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较的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看淡一切,一切便如过眼云烟,你若不计较,就会暮然明白,所有的瑕疵和不快都如此美丽。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泰然处之,我们就能如此心安。
1.淡然,放下计较的心思
一件事情,如果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得与失里,然而天道无私,有一得必有一失,如果太计较得到,只能失去得更多。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管得与失,值得去庆祝,因为心中易满足。”一个人要想获得知足自在,就要放下得失心,万事不要斤斤计较。不斤斤计较的人拥有豁达的胸怀,即使在他们离去之后,也能让人们深深地怀念。不斤斤计较是种明智,这样的人看似吃一点亏,受一点累,但其实能收获更多。
这年冬天,杰克从刚刚过世的亲戚那里继承了一个大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至少应该通知杰克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这样做。
杰克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理论。可事情不巧,那天正值寒流来袭,他们只走到一半,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好不容易抵达农夫的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杰克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五个瘦得像猴的孩子。
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
杰克本想开口与农夫理论,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农夫完全不知道他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
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杰克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杰克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杰克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
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杰克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
杰克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一点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得到。”
大多数的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为了小事斤斤计较,然而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并没有得到内心真正的充实。人与物之间是无从比较的,真正的无价必定表现于无形。故事中的杰克,尽管失去了一头牛,却换得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难得遇见的人情味,这段经历,更让他懂得生命中哪些才是无价的。
我们身边有一些这样的人,在与人交往中,总爱吹毛求疵,过分注重一些毫无价值的小事。不仅常常使得别人难堪,也使得自己往往处于精神委靡、心情恶劣、疲惫不堪的状态。这是一种浮躁的表现,这种不良的心理使得他们只顾眼下,不管将来;只计较细小事情,心中无大事也无大量;只图自己一吐为快,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莉娜是一名职业校对员,曾为出版社校对过不少着名书刊着作。莉娜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因此在出版编辑界也小有名气。
校队的工作做久了,在生活中,莉娜也经常会不自觉地检查单词拼写和标点符号是否准确。听别人讲话时,她也会想着他的发音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得当。
一天,莉娜去教堂做礼拜,听牧师朗读一篇赞美诗。突然,她听到牧师读错了一个单词,顿时浑身不自在起来,一个校对员的声音在心里不停嘟囔:“他错了!牧师竟然读错了!”莉娜再也不能专心听讲牧师布道,正当她为这个小小的错误纠结之时,一只苍蝇从莉娜的眼前慢慢飞过。
莉娜耳边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不要因为一个飞虫,而忽视了眼前美丽的风景。”对呀,我怎么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忽视整篇赞美诗?
以计较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很小,只会盯着别人或者自己那么一点的错误,而忽视了整首“赞美诗”。而真正的聪明的人会主动放下计较。
一般来说,持有计较心理的人,必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局限于一个极小的范围,逐渐会变得自私冷漠、吝啬、苛刻,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就连一些小小的疾病、挫折,财物上一点小小的损失,别人对自己说话一点小小的不尊重,都很容易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因此,这种不良心理的危害是很大的,应该努力加以克服。
一位百岁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件事情,如果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一定要活好。”有些事会不会招惹麻烦,有时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态。不要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别太过于看重名利得失;不要总是那么猜疑敏感、任意夸大事实;也不要动辄就为了一点小事而着急上火,大动干戈,只有心里放得下了这些,才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
2.不要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忧虑
莫让细微的琐事吞没了自身的幸福。
《汉书》中有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说,河水太清澈了,鱼儿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做人如果太苛刻了,就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斤斤计较,太计较了就会对任何事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最终会把自己与社会隔绝开。
有度量,能容人,你就会得到人们的欢迎;相反,“明察秋毫”,一点小事都要争个是非曲直的人,人家肯定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一个智者在云游的途中,看到有两个人好像在为了一件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智者便走上前询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原来,他们的争论是为了一道算术题。高个儿的说三八二十三,矮个儿的说三八等于二十四,两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以至于几乎动起手来。
旁边一个人看到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叫两人请智者做裁判,如果谁的答案正确,那么另外一方就要将自己今天的猎物给胜利者。两人觉得很有道理,就上前请教智者。
智者看了看高个子,又看了看矮个子,然后叫认为三八等于二十四的矮个子把猎物给那个讲三八等于二十三的高个猎人。
高个子拿着猎物走了。这种裁判,矮个子当然不能答应。他气愤地说:“三八二十四,这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真理,你是智者却认为三八等于二十三,看样子你也是徒有虚名啊!”
智者笑道:“你说得没错,三八等于二十四是小孩子都懂的真理,你坚持真理就行了,干吗非要与一个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计较呢?”
矮个儿猎人似有所醒,智者拍拍他的肩膀,说道:“那个人虽然得到了你的猎物,但他却得到了一生的糊涂;你失去了猎物,但得到了深刻的教训!”
矮个儿猎人听了智者的话点了点头。
翻开历史,观察古今中外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有宽阔的胸怀,阔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短浅,只注意是非琐事。
其实每个人都想做到最好,但每个人都不可能把现实中的事情做得如想象中的那样完美。生活本来就是烦琐的,如果我们样样都要较真,那么就要被烦恼充斥了。
一个小男孩,总是为一些小事情烦恼,他常常觉得自己的人生很痛苦,从来没有过快乐,因此脾性十分顽劣,有人稍微碰到他,就会生气;有人扰乱了他的情绪,他就会大声咒骂,还用力地打人,要不然就会放声大哭,恨不得掀起整个屋顶。
结果,每一次他情绪失落的时候,大家就会躲得远远的,逐渐就没有人愿意跟他玩耍了。一次,他跟弟弟闹别扭,脾气又上来了,直气得脸红脖子粗,两手叉腰,一边跺脚一边骂。
这时候,妈妈静静地走了过来,拿着一个镜子放在他的前头。他看到了自己,眉头紧锁,面容皱皱的,恐怖而好笑,原来情绪不好时是这样的丑。
后来妈妈告诉他,当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就要想曾经那些令我们快乐的事情。
从此以后,每次他心情低落的时候,就去想好的一方面,那些惹他生气的小事也就没有了,情绪也真的就不那么坏了,时间一长,他也就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毛病。
面对生活中的小烦恼,其实,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多包容一些,会发现另一片天空。俗话说,境由心生。由于人的本性拥有着贪婪、忌妒、虚荣等心理欲望,这种本能的欲望在外界的诱发下,使我们的心灵不能处于平衡。所以,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但是面对人生的不如意和困惑,我们必须要学会忍让,学会放下,不要让那些不值得的小事破坏了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寻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