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6200000008

第8章 幽默诗文(8)

明代吴人有嫁女词在世间广为流传,江盈科评云:“识者之词,难为众人道也。”

其词云:

种花莫种官路旁,嫁女莫嫁诸侯王。

种花官道人争取,嫁女侯王不久长。

花落色衰人易换,离鸾镜破终成空。

不如嫁与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

山上长树不长柴

一樵夫上山砍柴,只见荆棘满路,林深路窄,暑气蒸人,不觉挥汗如雨,便随口作诗道:

山上长树不长柴,砍下树木变成柴。

变成柴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长柴。

别 墓

寡妇张氏,不愿再独守空房,思量再嫁。因与前夫十分恩爱,恐其夜里寂寞,乃请石匠凿一尊自己的塑像放在墓前,并作诗告别:

君昔尝爱妾,乃忍舍妾去。今妾欲嫁人,不忍别君墓。想君魂寂寞,定怪妾情薄。刻石像妾面,留与君作伴。

君见石人如见妾,石人代妾常守节。妾心不仁石心坚,石身更比妾身洁。妾身虽去石身留,朝朝暮暮住坟头。坟头不断风和雨,君魂好共石人语。

丈夫想念妻回文

古时有一个人在外办事,思念家中妻子,特地写了一封家书,信中有诗一首。诗曰: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妻子收到信后,深知此诗之妙,将此信颠倒过来抄了一遍,又托人捎给外出的丈夫,便成了妻子思念丈夫、儿子思念父亲的诗,读来也不乏感人之处: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此回文诗,读之流畅,切情切景,实属佳作。

无字家书

有一个人外出谋生,不久,托人带回一封家书,其实信封里只是一张白纸,上面一字皆无。起初,妻子见到白纸感到很吃惊,随后,多情的她很快就理解了丈夫所表达的含意,于是写了一首念郎的恨别诗:

碧纱窗后启缄封,尽纸从头彻尾空。

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一纸无字家书,将无限的思念充分流露出来,此乃无声胜有声。

写家书,却一切尽在不言中,所达到的境界真是极高。这种家书不是普通人所能领悟到的,只有双方很默契,心有灵犀,才能感应出其中的千言万语。

当然,这种书信只适用于极为亲近的人彼此表达某种感情而已,倘若不分对象,随便寄去这种“天书”,恐怕没有人能猜出它的含意,岂不误事!

夏九九歌

夏九九歌属于中国民间歌谣。它从夏至那天开始,以每九天为一段落,将夏季气候的变化如实反映出来,并向老百姓宣传避暑防热的卫生知识。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有较大的差异,夏九九歌也有两个版本,分为南北两方。南方夏九九歌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舒;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夏九九歌全文是: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在眠不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这种诗将数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过 河

在湖北民间有一风俗,婚后3天,新媳妇要回门。双方家庭也都把新媳妇头一次回娘家,新姑爷头一次到岳父家看成是大喜事。

话说陈细怪小两口回门这天,恩恩爱爱地上了路,来到河边,陈细怪故意问道:“娘子,无桥无渡,怎么过河呢?”

新娘子羞答答地低头细语说:“你驮我过河嘛!”

陈细怪说声“好”,便将鞋袜一脱,裤管一扎,背起新娘子便下了河。刚走了丈把远,陈细怪忽然心血来潮,站在水中不走了,非要新娘子答应和自己吟诗联句才肯走。新娘子无奈,只好半娇半嗔地答应了。

陈细怪这才一边背着老婆过河一边吟道:

二八佳人阻碧流,

新娘子伏在背上轻声续道:

书生权作济人舟。

陈细怪握住妻子柔软的嫩手儿打趣道:

好将桂手携兰手,

新娘子悄声在丈夫耳边亲热地联句道:

且把凤头靠龙头。

陈细怪看着妻子的一双细脚调笑道:

三寸金莲浮水面,

新娘子想到丈夫对自己的爱,便动情言道:

十分春色满眉浮。

过了河,陈细怪放下新娘子,笑吟道:

轻轻放在银河岸,

新娘子边帮丈夫洗脚穿鞋边联句道:

半带殷勤半带羞。

小两口相视一笑,又继续踏上回门路。

五更叫我

有一次,陈细怪夫妻赌气,小两口谁也不愿先理谁。僵到后来,两个人就变成了赌气玩儿,看谁先叫谁了。

陈细怪爱说爱笑,不和老婆说话有点儿憋不住,想开口和老婆说话又怕面子挂不住。于是,他想了一条和老婆“言归于好”的妙计,要让老婆先和自己说话。

夜里,陈细怪悄悄写了一张纸条,放在老婆的梳妆台上,纸上写道:

锅不离盖,秤不离砣。

碗不离筷,公不离婆。

明日赶考,小别姣娥。

五更叫我,莫误今科。

写好之后,陈细怪就安然入睡了,满以为老婆到时候会开口叫自己,自己便可乘机和老婆说话。不料,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第二天,太阳晒到了屁股他才醒来,老婆根本没叫他。

陈细怪心里嘀咕道:“难道她没有看到我写的条子?”跑到梳妆台前一看,这才发现条子被老婆改成了:

锅不理盖,秤不理砣。

碗不理筷,公不理婆。

明日赶考,你哄姣娥。

五更叫我,家务事多。

煞费苦心想让老婆开口叫自己的妙计被识破了,陈细怪只好望着老婆“嘿嘿”地讪笑着,先开口和老婆说话了。

小豕如何觅兮

清朝咸丰年间,河南永城县北乡郑店有个姓胡名卞的秀才,为人迂腐,动辄吟打油诗,根本不顾所交流的对象能否听懂。

有一天晚上,他家小猪拱破猪圈从后院跑出去了。妻子在次日清晨才发现,到处寻找,不见踪迹,于是叫胡卞赶紧写个寻猪启事。胡卞稍加思索,摇头晃脑地边吟边写道:

家住永城北兮,郑店。

秀才我姓胡兮,名卞。

有个小豕出亡兮,后院。

至今已一夜兮,未见。

谁捉住了它兮,来献。

谢汝铜钱兮,两串。

君子言既出兮,兑现。

拙荆喜欲狂兮,设宴。

胡卞头不停地摇,口不停地哼,手不停地写,腿不停地抖。妻子看到胡卞竟然这样写启事,在旁早已不耐烦,一手抓起他尚未完成的启事,撕成碎片。

胡卞一看十分生气,但他气而不馁,接着又吟道:

可恨汝妇人兮,没见。

悲叹无斯文兮,糟贱。

素手猛撕扯兮,如电。

招子粉而碎兮,雪片。

外人无从知兮,断线。

小豕如何觅兮,请便!

秀才妻子听后,啼笑皆非:“什么兮兮兮,就你会兮!”胡秀才非常气恼,铁着脸说:“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真不错,你妇道人家懂什么,这是骚体诗赋,不是随便哪个平民百姓可以兮出来的,不信,你就兮一兮看看。”

秀才妻子冷笑道:“什么骚体臭体的,你听我慢慢兮来!”说完,学着胡卞的腔调也“吟”了几句:

满口斯文兮,胡卞!

臭长裹脚兮,讨厌!

一事无成兮,笨蛋!

千说万说兮,不变!

陋习难以改兮,可恨!

朽木不可雕兮,可叹!

吟罢,秀才妻子气冲冲地独自出门找猪去了。

写启示本该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秀才却一兮再兮,卖弄斯文,惹来妻子的责怪和挖苦。

扯谎歌

古代时流传一首《扯谎歌》,摘录如下:

太阳落坡坡背坡,听我唱个扯谎歌。

扯根茅草三抱大,吊起太阳往上拖。

半天云里安磨子,推得月亮转哆嗦。

白云高头搭灶火,抓把星宿下油锅。

一脚踏倒五根树,两拳打破太虚穴。

王母娘娘来找我,将她琼浆当水喝。

玉帝气得吹胡子,牛郎乐得笑呵呵。

扒块石头来烧火,水上浮萍放茅坡。

两个跳蚤比大腿,两个虱子比耳朵。

两个和尚来打架,头发抓成乱鸡窝。

作者故意无中生有,或者颠倒、夸大事实,把互相矛盾的事理并列到一起来说,使作品幽默生动。

才女端午吟诗

有夫妇二人,妻子能吟诗作文,有才女之称,而丈夫却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因此家境越发贫寒。

端午节到了,他家没钱购买过节的物品,见别人家买这买那,妻子又是怨恨又是气愤,于是便吟诗一首:

家徒四壁学相如,佳节端阳百物无。

寂寞凄凉寻底事,聊将清水洗苍蒲。

丈夫虽不能完全看懂,但也知是妻子的埋怨之词,惭愧之下,便离家而去。为了筹备过节的费用,他竟夜入民宅去偷牛。他毕竟是头一次做贼,一时不慎,被人抓住,送到县衙。

县官问他为什么偷牛,他说因为妻子写诗埋怨自己无力养家,以致“佳节端阳百物无”。谁知县官对作诗一事非常着迷,听说他妻子能作诗,便立刻派人把这人的妻子传来,并命她当众吟诗一首,说如果诗作得好,就赦免她丈夫的罪。她听后心头一喜,立即吟道:

滔滔银汉向东流,难洗今朝满脸羞。

自笑妾身非织女,夫君何故夜牵牛?

县官听了,不住地称“好”,真的当堂释放了她的丈夫。

柴米油盐酱与茶

明朝有一位妇女对丈夫纳妾一事非常恼怒,于是给丈夫写了一首诗,诗曰:

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理家。

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与茶。

本来开门七件事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妻子只交付六件,却把“醋”意单单留下。利用“缺省”措辞法,别具情趣。

秋夜回文诗

清代时,云南张月错先生善作诗词,一生著作很多,可惜留下较少。他死后50年,《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从他孙子张旭那里得到一首《秋夜回文诗》:

烟深卧阁草凝愁,冷梦惊回几树秋。

悬壁四山云上下,隔帘一水月沉浮。

翩翩影落飞鸿雁,皎皎光寒静斗牛。

前路客归萤点点,边城夜火似流星。

这是一首写景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边城秋夜的清冷和萧瑟情景。如果倒过来读,也还清新有味,不失为一首好诗:

星流似火夜城边,点点萤归客路前。

牛斗静寒光皎皎,雁鸿飞落影翩翩。

浮沉月水一帘隔,下上云山四壁悬。

秋树几回惊梦冷,愁凝草阁卧深烟。

二郎庙记

四川某地有一座二郎庙,庙内竖着一个石碑,刻着一篇《二郎庙记》,总共是72个字。文曰:

好人莫如行善,行善莫如修二郎庙。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庙前有二株树,人皆以为树在庙前,我独以为庙在树后。庙内有钟鼓二楼,钟声咚咚,鼓声嗡嗡,因而为之记。

碑文短则短矣,却言之无物,多用废话,读之令人发笑。

自 嘲

一儒出身于仕宦之家,从不为生计发愁,每日以琴棋书画、饮酒赋诗、赏花出游为乐,后父兄丢官,家境由富转贫,只得另谋生计,因作诗自嘲云:

书画象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

而今七字都更换,柴米油盐酱醋茶。

王安石改诗

北宋时期,王安石有一次外出巡视,夜宿于一座寺庙中,见寺院墙壁之上题有一首诗:

彩蝶双起舞,蝉出树上鸣。

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

王安石看罢连说“荒唐”,问寺僧是何人所写,寺僧说题写者是山下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王安石听了说:“像他这样的蠢材,若能及第岂不是笑话!”并随即将诗的后两句改为:

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王安石改罢,其随从大赞“改得好”。而寺僧却对王安石说:“丞相有所不知,秀才写的是一首即景诗,诗景是一幅画,不是两幅画。明月并非月亮,是本地的一种鸟,它能对天气的阴晴进行预报。白天如能听到它的叫声,夜里必是晴天,并能看到月亮。黄犬并非黄狗,它是一种金黄色的小虫,习惯躲在花蕊里睡觉。”

王安石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惭愧,说道:“都怪我不了解情况,妄下雌黄,请恕我再改过来。”

“十”字诗

《今古奇观》中有一首“十”字形的诗颇负盛名:

仙里一龙飞上天

这首“十”字诗的读法是:

天上飞龙一里仙,仙里一龙毛冲天。

天冲毛龙成就我,我就成龙飞上天。

此诗有精巧的结构,位于中心的“龙”字,在每句诗中都处正中间,其他每个字都有两次的使用频率,而且句与句之间多用顶真手法。

一句诗

宋代有一位诗人叫潘大临。有一年入秋以后,他对每种景物都有感触,觉得景物都有诗意可言,于是天天构思,想写出不同凡响的诗篇,可是又总觉得为俗气所蔽,不好贸然下笔。

一天,他闲躺在床上,在清苦的境域里想象重阳佳节的到来,想象亲友团聚的欢乐情景,忽然听到“搅林风雨声”,创作灵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他从床上跳起来,提笔在墙壁上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刚刚写完还没有对第二句进行考虑,突然催租子的人闯了进来,立刻把他的诗兴冲走了。

以后他想接着写,谁知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灵感了。

他的朋友向他要诗,他不得不说明情况,只将这一句寄去。可是,即使这一句,也成为流传后世的名句,历代受到人们的称誉。吕本中《童蒙诗训》说:“文章之妙,至此极矣!”成语“满城风雨”就是由这句诗而来。

袁枚得诗于民

清代诗人袁枚自称“随园主人”,非常注意向平民百姓学习。他说:“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

一个冬天的夜晚,袁枚借着朦胧的月光在家里的随园散步,欣赏有岁寒三友之誉的松竹梅。偶然间,他发现一仆人挑着粪桶路过,那仆人看到一树梅花含苞待放,便在主人面前信口赞道:“有一身花矣!”

他的意思是把梅比做妇人,孕育着一树繁花。袁枚暗暗记在心中,后来竟据此点化出两句名诗:

月映竹成千个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有一次,袁枚出门,在某僧人处借宿,趁机在主人花园中观赏梅花。第二天告别,主人送行时风趣地说:“可惜园中梅花盛开,公带不出!”袁枚听后,诗兴大发,随即吟诵道:

只怜香雪梅千树,

不得随身带上船。

题墙仿桃花

顺治庚寅、辛卯年间,秦世桢巡视江南,因为刚直无私,赢得了“铁面”的美称。继任者名叫李成绍,安静无为,只是每天饮酒作乐而已,人们称之为“糟团”。有人改崔护《人面桃花》诗句题在墙上,云: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

唐代崔护有《题都城南庄》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将此诗巧改活剥,使诸多妙趣于诗中显露,余味无穷。

逆挽诗

作诗要有妙句,但如果句句皆工稳守旧,便不奇妙。有一种逆挽诗,前头不像诗,在平淡之后却迭出佳句,化腐朽为神奇,令人惊讶、拜服。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与群臣饮酒,约定好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庆贺鸡年来到。朱元璋吟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群臣一听,无不窃笑,这两句一点诗意都没有,如何算得诗?朱元璋停了停接着吟道: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众人听完,没有不连声叫好的。

郑板桥有一次应朋友李君之请,冒着雨去赴宴祝寿。主人请郑板桥作诗一首相贺,他写道:

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板桥所吟为何意。只见郑板桥接着写道:

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大家看了,个个称赞。郑板桥还写过一首《雪》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前三句平淡无味,末尾一句见神奇,把前面的三句都救活了,这首诗历来为人所称道。

张玉书写题画词

清代有一个暴发户得到一幅好画,画面是垂柳夹道,小鸟啁啾,中有一行人呈欲行又止之状。因为画上无字,实在是美中不足,暴发户便大摆宴席,请人题字。

客人们个个凝视画面,过了很久都无人动笔。这时,有位路过此处的闯馆先生毫不谦让地提笔写道:

同类推荐
  • 三百千千:三字经

    三百千千:三字经

    我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读物,最普及的当属《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这四部书在民间简称“三百千千”,是旧时儿童上学必读之书。
  • 我是极品淘宝控

    我是极品淘宝控

    小作者灵感十足,大胆的想象力发挥淋漓尽致,文字形象生动,描写细腻真实,叙述过程中奇思妙语不断,文章或者幽默诙谐,或者笔锋老辣,或者古风浓郁,每一篇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作文的后面附上了豪华评审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刘崇善、沈石溪、伍美珍、郁雨君、谭旭东、安武林、余雷、孙卫卫、王勇英等的点评。这些评审对小作者的作文进行了详尽地分析,有的放矢地指出其中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大家以后写“同题作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勤劳节俭(中华美德)

    勤劳节俭(中华美德)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本书收录了很多民间关于勤劳节俭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本书去温习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 小窗幽记(国学启蒙书系列)

    小窗幽记(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所体现的文字语言的力量,是通过阅读形成的。阅读,或同意、或保留、或质疑、或辩驳,都可以激活人们的思想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可以感染人们的人性情怀和情感世界。文字符号必须通过与鲜活头脑的碰撞,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只有通过阅读,冰冷的符号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焰。因此,图书不只是为了珍藏,更是为了人们的阅读。各种媒介的书写--甲骨文、竹简、莎草纸、牛皮卷、石碑、木刻本、铅印本、激光照排、电子版--都须在人们的阅读中,才能发挥传递知识、传承文明、激发智慧的功能。
  • 天下为公(中华美德)

    天下为公(中华美德)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立志勤学、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传。本书以“天下为公”为主题来讲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热门推荐
  • 我们都是一粒沙

    我们都是一粒沙

    每个人或许都曾想过,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你不是什么伟人,一辈子碌碌无为。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吧,你以为能干出什么大事,其实什么也干不成,在别人看来只是跳梁小丑,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但也正因为有我们这些平凡人,就如同一粒粒沙尘,构建起了这个世界。这个故事写的是我,是你,是和我一样平凡却有着不平凡的梦想的人们。
  • 国学与巴蜀哲学研究

    国学与巴蜀哲学研究

    国学与巴蜀哲学探索》是作者与唐赤蓉教授二十多年研究巴蜀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一个成果结集,所收论文曾发表在海内外的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刊物有加拿大的《文化中国》,国内的《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孔子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浙江学刊》、《社会科学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绝大多数发表在上一个世纪。
  • 白蚁方舟

    白蚁方舟

    和集体盲目比起来,能淹死鲨鱼的洪水实在不算什么。就像一群乘坐方舟躲避洪水的白蚁,很难想象要说服自己不去蛀食船板,需要怎样的克制;也难以想象,要挺身而出阻止贪婪的同类,需要多大的勇气。当然,克制和勇气并不代表正义。对抗的目的说穿了只有一个——为自己的意志加冕。相比起未来是否按照特定的剧本上演,究竟是面对着四面冰冷墙壁、守着方寸天空走进腐朽,还是任欲望肆意燃烧,直到被洪水吞噬……这一切,似乎都无关紧要。这是一本大星际时代的人物列传,这里有狂徒,也有叛徒;有革命者,也有阴谋家;有看客,亦有过客……
  • 我的女警未婚妻

    我的女警未婚妻

    退可藏拙,进可装B!九年前的那起车祸后,方信回忆着昨晚的梦写下了一首歌,然后兴高采烈的和同学组了一支原创乐队。然而,没过多久这首歌就被人唱了出来,词曲人还署上了其他人的名字……知道的越多,顾忌的也就越多,生怕行差踏错的方信没有选择坦克式的一路碾压各路豪杰,因为他固执的认为车开的太快总是会翻的!默默地怀揣着那些关于未来的线索,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最终他能攀上巅峰吗?
  • 上古伤痕

    上古伤痕

    民国年间追踪僵尸的道士、深陷警匪迷局的警察、血腥争夺街头的黑帮、抢劫毒贩为生的悍匪——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一道自盘古开天地起就蔓延人间的恐怖“伤痕”,所有的罪恶都由它产生,所有的不幸都由它散布。相传能找到“伤痕”的人,就能控制整个中华大地的命运,但每个寻找“伤痕”的人,最终只能落下不得善终的恶果。千百年后,恩仇迭转。由一群袭击旬州城日军的僵尸,引来日本松井财团对于“伤痕”近百年的寻找,与之相应的特工、黑帮、雇佣兵等各类形形色色的人齐聚旬州城内,一场血雨腥风随即展开。
  • 荒域战神

    荒域战神

    少年秦云,偶然收获一块泣血玉佩,竟是荒古第一神器混沌钟的碎片。偶遇太古时期三大魔宫之一的炼狱魔主秦明,手持炼狱神剑,掌握沧澜真经的真谛。武破乾坤,一剑天摇地动!独掌苍穹,一指毁尽山河!读者粉丝QQ群:37044904,欢迎进驻!
  • 武运通天

    武运通天

    这是武者为尊的世界,拥有元气种子方可成为武修,修炼到达极致,排山倒海,撕裂天地。天才般耀眼的父亲神秘失踪,废物无法修炼的儿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受尽世人白眼。一卷来自修仙世界的《苍茫大道》包罗万象,法诀,阵法,符箓,炼器,炼丹……少年从此一飞冲天,成为武者世界中唯一的修仙者!傲视天下!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纵然如此:深情不变

    纵然如此:深情不变

    穿越20000世纪初,人类已经灭亡。奇幻的宇宙,多数奥迷已被探索。精灵,诸神,恶魔,妖,魔,巫,魂,与最先进的科技争霸。人类啊,上帝最得意的作品,虽然已经灭亡,但究竟有什么秘密?
  • 污宝鬼匠

    污宝鬼匠

    我叫叶边,今年二十六岁,出生在污宝世家,祖上世代都是做污宝生意的。具体要追溯到多少代是没个准头了,反正这么说吧,就我眼么前记账桌上摆的这坛子闷棺酒就是我们祖上有一代压进西夏窟陵的冰葬棺里用寒尸闷养的宝花酒,这酒是到了清末年间我太爷爷亲自进去启出来的,当时也是我爷爷第一次跟着太爷爷去启污宝,所以这酒我爷爷不卖。这坛子宝花酒我二叔开过一次,当时我不到两分钟就被这酒香熏醉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一天两夜之后了,不过打那次起,我就千杯不醉,酒量几乎是海量。平常这酒坛上头是用一块腐皮盖住的,这块腐皮上烙着一朵八尾狐花,我爷爷说这是八尾封香,我就问我爷爷八尾封香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