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1500000001

第1章 胸有底蕴气自足

交朋友有多种情况,比如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或是初时擦肩而过,再见不肯错过;也有相识多年,友情不断积淀加厚,水到渠成的,我和张志伟夫妇属于第三种。关于他的夫人,我以后将专门撰文,此处就一笔带过了。

认识张志伟20几年,头20年都属于印象很好,来往不多的阶段。

最初打交道是因为工作,我这个电视记者去他们单位拍摄专题片,30出头的张志伟作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安排接待,一是儒雅有礼,说话多微笑示人,记者需要了解什么,他胸有成竹张口就能回答,典型的青年才俊;二是从容周密,协调能力很强,连他管辖的一般工作人员干活都很利索;三是酒量了得,一般他不怎么喝,关键时刻就站出来了,一连几杯,帮领导也帮同事。好几回没他喝得多的人倒了,他还指挥若定让部下照顾好他们。除了工作,志伟似乎不大说话,好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他比实际年龄老成,深刻。但他心很细,有一年三八节,我正好在他们单位采访,结束时已经是黄昏,大家匆匆忙忙去吃饭,一桌人谁都没有提过节的事,志伟却记得,让准备了两份小礼物送给我和另一位女记者,我们很是得意了一把。

专题片的解说词写好后,按惯例我会请张志伟审阅,主要看是否与事实相符。想不到这位学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的高材生对文章颇有心得,除了内容把关,还会对片子结构和文字提一些有见地的看法,这在我的采访经历中不多见。后来听他说从小喜欢文学艺术,作文成绩总在班里领先,我才释然,要不然我们的饭碗可不就太容易给人抢了!

那时候我已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渐渐有了一点影响,志伟工作那么忙,竟也注意到了我那些小东西,一起出差时偶尔会和我讨论一个观点,一种写法,一个典故,顷刻间不像行政干部,倒像是专业作家。

总之,志伟的人品在我的媒体同行圈内有很好的口碑,他们单位那个时期更频频在媒体上以正面形象露面,为广大人民群众熟悉。

像我们这样四处游走,接触的人一拨又一拨,“人一走茶就凉”的多了去了,张志伟不属于这种。只是他年轻轻的官一直升,很快越过了以前说的“高干”那条线,不再具体负责宣传报道的事。但单位有什么重要活动,他一准记得吩咐请当年同下基层采访的记者们参加。见到他还是那副模样,有一点像官,却没有端着架子,还是有说有笑,叫我们加强联系,得闲去他办公室坐坐,我却是有了空也轻易不找他,那个想象中偌大的办公室一直无缘参观。领导忙啊,咱不能给他添乱;而且咱说咱和人家厅级干部是朋友,去找他聊天是随时的事,怎么听都有几丝显摆。

报纸、电视上倒不时有志伟的消息。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秋天,志伟让单位派人去北京参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拍卖竞投,从历史和艺术的高度出发,经过数十次举牌,由180万元底价,到最终以605万元成交,买下了这幅曾红遍神州大地、印刷量超过9亿张的名画。此举在当时轰动世界,国内外一些主要媒体、刊物,如《人民日报》、《华盛顿邮报》等等,都作了专题报道和评论。在这前后,志伟还决定由单位在艺术品市场竞买一批具文物价值的艺术品,其中有孙中山、康有为、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傳抱石等伟人、名家的书画作品。现在,那批艺术品价值翻了好多番,单是《毛主席去安源》那幅画身价已经百倍,而志伟的魄力、胆识和艺术鉴赏力又如何能用金钱估量!

就这样同在一座城市各自忙着,我和志伟好几年没有见面,直到八、九年前,志伟改从政为干实业,变金融家为企业家。

这事先是熟人告知,听到后我心中反有了惦记:面对这样的人生转折,张志伟会怎么样呢?

凭我对志伟的了解,认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而且以他的智慧和能力,走到哪儿干什么工作都能出色。后来的事实证实了我的猜想,应该说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待我再次见到志伟,时光又过了两三年。他在深圳一集团大企业当总裁,周末回家。也就在这一次,志伟向往地说,一旦有时间,他要去圆藏在心底多年的文学艺术梦。

儒雅是依旧的,气色也很不错,要说志伟有什么变化,那便是多了不怒自威,当然还有浅浅的岁月风霜。

仔细想想,我没有听志伟大声说过话,板着脸也没有见过,但他的部下都服他,我也服。多年后我遇见几位他当年的部下,聊着聊着人家就情不自禁地说:“张志伟是人才啊,他当我们的领导时,有魄力有凝聚力,事业看着壮大,收入水涨船高,大家工作起来劲头特别足”。另一位九个字搞掂:“当官的好人,他算一个!”甚至有他昔日的基层员工,在路上偶尔碰着,虽然志伟已认不出对方,但对方仍会拉着志伟叙说往事,有的说到激动时热泪盈眶。

原在志伟单位搞文字工作的几个人,也是我的朋友,他们说:志伟当“头”期间,感觉最舒服,学到的东西也最多。平时任何大会小会讲话发言,他从来不用秘书写稿,自己列好题纲,开口就说,不仅条理淸晰,结构严僅,环环紧扣,道理深刻,而且紧抓重点,切中要害,有理有据,令人深受启发,佩服得不行。

志伟是1977年****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就读于湖北财经学院(前身是湖北大学,现在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趣的是,他的高考分数中,语文是全系第一,数学却不及格,排在老后了。可是在第一个学期结束前考高等数学时,两节课的考试时间,志伟一节课做完后第一个交卷,不仅得了100分滿分,还把附加题的20分全部囊括,成为全班得总分120分的三人之一。当时他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除了成绩好,人缘好,文章也写得快而且好。班里出黑板报,每每遇到最后多出一块需要“填空”的差事,铁定是志伟承担,一是他有书法功底,字写得漂亮;二是他拿眼一扫,就知道大约缺多少字,脑子一转打好腹稿,抓着粉笔直接写上去,手停字满,文章刚好收尾。

志伟还有一特长,那就是理发。全班男生的三千烦恼丝,都由他承包打理。这一包就是四年,有个同学心内感激,投稿到《长江日报》副刊,表扬志伟有雷锋精神,还真发表了。通常晚饭后至天黑前的空隙,志伟俏得很,同学排着队等他修理脑袋,胜在他艺高人胆大,一把推剪一把梳子,平均每小时“解决”三四个头,手艺广受好评。

就这样,志伟还没有耽搁谈恋爱,他的夫人是班里仅有的两个待嫁闺中的女生之一,他居然能在众多男生的激烈竞争中取胜,实力是摆在那儿的。

志伟的实力至少要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多少人在闹“**********”,他躲在家看《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又读唐诗宋词,外加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一批50、60年代出版的中俄长篇小说,还长期坚持临帖习字练书法……上山下乡当知青三年,他也不曾放弃阅读和学习,光是诗作就写了好几本。说起这一点,志伟认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親的影响。他父亲早年毕业于香港大埔皇家师范学堂,后从事教学工作,日伪统治香港时期,加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文人持枪,精忠报国。新中国成立后,他父親先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后是从事教育领导工作,豁达严谨,治学有方。志伟浸润其中,从小崇尚文化,崇尚道德,重情重义,这也为他日后的奋斗与成功,提供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营养和底蕴。

2007年,志伟从繁重的企业管理工作中脱身出来,成立了一家文化艺术公司,开始了一项全新的探索:绘画和文化艺术推广!也因为相近的工作,使得我们有了较多的机会交流、切磋。

没有系统的科班学习,没有请过老师指点,志伟凭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复杂的人生旅途,艺术的多维思考,以超常的速度绘画方面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

志伟黎明即起,构图挥毫。他画水彩画不过一年多时间,作品便有了数量不少的一批,大部分是人物画。我先前见过他的书法和山水囯画,那字那画,在我看来已是高难度,却想不到又换了画法——山水变为人物,水墨改成水彩,新近更添了油画。若说写作,最难写好的是人,我想在这一点上和绘画应是相通的。志伟敢画人,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是胸有底蕴气自足。

各种人物出现在志伟的笔下,就是人生百态,万千气象。之所以改国画为西洋画,远山水近人物,是因为志伟好思、善思,他平静的外表下往往神思万里,倘只是照葫芦画瓢,拣名家的好山好水、花鸟虫鱼细细临摹,即使有朝一日几可乱真,怕也不是志伟的愿望和风格。而且在他的血液里,决不仅仅流淌罗曼蒂克的艺术之泉,还奔涌着理想与现实主义的大潮,激荡着关注普罗众生、社会矛盾、以及人类长期发展与进步的忧思波澜……

志伟笔下的人物,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每一个人物,既是独立的个体,又带着时代的印记;每一张脸,既是属于自己的,又代表着一群人的喜怒哀乐……

每幅画的配文很有意思,简洁、深邃,蕴含哲理,发人深省。这是志伟的强项,是厚积薄发。

我一直以为志伟内敛,看他的画却恣意,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豪放!我一直觉得志伟温和,看他的画却尖锐,扬善贬恶,扶正压邪,痛快!志伟从容,如今又在从容之中添加了蓬勃的朝气;志伟踏实,如今更在踏实之外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画去,没有画不好的。我急着赶着在他那儿预定了一幅画。这不,如今2010年才过去3个月,志伟已经出了一本画册,办了两次画展,专家称他的画是“投枪、匕首”,是画中的“杂文”;媒体送他“公民画家”的美誉。我等对画无甚研究的朋友,亦从他的画中读出了味道,感到了责任。

志伟这半生的经历,风光尽人知,坎坷少人问。我想他人后肯定烦过怒过甚至消沉过,但他示人的,却总是淡定。究其原因,自身的底蕴、定力不必说,还因为有夫人理解至深的陪伴、相知。如果一定要说蹉跎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特有痕迹,我想便是那温和的眼神中不易察觉的坚毅,还有那匀速的话语中偶尔出现的迅疾……

这样的朋友,可遇难求。能交这样朋友的人如我,是幸运,也是造化。你说是不?

同类推荐
  • 她认出了风暴: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她认出了风暴: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她是萧红。她将她的翅膀与生命,定格在属于她的风暴之中……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在文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鲁迅所推崇,被后世所敬仰。她为爱情飞蛾扑火,她为创作倾其所有。爱情之于她,是空气,是养分,是她生发的土壤;创作之于她,是信念,是光亮,是她生存的渴望。她一生经历过三个男人:汪恩甲之于她,是走投无路之下的慰藉;她与萧军,相识于危难之时,原本同舟共济的两个人因为人生目标不同而分道扬镳;端木蕻良,是萧红生命中最后的守护。她闯过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风暴,走过了她的万丈红尘,走过了她的寂寞喧腾,最终驻留在她的黄金时代……
  • 林玉椿寓言集:滴水窥海

    林玉椿寓言集:滴水窥海

    我热爱寓言,是因为寓言可以让我们感悟,让我们幸福。我喜欢寓言,是因为寓言不但形式活泼,短小精辟,而且还可以给我们最好的启迪,给我们对人生、对社会最深刻的理解,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人生,更加追求完美。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热门推荐
  • 流年不过一浮华

    流年不过一浮华

    五年前,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傅雪雅被闺蜜和男友同时背叛。毅然离开了G市。五年后华丽归来,不再轻易言爱,只一心事业。可生活永远不在计划之内,当遇到邵烨哲后一切都脱离了预定轨道。五年前邵烨哲看着傅雪雅被爱所伤,心疼不已。辗转给她提供了出国的机会,只为让她静心疗伤,生活在自己的羽翼下。五年后,公司人员调动,看到她的名字,兴奋地当夜失眠。待到她回国后,把她保护在方圆之内,悉心呵护,用独家温柔一点点侵蚀着她冰封的心。人生匆匆,有多少时光可以让我们错过,又有多少次擦肩而过才能换回你的回眸一笑。
  • 开场

    开场

    故事刚开始,其实有些偶然。这一年,正阳县门宣乡八代沟的小姑娘陈望姣,高考落榜了。时间是2012年6月初,夏天。那时,麦子已出齐了穗,豌豆的豆荚胀得鼓鼓的,放眼望去,山上到处都是深深浅浅的绿色。村里杏树上的果子结得一骨嘟儿一骨嘟儿的。母亲说,“麦子眼看就要黄了。等麦子收完再走不行吗?”但陈望姣却一天也等不及了。
  • 我与女鬼有个约定

    我与女鬼有个约定

    与一个妹子合租,晚上跟她用QQ聊天。可她就是不让开视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用了一个强行视频,可以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打开她的视频,结果,看到了一个令我十分惊骇一幕:对方在换衣服,可是换了衣服以后,却······男人不坏,女鬼不爱!
  • 偷心甜妻:老公请深爱

    偷心甜妻:老公请深爱

    为了钱,她与他第一次有了交集。身为小偷的她对他避之不及,可偏偏,他却对她兴趣颇深。一纸契约,她与他共处一室。吃干抹净吞之入腹,丢盔弃甲骨头都不剩!原以为煮熟的鸭子怎么也飞不了,不料,她骗了他的钱欺了他的身拿了他的心,拍拍屁股就是走人!六年后,她华丽回归,毫无预兆的再次闯进了他的世界。杜言俯下身姿势极其暧昧的在她耳边轻轻开口:“你不是只爱钱么?我可以给你啊,只要你表现得好。”一瞬间,她竟是红了眼眶。果然他还是在恨她,只是换了方式……莫羽才明白,这场征服与被征服的游戏,一旦开始,注定天涯海角都躲不掉。
  • 最后的尼安德特人

    最后的尼安德特人

    大家翻开这本书的话,请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们会发现,自己全部都是杀人凶手,联合全世界所有人,一起绞杀了世上最后的尼安德特人。鞠个躬,作个揖,对大家说声抱歉,这些天忙着毕业大实验,更新可能极不稳定,还望大家见谅。我会尽量抽出时间,更新章节。
  • 夜色江南

    夜色江南

    一曲桃园旧调,一段江湖传奇,一场血雨腥风,一生缠绵悱恻。劝君莫叹红楼悲,世人犹忆三国志。踏平水泊尽狂客,误入红尘总是痴。随着二次元,玄幻,修真类文化的出现,传统武侠和古典诗词市场江河日下,笔者生于武侠狂热之时,长于次元横行之际,谨以拙笔劣文祭奠即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武侠,圆八零后和九零后一个经典武侠梦!
  • 心灵有约(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心灵有约(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不管有多忙,不管离家有多远,不管在你身边的是不是可以诉说哀肠的知心朋友,你都需要和自己的心经常有个约会。听听它是不是过得开心,听听它想要什么,在乎什么。失去别的东西,可以凭一颗强大的内心去找回来,可是失去了心的灵性,那么一切也就没了光彩。闲来读读散文,和心灵来一个细致温柔的约会。
  • 风久成沙

    风久成沙

    那年,与他的初次见面,便让颜默一见倾心,本以为渺小的自己与他不会再有其他交集,可以闺蜜为中介,竟彼此越走越近。当闺蜜向自己表明了对他的爱意之后,胆怯的她决定逃开。出乎她的意料,醉酒的他竟向他深情表白,夜里,他的眼眸中化开一抹忧伤。颜默无法违背自己的心,甘愿一陷再陷。大学毕业那年,父命难违,他被迫离开她,去往北京打拼,她没有哭,在机场为他送行,那些年的狂傲,地图上几厘米的距离根本不值一提。三年后,她一路风尘,寻来北京,为的是给他一个惊喜,可她发现,在那里,他竟已有了未婚妻……“凉之,那曾醉墨呢,她算什么?”“她什么都不算,唯独你,只有你。”
  • 之道

    之道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何以为国,何以为民?何谓大者?
  •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糊涂是一种境界:一个汲汲于一时一事、戚戚于一得一失的人,做人必然小气而显得猥琐不堪,而能忍能让、不争长短的人则显得超脱潇洒。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因为看似糊涂的人能够树起更广的人脉,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时超然于小事之外的眼光让他于大事上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准确的判断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安身立命,而安身立命处处需要智慧!因为人生总有一些坎坷和波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多 年的同事突然间反目成仇;昔日的朋友不欢而散;妻子说你不顾家庭,上司不赏识你的才能等诸如此类。每每那一刻,你会从心里发出叹息:我们究竟 应该如何来应对生活中的琐事和难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