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98800000004

第4章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阳明讲心灵修为(3)

至于“伪善”,蒲松龄在他的书里《聊斋·黎氏》中曾描写过一个人物,狼妖黎氏。刚被娶进门的黎氏“妇便操作。兼为儿女补缀,辛劳甚至”,俨然一副贤妻慈母的形象。但是,她这样做的目的是吃掉谢生的儿女,为了获得信任,她装模作样,这便是“伪善”。

然而,行恶就永远不能被谅解吗?对此,蒲松龄又说了:“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即无心犯错行恶,若及时改正,便可得到谅解。《聊斋·莲香》中的女鬼李氏与桑生相好,但她身上的阴霾之气使桑生一病不起。而李氏并无谋害桑生之心,即为“无心为恶”。对此,她并没受到惩罚,反而因为自己的真诚死而复活,与相爱之人工结连理,相爱终生。

因此,不管为善为恶,其实都是对生命的危害。无意犯错而被惩罚本身就是一种危害,而为了名声而有意为善也会导致人性的虚伪和本性的背离。若想还原生命的本真,便只有将有意地“善”“恶”都放下,方能达到。

积跬步以至千里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

——《答聂文蔚(二)》

王阳明写到,我们学习知识,都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尽力而为。今天学习到一定的程度,就从今天所能理解到的基础扩展到底;明天的学习提升到另一个程度,就从明天所能理解到的基础扩展到底。这样才是专一、踏踏实实学知识的功夫。

这段话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懂得循序渐进,要按照自己的能力来制定下一个目标。无论是谁,都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只要从小事做起,并且持之以恒,便能以充足的准备来迎接新的机会。

对于细小的事情,很多人都认为是不足以做的,善小而不为,钱少而不挣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殊不知,真正的善人,其实是从小善做起,而真正的有钱人,都是从零星的小钱挣起的。有了这般的身心之路的历程,才会使心灵成长,素质提高。

就像老子所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树苗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土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一秒钟看似微不足道,但我们的人生却是千千万万的一秒钟的集合。老子还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毖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天下的难事是由一件件容易之事堆积而成,天下的大事也是由一个个小事所组成。为此,从古至今的圣人们从不好高骛远只做“大事”,一件件小事的完成最终成就了一个个招人羡慕的圣人。

正是这个原因,成就了伟大功业的圣人,从不好高鹜远去做所谓的“大事”,而是扎扎实实地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将每件小事、容易的事做到极致,最终做成大事。

由此,不论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亦或是拥有巨大财富的商人。他们都是从细小的事做起,渐渐走向辉煌。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开始,贝尔只是一个聋哑学校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与一位聋哑学生相爱并结婚了。由于妻子常年听不到声音,让贝尔越发的苦恼起来。为此,他很想为妻子发明一种工具,使她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就在这个单纯的目的驱使下,贝尔开始学习电学知识。他从最细小的知识开始学起,并一一解决学习中的所有问题。长时间的学习使他获得了不少启发,他开始开始设计电磁式电话。在完成一系列的细小问题后和反复不断的试验后,他终于发明了电话,成为了造福人类的伟大发明家。

我们经常会听老师说这样一句话,年轻人做事业应该从基层做起,为以后做大事打好基础。但现实却如美国波士顿大学的一位教授所说:“大学生有一种危险,那就是关心其他的问题胜于关心眼前的问题。年轻人过于自信,把许多事情看得十分简单,而认为不值得用全部精力去做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便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一个弊病,没做过什么事儿,却一心只想做大事,挣大钱,完全忘了积少成多,积跬步以至千里的永恒道理。

因此,若是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必定要先从小事做起。有了这番路程之后,才会为将来的大事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寻觅心灵智慧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世界上的道理和事物都是由心而生。只要人的心灵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也就是非常安宁、专一的状态时,便能看到万事万物的道理和发展规律,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说法。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便能理解王阳明的真正用意了。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只要专注于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努力解决生活中的细小问题,便能从这样的过程里看到旁人所不能看到的一些事物的特性。一个人只有完全抛开杂念,完全沉浸在自己所做的事上的时候,才会完全将物欲和自我排除在外。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向外追求物质利益,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使得人的精神愈来愈和自己的心灵分离,使人趋向于“物质化”,在人的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

如何让人们既精神富足又具有财富呢?儒学所倡导的“正心修身、平治天下”的“内圣外王”修养之道,既强调涵养心灵,又不失进取精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

有些人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无法达到成功的目的,原因在于,这些人过于追求物质,物欲太强大,他们对金钱、地位、名利的贪婪,让自己的心灵越加沉重。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人生高度呢?首先,得让自己的心灵先达一种脱尽尘埃、充满光明的境界,在心灵能承受的范围里,完成那些外在的人生高度。

其实,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灵也达到一种高度,找到心灵的智慧,一种脱尽尘埃、充满光明的境界。

当我们坐飞机时,能够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当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越了雷雨交加的云层后,电闪雷鸣的现象便会消失殆尽。迎来的是温和的天气,平稳的飞行。

其实,当我们的心灵在跨越了某片特定的云层,超越了冲突之后,同样会看到,云层之上的心灵晴空万里,没有一丝阴霾。我们的心灵就像获得了某种自由一般,达到了某个高度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中。当我们带着这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回到现实中来时,智慧和聪明仿佛被提高了一个层次,我们不仅能用独特的眼光来看事物,还能发现一些以往不能注意到的细节规律,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磨难,从而使自己的决策和行动似乎具有“神来之笔”……

孟子曾说过“万物皆备于我”,意思是我们的心中都是具备万物的知识和规律的,一个人只要“尽心、养性、反求诸己”,就可以将这些规律都发现出来。他还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那么,认识和掌握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有什么好处呢?

对此,王阳明也有自己的理解:“夫人心本神,本自变动周流,本能开物成务,所以蔽累之者,只是利害毁誉两端。如果我心不动,以顺万物之自然,只是触机神应,就能够发挥良知妙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的“心”原本就有神奇的作用,它本来就能如行云流水般周流于万事万物之中,它还能反应各种事物间的客观规律。但想要发挥这样本能,首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心态得平和、宁静。我们心灵若是没有将这种神奇的能力发挥出来,只是因为心灵被各种诋毁、赞誉等利害关系遮蔽了。我们在做任何事时,如果能做到抛开“自我”的束缚,保持我心不动,顺应万物之自然,我们的心灵就能发挥神奇的能力,了解到事物间的客观规律,让自己作出精准的判断,将别人看似神奇的良知妙用发挥出来。

王阳明为何能拥有旁人无法企及的智慧和良知?正是因为他通过一系列对心灵的锻炼,让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并开发了所有人本来都能拥有的智慧与潜能的结果。他从普通人成长为智慧超群的人,为人类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典范。

尽管人们心中包含着无穷的智慧,具备认识万物的知识与规律的能力,但这种智慧和能力并不是随时能开启的,因为我们的心灵早已被物欲、私欲、人欲所蒙蔽,表面上的我们还是愚昧无知的。

有这么一个笑话,也许更能诠释我们表面上的愚昧无知。

一天,一个中年人正优哉游哉地唱着歌,开着车走在充满美丽风景的乡间小路上。突然,他的对面开过来一辆货车,与他从肩而过时,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声喊了一声“猪”后,便自顾自地开走了。中年人很是愤怒,心想,现在的人真是没礼貌,无缘无故就骂人!想想觉得实在生气,他就摇下自己的车窗回头大喊“你才是猪”!结果,骂音刚落,他的车便撞上了一群正要过马路的猪。

事情很明显,那位货车司机其实是处于好心地提醒了中年人,前方有猪请注意安全,只是因为时间仓促没能解释清楚,再加上中年人以“自我”的角度出发,酿成了车撞上猪这样一个好笑又好气的大错。

如此看来,一个人的心灵如果被自我和物欲蒙蔽的话,不仅不能获得本能的智慧,还会丧失基本的观察判断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正心修身,进行自我思想锻炼,让自己发挥出更高层次的智慧和能力。只有心灵达到一定高度,才能让自己看到更深更远的地方。正如古人所说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一个人的心境提高了,那么他的智慧、能力、素质也会随之提升。

而要想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一定的高度,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被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所束缚,以致难以找到应事接物的最佳途径,其关键在于没有将自我真正放下来,没有以一颗虚静清明的心去认真思考,认真对付。就像儒家经典《大学》所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心灵达到宁静、安稳的境界后,人才能够洞察万物之规律,这时的我们,考虑问题时才能更加周详,处理事情时才能更加完善。

当一个人的内心安定下来,他的内心便会十分平静,思想也会更加清晰,智慧也必有所增,如此一来,他做事就会更加有效率,自己的生活也会更加充实。这样一系列的变化,其实是为了让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帮助我们达到更高的人生状态。如果内心有善,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展现出一种善意。

贪泉,泉名,据史料记载,贪泉地处广州北郊30里的石门镇。传说人饮此水,便变得贪而无厌,故名。西晋时,朝廷派往广州的几任官员,差不多都以经济犯罪而被撤职查办,人们传说他们是因为喝了贪泉的水。后来,朝廷派去一位廉洁的名吏吴隐之任广州刺史,到任之日,他领随从来到贪泉边,从中取水而饮。随从劝他说:“以往进入广州的官员都要饮上一杯,以示风雅,但是这些官员都贪赃枉法,爱钱如命,此泉饮不得。”吴隐之问随从说:“那些不喝泉水的老爷们是否清廉了呢?”随从说:“还不是一丘之貉。”吴隐之连饮三瓢后动情地说:“贪财与否,取决人的品质,我今天喝了贪泉水,是否玷污了平时为官清廉的名声,请父老乡亲们拭目以待吧。”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果然,他在任期间,为政清廉,并没有因饮贪泉水而贪污,留下了饮“贪泉”而不贪的千古美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与不贪,并不在于一泉,没有饮贪泉水的人,也会照贪不误。所以,贪泉只是那些贪污的人的一个挡箭牌。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一个人贪与不贪,本在于自己内心的修养,并不在于外在的条件。做人若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对于每天里遇到的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也能应对自如,而不会被其搅乱心情,也就可以傲视天下。在儒家先贤眼里,这是君子风范的标准之一。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君子之正气亦是一种心灵的高度。当一个人的心灵高度已经达到某种程度,那么外界的干扰都不会将其影响,更不会将他的心灵玷污。

王阳明用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心可以左右一切”。做好事来源于内心,做坏事也来源于内心。心中所想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一颗平静而宽容的心能够令人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而一颗躁动而沉重的心则将让人陷入黑暗,且找不到方向。只有保持心灵的高度,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世间的道理,才能更真切地把握为人处世之道。然而,对于身处纷繁世界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即使知道这个道理,也是很难做到的,有些人就算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琢磨,也终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

同类推荐
  •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邓稼先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在家人的眼里,他,一个忠厚朴实却又聪明绝顶之人,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却又是绝佳的科研领军之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用他的话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离乱的时代,演绎着一曲人世悲歌;火热的青春,谱写着一段爱情传奇。——它的主人公,名叫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有着惊采绝艳的才华,也有着坎坷流离的爱情,无论是她的文还是她的情,都是值得后人一再品味、一再忆及的传奇。
  •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本书用最唯美、最诗意的文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林徽因,还原她一生的起起落落与悲欢离合,讲述她几段情缘的始终,以及在感情路上,她如何巧妙维护、理性取舍。愿她的智慧能开启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在孤独中坚强,在爱的路上不离不弃。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热门推荐
  • 血月春秋

    血月春秋

    刀转千战而不败。一人一刀,书写江湖传说。错的不是你我,而是,这个天下。
  •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气是由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理它时,它就会消散。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未必都来得及享受,哪里还有时间生气呢?因此,做人以消气为上策。
  • 门阀

    门阀

    一个纯粹的(商)人一个自以为高尚的人一个(不屑也不能)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这个人试图将随波逐流左右逢源投机取巧。。。。进行到底!!!
  • 绝世王者

    绝世王者

    一个王者,一个本身要站在世界之颠的王者一个一出生就应该出身于富贵之家的孩子,却由于种种原因,在18年的平淡中度过,直到一个梦让这个沉睡中的王者苏醒了。王者就应该不甘平庸。
  • 柯南之吸血鬼

    柯南之吸血鬼

    他爱好打游戏,偶尔看看球赛打打工。身为终身不眠的吸血鬼,他需要找点乐趣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一次机缘巧合,他碰见了遇袭变小的柯南,与组织若有若无的缘分的确让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一次机缘巧合,他碰到了她,一条红线系在了他两的尾指上,切不断。“你知道的,我对我的花儿有责任,她是那么脆弱,那么天真!她只有四根没用的刺来抵抗这个世界。”【注:本书吸血鬼与传统吸血鬼有不同,属作者脑洞原创,欢迎探究。】封面图片来源于P站
  • 圣幽逃花缘

    圣幽逃花缘

    圣幽是最繁华的大都市桃花源附近深山的一个小道士,从小失去双亲,就跟师傅相依为命,道观人不少,但是都是女道姑。
  •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人间五月花瓣纷飞

    人间五月花瓣纷飞

    她是天上清灵的雪桐花仙,为情所困,轮回凡尘。却不知道是否还能够回的了他与她的当初。他是三界至高无上的神尊,无心无情,是亘古不化的银雪。竟也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爱上了由自己幻化而成的清雪精灵。他和她的爱,清淡如水,却缠绵至深。也许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一场花开不落的传奇。她忘了他,他记得她;他忘了她,她记得他。世间的错落从未停止过。传说:“在忘川河畔的三生石旁,有一种花,叫做曼珠沙华,可以换的人前世的记忆。”可是,我怎么能够忘记他(她)?
  • EXO之嘘,神偷驾到

    EXO之嘘,神偷驾到

    简安熙,一个原本普通的女孩,却因为姐姐的失踪,不得不担起家族的重任——穿上神衣,守护家族的秘密!顺便,通过这件神奇的衣服,调查姐姐失踪的原因。也因为这件衣服,她开启了和边伯贤、吴世勋的斗智斗勇之路……