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4400000007

第7章 游迹(7)

藏经洞发现的3个月后,八国联军明火执仗打到北京,在圆明园盗去大量奇珍异宝,文献图书,连明朝的《永乐大典》也未能幸免。豪夺之后放火烧掉圆明园,掩盖其强盗行径。

八国联军中的英、法、俄、日、美的冒险家学者从不同渠道涌向敦煌,从藏经洞里骗取文物,巧取之后大摇大摆回国。

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凭直觉,他知道洞中的文物非同寻常。便取出了一些经文,又把洞封好。

王道士开始为保护藏经洞的文物奔忙起来。

王道士徒步50里,赶往县城敦煌,找县令严泽。严知县接过两卷经文,看不懂,说了声"好好保管",就打发走王道士。

三年后,闻知敦煌换了新县令汪宗翰,王道士又去找汪大人。汪知县倒也重视,带了一班人马到莫高窟察看,顺手拣了几卷经文,丢下"看好经洞"一句便打道回府。

两任知县都如此,王道士不死心。他带上两箱经文,赶着毛驴去酒泉。他孤身一人,餐风宿露,长途跋涉800里,找到了道台廷栋。廷栋把玩着经文,比较着书法,最后说经文上的书法比不上他的书法好,便没有下文。

没办法,王道士请人向慈禧太后写了密信。谁知风雨飘摇中的老佛爷也不管"佛事"了,依然是泥牛人海无消息。

王道士是个文盲,也没在官场混过,但他逐级上报以期文物得到保护的做法无可非议。

倘若三级中有哪一级重视,就没有后来斯坦因骗取文物一事。斯坦因,英籍匈牙利人,从他21岁便获得博士学位这方面看,他确实是个聪明人。他十几岁就学会了匈牙利语和德语,后来掌握了英语和法语,又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上大学后熟悉梵文和波斯文,大学毕业时已掌握了8种语言。而亚洲探险,梵文和波斯文是必不可少的。藏经洞里就有大量的梵文和波斯文经卷。

斯坦因的述著有"密室的开启"一节,讲述了到藏经洞挖宝一事:

1907年春夏之际,斯坦因逗留在敦煌,得知藏经洞的信息,他马上去找王道士。碰了一鼻子灰,他耸耸肩无奈离开。他的翻译蒋孝琬向他献计,王道士只信仰唐僧,何不编个神话骗骗他。斯坦因摊开双手说,我的几句中国话,凑不成神话,有劳你了。蒋孝琬这个帮办倒也尽力,马上去见王道.士。

蒋孝琬回来时喜形于色,说成了。斯坦因急问缘故。蒋说,他骗王道士,唐僧从东土往西方取经。斯坦因逆着唐僧取经的路线,从西方来东土取经。唐僧托梦给斯坦因,敦煌有个莫高窟,窟里有个藏经洞,洞里有佛经,让斯坦因来取。

王道士正为各级对藏经洞置之不理而苦恼。一听蒋孝琬的话.心想:既然大人们都读不懂,就让能读懂的去取吧!便答应让斯坦因取经。及至见面,王道士先提出条件:取经可以,但要点报酬,用以修缮莫高窟。

这样,斯坦因用重约200两的4块马蹄银,换取了24箱文献和5箱遗画及丝织品。

斯坦因四次到亚洲探险,两次到莫高窟。随着二卷本《古代和阗》和《沙埋契丹废墟记》巨著的问世,他成了大学者、大英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他"发现者金质奖章",牛津、剑桥为他颁发荣誉学位,国王在皇家觐见厅接见他,授予他"印度帝国骑士"称号。荣誉纷至沓来。

斯坦因开了头,各国盗宝者争相效尤:法国人伯希和用600两银子诱骗了6000卷写卷、印本文献和绢画。日本人大谷光端骗得400余件。俄国人鄂登堡诱走了19000件文物。

美国哈佛大学的华尔纳来迟了,见藏经洞已空无一物,他妒恨的眼光转向莫高窟,用胶布剥离了唐代精美壁画26幅,索性把328窟的两尊彩塑也搬走。

剥离壁画,如撕去人的脸皮,鲜血淋漓,颜面全无;搬走彩塑,像折断人的手足,痛彻心腑,无地自处。

壁画在滴血,彩塑在哭泣,备受欺凌的晚清王朝,艺术遭摧残,文明被践踏。

人们啊,请记住,记住这无颜面、断手足的一幕!盗宝者有的没有写出盗宝经过,但他们获得的文物,从王道士手里得到则是无疑的。人们痛骂王道士。

王道士固然该骂,但更该骂的是清王朝及河西走廊的各级官吏。他们都到哪里去了?让文物一箱箱由外国人运走,然后怪罪王道士。

王道士自觉保护荒芜了百年的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敦煌学由此诞生,莫高窟成为艺术和旅游圣地。

功过是非,各人自有评说。博士用神话欺骗文盲不算高明。别说王道士不懂经文,偌大的中国当时谁懂?斯坦因带走的多是用梵文、波斯文写的文献,谁懂?斯坦因懂,他知道它的价值。国学大师陈寅恪学习和研究梵文,是1918年以后的事。

盗宝者懂得文物的价值,完整无缺地藏在国立图书馆或博物馆。反观自己,糟蹋得不成样子。

1909年,法国伯希和为了掩盖自己的行径,选择少数经卷在。

破译苏公塔

到吐鲁番游苏公塔。苏公是谁?我问导游。可能是苏武吧,或许是苏东坡,导游似是而非的回答,一听就知道没有到过苏公塔。苏武牧羊,到过匈奴,不辱使命,气节感人,立塔纪念似可相信。苏东坡为官为文,誉满天下,可他到过吐鲁番吗?猜想间,到了苏公塔。一下汽车,便望见高耸入云的灰色苏公塔。这就是门,真够别致:拔地而起,两把巨剑,拱成门状,两剑尖弯接后,平行向上,直指苍穹。铸剑造门,未进门已见剑影。沙漠瀚海,漫无边际。兀地耸起的高塔,少说也有三四十米高,显得高峻壮观,顶天立地。我想:建塔的苏公,定是高官显爵,方能在高天厚地建此高自标树之塔,确有高人一筹之见。

走近一看,塔基浑圆,约有10米方圆,气势非凡。仰望塔身,全是灰色土砖砌就,居然显出各种图案:有棱形、方状、梅花样""图案在视觉中不断变化,真是无中生有,拙中藏巧了。

就地取材用黄土,风风雨雨200年,高塔巍然屹立,笑傲沙海,这就是苏公塔,塞外罕见的高塔!北京展览。中国朝野震动,开始懂得它的价值。清廷遂命甘肃地方官,将剩余残卷悉数运至北京。途中达官贵人,平民百姓争相盗取,一万多件文物运到北京只剩下八千件。"****"期间,就从民间搜出一些藏经洞的文物,流失程度由此可见。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华尔纳拓画行径和白俄的暴行。白俄逃兵驻扎莫高窟,门窗、匾对当柴烧,烟熏火燎,洞窟油垢。更甚者,对彩塑断手凿目,砍头去心,肆意破坏。你看:壁画面目全非;彩塑支离破碎;建筑分崩离析,蒙难艺术,惨不忍睹。艺术遇逃兵,空前遭劫难!

藏经洞5万余件文物,中国得到的不够六分之一。而且是人家拣剩的,令人惋惜。今天,当中国研究敦煌学的学者不远万里到伦敦、到新德里、到东京、到圣彼得堡、到巴黎买取微缩胶卷,心情是何等复杂啊!

百科全书式的藏经洞,催生了世界敦煌学。观赏了十多个洞窟,大到34.5米的大佛,小到10厘米的人物;风行世界的飞天,空前绝后的经变;依山九层楼,平台木悬梁,三大艺术美轮美奂。但脑子里仍在想着藏经洞。

16窟的铝合金门关上了,里面的藏经洞开着"土砖,只是在塔身上变幻图形。远观,灰色的塔,在灰蒙蒙的天空中,给人以灰暗的感觉。近看,豁然开朗,图形似在塔身晃动,互相衔接,自然变换。

细辨碑记,恍然大悟:苏公原来叫苏来曼。当然,苏来曼不姓苏,这是维吾尔文的音译。犹如印尼原总统苏加诺不姓苏一样。碑文中有两处提到"苏公塔",塔名由此而来。

导游没有到过苏公塔,从苏姓想名人,推测苏武苏东坡,形而上得可以。

苏公苏来曼,吐鲁番之王。是仗剑维护祖国统一,出类拔萃的回族领袖。

苏公塔,维吾尔族人也叫额敏塔。额敏就是额敏和卓,额敏是地名,现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北部,额敏河上游。和卓是****对领主的尊称,意为王。这同西藏的"赞普"一样,是王。

有人弄不清建苏公塔的额敏和卓是苏来曼,为慎重起见,行文称"额敏和卓或苏来曼",究竟是谁?语焉不详,不知所云。

两块碑文印证:建塔是苏来曼。汉文有"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享寿八旬三岁"字样。而维吾尔文有"这个教堂和苏公塔,是苏来曼自费7000两银子,建于佛历1181年","年满83岁"的记载。两种碑文的记述,叠印出一个史实:吐鲁番郡王苏来曼为其父额敏和卓83岁建塔纪念。

碑文说得轻松:自费7000两银子。钱财哪里来的?没有乾隆皇帝的恩准,敢建此塔吗?额敏和卓只是清朝辖下的一个郡王。这可从他卑称"大清乾隆皇帝旧仆"看出。

苏来曼为什么要自费建苏公塔?从碑文的表述看,是对清乾隆皇帝皇恩浩荡,泽被沙原和真主伟大,赐福瀚海的歌功颂德。自费建纪念塔,来感谢真主和皇帝。依我看,其用意是在向回民昭示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历史上,少数民族用这种形式建纪念性建筑物的,绝无仅有。这是对中央政权的承认,对中央政权的拥戴。

形象大于思维。苏公塔的形象超乎苏来曼的想象。苏公塔在少数民族中竖起了一座维护民族团结的纪念塔,竖起了一座服从中央政权的丰碑,表达了对清王朝的忠诚。一部清史,多有用兵西域的记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三个皇帝都远征过西域:康熙四次出兵方平定淮噶尔。雍正先是挥师青海,平息和硕特部的叛乱,继而讨伐准噶尔,平定骚乱。发兵西域,路途遥远,水土不服,地形不熟。纵是兵强马壮,也是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得不偿失。今出了个额敏和卓,熟悉地形,洞察敌方。举旗拥护清廷,仗剑愿为驱驰。乾隆帝大喜过望,合军平叛。

额敏和卓活了83岁,他始终听命于中央政权,维护民族团结。他用行动支持中央政权,剑胆赤心,功勋卓著。

额敏和卓抵御准噶尔的侵犯,反对准噶尔的分裂活动。清政府这是一座纪念塔,也是一组艺术雕塑,更是一种天才创意:把上苍万能的真主安拉同世间尊崇的民族英雄合为一体,既脚踏实地,又高高在上,现实而虚幻。

塞外之塔,唯它雄伟,截然不同南方之塔。南方之塔多用砖石。我总觉得,对比遗世独立的苏公塔,南方之塔,显得逼仄:秀美有余,阳刚不足。不是云遮雾障,就是前堵后拦,或掩苍苍绿林中,或依潺潺流水旁。七级浮屠,玲珑别致。金轮着地,玉柱擎天。佛龛凹人,檐角飞出。风铃叮当作响,环梯级级向上。

不肯去观音山

到普陀山,终于遂了游遍四大佛教名山之愿。浙江东北1339个大小岛屿,像一把翠绿的明珠撒在东海岸边。鸟瞰大干世界,漂浮在海面,星星点点,蓝绿相间,蔚为奇观。普陀山是千岛中的一个小岛。

普陀山面积仅12平方公里。是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四面环海的观音道场,岛上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禅寺及大大小小的寺院。有人统计过,每平方公里便有6座庙宇。寺院之多非其它佛教名山可比。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普陀山东南方的紫竹林,潮音洞上。"不肯去"三字确实俗,浅显通俗的名,千年永恒,如雷贯耳。汉语词汇千万条,与"不肯去"义同的"留连"、"留恋"、"留居"或仅一个"留"字征讨准噶尔,额敏和卓出动"旗兵",当先锋。清政府进军喀什大小和卓,额敏和卓任"参赞大臣",出谋划策,仗剑冲锋。

金戈铁马,剑拔弩张,额敏和卓手提三尺龙泉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叛乱平定,论功行赏,乾隆皇帝封额敏和卓为镇国公、郡王,"世袭罔替"。

这就是苏公塔汉碑文"郡王"称呼的由来。苏来曼袭郡王,建塔纪念其父。

额敏和卓为祖国的统一驰骋沙场,不遗余力,得到殊荣。而葛尔丹,大小和卓,对抗中央,分裂祖国,身败名裂。分裂者的下场,大都如此。苏公塔,是苏来曼用以显示权威的纪念塔,但我看到的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功勋塔,是拥戴中央政权的爱国塔。解读苏公塔,读懂了民族团结的内涵,读懂了高标特立的永恒。苏公塔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写照,是为统一祖国而战的历史丰碑!等词中,任选一个不是更文雅些吗?可是再优美的词汇都代替不了它。犹如维纳斯断臂,再高明的艺术家都难以为她接上理想的臂。这是约定俗成的称呼,"不肯去"三个字,法力无边,拉开了普陀成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成为观音道场,饮誉中外的序幕。这不能不叹服中国文化的奥妙。通俗的禅定。观世音也是大众化的称呼。观世音梵文叫"阿缚卢枳低温伐逻",中国依菩萨循声救苦救难,庇佑世人之意,译为"观世音"。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为观音,唐玄奘译为观自在。中国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观世音与如来佛一样,家喻户晓。其知名度远远超过五台山的文殊,峨嵋山的普贤,九华山的地藏菩萨。凡庵堂寺院,处处有观音。

据元代大德朝二年编的《昌国州图记》载: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日本国僧慧锷,自五台山得观音像,欲返故国,舟抵新螺礁不为动。锷祷之,舟行,泊于潮音洞下。居民张氏,目睹斯异,舍所居双峰山,卓庵奉之,俗呼"不肯去观音院"。

这段文字,记载了日本高僧慧锷"请"得五台山一尊观音铜像,欲东渡而返的史实。从已知的文字纪录看,慧锷从五台山得到的观音铜像,是赠是买是盗,均语焉不详,笼之统之用一"请"字。但从河北音像出版社录桕带《普陀山》的解释中得知,是偷。

慧锷到五台山,见一尊精美的观音铜像,"使他不知不觉之中起偷盗之心"。观音铜像到手,他"满心喜悦,没有丝毫的罪恶感。"幸亏那时还没有文物法,要有,非判偷盗文物罪不可!

也许,高僧偷佛不算偷,故多用曲笔,以一"请"蔽之。慧锷盗得观音铜像,漂洋过海回国,到了涌浪似莲花的莲花洋,为风浪所阻,随风漂到普陀山潮音洞岸边。那时山上没有寺院,只住少数的渔民,张氏渔民住地靠近潮音洞。这天,他正晒网,忽见一和尚捧着观音铜像,颤颤抖抖上岸,急前去扶持。慧锷见来人慈眉善眼,便以实情相告。张氏一听,翻身便拜,言笑喜怡:

不肯去好,不肯去好",.张氏把自已住的院落腾出来,供奉观音。取什么名?张氏快人快语说,就叫"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名,随意取就,一叫千多年。不肯去,道道地地群众语言,随口而出,不用雕琢,不用推敲,不肯去日本,就来普陀吧!

有人认为慧锷开创了普陀山的佛文化,我不敢苟同,慧锷无意插柳柳成荫,张氏有心载花花似锦。没有张氏腾出院落,没有张氏虔诚供奉,佛文化是很难传开的。

张氏无意中成了普陀山佛文化的****者,惜有姓无名。自此,普陀山观音香火日旺,代代扩建增修。奇怪的是,张氏随意说幽的通俗名:"不肯去观音院",历经一千多年谁也改变不了。宋以来写普陀山游记的,都称此名。带举子"公车上书",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1929年8月游普陀山,写了一首诗,开头两句:"观音到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仍是肯定了这一叫法。

同类推荐
  •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故乡的原风景(指尖上的中国)

    本书集结了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达夫等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通过对民俗风情、家乡亲朋、儿时乐土、美食游戏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童年趣事的怀念。同时,也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人性、习俗和风貌,完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风情和民生状态。
  • 脚下的远方

    脚下的远方

    人生得追求境界。境界取决于理想,理想之光照耀着痛苦之肥养育的美丽。没有理想之光和痛苦之肥,便不可能有美丽,有的顶多是漂亮。漂亮在不太高的境界之中就常常可以找到。最美的永远在理想之中。如果不说理想,人类也就没有美也没有希望了。应该是,生活过就是爱过,生活着就是爱着。爱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素质、特别重要的能力、也是特别重要的境界。才华不光在于高智商和绝顶聪明,而包括真诚的爱的能力。散文写作也如此,那怕是走马看花,匆行远方,用脚写下的游记类作品,也缺不得爱心。
  • 亚洲:沙特阿拉伯(世界我知道)

    亚洲:沙特阿拉伯(世界我知道)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奥地利的斗牛、巴西的狂欢、英国的傲慢和优雅、美国的务实和率真、法兰西的浪漫、德意志的理性、俄罗斯的豪放和热情、日本的“菊花与刀”……这些独特的国家特色和民族特性也将展现在你的眼前。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这些古迹不仅能引发你思古之幽情,更会使你领略人类文明的古老和悠远。
  • 西夏陵

    西夏陵

    本书主要介绍了西夏陵的位置与地形,西夏陵建造的起讫时间,西夏陵被谁所毁,陵园陪葬墓,西夏陵的建筑技术,西夏陵出土文物等关于西夏陵的一些内容,
热门推荐
  • 微心术

    微心术

    本书是哈里·巴尔肯潜心多年的权威之作,结合了他多年的咨询实战经验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教你在性格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人们的个性特征、兴趣趋向和职业趋向。作者将带你走进人类潜意识深处,解析人类最细微的身体语言信号,让你瞬间读懂对方最真实的想法,弄清其内心意图,掌控人际交往技巧。
  • 在哈佛听讲座Ⅱ:来自哈佛的智慧

    在哈佛听讲座Ⅱ:来自哈佛的智慧

    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哈佛大学当之无愧地执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科研之牛耳,拥有数不清的“第一”。这里云集了各个专业领域最为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其中不少是诺贝尔经济、化学、物理、医学奖得主和普利策奖得主。要想列举从哈佛发源,而后蔚为大观的学术思潮,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 重生日记之商海惊涛

    重生日记之商海惊涛

    经济管理双硕士学位获得者许飞重生了!美女有了!地位有了!票票有了!冷酷绝色OL,邻家小妹,你懂的!
  • 为政善报事类

    为政善报事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剑刺向太阳续

    一剑刺向太阳续

    手中的剑,为何而挥动?为了活着。你十年一剑,每天练剑八个时辰,然后跋涉千里远赴苗疆刺出这一剑,就只是为了活着?是的。
  • 长老未成年

    长老未成年

    我不就是把你错认是小攻了吗、不就是稍微调戏了一下你、不就想要一个和你有一样眼睛颜色的狐狸吗!好吧,我承认我错了,我发誓再也不招小弟了!你以为你是谁,只准你腹黑我就不行啦,及时你是神医,还有,好吧,我承认我喜欢你,可你也不能干涉我的自由!我就喜欢算计,我就喜欢招小弟,我就喜欢惹麻烦,有种你别喜欢我,我喜欢你就行了!嘻嘻。看我腹黑魔女如何招收无数谁都不想要的小弟,如何招惹谁都惹不起的大人物吧!
  • 信力入印法门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将婚就爱

    将婚就爱

    一纸协议,她被迫为了钱成为代孕妈妈,卖了孩子,心也跟着沦陷。他事业成功,相貌堂堂,却宁可放弃结婚,选择代孕生子,对她纠缠不休,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她逃不掉,躲不开,这辈子只能就此沦陷...
  • 凡血仙途

    凡血仙途

    为了追回被仙师带走的童养媳,富二代祝離毅然踏上仙途。
  • 复仇公主的邪魅王子

    复仇公主的邪魅王子

    ”喂,你会永远爱我吗?“她眨着大大的眼睛问道。”会,一定会,非你不娶。“他望着她,坚定地说。他听到他的答案时,笑了笑。”好,今生,我就非你不娶了。“男孩不知是什么表情地看着她。女孩笑笑,拉着她得手”好了嘛,我错了,你娶我,不是我娶你,好不好?“男孩似乎很满意”好"但女孩心里却在嘀咕好屁啊好,切你娶我我娶你,不都是一样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