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900000004

第4章 凭激情和斗志攻克难关(1)

逆境求存的胰岛素发现者——班廷

如今人们已不必因为患了而糖尿病胆战心惊,用胰岛素来对付糖尿病已是一般的医药常识。然而20世纪20年代以前,糖尿病给人们带来的几乎是灭顶之灾,得了糖尿病的人以极快的速度消瘦,整日饥饿、干渴,患者可以从一个彪形大汉,转眼变得骨瘦如柴,最终难免一死。当时,医生治疗糖尿病的最先进的方法,就是控制饮食。成千上万的患者,为了延长生命时间,而不得不依靠残酷的慢性饥饿疗法来苟延残喘……20年代初,有一个年轻的加拿大外科医生,勇敢地站出来,面对人类可怕的对手——糖尿病,展开了一场英勇的战斗。在同伴的帮助下,他历尽艰辛,终于获得了成功。这位勇敢的战士就是弗里德里克·班廷。班廷于1891年11月14日出生在加拿大的阿里斯顿。他的母亲在生他时留下了病根,一直卧床不起。母亲的病痛给班廷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常对母亲说:

“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个出色的医生,把妈妈的病治好!”

班廷18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多伦多医学院,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他在医学院里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他一直朝着一个目标在努力,那就是将来当一位名医。可惜的是,班廷的母亲没有等到这一天,在班廷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病重去世了。在班廷大学毕业那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前方急需医生,班廷应征入伍了。在欧洲战场上,班廷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挽救了许许多多士兵的生命,而他自己从前线回来时,胳膊上却带着一块很深的弹伤。面对主张截去那只胳膊以保住性命的外科医生,班廷表现出了一股倔强的顽强:“我非要留下这只胳膊不行!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没有胳膊,就等于没有了生命!”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了加拿大,先在多伦多儿童病院当了半年住院医生,后来又在安大略州的小镇伦敦城里挂牌开业。和平时期,外科手术很少,开业28天班廷才等来了第一个病人。一个月下来,账本上一共才挣了4美元。为了糊口,他在安大略医学院找了一个实验示范教员的临时工作,班廷对待教学很认真,每天晚上都在宿舍里十分用心地备课,他力图把实验示范课搞得尽可能深刻、有趣。

在1920年10月30日的夜晚,一个奇妙的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这天晚上,他必须准备第二天的示范实验,实验的内容是胰脏的功能。教科书上说,胰脏在消化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座多功能的、了不起的小发酵厂,有一种神秘的分泌液经由胰管流入小肠,它能消化糖,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人体吸收和利用。“人如果没有胰脏,就会得糖尿病死掉”,班廷的脑子里老是想着这个问题,他趴在一大堆资料上仔细琢磨着。德国医生敏考斯基曾在1899年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狗的胰脏彻底切除,然后仔细地缝合伤口,日后进行观察。眼看着那只狗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消瘦,干渴,饥饿,无精打采,只剩下抬头喝口水的力气,最后终于倒下,这只狗死于“糖尿病”。

博学的德国病理学家兰格亨斯在他的论文中指出,胰脏中存在着一些细小的细胞团,其结构不同于一般制造消化液的酶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就像海洋中漂浮的小岛,因而这些细胞团被称为“兰格亨斯氏岛”,也就是“胰岛”。班廷想,学生们一定会对这些感兴趣的。他要通过实验告诉学生们,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胰岛保护人们不得糖尿病。实验证明,即使把狗的胰管扎住,不使一滴消化液流出,狗也不会得糖尿病,虽然狗的胰脏已退化,但胰岛还健康存在。准备到这种程度,班廷相信示范实验课一定会成功的。该睡觉了,班廷随手拿起刚收到的医学杂志,心不在焉地翻着,“咦,太巧了,这儿有一篇关于胰脏和糖尿病的报告。”班廷想到了备课内容,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念头:“能不能为治愈糖尿病做点事情呢?”整个欧洲和美国有几百万糖尿病患者,成千的人正在死去。有的是儿童,突然发病,瘦弱如侏儒,只有死路一条;还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想 到这些,他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收入低微的外科医生,不得不当临时讲课教师来维持生计;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外科医生,而糖尿病却是典型的内科疾病……而只想到,作为医生,不能解除病人的痛苦,那还算什么医生!班廷躺在床上,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他冥思苦想,觉也睡不着,在冥冥之中,他好像悟出了一些道理:能不能将狗胰脏的导管扎住,使胰脏退化,这样可以使胰岛细胞不受消化液的影响,从而提取仍然健康的胰岛细胞,来使已经全部切除了胰脏而得糖尿病后行将死亡的狗活下去呢?他赶紧起身,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结扎狗胰管;6~8周待其退化;将剩余部分取出进行提取。”

班廷决定到多伦多大学医学生理系找麦克洛德教授,他是北美着名的胰脏生理和病理方面的专家。他只想说服教授为自己提供一些进行实验必不可少的条件。

为此,他不顾老师、亲友的劝阻,关闭了诊所,辞掉了临时教师的工作,一心准备搞研究。可是,要说服大名鼎鼎的麦克洛德教授,对于不善言辞的他是多么的不容易。他拿出了像不让锯胳膊时一样的固执和顽强劲,终于说服了教授。

其实他要求的实验条件,对于教授来说太容易满足了,他只要10条狗,一名助手和8个星期的实验时间。教授满足了他的要求。

在阅读了大量有关糖尿病、胰脏以及知名研究者们如何想尽方法仍未能挽救糖尿病患者的书籍资料后,班廷终于开始了他的科学实验。就在多伦多医学大楼一间狭窄阴暗的小房间里,他拥有了10条供实验的狗和一名实验助手——一个21岁的医科学生查尔斯·贝斯特。贝斯特是个对生物化学十分熟悉的年轻人,他对测定狗的体液和血液中确切的含糖量等问题,驾轻就熟,这正好弥补了班廷在这方面的不足。班廷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外科医生,他进行的手术无可挑剔。两位干劲十足的年轻人开始了对糖尿病的冲击。他们两位的信心都很大,丝毫不觉得8周时间对于解决医学上一个最复杂的难题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于是,他们给10只狗做了手术……一次次地失败,他们吸取教训,重新再来。实验在炎热的夏天中继续着,8个星期也悄悄地过去了。贝斯特的报酬没人支付了,只好算班廷向贝斯特借钱,现在哪怕用辆拖拉机也休想把班廷从工作台旁拉走,因为他们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们乘麦克洛德去欧洲讲学的机会,又继续干了起来。班廷几周前给一条狗做了结扎胰管手术,这天,他从狗已经萎缩的胰脏中提取了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胰岛细胞中的物质,然后把它注入得了糖尿病快要死去的狗的颈静脉中,观察狗的情况。一条狗死去了,又一条狗死去了……终于有一天,贝斯特看着量热器,直起身来对班廷说:

“弗雷德,含糖量下去了,降到了0.1。”这个数字比一只健康狗血液中的含糖量多不了多少。在狗窝里,刚才分明还是想喝水而抬不起头的这只狗,现在已经能抬起头来,看着眼睛发呆的班廷,坐了起来。1小时以后,它竟站了起来!他们终于救活了一条狗,这使班廷欣喜若狂!经过反复实验,班廷和贝斯特终于发现胰岛提取物具有维持糖尿病狗生命的作用,他们给它取名为“岛素”。

然而,为了维持1条狗的性命,却用了5条狗的胰脏,这就等于杀死5条狗使1条狗活命,简直太荒唐、太胡闹了。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岛素而又不杀死狗呢?班廷想到了屠宰场。不久,他和贝斯特从屠宰场带回了9只牛的胰脏,决定从中提取可贵的岛素。他们懂得,酸化酒精能抑制对岛素有破坏作用的消化液,如果用酸化酒精来处理牛的胰脏,便可提取所需的岛素。这真是太简单了!

所有的难题在解决之后都显得那样简单,然而这耗费了班廷和贝斯特多少心血谁也不清楚。他们用从牛胰脏中提取的岛素给第一条患糖尿病的狗注射后,狗的高血糖直线下降了。他们的实验速度加快了,一切也都变得顺利了。他们决定把实验从狗身上转到人身上。谁来做第一次实验呢?谁也不敢担保在人身上做这一实验没有危险性。然而,对于科学的献身精神使两位年轻的探索者都争着要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贝斯特,不要争了!如果我有什么意外,你可以继续把实验做到底。”班廷坚定地说。“不,你的技术更熟练,应该受到保护的是你,而不是我。”最后,两人先后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体实验,证明了这种能救活狗的东西对人体是无害的。他们决定把这种胰脏提取物——岛素用在病人身上。

乔·吉尔克利斯特是班廷医学院时的同学,他得了严重的糖尿病。本来性格开朗的他变得郁郁寡欢,他知道医学界对糖尿病束手无策,只能采取饥饿疗法。

他靠一个婴儿的食量勉强维持着生命。1921年秋天,他碰上了老同学班廷。班廷对他说:“乔,说不定我很快就可以治你的病!”1922年2月8日,生命垂危的乔来到了班廷他们的实验室,贝斯特马上给乔注射了一针岛素,大家都坐下来静观效果,时间1小时1小时地过去了,仍不见效果。班廷失望了,他以为这岛素只对狗有效,而对人无效……他不敢正眼看乔,径直跑出了大门。其实班廷太性急了,贝斯特劝乔留下,并耐心地说:“乔,我们再做一次。”乔耐着性子配合贝斯特又打了一针。过了一会,乔逐渐感觉好多了,几个月来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头脑突然清醒了,两腿也不再沉重了。贝斯特冲出大门,他要赶紧把这一消息告诉班廷。乔吃了几年来第一顿正经的晚餐,三个人都以为他已病愈了,可是第二天乔的两腿又沉得抬不动了。没关系,再打一针,就这样,乔用尽了班廷和贝斯特所有的岛素。他们又陷入了困境。

这个时候,一直在幕后的麦克劳德教授意识到了这两个毛头小伙子的研究成果在医学上的价值。他暂时丢下手头的研究,带领全体助手,投入了班廷和贝斯特的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岛素改名为胰岛素。他们分几路人马,使胰岛素的研究速度加快了。不久以后,班廷出席了在美国纽黑文召开的全美医学大会,在众多专家面前,有些紧张的他结结巴巴地宣读了他的胰岛素论文。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得了糖尿病濒临死亡的人抱着一线希望找上门来,可是班廷他们制得的胰岛素太少了,而希望得到它的人又那么多。大量制取胰岛素,成为多伦多大学医学系全体人员的共同愿望。在这期间,麦克劳德教授前往美国,出席了美国内科医生最权威的机构——美国医师协会的会议。该组织学术地位极高,相当有影响力。麦克劳德教授向协会报告特大喜讯:找到了医治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这消息就像体育比赛爆出的冷门一样,令人欢欣鼓舞。一时胰岛素成了世界上传诵最多的词汇。麦克劳德教授的论文,为班廷和他的同事们呼唤来了一大批同盟军,全世界许多医学实验室,都在进行着制取胰岛素的工作。

1925年,美国生化学家阿贝尔终于制得了胰岛素结晶。后来,贝斯特等人也在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一批批毒性更小,药性更强的胰岛素被制取出来了。糖尿病患者可以有充足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尽管身上布满了针眼,然而再也用不着饿肚子了,他们能很好地充满希望地活着。为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痛苦,专家们又研制了浓缩的胰岛素,它几乎可以使病人完全康复。鉴于全球学者对班廷的发现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加拿大政府拨出巨款资助班廷的科学研究。许多热心的资助者也纷纷赠款。这样,1930年,班廷糖尿病研究院在多伦多创立了,班廷出任院长。

为了研究胰岛素,班廷也走了一些弯路。可是,科学研究就是这样,没有捷径好走,只有踏踏实实去干,“越显而易见的越难看清”,而终有一天会豁然开朗的。班廷对科学的无私献身和对医学研究的执着,使他在历尽艰辛困苦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他对胰岛素的发现是绝无仅有的重大发现,人们将永远铭记着。

那些取得事业成功的人,原本在向着自己原来的方向艰难地前进。但是,后来他们碰上了情况不同但实质相似的逆境,促使他们不得不变更自己原先的梦想和追求,但正是这样的放弃,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让他们的人生突然间豁然开朗起来。

逆境正是考验一个人才智和应变能力的时机,只要时刻不忘逆境思维,即使自己会陷入困地,你也能安全地取得胜利。

在坚持中取得胜利的女数学家——爱米·诺德

爱米·诺德,德国数学家,抽象代数奠基人,是近代杰出的女数学家。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名叫爱米·诺德(A.E.Noether1882~1935)的妇女,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1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时代的她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着,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代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孩子”们中的一个。

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僚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天才。”

同类推荐
  • 西方大学改革史略

    西方大学改革史略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诞生于中世纪欧洲,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大学改革的历史,严格地说只有两百年。改革的含义是指改掉事物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合理、完善且更加切合需要。
  •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快乐心灵的青春故事

    快乐心灵的青春故事

    青春的季节里,并不都是阳光灿烂抑或花前月下。青春,历练了我们的成长,磨练了我们的品格。就让青春里的友情和感恩之心在人生的季节里悄悄拔节,慢慢成长。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火山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火山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主要是有关世界著名火山的内容。详细介绍的火山形成的原因、目前的状态以及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本书分为10个章节,介绍了世界上著名的15座火山。
  • 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国学经典导读(上册)》、《国学经典导读(中册)》、《国学经典导读(下册)》三册,共收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礼记》、《孝经》、《三十六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宋词》、《唐五代词》、《诗经》、《左传》、《史记》、《战国策》、《古文观止》、《孙子兵法》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或“原诗”)、“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或“经典案例”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热门推荐
  • 校园时代的青春记忆

    校园时代的青春记忆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每个人的成长中,青春是永恒的记忆。校园时代又是青春记忆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让人重温校园时代的青涩和青春记忆的美好年华。小说《校园时代的青春记忆》讲述一个富二代、一个官二代、一个星二代的在校高中生和一个颜值高又是学霸的校花沈佳佳之间的青春校园故事,回味校园时代的美好青春记忆。
  • 佛说普曜经

    佛说普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魅女帝皇(完结全本)
  • 来到地球两百年

    来到地球两百年

    外星人是什么样的?一定是高端霸气上档次,头脑异常发达四肢却特别简单?还是必须得是坐着UFO在地球的某个角落悄悄降临,然后把一个什么特殊的晶片植入某个人的脑海里让他来当间谍?其实不是每个外星人都想来地球的,他们也许只是乘着自家建造的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时不小心穿进了哪个时空隧道;也许是有什么突发的情况,就像电影里一样自己的家园要毁灭,而某个有潜力的外星人作为最后一颗独苗被种族寄予厚望,然后逃到宇宙中,最后漫无目的的漂流到了地球……外星人也不一定是和地球人不一样的,他们的长相也许相同,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一张嘴……如果当一名小兵,就是某个外星星球上的小兵,正当打战的时候他逃走了,然后一不小心来到地球,他会怎么样呢?会想回去,还是留在地球快乐的生活?“你想回去吗?”“当然不了!”某个来地球的外星人是这样说的……
  • 永恒不灭的灵魂

    永恒不灭的灵魂

    这里是一个神奇的大陆,里面有各种各样拥有高超智慧的魔兽。在人类与魔兽抗争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热血传奇。种种神秘的机缘引领你领略神奇的土地!本书必能完本,请大家放心收藏!
  • 王爷的悍妻

    王爷的悍妻

    末世异能者秦知雅,一朝穿越为不受所有人待见的嫡女。经历末世八年的洗礼,秦知雅一向信奉“你强你有理,你强你装逼”这一信条。就算穿到古代,那又如何。
  • 小城故事多(下集)

    小城故事多(下集)

    工厂改制是一个大问题,六一身在其中,亲身感受到改制出现的官商勾结、自买自卖,揭露工厂厂长趁改制之机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工人血汗,这里下岗工人在叙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
  • 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励志书

    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励志书

    年轻的朋友,你是不是曾因为某些挫折而失意迷茫?是不是曾因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而无心得罪了他人?是不是曾因担心某些事情降临在自己头上而忧心忡忡?……本书可以帮助你摆脱诸如此类的思想困惑和束缚,让你坚定信念、锐意进取,成为出类拔萃的年轻才俊。本书是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等多本励志书之大成于一体,从中精选出适合青少年心理需要的经典篇目,加以优化重组,旨在引导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和接纳自己,欣赏他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健康向上的思维品格。
  • 狗狗玩坏世界

    狗狗玩坏世界

    《狗狗玩转世界》第二部管希晨作为人类生存了二十二年。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人类,实际上却是一条狗。他没有悲观,没有气馁,靠着自己倔强的意志走上了狗生巅峰。为了帮助管希晨统治地球,狗族派遣了两名狗仙辅助他。管希晨说:“统治人类什么的,真的一点都不好玩!”
  • 匹配视角下的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研究

    匹配视角下的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研究

    本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多学科视角下的薪酬理论的解析、我国企业薪酬体系现状及其发展、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内在作用机理分析、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框架和匹配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