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300000014

第14章 大汉长寿王朝摇摆而终(5)

汉献帝不同于白痴皇帝晋惠帝,也不同于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有时还显得颇有一点才干。如:194年天大旱,长安城内谷一斛值钱30万(而梁武帝天监四年时米斛30钱),人相食。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饿死者如旧,献帝怀疑侯汶作弊,于是亲自检验,用米、豆各5升于殿熬粥,竟有两大盆之多,和平时大不相同,轻而易举地弄清了侯汶的假公济私,结果是“乃杖汶五十,于是悉得全济”。(《资治通鉴》卷61)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是这样评价汉献帝的:汉献帝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之所以在他手里终结东汉一朝,是因为他只不过是一空头皇帝而已,“威权去已”。

献帝也曾经尝试着挣脱“傀儡”的命运,但没有成功。与曹操的其中一次交锋就是名扬后世的“衣带诏”事件。建安四年(199年),献帝18岁,任命外戚董承为车骑将军,秘密写下衣带诏赐给董承,授意董承联络汉室大臣诸侯,联合铲除曹操。可他最终却无功而败,如此机密之事竟然被曹操获悉,以至于“除曹”尚未开始,与谋者董承、吴子兰、种辑等人就在次年被灭三族了。

综上,汉献帝最大的悲剧在于他本人并不是一个低能儿,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表现了一定才干,但最终无力回天。他想有一番作为,但最后一事无成;他不想成为傀儡,却先后作了别人政治斗争的工具。汉献帝的一生空有大志却抑郁难舒,空有帝号却被人视如儿戏;没有穷奢极侈,也没有暴戾专横,却一样被人灭国。从他被董卓推上帝位到被曹丕拉下帝位,从头到底都是一幕傀儡的悲剧。天时、地利、人和,他不占其一,悲惨的命运也就注定是必然的结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袭爵为魏王。献帝以为曹操一死,自己就可亲政,于是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其实这早已是个美丽的不可实现的梦想。曹操死后不久,曹丕就让手下人捏造出种种祥瑞来,说汉代的气数已尽,将由魏来代替。曹丕还命华歆等人先行到许都,胁迫献帝让位。华歆已经起草好了退位的诏书,逼迫献帝颁布。献帝含糊答应,派御史大夫张音将诏书送给曹丕。曹丕正在曲蠡,得到诏书,心中大喜,但表面上不肯接受,上表推辞,如此再三。华歆等人连忙致书劝曹丕登位,一面胁迫献帝交出玉玺。

禅让在儒家的字典里代表着上古圣贤政治,是儒家道统战胜政统的标志。天下惟有德者居之,执掌政权的领袖同时也应该是道德的完人,这就是所谓的圣人治国。而在控制政权的王霸的视角里,天下惟有力者居之,夺取天下和保全天下,需要的只是富国强兵。

献帝“禅让”,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汉朝400余年命运的终结。如今,经历了1800年风雨,作为这一历史事件重要见证的受禅坛和“三绝”碑,仍然存世。受禅坛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境内,距许昌市仅15公里。据考证,原来的受禅坛有三层,非常高大,十分壮观。当年汉献帝刘协在坛上请魏王曹丕受禅,亲手将玉玺奉上,坛下有400余名大小官僚和30余万禁军将士目睹了这一事件。当时,接受“禅让”后的魏文帝曹丕说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话:“舜禹受禅,我今方知。”

10、汉帝国与罗马帝国

“汉朝与罗马”这个话题如今被广泛探讨的程度,超乎想像。它甚至被做成了电脑游戏。的确,作为东西方的两大非凡帝国,当时相对封闭的信息传播条件下,竟然能产生出相像的两极,后来人不能不慨叹历史的大巧合。伟大的事物总有其相似的地方。虽然东方和西方互相隔绝善,但面对永久性的问题时,人类的举动却没有太大的区别。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行动者们做的是类似的事业,思想者们思考的问题也大致相同。

从王朝寿命上看,汉帝国繁荣了将近4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就辽阔的领土疆域来看,汉帝国也与罗马相似。汉初,帝国主要集中精力恢复国家的力量和巩固王朝的统治。但是到了好战的皇帝汉武帝时期,帝国的疆域大大地向四面八方扩展。南面的部落地区被并吞,最大的扩张发生于西面,中国的探险队穿过中亚,与印度西北部的贵霜帝国建立了联系,从而大大增加了取道丝绸之路的贸易量。

就人口数量上,汉帝国也可以与罗马帝国相比较。公元1年的人口调查表明,汉帝国有1220万户人家,总人口是5960万人。而奥古斯都(公元前27~公元14年)时期罗马帝国的人口据估计是,在欧洲有3000至5000万人,在亚洲要稍微少些,在非洲有不到2000万人。(数据来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西方学者墨菲在《亚洲史》中写道:“中国和罗马这两个在领土大小、发展水平、国力和成就方面都相近的帝国,除旅行者讲述的故事外,基本上互相不了解。如果中国人与罗马或印度帝国及其先进文明有过接触,他们很可能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不同的更开放的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与中国一样,罗马和孔雀印度都修建了道路、堤防和规划完善的城市,在扩张主义的世界性体系下融合了不同的文化,与自己帝国边境的‘野蛮人’进行斗争。三国之中,汉帝国最大也可能人口最多和最富裕,尽管它的文化发展水平和技术成熟程度也许与古印度和罗马相当。”

中国早在战国时代,在武器方面就追上了世界的步伐,到了汉代,武器装备更是领先于世界,中国冶金术令罗马人自愧不如。武器的种类也十分繁多。从攻城类到野战类划分极为详细。随着车战的消失,适用于马战的武器繁盛起来,从骑兵用的槊到步兵的弓弩,无不是针对马战产生的。而且出现了用于迟滞敌人的武器。

罗马的冶金术虽然逊于汉朝,但罗马军队的武器以沉重著称,这表明罗马军的体力要胜于汉朝的农兵。罗马的威力同样在于野战,不过罗马人是以步兵闻名的,骑兵在罗马军队中的作用似乎只是突袭和追击。罗马的主要武器是剑,远程武器主要是标枪和飞镖。罗马军的主体在共和时代是普通的公民,政府不必提供武器。到了帝国时代,雇佣军是罗马军的主体。罗马拥有大量的常规部队,在早期,费用可以由战败国来补偿,而到了中后期就成为国家的极大负担。不过物有所值,雇佣军的战斗能力比起一般的公民要强许多。

关于汉朝和罗马有没有可能发生过直接的交锋,墨菲对此持肯定态度,他指出,在中亚塔什干附近的塔拉斯河两岸,汉朝军队击溃了包括一些雇佣军的匈奴联军。根据中国史书记载,这些雇佣军可能是罗马帝国派来的援军,因此中国人也许看到过罗马士兵——用盾牌交搭头上以避箭矢的龟甲形连环盾编队,这可能是中华帝国与罗马帝国惟一一次直接接触。

由此也引申出另一历史之谜。据说,公元前53年,古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率领大军东征安息,在卡莱尔(今叙利亚的帕提亚)遭到安息军队围歼,统帅克拉苏阵亡,罗马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克拉苏的长子率领第一军团六千余人突围,以后却神秘地失踪了,成为罗马史上的一桩悬案。

经过中外学者的研究,这批古罗马人后来在中国西北建立了一个城市——骊靬。有的学者在《汉书·陈汤传》中发现,公元前36年,西汉王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领四万将士西征匈奴,注意到匈奴单于手下有一支奇特的雇佣军,其独特的阵法、战法带有古罗马军队的特色。这支军队可能就是失踪的罗马第一军团。值得注意的是,后来河西地区突然出现了一个叫做“骊靬”的县,修建了骊靬城堡。史学家樊树志在《后汉书》中找到佐证:“汉初设骊靬县,取国名为县。”骊靬是汉朝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所谓“取国名为县”,就是用罗马国名为县名。失踪的罗马第一军团的后裔,以后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骊靬古城位于今甘肃省永昌县,现在只留下一些遗迹。据考古学家研究,骊靬遗址的古城墙是“重木城”——城墙外加固重木,这种防御方式是古罗马所独有的。当地的村民带有欧洲人的体格特征:个子高大,眼窝深陷,头发呈棕色,皮肤呈深红色。最有意思的是,村民至今保留了古罗马人的斗牛遗风。

这一骊靬之谜,如果得到证实,可以再现二千年前世界上东西方两个帝国之间的密切关系,再现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对话,让历史的魅力显露得淋漓尽致。和其他学者一样,樊树志认为,要解开这一谜团,历史依据尚嫌不足。

◎12法则在大汉

◆汉帝国对军队的控制——武装失控指数9′

汉以募兵制渐代征兵制,使国家军力遭到削弱。应募者对将领的人身依附关系加重,演变成私家部队,造成地方势力膨胀,为军阀的形成提供了方便。中叶以后,外戚任大将军者操纵国政,把持兵权,成为朝廷最高军政长官。至帝国后期,地方牧守权力增大,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产生大大小小武装集团乘乱崛起,致使国家重踏分裂。

当黄巾叛乱爆发时,灵帝组建西园军。在平定叛乱的时期,许多私人都已开始招募自己的部队。西园军是使这些部队得到某种合法化,保证他们能为皇帝去作战。公元189年的最初几个月,当起义军威胁到京师时,派去打仗的竟不是西园军,而是一位带领私人军队的大臣。当灵帝弥留之际,董卓已进到距京师的东北约80英里处,待机“以观时变”。

汉帝国实施的是全国皆兵制,但是一旦战事发生,却总是不够用。缘何?钱穆认为:“全国皆兵制,在中国论,一则军队数量太多,二则训练太简略,调动不方便,结果全国皆兵,弄得有名无实,一旦起了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汉帝国对官吏的控制——吏治腐败指数7′

汉帝国吏治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上派下举。

汉初设“太学”,全国独一家。这里面的学生,考试毕业分两等,甲科出身的为郎;乙科出身的为吏。郎官是属于光禄勋下面的皇宫里的侍卫,依旧例,凡做二千石官的,他们的子侄后辈,都得照例请求,送进皇宫当侍卫。待他在皇帝面前服务几年,遇政府需要人,就在这里面挑选分发。而考乙等的,回到其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职。不难发现,这一制度,虽非贵族世袭,但贵族集团,同时便是官僚集团,仕途仍为贵族团体所垄断。

察举制从制度上讲,还是比较严谨的:不仅有科目、有考察、有评议,而且还有考试,甚至还有连坐制度。正如钱穆所言:日子久了,好制度也会变成坏制度。察举制的主要缺陷在于标准比较笼统,考试不够严密,给徇私舞弊者以可乘之机。特别是推荐人实际上掌握着选人的主动权,所以公卿守相,多把自己的门生故旧举荐上来,造成风气日坏,东汉末年士家大族势力崛起,士大夫及门第由此形成。汉末,民间流传的谣语云:“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策良将怯如鸡。”而汉武帝时还允许“酷吏”杀戮某些豪强及其徒党,借以抑制豪强的过度横行。酷吏之一的宁成,革官回家,发誓说:“做官不到二千石,经商不到黄金一千斤,不能算作人。”他强占水田一千多顷,奴役贫民数千家,不多几年,积钱数千万。人都怕他,说:“宁愿碰见母老虎,不要碰见宁成发怒。”

◆汉帝国对财富的控制——税赋沉重指数8′

汉高祖刘邦吸取了强秦死亡的教训,在汉初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经过70余年的经营,神州大地出现了所谓“文景之治”的盛世。但是,享受繁荣之果的人,不是农民而是地主和商贾。汉景帝末年,地方官府的仓里装满了粮食,库里装满了铜钱。朝廷所藏的钱,积累到好几百万万,钱串子烂了,散钱无法计算。朝廷所藏的粮食,新旧堆积,一直堆到露天地上,让它腐烂。

实际上,帝国从汉武帝开始已经出现了财政问题。好战的汉武大帝虽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但是帝国的资源因此耗费过度,引发了危机。为了应对危机,他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货币贬值、出卖官爵和重建国家对盐铁酒的垄断经营。虽然在他统治期间,他仍能设法对付支出,但他的后继者们由于纳税自耕农的数目下降而陷入困境之中。

两汉交替的长期战乱,许多旧贵族和大地主被消灭,因此在王朝复兴的初期,税收是足够的。但是纳税农民很快又被压榨,于是,向下的螺旋运动又一次开始了,恒帝、灵帝时“加亩税十钱”。帝国末年,大地主们公然蔑视政府,他们逃税,并用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地产。无依无靠的农民们为了逃避蛮族入侵者或政府税吏,只好沦为地主们实际的农奴,以求经济和人身的保障。

对于财富失控的根源,钱穆认为是“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形成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足之地,使政府的减轻租税政策,全失功效。”

◆汉帝国对意识的控制——舆论钳制指数6′

正如前文叙述的,汉帝国找到了统治子民的密码。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经过综合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所谓“儒术”经过了别有用心的修改。

“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于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往重农桑贬斥商业原为法家宗旨,也一并拿来构成武帝御制意识形态之一部。其他法家的措施,如官方专利盐铁,以严峻刑法维持人民纪律也同样被袭用。”

“更有很多信条,既不出于孔子之主张也不见于孔子语录仍被收纳于这体系之内。……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

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诚然,它所遗下之影响时至今日犹未衰竭。”(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不管后世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于当时的统治来讲,无疑是成功的。汉帝国通过这一举措,在天下人民心中植入了所谓的正统意识,三国逐鹿,刘备凭借“正统”身份得天下,就是明证。对于有些人来说,魏王朝的建立一直不合法,因此它的违法性玷污了魏国的皇帝及其继承者。

西方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深刻地指出:“以只承认一家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傲慢,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后中国随西方的入侵而败落的一个原因。”

同类推荐
  • 痞商传奇

    痞商传奇

    你说什么?我老婆抗旨逃婚了?没事,反正有人愿意当我老婆就行!什么?睡错女人也算是欺君,不仅要充军,以后还不准在一起?这个是为什么啊!我们可是自愿的啊!庶出怎么了,不懂诗词又怎么了?就算是皇帝针对也没有关系,我要是心情不爽,让你灭国你就得灭国。还想当皇帝,那就要给我磕头认罪,承认你错了!不认错,那就当亡国之君吧!请看一个富商是如何在群雄并起的年代指点江山,称雄天下,成为一代枭雄的。
  •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直击辛亥革命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直击辛亥革命

    本书首次从原版《泰晤士报》翻译了莫理循作为该报驻华首席记者,在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时间发出了一系列的报道,旨在为研究辛亥革命提供新的史料。这些报道反映了莫理循对辛亥革命以及当时中国的认识,既客观地介绍了莫理循对中国改革和革命的如实报道,也显示了他支持袁世凯的一贯作风,还可以看出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国问题的干涉,比较集中地展现了莫理循外理中国与英国关系的过程和内容。为了帮助读者更理解莫理循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书中收录了窦坤的研究论文“莫理循与辛亥革命”,还摘录了部分莫理循在辛亥革命期间的通信。
  • 重铸天可汗

    重铸天可汗

    本书已经残废,请勿追看,请看新书《我的白金五星酒店》。简介下面有传送门。
  • 保安军

    保安军

    满清的无能,致使华夏蒙羞。民国的暗弱,导致豺狼入侵。“九一八”“卢沟桥”“南京大屠杀”......血满中华大地,人民哀号无助!我来了!我来保安了!为了心底的故事,我宁愿厚黑、阴险、贪婪、凶残......恶名我背!一切只为我华夏民众的一丝安宁!
  • 斗战三国

    斗战三国

    新式三国玄幻,纯历史迷慎入!已经完本,放心阅读!_______少年自襄阳而出,人生就此改变。人才挤挤,坐拥强大宗师团,自建豪奢仙城,对天下枭雄指手画脚,弹指间天地翻覆。这是三国史上的一次玄幻大冒险。改变异域格局的少年王者,正在向你走来……
热门推荐
  • 彩色假面:女扮男装

    彩色假面:女扮男装

    我愿——用假面掩住我的一切。女扮男装,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受伤,也许只是为了逃避过往。然而,你炽热的怀抱与冰冷的嘴唇,将我封存已久的感情之匣打开。有些时候,不知我们为何,擦肩而过却形同陌路。有些时候,不知我们怎能,同心相连却背道相驰。有些时候,不知我们可否,茫然心痛却欢喜相拥。旧时光的契约里说,美丽的你会在那儿等美丽的我,不近不远。也许你不禁要问,假面之下,那最真挚的色彩,又在哪里呢?就这样,穗子给你讲个故事吧……
  • 每天学点中国史

    每天学点中国史

    本书根据青少年朋友的兴趣爱好,为青少年朋友们精挑细选的。本书用简洁流畅的文字把中国的历史从史前到近代合理地划分为多个时期,分别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每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词,让读者一目了然,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诸多历史知识。
  • 三角不是一条线

    三角不是一条线

    一个午后丢了初吻,跟闺蜜去抓奸被人威胁,上学座椅不翼而飞被闺蜜告知给新同桌拿走了!书本掉得满地都是!!今天是有多倒霉!!!
  • 彼岸花:公主们的恋爱史

    彼岸花:公主们的恋爱史

    她,冷漠,神秘,高贵。她,活泼,可爱,腹黑。他,冷酷,无情,邪魅。他,阳光,温柔,邪恶。她们和他们会有怎样的火花。
  • 追梦

    追梦

    本书试图帮助那些在写作过程中苦苦寻觅,而找不到真谛的教师和学生,从实践上指点一下迷津,提供一点捷径。
  • 凡尘揪心,天降九妃

    凡尘揪心,天降九妃

    很久很久以前,最古老的狐族――玄狐,诞生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公主――九九。她是元灵,她是妖神,更是创世之神的女儿!她天生丽质,早在她出生之际,上天便注定了她一生的不平凡。为了儿时的约定,为了逃离妖界的七姐,她在人间会怎么样呢?是死亡?是找到七姐?还是寻到真爱?她如天使般美丽动人,但是经历重重背叛、历险,她早已不如以往那般人人都相信。她善良,可却并不代表任何人可以随随便便的欺负她!“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发誓自己不会再爱上你……”那一天,她躺在他的怀里,似乎永久地闭上了眼睛……
  • 文穿之灭神记

    文穿之灭神记

    这是一场从未公平过的较量。前世你我皆为神的手中棋,今生剑指神座,不灭神不得活!
  • 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福建·政府改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并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姓“社”,而是说我们要搞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它告诉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际上,我国14年的改革,也就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逐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 花都剑客

    花都剑客

    这一切都要从林辰得到一面能偷窥令狐冲的镜子说起。华山剑法,这个等级太低了吧?五大夫剑,这个太古板了!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太花俏了!独孤九剑,这个倒是能勉强学学。
  • 婚战:梦寐以囚

    婚战:梦寐以囚

    一则绯闻报道,她遇见了他,从此一段爱与囚的故事便开始了。“从现在开始放弃你的署名权。“他冷酷命令。她的名字从此消失在新闻界,而他给了她一个新的名字,谁会想到那个名字竟是一个圈套,引她步步入局。爱,是一场游戏,更是一场战争。看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不知道怎样去接受,不知道怎样去付出,想放纵自己,又怕毁灭自己,想有个美好的结局,又怕最后万劫不复。一切只有她一个人被蒙在鼓里,连亲生母亲都骗了她26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可信的?她牵绊在他们兄弟之间。而他,初恋的姐姐,翻版的妹妹,心落何处?一场亲情和爱情纠葛的感情,考验人性。爱,到底成全了谁?又囚禁了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