪行。自幼习武,准备随时保家卫国,报效自己的祖国
  • 魔鬼训练营

    魔鬼训练营

    成功者曾经走过的路。一定不是鲜花锦簇、荡荡坦途,这条路洒满了成功者的心血与汗水。综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们相似的东西很多,但绝不是偶然。这其中一定有规律可循。那就是潜能开发!只要我们认真探寻成功的规律。我们也能做一个成功者。本书是著名特训师鲁仁先生最新力作,提供潜能特训教程教练,为你探索成功者的成功规律。
  • 企业培训全书(经典篇)

    企业培训全书(经典篇)

    本书从职业培训的需要出发,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职业培训工作中会用到的资料以及相关工具,旨在为企业培训员工、专业培训师提供一本实用、系统的培训全书,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培训师设计培训课程提供一个好的参照。
  • 阳光心态

    阳光心态

    本书内容包括: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把缺憾变为前进的动力;宽容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让自己快乐起来。
  • 一个民企CEO的职场阳谋

    一个民企CEO的职场阳谋

    本书系作者17年亲历的职场真实案例集合,通过对一个个典型职场事件的回顾、演变、处置,展现了一位资深企业管理者在职场上,如何运用圆通的平衡艺术,灵活处理管人理事的核心管理智慧。对于正在打拼中成长的职业人士,本书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通天桎梏

    通天桎梏

    他在神界被家人逐出,退了婚,丢了脸,带上了魔族的信物,在灵界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十段灵容,白色源灵,他到底是千年一遇的天才,还是万年不遇的废柴?灵致巅峰,踏碎虚空,王者归来!看林辰如何挣脱这通天桎梏!
  • 英魂之刃:苏醒

    英魂之刃:苏醒

    这个世界其实是有鬼的,但他们不能干预人的生活,也不能被人所看见,但是英魂却不一样……项羽、亚瑟王、赵云、妲己……无论是神,还是人、魔,他们的灵魂化作英魂,永存于世,而他们的工作则是封印英魂的力量,让他们化作普通人。
  • 茅山啊

    茅山啊

    以死为界,古尸生花。看茅山小道士”闯都市,降僵尸,斗厉鬼!........................命运的藤条鞭挞着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血腥的味道遍布全身....................
  • 英雄联盟之艰难上分

    英雄联盟之艰难上分

    本人自己的经历,决对属实,从青铜的渣渣上到钻石大师,历经岁月
  • 三生缘:惹上极品妖孽男

    三生缘:惹上极品妖孽男

    因为命中注定,她跨越时空;因为三生石畔,他们缘定三生;似温柔;似邪肆;似多情;似冷酷..究竟谁才是谁的命定恋人?温柔如他说:“你就是你,我喜欢的你。”邪肆如他说:“你无法逃离我。”多情如他说:“你是我唯一的专心。”冷酷如他说:“只为你。”
  • 萌娃双宠:高能娘亲VS超神爹地

    萌娃双宠:高能娘亲VS超神爹地

    [史诗级宠虐搭配,绝对干活不累π_π]“啥子…我不是很厉害么,辣么多奖啊,谁主沉浮?这个男人是谁啊?上得姥姥亲,下得姥爷爱,居然连娘亲也害怕他…‘小轩轩,小祈祈,我错了,不要ヽ(≧Д≦)ノ…’哼!我才不会忍他!‘忆墨,我是你爹地啊…’什么鬼?!不可能???,我只有娘亲,从来没有爹地!”——by顾忆墨“哇唔!男神耶,居然是我爹地,我上辈子阴福积多了吧!好帅⊙▽⊙,娘亲,你就乖乖臣服吧,我和哥哥看着呦,不要害羞,来嘛来嘛?么一个看看嘛!”——by顾忆悠$……$且看两小儿辩爹…
  • 堕落之海

    堕落之海

    一个清秀的小男孩擦着泪眼说:“我一定要变强,不让坏人欺负叔叔和爸爸!”,一个男子带着微笑对男孩说:“叔叔相信你,努力哦!”,男子看了看斜阳,小声的说:“我不甘堕落,天要我如此,我偏不,只惜晚矣,为下一代尽一份薄力。”
  • 撒旦老公:替欢小娇妻

    撒旦老公:替欢小娇妻

    为了家人,在别人的新婚夜,她做了替嫁新娘。从此她的自由被这个名义上的丈夫所剥夺:跟男人讲话,不行!跟男人接触,眼睛喷火!跟男人说笑,他会杀人!天呐,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男人,她得好好研究一下了。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恋爱通告:萝莉养成计划

    恋爱通告:萝莉养成计划

    你说她一个大小姐,为什么非要赖着他不走。“恒哥哥,要抱抱。”她软软的向他张开双臂。“不抱!”他目光离开了书页淡淡的回复。“那只能这样了。”她立马跨坐到他腿上,找准他的嘴唇就亲了下去你,身子也不断蹭着。“那今晚都别睡了,要抱几次都可以。”他邪邪的在她耳边说话,然后立马抱她进了卧室。“诶!”这和之前在路边逗她的小混混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