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5600000004

第4章 清代十三行之谜

最初到中国沿海的西方船只不是军舰,而是商船。清政府开辟唯一的通商口岸一一广州,创办一个半官方的外贸机构一一十三行,代表中国政府与西方商人交易,引起要求自由经商的商人的强烈不满,西方人通过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碎了这一制度。

鸦片战争之前,除了葡萄牙人成功立足于澳门,西方国家尝试用各种方法,建立与中国的永久自由贸易关系,都没有获得成功。随着中外贸易的增长,一种新的外贸方式一一洋行制度应运而生。洋行是广州专营对外贸易的机构,又称为洋货行、洋行、十三行、公行等。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统一台湾,解决了来自海上的军事威胁,考虑到闽、粤沿海居民的民生,于次年宣布开放海禁,划定广州、泉州、宁波、松江为对外贸易口岸,设立四个海关,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由于广州的外贸额居于国内首位,因此粤海关是四个贸易口岸中最重要的一个。清政府在粤海关特别设置海关专职监督,多由满人内务府官员担任,由皇帝直接派遣,官职高于其他三个海关。清政府有意扶植广州口岸,规定广东海关征收洋船税收减去“十之二”。西方国家急需更广大的市场,选择了经济中心华东,陆续到定海、宁波等地贸易,引起了清政府的警惕,乾隆二十二年(1757),政府出于海防需要,撤销闽、浙、松江三个关口,只准外国商船在广州一地贸易。

康熙二十四年(1684),清政府在设立粤海关的同时,设立十三行专营外贸。十三行的雏形出现于明代中叶,牙行及牙行经纪人代政府收税,也为中外商人居间贸易,属于半官半商性质。十三行是官方指定的经营外贸的中间商,广州成为唯一的通商口岸之后,广州十三行也就成为独占中国外贸业务的垄断组织。在清代前期广州的外贸中,洋行依靠政府赋予的特权,几乎垄断了广州的进出口贸易。

专营外贸且具有法定垄断地位的十三行,是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严格区分华洋贸易牙行之后才产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两广总督吴兴祚、广东巡抚李士桢和粤海关监督宜尔格图共同商议,发布《分别住行货税》的文告,规定“如来广东省本地兴贩,一切落地货物,分为住税、报章皆投金丝行,赴税课司纳税;其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分为行税,报章皆投洋货行,候出海时,洋商自赴关部纳税。”把国内贸易与海外贸易分别归人“金丝行”和“洋货行”,从事外贸的商人从牙行商人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洋货行,简称洋行。一般散商不能随意经营外贸,如果有殷实的商人愿充洋货行,要具帖请地方官批准。

广东十三行是这些经营进出口贸易机构“洋货行”或“外洋行”的总称,并不是洋行数目必有十三家。乾隆五十二年(1787)仅四家,是最少的一年,最多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有二十六家,恰巧为十三家的只有嘉庆十八年(1813)和道光十七年(1837)两年。据梁嘉彬的《广东十三行考》,道光十七年广东十三家洋行分别是:怡和、广利、同孚、东兴、天宝、兴泰、中和、顺泰、仁和、同顺、孚泰、东昌、安昌十三家。这此商人称“行商”或“洋商”,他们向官府缴纳几万两银子的费用,由官府发给执照和代行管理外国有的纹章。由于需要的周转资金巨大,充当洋商必须家产殷实。因为是代表政府主持外贸事务,这些商人具有半官半商的双重身份,所以也被统称为“官商”,封一个“官”字称号,如伍绍荣称“伍浩官”、卢继光称“卢茂官”等。

直到康熙五十九年(1720),洋行制度未发生大的变化。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十一月二十六日,行商们成立行会组织公行,成立十三人的公行团体。其职责主要承担与外商洋行交易货物,议定价格,是国家经营外贸的代理或称为包办者,享有外贸独占权。

当时公行既没有法定领袖,时散时聚,不便于经商,外商屡次要求取消公行。但海关监督与广东提督为便于管理,积极支持公行。海关监督下令公行以外所有的闲散商人不得与外国商人接触,若是与外商做瓷器贸易须向公行缴纳百分之二十的货价,茶叶生意缴纳百分之四十,直接损害了公行以外的散商的权益,公行制引起外商与散商的一致反对。因为在初始阶段洋行组织并不严密,承办外贸时各自为政,互相争夺,压价竞争,使外商坐收渔翁之利。康熙六十年(1721)公行解散。

乾隆二十五年(1760),行商潘振成等九家呈请设立公行,专办对西欧的贸易,建立外洋行。清政府批准这一请求,粤海关监督选择殷实诚实之家一二人,总办洋行事务,将总商姓名报部备案,公行正式被承认为对外贸易机构。但公行痼疾难医,引起外商强烈不满。乾隆三十五年(1770),潘振成收受英国东印度公司十万两白银的贿赂,转而收买两广总督李侍尧和粤海关监督,此后进出口贸易仍由各洋商分行各办。各行商之间低价竞争又随之而起,乾隆四十五年(1780),发生行商亏损欠债,两年后,清政府复设立公行,以杜绝中间商人之间的恶性竞争,保证海关税收。从此,公行这一制度延续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京条约》签订之前,公行再未解散。

清政府以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中外商人的管理越来越严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广州总督李侍尧订立《约束外商五事》,经皇帝批准颁布执行。乾隆四十二年(1777),广东巡抚兼粤海关监督李湖颁布《防夷四查》,嘉庆十四年(1809)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颁布《防范夷人章程》。

这些法令主要包括,外商不得在广州以外的地方贸易,只有两个例外,葡萄牙人可以在澳门交易,西班牙人可在厦门交易:外商不能与政府官员接触,外商的申诉只能由行商代向官府转达。政府限制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货物的出口及鸦片、武器的货物的进口。外商在华贸易期间,可以暂住西洋风格、悬挂外国国旗的广州夷馆,即行商划出行地的一部分租赁给外商,这些夷馆又称为行,因为正好是十三家,所以称“十三行”,但并非洋行的十三行。外商到广州,先投行,住在该行所设立夷馆内,外贸活动即在夷馆内进行,外商不得擅自出入,不得带妇女入馆。行商对外商的一切行为直接负责。乾隆末年,外商被允许每月三次到指定花园游玩。外商不得在广州过冬,在澳门过冬的外商人数受到严格限制。

行商承担与外商的进出口贸易,代外商缴纳关税。乾隆十年(1745),两广总督兼粤海关总督策楞实行保商制度,即要求外国商船进港后须找到一名保商作保,保商负责外商及船员的一切,如缴纳税款,确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而后由行商分担销售与采购。另外,清政府要求行商之间互保,共同完成税饷。

因行商有赖于官府所给予的垄断地位,因此也不得不忍受官府的各项摊派与勒索,如每年代两广总督、广东巡抚、粤海关采办各类进贡洋货,赔垫货款。乾隆五十一年(1786)行商每年缴纳常贡五万五千两,嘉庆六年(1801)增至九万五千两,另外皇帝大寿、镇压叛乱等各种临时摊派。殷实的行商不许退出公行,财力不济的会被革退。行商不仅可能因外商拖欠,导致资金无法周转,也常常无法应付政府的勒索。

有的行商勾结外商从事贩卖鸦片等不法贸易,或利用垄断地位经营,因此成为巨富,如伍绍荣拥有家产二千六百万元以上,被西方人称为世界第一大富翁。

散商因资金少,无后台,只能经营茶丝土布以外的小宗商品,乾隆四十五年(1780)规定为皮靴、漆器、瓷器、牙雕、刺绣、扇子、草帽等八种,必须由行商作保。外商的散商也必须经行商报关、由行商抽取手续费才能出口,散商经营自由灵活,力量逐渐强大。清政府不得不准许散商经营重要的大宗物品。外商对垄断外贸制度极端不满,终于通过战争得到解决,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英《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垄断外贸至此结束。

咸丰六年(1856),英军再攻广州,守城兵勇,愤而火烧十三行夷馆,十三行化成焦土。

同类推荐
  • 读懂日本:菊与刀

    读懂日本:菊与刀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并且深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人双重性格产生的根源。全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中华起名全典

    中华起名全典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姓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起名的标准、构思、原则、方法、禁忌等,重点则落在起一个好名字的具体方法上,并专门编写了起名参考,通过欣赏古今佳名、分析男女好名实例,参阅男女起名常用字,在酝酿名字、选音择字寓意时,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本书广搜博纳,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谓美名之列锦,文化之汇流,知识之集萃,数典论事,包罗宏富,雅俗并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适合城乡广大起名者和姓名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讲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这本书就像一部入门级的国学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美呈现。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热门推荐
  • 爱那么真,爱那么美

    爱那么真,爱那么美

    紫陌红尘,为何偏偏与你一生幸福相约?难道是那冥冥的注定?抑或是千年的修行?柔肠寸寸的爱,侠骨铮铮的爱,明明白白的爱,说不清楚的爱……都在沿着今生的美丽,走向来世的美丽。
  • 师父我想娶大师兄

    师父我想娶大师兄

    颜晓棠是将军府逃出来的野马驹,有才可貌不行。不过她觉得正好,大师兄有貌啊!至于才的话……听说以前很牛掰,现在就只会吐吐血,白白嘴唇,数铜板都没她利索。什么?你说师父容貌逆天,也可互补?no、no、no,师父乃天人之姿,我等凡人可配不上!她就一门心思地瞅着大师兄,至少这个努把力,还是能娶到手的……吧?为了娶大师兄,颜晓棠豁出去了——刚拜师就被追杀,她来想招躲;师门穷,她去挣钱;师父想重振,她管招兵买马。等一切水到渠成,大师兄还是又冰又扎的怎么破?颜晓棠:哼哼……到时候还由得你。
  • 追上我,嫁给你

    追上我,嫁给你

    “喜欢吗?”他问。“不喜欢。”凌雪儿赌气的说。“把这家店毁了。”他吩咐道。...“怎么了?”他心疼的问。“他惹到我了。”凌雪儿生气的说。“去,把他废了,让他破产。”他命令道。他宠她,她爱他。
  • 鬼岭迷城

    鬼岭迷城

    徐飞是一名私家侦探,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一次考古离奇失踪,为了查明真相,徐飞毅然踏上了那条不归路。当一切开始显露出棱角时,徐飞才发现自己所看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荒芜黑暗中弥漫着血腥的气息。白骨堆砌而成的地下宫殿。充斥着古老沧桑的三角祭台。老人森然的笑,婴儿的哭啼,女人绝望的呻吟,呐喊。【你可曾知道,你所看到的世界并不完整。】
  • EXO一我们的终点站

    EXO一我们的终点站

    他叫边伯贤。她叫蒋一宁。他是大势男团EXO的成员。她是大势女团Tea的队长。这里,有他们的故事。“你好,我是边伯贤。”“你好,我是蒋一宁。”[故事纯属虚构,勿联系实际。]
  • 湖之小屋

    湖之小屋

    静静的小湖,简单的小屋,一道孤傲的背影,满目疮痍,却隐含着绝世的依恋和不舍。在心里、在脚下,可触摸,却永远无法再回去,一行清泪,滴入了湖底......
  • 韩娱之九色续缘

    韩娱之九色续缘

    这是一个平行的世界,历史的发展惊人的相似,在这个世界的音乐殿堂里缺少了在地球上让人震撼人心的歌曲,比如《我心永恒》等。
  • 觅天记

    觅天记

    他,是一个天赋奇高的家族子弟,但是他却不肯努力。他,有一个貌美无双的女朋友;结果被带走他方。为找回心爱的女子,他发奋向上,踏破苍穹。
  • 丧尸觉醒

    丧尸觉醒

    外星人误入地球,带来了丧尸病毒。病毒的入侵让女主的星球成为了末日。被男友背叛推进了丧尸群,成为了一个丧尸。女主怎样成为有自主意识的丧尸?如何报复渣男的背叛,成为一代丧尸女王,建立丧尸王国!
  • 爱情的魔法:恶魔冷少别惹我

    爱情的魔法:恶魔冷少别惹我

    她是皇甫家的小宠儿,是野蛮、喜欢帅哥的十七岁千金小姐,他是夜家唯一的长子,是霸道、有着多重人格分裂症的夜氏集团准董事长的十八岁千金少爷。他们两个相聚在世界顶级的圣·优契亚贵族学院,她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吃了他的“豆腐”。在第二天他就扬言在三个月内把她追到手。“你喜欢我么?”“当然喜欢!”某男用邪魅的声音触动着某女内心的最深处,某女冷眼看着他身后娇小的女人,嘲讽道:“那就滚出我的生活,我不需要你!!”两年后,他们又相聚,她变得有女王气质;他却死皮赖脸的跟着她,死死不放开:“别走,听我解释!”某女一巴掌,“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